叉叉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狄仁杰探案之九连环 >

第74章

狄仁杰探案之九连环-第74章

小说: 狄仁杰探案之九连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几乎要哭出来了,正在此时,周靖媛从天音塔里款款而出。

周靖媛今天穿了身大红胡服,翻领窄袖上均绣着大朵亮金色的牡丹,碧玉腰带束出纤细的腰身,脚蹬小巧的黑色尖勾锦靴,头顶挽着双鬟望仙髻,浑身上下都显得利落飒爽,灵动轻盈。狄仁杰慈祥地打量着她,满面笑容地道:“靖媛,你可真不简单啊。我们想上这天音塔没上成,你倒先上去了。”周靖媛俏脸微红,娇憨地答道:“狄大人想干什么会干不成,您就别笑话我了。”

狄仁杰连连点头:“没有笑话,没有笑话,哈哈哈……靖媛啊,周大人可康复了?”周靖媛道:“多谢狄大人费心,我爹爹已经完全好了。只等新年假期一过,便可去鸿胪寺复职了。今日爹爹还对我说起,要登门给您拜年,并感谢您临危受命,帮我爹爹度过难关呢。”狄仁杰摆手:“嗳,身为朝廷命官,为国办事都是份内之责,周大人何必客气。不过关于刘奕飞大人的案子,老夫倒想和周大人再聊聊,等假期过了会个面也好。”

狄仁杰又指了指天音塔,笑道:“其实方才我看到靖媛在这天音塔之上,便料得周大人一定安好如常了,否则靖媛你这个孝顺女儿也不会有心思跑到那上头去玩吧。”周靖媛飞红了脸,轻声道:“本来也没打算一定要上塔。可那小师傅不让,我就偏要上去瞧瞧。靖媛就是这个脾气,让狄大人见笑了。”

“哦?”狄仁杰眼神闪烁,意味深长地端详着周靖媛:“靖媛的这个脾气倒是不错,怎么?靖媛对人命案也有兴趣?”周靖媛神态自若地答道:“靖媛每年新春都要到天觉寺来进香,今天刚来就听说有人从天音塔上失足跌死了。因靖媛年年都要来登这座天音塔,便觉得这件事情挺古怪,好奇心大起,所以才上去瞧了一番。”狄仁杰追问:“可看出什么端倪来?”周靖媛眼波流转,煞有其事地道:“狄大人,那个园觉师傅喝得烂醉居然还能爬上半丈高的拱窗,真是厉害。”

“半丈高?”狄仁杰反问。“是啊,我刚才从那拱窗里朝下看,只能探出个头来,要爬上去估计挺费劲呢。”狄仁杰点头沉吟,继而笑着对曾泰道:“曾泰啊,记着去查问一下园觉的身量,看看他要爬上那拱窗是否容易?”“是,学生记下了。”

周靖媛左右瞧瞧,对狄仁杰道:“狄大人,如果没什么事,靖媛就先告辞了。今天一早就出府来进香,答应了爹爹要赶回家去吃午饭的。”狄仁杰忙道:“行啊,靖媛怎么一个人出来,身边也不带个丫鬟?”周靖媛一噘嘴:“我嫌她们麻烦。”“好。”狄仁杰正要道别,就见周靖媛站着不动,便问:“靖媛,还有什么事吗?”周靖媛的脸突然微微一红,低声道:“现近午时,街上越发拥挤,靖媛只一个人,总有些不妥……狄大人,可以让沈将军送我回府吗?”

第一卷:暗夜迷情 第五章:新年 (10)

狄仁杰一愣,马上笑答:“行,当然行啊。沈槐啊,你就跑一趟,送周小姐回府。”沈槐才听到周靖媛的要求便大为讶异,见狄仁杰吩咐下来,也不好拒绝,只得口称遵命。二人与狄仁杰和曾泰道了别,去马厩取了各自的马匹,回周府去。

走到半程,周靖媛“扑哧”一笑,娇声道:“喂,沈将军,你是哑巴啊?怎么一句话都不说?”沈槐闷闷地道:“周小姐想说什么?”周靖媛眨了眨眼睛:“随便聊聊啊,难道沈将军不会聊天?”沈槐道:“狄大人只让末将护送小姐回府,没让末将陪小姐聊天。”“你!”

想了想,周靖媛又道:“也罢,那就我问你答,总行了吧。你可别对我说,狄大人没让你回答我的问题。”“周小姐请便。”周靖媛暗自好笑

,却装出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开始发问:“请问沈将军是何方人士啊?”“在下祖籍汴州。”“哦?汴州,中原人士。那沈将军又是怎么到洛阳来当武官的?”“沈槐此前一直在并州任果毅都尉,狄大人年前在并州致仕时与沈槐结识,后来便被朝廷任命成大人的侍卫长了。”“原来如此,那……沈将军的家眷可曾都接来洛阳?”“家眷?”沈槐朝周靖媛瞥了一眼,正好她也在朝他看,两人目光一碰,赶紧都掉过头,心中不觉泛起细小的涟漪,顿了顿,沈槐才答道:“沈槐自小父母双亡,是叔父将我抚养长大,如今家中只有叔父和堂妹两个人。”

周靖媛听到这里,情不自禁地松了口气,举目一看,周府就在前面。她扭头朝沈槐嫣然一笑:“我家到了。沈将军就送到这里,请回吧。”“好,沈槐告辞。”沈槐冲她抱了抱拳,掉转马头正要离开,却听到周靖媛在身后轻声道:“沈将军,谢谢你陪我回家……和聊天!”沈槐回头再看时,周靖媛的倩影已消失在周府的黑漆大门中。

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驾马徐行回狄府,沈槐的心情有些沉重。那对远在金城关外的父女,他迄今为止生命中最亲的两个人,他既深深思念着,又常常刻意回避。周靖媛的话,让他不得不直面自己的牵挂:这个新年,不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

沈槐和周靖媛离开后,狄仁杰便带着曾泰出了天觉寺后院的角门,来到与天觉寺相连的隔壁院中。这座院落规模不大,极为清静,院中草木凋敝,屋舍陈旧,气象十分萧瑟。曾泰四下张望着,好奇地问:“恩师,这些屋舍看似是禅房,可又不在天觉寺内,到底是个什么所在?”狄仁杰道:“曾泰啊,你可知道天觉寺是大周朝廷特定的藏经译经的寺院?”“学生有所耳闻。”狄仁杰又道:“大周藏经译经的寺院共有十余所,天觉寺只是其中之一。这个地方便是天觉寺藏经和译经的地方,叫做译经院,译经的人中有僧人,也有些俗家子弟,所以并不设在天觉寺的院内。译经院虽附属天觉寺,但其实是归鸿胪寺统一管理的。”“原来如此,学生受教了。”

正说着,二人来到了院子中央最大的一所禅房前,禅房门前已然站立了位须发皆白的僧人,双目微瞑,两手合十朝二人行礼道:“二位施主,老僧这厢有礼了。”狄仁杰猛地一愣,盯着这个老僧看了半天,赶上去紧握住他的双手,热泪盈眶地道:“了尘,是我啊。几年不见,你怎么老成这个样子了?!”

那了尘也紧握狄仁杰的手,哽咽半晌,才叹口气道:“是怀英兄啊。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啊。了尘知道你操劳国事,殚精竭虑,真是太不容易了。今天怎么得闲过来?”狄仁杰连连摇头,端详着了尘失神的眼睛,突然叫道:“了尘,你的眼睛?”了尘惨然一笑:“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唉,看不见也好,眼不见心就更净了。”

狄仁杰默然,站在原地发呆。还是了尘招呼道:“怀英兄,今日你不急着走吧,不急着走就请屋里坐,咱们好好聊聊,难得啊。还有那位施主……”狄仁杰这才想起来,忙给了尘和曾泰互相做了介绍。曾泰才知道,这位了尘大师是译经院的掌院大师,亦是狄仁杰多年的好友,近年来狄仁杰忙于国事,很久没有过来走动,却不料了尘多年的眼疾恶化,已几近失明了。

在了尘素朴的禅房内,三人枯坐良久。狄仁杰的心情异常沉重,半晌才长叹一声,道:“了尘大师,我近来常常会忆起往事,尤其是我们几人初次相遇时的情景。”了尘颌首:“我也一样。自双目失明以来,我的眼前常常出现的,除了无止境的黑暗外,便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那一切竟都历历在目,宛如昨日。怀英兄,还记得曹丕那首感念建安诸子的《于吴质书》吗?”

狄仁杰苦笑,低沉着声音念起来:“昔日游处,行则同舆,止则接席,何尝须臾相失!”他的声音颤抖着,念不下去了,了尘接着吟诵:“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念到最后几个字,他的声音凄怆,几近恸哭。

曾泰惊惧地发现,泪水在狄仁杰的眼中凝集闪动,只听他喃喃道:“了尘啊,这么多年我都不愿去想的事情,最近却老是在脑中徘徊。多少次梦里,我又见到他们,汝成、敬芝,还有……她。”了尘低着头,缓缓吐出两个字:“郁蓉。”听到这个名字,狄仁杰浑身一震,脸上的神情倏忽间爱恨交织,终于呈现出无限的凄怆,他重复着一遍遍地念道:“郁蓉,郁蓉……”

往事,就这样轻轻掀起落满尘埃的面纱,朝他们走来,并将最终把他们拖入自己的怀抱,一起堕入到命运的无边轮回之中。

第一卷:暗夜迷情 第六章:昙花 

那是整整三十四前,唐高宗显庆十年,仲夏。

狄仁杰时年三十六岁,在河南道汴州判佐的任上恰满十年。显庆元年明经中第以后,他便被派放到这个位置,成了大唐一名从七品下的地方官。初涉宦海,这个起步不高不低,但是狄仁杰很满意,作为一个意志坚定、刻苦实干而又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来说,能够从地方的实际工作做起,积累经验,培育耐心,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汴州判司这个职位上,狄仁杰历迁了司功、司户、司法等各曹参军的具体职务,最后在法曹参军的位置上找到了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才能的一片天地。

仲夏之夜,暮色中总飘浮着夏堇和萱草清幽的香气,坐在汴州刺史府的衙署中,狄仁杰习惯地翻看手中的案卷,回顾着白天所处理的全部公务。衙署中除了他已经空无一人,狄仁杰从来就是走得最晚的,倒不是为了刻意彰显自己的勤劳公事,只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习惯,利用这段独处的时光,来反省自身的行为,保持头脑的冷静。这也渐渐成了他每天忙碌之后最大的享受。

呼吸着夏夜清新的空气,今天狄仁杰头脑中反复盘旋着的,是昨天刚收到的恩师阎立本的来信。工部尚书阎立本是朝中重臣,太宗朝起就深得重用,本来是不可能和他这么个地方小官吏扯上关系的。然世事难料,就在两年多前,狄仁杰被本胥吏诬告,时仁河南道黜陟使的阎立本考察地方吏治来到汴州,便亲自处理了这起举报事件。阎立本可谓慧眼识珠,一番详细深入的调查之后,不仅认定举报之事是毫无根据的诬陷,还进一步查明狄仁杰吏治清纯,才干卓著,对他可谓是大加赏识,甚至盛赞其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狄仁杰因祸得福,从此与阎立本结下师生之谊。对于这样的交往,狄仁杰处理得十分低调,他绝不希望因此而落下趋炎附势的名声,即使阎立本对他有特别的提拔和重用之举,那也只能缘于他自身的才干和品行。

阎立本回朝后不遗余力地向朝廷推荐了狄仁杰,到现在事情终于有了眉目。昨天的来信中,阎立本写道,朝廷可能很快就会任命狄仁杰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虽然职位不变,但并州乃大都督府,其判司均领正七品上,对狄仁杰来说,也算是官升两级了。更重要的是,并州是李唐王朝的发祥之地,称为北都,地理位置关键,既是大唐面向北方的门户,也是保护关中地区的屏障,能去并州任职,对狄仁杰来说,确实是从政路上的一大进步。

回味着阎立本信中的字字句句,狄仁杰感到隐隐的快意,从政十年的谨慎和勤恳,终于有了回报。衡量着朝廷吏部的办事效率,狄仁杰心想,这份调令恐怕也要到年底才能送达。当然,他有足够的耐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