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神志新传 >

第237章

神志新传-第237章

小说: 神志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滴湓蛱焖采舷悖磕堑比唬恍拍阄嗜ィ�

    闲言少叙。话说武则天这一行人马一路上是浩浩荡荡,不知不觉便从正阳高照一直走到了日落西山,眼看天就要黑了,吕宽拍马来到轿前禀道:“臣启万岁,现在酉时已过,堪堪已是夜幕,恳请容臣代万岁寻个客栈夜宿一宵,待明日一早再起驾登临感业寺方好。”

    武则天在轿内问道:“吕护使,现在离感业寺还有多远了?”

    “臣下已经问过,这里离上感业寺的山口还有四里多路的样子。”吕宽答道。

    “是这样,孤今日必要赶至感业寺上香,不能挨到明天。你命士兵们加紧脚步,待回去后自会有封赏。”

    武则天这话虽然是慢声细语,可潜台词却是柔中带刚,那意思是说:今日咱们要是上得了山,回去我个个封赏你们,如果今天要是上不去,我把你们个个都杀头。

    武则天这话里有这话吗?反正我老瞎子是这么看的,至于“看”得准不准,你们大家伙瞧着看呗,反正我老瞎子是不管了。 

    闲话间,人马就已经来到了山前。吕宽命令前队止住……

    为嘛止住?先说今天这个日子是九月初一,天穹倒是晴朗,满天的星斗历历可数。可惜不足的是今夜当空的,只有狭狭的一镰新月,加之夜来秋风作寒,这不得不令这个吕宽谨慎行事。他回马跑到轿前说道:“禀万岁,山口已到。只是现在夜黑风寒,且当下轿前只有两盏宫灯,臣恐山路有失,故特前来禀告。”

    武则天轿帘都没掀说道:“你命人马在山口扎营,孤家换乘便轿山上即可。你带几个随从抬上香资随孤上山,灯火少没关系,只要大家小心慢行就是。”

    武则天话音刚落,就见从山上下来一排灯火,这灯火随山路弯弯转转首尾延绵,就如同一条火龙盘山而下,煞是显眼。

    大家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只见不大会工夫,这串火龙已经来到眼前,头里为首的正是感业寺的住持玉兴师太。虽然玉兴师太当时已经年近过百,可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得精神倍增,正是一副风骨岸然的样子。

    就见玉兴师太走向轿前深施一礼道:“贫尼拜见武皇万岁,接驾来迟望祈恕罪!”

    武则天听得在轿中轻声说了句:“落轿。”待大轿刚一落稳,轿帘一掀,武则天走出轿来双手一合道:“师太一向可好?媚娘今有龙袍加身不能行拜,这里一稽过了。”

    玉兴师太忙跪地道:“休要折杀老尼,武皇驾临山下,贫尼理当迎接才是!”

    武则天将手一抬道:“师太快请起,媚娘曾在感业寺蒙师太教诲,怎敢有忘?且师太年事已高,怎忍令师太如此奔劳,来呀!”武则天说到这一转头向吕宽命道:“速再备一顶便轿,孤家要与玉兴师太一同上山。”

    玉兴师太赶紧后退两步施礼道:“贫尼焉敢与武皇万岁并驾?此乃有失国体之事,贫尼愿掌灯在万岁轿前引路。”

    武则天想了一下说道:“好吧!那就有劳师太。”

    就这样,武则天上了便轿,又带着十几个卫队随护,有官兵将车马上的香资背的背扛的扛,一路在灯火的指引下,没有太多功夫便来到了感业寺大庙门前。

    武则天下了便轿,她先在偏殿脱去了龙袍,更了素装稍事休息了一会儿,这才走进大殿向神佛敬香。她上罢了香又行了三个佛门之礼,玉兴师太在一旁击鼓三声以示回应,之后,武则天又来到玉兴师太面前拜道:“媚娘见过师太!”

    玉兴师太赶忙上前扶住道:“万岁身价万金,岂可随便行礼?”

    武则天泰然道:“媚娘虽今贵为国君,可此地非我大周金檐之下,既到了佛门之地,就理当随境而遇,依佛门规法才是正理。”

    武则天说罢顺势一把牵住玉兴师太的手,又扭头向伫立在门外的吕宽说道:“孤今有秘事与玉兴师太彻谈,你带人在殿外把守,任何人不得入后殿打扰。”

    武则天说完便与玉兴师太手拉手一起走向后殿。

    在后殿,武则天和玉兴师太整整谈了一夜,她们具体都谈了些什么?我老瞎子在此暂且不说,但玉兴师太说过的话绝对对武则天今后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老瞎子先给大家卖个关子,相信在以后的故事里头,大家一一都会找到答案。

    别不多说,这话咱就从第二天一早讲起。

    话说这天刚蒙蒙亮,一位身着僧衣的年轻尼姑走出大殿,她向吕宽打稽说道:“小尼传武皇万岁的话,请吕大人速派人通知山下安营的兵马知道,皇上现梳洗已毕,不时即将返程,让他们备好马轿,整旗待发。”

    吕宽闻听忙派两个军校奔行下山,这圣旨可是怠慢不得的。 

    果然过不多会,武则天和玉兴师太携手相牵走出殿来。临行前武则天别道:“师太勿庸远送,媚娘受教颇深矣!”

    玉兴师太目送着武则天一行人下山,她伫立阶前,长嘘了声暗自道:“牡丹花显贵于庭,然究其源木乃生也!”

    玉兴师太这话似乎含有隐喻,至于她在暗指什么?咱就不多说了。

    再说武则天从感业寺回到宫中已经是斜阳夕照的时候了,她匆匆吃罢了晚餐,便躺在了床上,可令人诧异的是,她这一躺就是三天,又不登朝,也不传旨。朝中的文武大臣们都以为皇上是生了病,他们是先派太医前去诊看,然后又是找宫人太监四处打听,可武则天在后宫却是严把风声,宦官大臣包括太医她是一律不见。这期间,只有两个贴身的侍女在里头侍候着,平时也是难得一见。皇宫大臣们绞尽了脑汁,他们知道这两个宫女迟早都会到御膳房去取御膳,便都在御膳房门外边候着。

    果然,宫女嫣红提着漆花竹篮前来取御膳,大臣们赶忙围上前问道:“皇上她龙体可好?”

    嫣红垂着眼足不识闲,她边走边说道:“万岁她身体安泰,望诸位大人休要猜疑。”

    这帮大臣们闻听心里头就更纳闷了:怎么皇上去了趟感业寺,如果说是一路上颠簸劳累,或是偶感风寒,休息一下或者吃一些汤药都会无何大碍,何至于会一连两三天不临朝呢?

    其实这也不怪皇宫大臣们胡乱猜疑,因为武则天一向是个勤于朝政的皇上,即便是上了年纪,已是到了暮年,可她依然是威风凛凛,从不辞劳的,就像是人们在形容一支蜡烛,越是燃到了最后,越是迸发出明亮的光来。咱也不知道这么形容合适不合适?反正在那个年代,蜡烛是绝对没有的。

    等到了第四天,武则天突然临朝,更让这帮大臣们吃惊不已的是:武则天升朝后就宣布,她将要退位,把皇位传给太子李显并允许其废去大周国号,仍复称为唐。

    各位: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能够体味到了玉兴师太在别离武则天之后,他站在阶前说的那句话所隐喻的含义了。在此之前,武则天大概就是因为这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话说李显即位之后,封武则天为“大圣皇帝”,称自己“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以显示自己是沿袭了李氏的天下。

    再说武则天。武则天自打退位之后,她便固步在后宫日日吃斋念佛,俨然就成了个老尼姑。这样,三个多月过去,也就是同年腊月,武则天盘坐在菩提之上,她闭目凝神,无论宫女嫣红如何呼唤就是不应。原来,她已经坐化在宫中,只剩下一副躯壳了。

    噩耗传出,新帝李显举国丧三日,为武则天操办后事。因为武则天毕竟起初是个皇后,于是李显将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合葬一处,并立下无字碑,表示功业千勋,亘古难书之意。还有一说是:因为武则天毕竟是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又专权武断,李显和皇宫大臣们都心怀敬畏,所以这碑文就无人敢拟,以至于留下一座空碑,那意思是说:千秋功罪,还是让后人去评说吧!

    各位:这段故事说到这也就如同那座无字碑一样,成了空文。因为咱讲的是精卫复国兴周的故事,与武则天的这段历史恰好吻合,但咱讲《神志新传》讲的是神话,不是历史,所以说神话了东西,大家就不必太认真,“神彩飞扬”这句语意,只有了解《神志新传》的,才能真正悟出其中的道理。

    这正是:

    千古寓言似飞花

    扶风飘飖落千家

    则天伟业留青史

    精卫传奇更堪夸

    今天的故事就说到这里,明天应讲怎样的故事?咱们明天再说。

    本书首发于看书網

 第二百四十一章 长寿宫精卫思故

    第二百四十一章长寿宫精卫思故

    长寿宫精卫思故御书房菩萨释义

    上一回书咱说到:精卫送走了神鳖回到桌前,她扶案归坐,不觉又凝起了眉头。

    她又在思虑什么?没有。她想起一个人,谁呀?观世音菩萨!因为自己这次投胎入凡,冥冥之中像是天命所定,可也不能不说是人家观音菩萨的禅指妙手有点睛之能,这才使自己成就了一番伟业。虽然自己的武氏江山最终又重归李姓,但自己的凡身终归有百年之日,这后世之事则远非自己力所能为,那就随俗而欲吧,反正我下辈子若再入凡阴,一定要化身为男,做一回轰轰烈烈的大事,决不做女人。

    精卫在长寿宫又闷坐了一日,第二天一早,天鸡刚刚长鸣三声,这正是玉帝上早朝的时刻。玉帝升殿,文武天官朝拜之后脚跟还没站稳,就听得殿下值日官传报:“鹏岳神赤金娘娘入殿见驾——”

    因为精卫是天神不是天官,也就是说天神是不问朝政的,当然也是从来都不必上朝的。

    闻听殿下值日官这么一传,玉帝包括两班文武都注目向殿角观看。只见精卫一身华服,头戴玉冠稳步拾级而来。

    精卫登得殿来步履矫健,虽然是两旁文武众目睽睽,可她却是旁若无人,径直来到殿中央躬身一跪道:“精卫拜见玉帝!”

    玉帝向前倾着身子,他展开右手说道:“鹏岳天神快快请起,朕凭鸡启午,朝闻天下,问的是世间大事。朕知道娘娘升天旷日未久,尚需多行调养,若有甚事,可随时入后宫来叙,何必如此辛劳,不知嗜睡,偏登我早朝觐见啊?”

    其实玉帝这番话是满怀好意的,只因是在金殿之上,面对着众文武,语气就未免庄严了些。玉帝就是玉帝,应当说金殿之上语气素来就都是这样的。

    精卫闻听玉帝这话面带不悦,她慢条斯理,不卑不亢地说道:“本宫不求天下之事,但寻一人,不知玉帝可否指教?”

    玉帝向后挪了挪身子,似乎神情有些拘谨地说道:“娘娘若欲寻人,此非金殿当议之事。朕知娘娘自打回宫以来,眉情不转,似有心事,也怪朕疏于问候。这样吧!待散朝之后,朕必亲登长寿宫前去探望,顺便谈些闲事,如何?”

    各位:听这话的意思,玉帝是明知道精卫要打听什么人的,只因在金殿之上不便开口,故而才有推脱之意。但人家玉帝讲明了要在早朝之后亲临长寿宫拜望,这也算是给足了精卫面子了的,不能说玉帝在这场合处事有任何的不妥。可精卫就是精卫,她心里怎么想的别人怎能猜得到?单从个性上来讲,精卫生来就有她刚烈的一面,所以说天底下最难拿捏的就是女人之心。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