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穿]之盛世永乐-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高炽的心情很微妙,他有些厌倦了宫廷生活,规则出现漏洞后,朱高炽愕然发现他其实可以不用做皇帝,他之前的思维一直陷入在盲区状态,按淘小宝说的他只要安安稳稳的活到48岁就ok了,他当初根本就没说自己非做那一年皇帝不可。
想通这个环节后,朱高炽的心中出现了一点小奢望,他想把朱棣拐走,想跟他安安稳稳的过十年普通人的日子,没有没完没了的政事,没有大臣无休止的催促你结婚生子,只有他们两个人。
但奢望终究是不可能达成的愿望,朱棣费心隐忍十几年拼死拼活的才登上皇位,又怎么可能会为了自己放弃这万里河山?
放弃皇位跟我走,这样的话朱高炽说不出口,所以他只能这样陪着朱棣过完这一生,不过现在看来也许朱棣可能已经不需要了。
“父皇若是没有什么事的话,儿臣那里还有些折子没批就先告退了。”朱棣只是看着朱高炽没吱声,朱高炽见状只当他同意了便转回走了。
朱高炽身后朱棣的眼睛死死的盯着他悠然离去的背影,心中一口闷气憋得不上不下的,午后他因为天热睡不着就歪在凉榻上看书,宫人进来通禀说权氏亲手做了解暑的梅子汤给自己现在外求见。
朱棣突然想起上次朱高炽说朝鲜秀女善吹箫,让自己帮他挑一个会吹箫的送过去,于是鬼使神差的朱棣突然想知道什么样的箫声能让朱高炽惦记。
权氏进来后红着脸殷勤的给朱棣倒了一盏冰镇过的梅子汤,她心中想的是什么朱棣又怎么会不知道?这几个朝鲜进贡来的女人入宫也快一年了,没分封没宠幸,看来这是按耐不住了。
她倒的那个什么汤朱棣没动,只没头没脑的问了句:“会吹箫吗?”
权氏听后愣了一下,然后就跟会变戏法一样,当即就掏出一支碧玉箫吹了起来,吹的好不好的朱棣不知道,反正他居然睡着了这真是可喜可贺。
这一觉朱棣睡的居然还不错,睁开眼睛后他就看到朱高炽转身正要离去的背影,想也没想的朱棣就叫住了朱高炽,知道他肯定又瞎想了,朱棣急忙把权氏打发走想跟他解释一下,谁知这小王八蛋居然就那么明目张胆的看了权氏好几眼,人都走了还盯着人家的背影瞧,真当他是死的吗?
朱棣生气了,所以朱高炽要走他也没留,只是恨恨的看着他的背影磨牙。
晚上越想越不甘心的朱棣,大半夜的跑到武英殿去爬床了,朱棣去的时候武英殿的守夜宫人都惊呆了,陛下您这大半夜的不睡觉跑这干啥来了?话说陛下您走错地方了吧?
朱棣随意的扫了他们几眼后道:“殿下睡了吗?”
“回陛下,太子殿下刚刚才躺下,这会儿想是应该还没睡着,要奴婢去通一下吗?”
“不用了,你们都别跟着了,朕自己进去。”朱棣说的豪迈,其他人也不敢有所异议。
武英殿里朱高炽的卧室里只点了一盏灯,虽然有些昏暗但是却足够朱棣摸到床边了,朱高炽的床上轻纱帷幔已经垂下,屋内摆了好些冰盆,倒也比白天凉快许多。
朱棣自己轻手轻脚的脱掉衣服挂好,天热朱棣只穿了一条明黄的里裤,光裸着上半身就上了床。
白天见了著名的‘权妃’朱高炽说心里不难受那是假的,可气的是朱棣今天居然没叫他。
晚上用过饭后吗,心中郁结自暴自弃的朱高炽难得的早睡了一会,梦里朱高炽漂浮在冰凉的海水里正美着,突然他就觉得自己一阵呼吸困难,被一只超大的八爪鱼缠住拖进水里,朱高炽使劲的挣扎了一阵,却怎么也也挣扎不开。
最后朱高炽总算迷迷糊糊的醒过来,朦胧间就看见自己身上压着一个黑影,嘴里也溜进一条滑滑的舌头,口鼻中熟悉的气味,让朱高炽一下就明白过来来人是谁。
朱高炽使劲推了推身上的人:“唔……朱……嗯……”
101章
大半夜的朱高炽拗不过朱棣;只得任由他闹了一场,朱棣一边压着朱高炽一边喘着粗气数落他,朱高炽心里也憋气叫着劲儿的跟朱棣回嘴,吵到最后也没争辩出到底是谁对谁错。
终于当一场酣畅的□过后,两人心中的积怨也消散的差不多了;朱高炽缓了一会后道:“父皇,将煦儿招回来吧!安南的事情应该处理的差不多了;等煦儿回来父皇就将我的太子头衔废掉吧,这个位子早晚都要传给煦儿,何必在从我这转一道。”
朱棣刚有些昏昏欲睡,听了朱高炽的话后彻底震醒了:“你说的什么痴话?太子是你想当就当,想废就废的吗?”
“下面请立太子妃的奏折都快把龙案埋起来了,父皇这样拖又能拖几年?还不如直接改立煦儿做太子;儿臣又不是非得做皇帝不可。换句话说父皇觉得到时只剩儿臣一人,儿臣还能在高高兴兴的做皇帝吗?”
朱棣听后沉默了一会道:“这件事回头再说,朕会想办法的。”
朱高炽没想到朱棣想的办法依旧是拖,朱高炽真不知道这要拖到什么时候才是头。
永乐十二年,鞑靼经过上一次的挫败元气大伤,瓦剌部趁机逐渐强盛起来。瓦剌首领仗恃势强,出兵袭杀了本雅失里,并一再声称要进攻鞑靼。阿鲁台多次请求朱棣出兵攻打瓦剌,为其故主本雅失里报仇。与此同时,瓦剌部不断要挟明朝厚赏,妄想占领明朝的宁夏、甘肃地区,屯兵边境,向漠南进逼。朱棣为了满足鞑靼部的请求,也为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决定亲率30万大军征讨瓦剌部。
这一次依旧没有人能阻止朱棣二次亲征的决心,大军出征的那天朱高炽默默的将朱棣送出城。
朱棣走后,一场风寒差点要了朱高炽的命,起先只是小感冒,招了太医开了药,朱高炽每天按时按点的吃,可是没过几天病情却越发重了起来,高烧不退好几天,太医们也都有些束手无策,无论谁来看朱高炽也只是风寒引起的高热,可是药开的绝对是对症的人却是就不退烧。
朱高炽自己迷迷糊糊的也察觉出了有些不对,他开始不再继续喝下头进上来的药,而是直接从淘小宝那里弄了药给自己打了一针,这些年大病小病的朱高炽被朱棣盯着喝中药喝习惯了,所以这一次他也是下意识的对中药没有什么排斥的就喝了。
病情好转后,朱高炽虽然觉得这事有些蹊跷,但是朱棣远征在外他并不想在这个时候横生枝节,就悄悄按了下来也没让人去查。
几月之后朱棣凯旋,底下自有人将宫中的一切禀告给朱棣,朱高炽病重的事自然也是一字没漏的告诉了朱棣。
眼里从来都不揉沙子的朱棣是不会放过一点疑点的,凡事只要他疑心了就势必会派人去查。小小的风寒怎么会严重到差点要了朱高炽的命?太医院的人若是已经无能到这个地步,那他还养着他们做什么?
朱棣握起的拳头捏的咯吱直响,朱高炽就是他的逆鳞,碰了下场就只有一个。
事情很快就水落石出,无非就是后宫争宠这些戏码,徐冉英死后朱棣将后宫的管理权交给了从北平带过来的那两个侍妾中的一个,就是曾经生过一个庶子的吴氏。
吴氏如今年老色衰,那些新近的姿颜鲜嫩的自然不服气她,趁着朱棣出征不再宫里,吴氏管着后宫所有人的吃穿用度,想把她拉下马的人就渐渐露了头,但她们千不该万不该,将手段使在朱高炽身上,她们花钱使人动了朱高炽的药,虽然没往里添什么要命的药,但是也成功的将朱高炽折腾了一番。
这后宫的所有一切现在都把持在吴氏的手里,太子有事她当然脱不了干系,她们要的就是将她拖下马。
事情若只是这样,朱棣兴许还不会将皇宫内的宫人们全部赶尽杀绝,审讯中有人为了保命口不择言说了一个宫中曾经流传过的谣言,朱棣听后才恶向胆边生起了永绝后患的念头。
朱棣和朱高炽两人在一起这么多年,即便是再小心也会有些蛛丝马迹会被人察觉,宫里的太监宫女们之间就有过小道流言,虽然这只是猜测并没有什么真实证据,但是朱棣既然已经知道了就不会轻易放过,借着后宫争宠这一事干脆下了狠手。
很快后宫就兴起了一阵腥风血雨,朱棣后宫中来自朝鲜进献的嫔妃几乎一个没剩全部处死,另有数百名宫女太监一并被处死,皇宫内一时之间大换血。
罪名:谋害当朝太子!
朝臣们虽觉有些过于血腥,但是也没人出来阻止,实在是谋害太子的罪名太大了,震怒中的朱棣是没人敢这个时候出来触霉头的。
朱棣在干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从头到尾瞒着朱高炽的,先期的审问也都是在暗中进行,等到要动手的那晚,朱棣将朱高炽押到寝宫内整整做了一晚上爱的运动,朱高炽就不明白了,年纪已不小了的朱棣精力怎么还这么好,他磨拳霍霍的等了这么多年,什么时候才能翻身农奴把歌唱啊?
随后的一段时间朱棣天天缠着朱高炽,让朱高炽根本就没有那个闲工夫知道,还不到半月时间宫内的宫人们已经都换成了新人。朱棣早在动手之前就悄悄下旨到民间选秀,只不过选的不是妃子而是宫女。
永乐十三年南北运河经过疏导重新畅通起来,朱棣先后下旨从江南运粮进两百万石到北平,彻底解决了北方缺粮的问题。
五月,朱棣下旨召远在安南的朱高煦回朝,六月下旨封次子朱高煦为皇太弟,将来继其兄朱高炽的位。
这一道圣旨一出,群臣的奏折就像雪片一样堆积到朱棣的龙案上,哪有不让太子成亲生孩子,却直接封弟弟的道理?太子又不是不能生,你不给人家找老婆怎么生?
就在言官们不停上奏,摩拳擦掌的摆出一副你不收回成命,我就继续死磕的架势时,朱棣淡定的又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他老人家要迁都。
朝臣们彻底让朱棣给炸懵了,什么情况?咱们不是正在说立皇太弟的事吗?怎么又扯到迁都上去了?
一时间大家也都顾不上皇太弟的事了,迁都迁神马都啊?老夫祖宗十八代都在江南,你说迁就迁啊?
众臣:陛下您要往哪迁啊?
朱棣:好地方,北平!
众臣:……陛下重新建宫殿耗时又耗钱,您三思啊!
朱棣:皇宫永乐二年就开始建了,现在已经竣工了。
众臣:陛下北方只产一季粮,这么多人过去到时候吃什么?
朱棣:你们这么健忘吗?朕不是刚从运河运了两百万石粮。
众臣:总之陛下不能迁都啊!
朱棣:北方强虏频繁犯我边界,朕身为天子当为国守门,尔等皆以忠臣孝子自居,朕苦心为国为民维护苍生,你们难道真要阻拦朕吗?
众臣苦笑,陛下您为了迁都真可谓是煞费苦心啊!事情的最后朱棣以自己一贯执拗强硬的手段取得了胜利。
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朱棣立即派礼部尚书和风水大师廖均卿带人在北平附近寻找吉壤,随后亲自圈了昌平天寿山南麓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做皇家陵园,自此朱棣的陵寝也正式开始动工修建。
永乐十八年年底,朱棣下正式迁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正式作为大明的京师。翌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先殿内朝百官,大祀南郊,此后迁都大政基本完成。
迁都过后也并不消停,朱棣心中对北蒙心中是存着一口气的,终于又回到了生活了近二十多年的地方,近些年蒙古人并不老实,朱棣早就存着收拾他们的心思,如今近水楼台能肃清最好,解决不了也要打的他们不敢来犯。
一生尚武的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