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王妃-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她这几个月的观察,李小柱是一个很疼孩子的爹,他可以自己饿着,也不会让自己几个孩子饿着。这样的爹,只有用孩子对他攻击,他才会投降。
果然,现在的李小柱已经溃不成军了。
“爹,要是下次有人再提出,咱们就分家吧?”冬至收起刚才漫不经心的语气,异常严肃地开口说道。这才是她的目的,让李小柱在愧疚自责,和对这种状况最无力的时候,提出分家。
李小柱猛得抬起头,瞪着大眼,语气里带着怒气:“你个小娃,胡说啥?这是大人的事,你少插嘴!”
早就料到李小柱听到这个话,态度会很强硬,所以冬至没有丝毫的惊讶。
“爹,我知道我来说分家是不孝,可咱们分家了,奶还是我的奶,还是爹的娘。分家了,我会努力攒钱,让哥和三郎去念私塾。娘不会再流产,我也不会再去鬼门关走一遭了。还有爹,爹,我想偶尔煮顿粥给三郎吃,三郎七岁了,可看着就像四五岁,身上一点肉都没。”冬至语气里透露着示弱,低着头,一副黯然的模样。
李小柱听冬至这么说,心里又是酸涩又是自责,又是好笑。一个女娃娃,还说要攒钱给二郎三郎,让他们去念书,真是……她是不明白一个读书人的花销有多大把?二郎年纪大了了,还是算了,至于三郎……
李小柱陷入了沉思,心里也开始挣扎起来。
李小柱小时候,家里条件也算是不错,李爷爷就是镇上杂货铺的掌柜。每月有二钱银子,李小柱那时也是想读书,可惜家里只供得起一个人读书。李大柱作为长子,自然是去了私塾。李爷爷每个月回来休息两天,趁着空闲,其余时间便会叫李小柱认几个字。
李大柱考了十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李爷爷和东家说了,让李大柱顶替他去杂货铺,东家见李爷爷这么多年兢兢业业,也就答应了。
到了孙子辈,大郎是长孙,自然又是他开始读书。大郎悟性高,比李大柱强上不少,全家都将希望寄托在大郎身上了。
想到这些往事,李小柱清晰地记得当年自己对读书那渴望的心情。现在,他还要让自己两个儿子重走自己的路?
要是分家了,自己留下一家的口粮外,多余的粮食卖了,农闲时去镇上找短工干着,其余空闲编篓子拿到镇上卖,这样不说镇上,这村里的私塾的束脩,他应该能供得起吧?
“爹,我不想下次再有见不到面的弟弟妹妹了。要是分家了,家里的活我都能干,娘可以绣帕子拿去卖。爹,大郎哥今年就要下场考秀才了,要是考上了,他带着我们这一大家子也是累赘,我也不想别人说我们扒着大伯一家。”冬至软硬兼施,说出了硬气的李小柱最不想听到的闲言碎语。
李小柱是一个很有男人尊严的男人,他是不会允许别人说自己靠着别人的。所以冬至这一句话一出口,李小柱再次开口凶她:“胡说啥!咱们堂堂正正,咋就扒着你大伯一家了?分家,等大郎考上秀才,咱们就分家,咱不靠别人!”
☆、22。第22章 学编竹盒
得到肯定答案的冬至,兴奋不已。回了西屋后,就将李小柱的话告诉了二郎和三郎。二郎三郎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地晚上睡不着,拉着柳氏聊着,一家人很晚才睡。
李小柱见几个孩子这个样子,不知道是该斥责他们,还是该心疼他们。这是他的孩子,这些年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心里苦涩的李小柱,翻来覆去,半夜才睡着。
第二天三个孩子起床,神清气爽。因为前一天的收获,三郎还想上山去掏鸟窝和吃刺萢,可惜李小柱这次没让他们上山,而是抓着他们两个蹲在他身旁,教他们写字。
李小柱最先教的就是他们两个各自的名字,在地上写出来后,他就继续编着簸箕和篓子,留下二郎和三郎两个人蹲在地上,拿着小树枝一笔一划地模仿着画着。
李冬至站在旁边跟着看了会儿,拿了个树枝就在地面上写了出来,悟性之高,让李小柱连连称赞,弄得二郎三郎涨红了脸,憋着一口气,将自己的名字写了出来。最终结果,自然是冬至完胜。
这个时代的文字,有些像古代的繁体字,冬至半蒙半猜,还是认得一些的。此时在地上,她看两遍就会了,再写也简单。李小柱夸她是最有悟性的,弄得她都不好意思了。她原本就认识这些字,现在只是换种写法,一个奔三的人了,还和两个小孩子争悟性,说出去还真丢人呢。
冬至抛下正练习写字的二郎三郎,跑到李小柱身旁,盯着李小柱翻飞的手指好一会儿。不得不说,李小柱编竹篓子,速度简直是快得不可思议,冬至看了好一会儿,都没看到他是怎么编的。
“爹,你教我编个竹盒子吧,就是那种方形的,一掌大,带盖子的。”冬至边说,边比划了一个盒子的大小。
“你要编这干啥?要是好玩,爹给你编一个就是了。这竹篾伤手,时间长了手都糙了,你个姑娘家别学这。”李小柱说着,将手里编了一半的篓子放到旁边,拿起一根竹篾,照着冬至比的大小,手指翻飞,不一会儿就将竹盒子编好了,还有一个精致的盖子,看得冬至爱不释手。
冬至拿着那盒子左看看右瞧瞧,嘴都合不拢了。自己这个爹,放到现代,那可是一个艺术家啊!
“爹,你教教我吧,我保证不会经常编的!”冬至伸出一只手,抓着李小柱的袖子,摇着撒娇,脸上还堆着讨好的笑。一边撒娇着,心里一边吐槽。自己一个奔三的人了,竟然像个十岁的小姑娘一样跟自己老爹撒娇,真是可耻!
李小柱扛不住自己闺女的撒娇战术,无奈之下,只好缴械投降。
拿起一根竹篾,一步一步交着冬至编着。冬至拿着竹篾,跟着李小柱一步一步认真学着。这盒子,看着李小柱编着容易,自己动手时,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
等冬至终于编完时,那小盒子都是歪的。
冬至看着自己好不容易完成的第一件竹制品,禁不住热泪盈眶。自己编的简直拿不出手,特别是自己爹编的就在一旁放着,这一对比,冬至更是拿不出手了。
李小柱看了冬至编的盒子,忍着笑,指点了一番,然后再安慰一番后,拿起自己之前没编完的篓子,继续编了起来。
昨天冬至和他说,让他给她编个小点的篓子,趁着现在有时间,赶紧帮自己几个孩子都编一个,过段时间可就没空了。
冬至将自己编的盒子放到地上,拿起一个竹篾,继续编起了盒子。
等第二个编完,放到第一个旁边一对比,明显比第一个要好些了。这一发现,让冬至斗志昂扬。只要有进步,她联系一段时间,一定可以也编出精致的盒子!
心里暗暗给自己鼓气后,再次拿了一根竹篾,继续练习着。
地上的二郎和三郎,还在联系写自己的名字。虽然他们现在会写了,可是那东倒西歪的字体,李小柱看了很不满意。旁边冬至写的端着漂亮的字还没擦掉,这就像是时刻在提醒两个孩子没有冬至厉害,不服气的两人拿着棍子继续在地上画着。
炕上的柳氏,拿着针绣着帕子,时不时抬头看看地上正认真的三个孩子,脸上的笑容止都止不住。
不一会儿。李小柱就将三个小号的篓子编完了。目光先转到二郎三郎的身上,不错,字写得比之前好了些。再看看冬至编的盒子,虽然这盒子简单,不过第一次能编到这个样子,也不错了。
“他娘,你歇会儿,不要绣了,这小月子也不能刺绣,伤眼珠子。”李小柱将目光转到柳氏身上,发现她还在绣帕子,忍不住开口说道。
“没事,大哥过两日就回来了,这几日赶几张帕子出来,他好带到镇上卖。”柳氏换了个颜色的绣线,继续绣着。
柳氏的话,让冬至只想长叹口气。娘啊,亲娘啊,你这拼死拼活地绣帕子,那卖的钱都被大房存成了私房钱,又不会给你几个孩子一顿好的吃,干啥子这拼命啊?这难得的修养时光,就这么被浪费了!
心里默默吐槽的冬至,到底没将这些话讲出口。不过大伯要回来了,这倒提醒了冬至,之前说要去镇上看看的,结果因为娘的事给耽搁了,这几天得找机会去看看了。
来到这个世界三个多月了,除了知道这是一个叫大越的王朝外,其余的一无所知,连物价都不知道。还有人们的审美观都不知道,家里除了少量的面粉,是给大郎和冬芬吃的之外,其余的就是玉米粉和干红薯了,这个朝代还有哪些农作物她也不知道。这种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可不能这么一直持续下去。
可是这乡下的人,不到非去不可,一般是不到镇上去的。这不仅是因为李家庄离镇上远,还有乡下人对镇上人天生的敬畏。再有一点,就是去了镇上,难免会花钱,这年头,大家都在地里刨食,可没那个闲钱买这买那的。
怎么找个借口去镇上,这也是个难题啊……
☆、23。第23章 摘刺萢
接下来两日,日子过得还算平静。每日李小柱都会教兄弟两个认一些字,没钱买纸笔,兄弟二人只能拿着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每当这时候,冬至也会蹲在一旁,跟着认字。有前世记忆的她,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字全记住了,这一点引得李小柱和柳氏纷纷称赞。
有冬至在旁边作对比,二郎三郎就显得慢了不少。被比下去的兄弟两人不甘心,格外认真了起来。如果没有冬至做对比,二郎和三郎的资质还是不错的。李小柱在心里一对比,惊讶地发现二郎和三郎都比大郎资质好。
有这一认识的李小柱,之后下地都没再带着兄弟二人,如今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认字,往后分家了,他攒些钱,将他俩送到私塾里念念,有本事就考科举,他就是去要饭也供他们俩读书。要是读几年,连秀才都考不上,那就回来继续种地,左右不会饿死。
这几日冬至除了认字外,一门心思都扑在了编盒子上。从开始的歪歪扭扭,到现在也像模像样。虽然没李小柱编的精致,不过也拿得出手了。
冬至将编得好的都挑了出来,摆在一旁,数了数,整整二十个。这就是她两日来的成果。
这日吃过午饭,李小柱用木头订了三个小盒子,里面装满了沙子,供兄妹三人练字用。兄弟两个拿到手后,立刻在沙子上画了起来。
冬至接过之后,将盒子放在一旁,走到李小柱面前,对他说道:“爹,我想再去山里一趟。上次我们在山上看到一种能吃的野果子,我想着摘下来,明天赶集拿到镇上去卖,或许能挣几个钱。”
原本钉完盒子,现在在修凳子的李小柱,听了这话,停下了手里的活。抬起头,盯着冬至,语气严厉地问道:“你咋知道那野果子能吃?”
李小柱的语气,吓得二郎三郎原本就低着练字的头,更是抬不起来了。
“之前去外婆家,和村子里的孩子一起去山上耍时,见到一个猎户摘着吃了。他告诉我们,他上山没死时,就会摘些打牙祭,之后有不少孩子都摘着吃了,没事,还很好吃的。”冬至面不改色,撒了个小谎。她可不是二郎三郎,被吓一吓,就把实话全抖出来了。
李小柱这才面色柔和了些,他是怕几个孩子趁着自己不注意,乱摘野果子吃,如果是那样,他今日非得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