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喋血刀锋 >

第9章

喋血刀锋-第9章

小说: 喋血刀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对一世英名的郑毓秀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客居他乡、倍感落寞的郑毓秀,晚年疾病缠身,度日如年,于1959年12月16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终年68岁。1978年其夫魏道明在台病逝,遗体运往美国,和郑毓秀合葬。
    在清末民初,君权和夫权还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一个女子能够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推翻满清王朝,打倒军阀统治的行列中来,实属难得。作为女子,她和男同志一样。坚韧不拔的通过报刊鼓吹、秘密宣传革命理念,冒着丢掉脑袋的风险去做封建专制的叛逆。她经历了中国最为动荡的满清末期和民国政府时期,并长期处于社会上层。她利用其广博的知识,为中国的妇女解放和法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郑毓秀是这一时期的杰出女性。她译著《国际联盟概况》与博士论文中文版《中国比较宪法论》,成为后学者的必选法律书籍。其参与制定的《民法》草案,第一次把妇女权益写进法律条文之中。无论是其为家为国,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贡献。
    一个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代过去了,一个奇女子奋发图强和在学业和政治舞台上都达到了巅峰的经历,永远鞭策着国人和中华后裔,时刻不忘进取,时刻不忘追求。
    参考文献:
《民国女杰——郑毓秀》,作者:张玉光,载《文史月刊》2006年第4期
《穿越世纪苍茫——郑毓秀传》,作者:唐冬眉,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五章  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一)(1)
    ·沈醉说:“他的行动的确使蒋介石感到害怕。那个时候连蒋介石、戴笠都怕的人,是值得写入历史的。”
    ·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在合肥宣布独立
    ·1912年加入社会党,被军阀通缉,逃亡上海
    ·1915年上海晋见孙中山先生,加入中华革命党,从事革命活动
    ·1919年跟随韩恢反对江苏军阀李纯
    ·1920年把安徽军阀张文生轰下台
    ·1921年领导上海滩“斧头帮”,崭露头角
    ·1923年反对北洋军阀曹锟、吴佩孚贿选,同年刺杀淞沪警察厅厅徐国梁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当安徽副宣慰使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走上反蒋道路
    ·1928年刺杀安徽军阀陈调元未遂,当场击毙国民政府建设委员长张秋白
    ·1929年王亚樵、方振武、石友三联兵捣蒋
    ·1930年处死叛徒赵铁桥,杜月笙与之相争也不得不让他三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最错综复杂,也是最危机四伏的年代,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从北洋军阀分裂割据到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到“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从“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到“一·二八”事变国民党十九路军抗战……历史的沉重帷幕在各种力量的互相倾轧和斗争中拉开了,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面临内忧外患,斗争之复杂,参与力量之多,局面之混乱,都是空前的。
    就在这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国内连续发生了许多起震惊朝野的重大事件,不由地使国人一振:1930年国民党首脑人物蒋介石庐山遇刺险遭不测;1931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在上海火车站遭遇伏击,宋子文侥幸脱险而其秘书唐腴庐却做了替死鬼;1932年,日本侵华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被炸毙命,日本驻沪留民团行政委员长河端、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日军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等一批日军高级军政官员被炸伤;1935年汪精卫在南京国民党六中全会会场遇刺身受重伤……国民党要员为之心惊胆寒,日本侵略者不禁谈虎色变,汉奸卖国贼纷纷噤若寒蝉,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而这一系列事件的策划和组织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上海斧头帮帮主、铁血除奸团团长、民国第一杀手和暗杀大王——王亚樵。
    王亚樵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表面上看他身材瘦小,戴一架黑框水晶眼镜,甚至是带着几分斯文气,然而实际上他是富有爱国心、讲江湖义气的热血好汉,曾率领着上海斧头帮叱咤一时,杀人不择手段,制造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刺杀大案。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流氓,是杀手,是恶魔,也有人称他为抗日志士,是采取极端手段的爱国者。由于他不是活跃的政治人物,其活动也极其秘密隐匿,故其人其事鲜为人知。
    曾在国民党军统任职、作为戴笠亲信,后成为起义将领的沈醉曾经接触过王亚樵的案件,对王的旧事比较了解,他认为:王亚樵是“主张反蒋抗日救国”的,他“希图通过暗杀来震动社会,促使变革”。可以说,王亚樵的一生都是围绕着这两条主线的。“他的行动的确使蒋介石感到害怕。那个时候连蒋介石、戴笠都怕的人,是值得写入历史的。”
    一
    王亚樵本名玉清,字九光,别名鼎,字擎宇,又名王鼎。1887年正月出生于安徽合肥北乡(今合肥市瑶海区石磨乡)一个农民家庭。其父王荫堂是一位乡村医生,粗通文墨,亦以务农为本,租种地主土地,家境贫寒。王家所租地主土地历年歉收,致使入不敷出欠租无法交付,被地主孙有富告到官府遭到处罚。后来王家又佃了地主季广德家的田地,但因收谷太少又被逐出。两次被强行辞佃迁居,王家家徒四壁被迫弃农,来到磨店镇上开药铺行医,兼营小染坊聊以糊口。
    王亚樵自幼入私塾求学,略通经史,曾通过清末科举考试童生县试。后又参加府试而未通过,于是返回家乡设立学馆以授书教学为生。王亚樵胸有谋略,能文善言,又嫉恶如仇,行侠仗义,邻里乡人称赞他“一步十记”,有古烈士之风,在家乡颇有声望。
第五章  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一)(2)
    当时正值英、法、俄、德、美、日等国列强侵华,狼狈为奸瓜分中国。目睹了清廷腐败无能,一再割地赔款,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再加上亲眼所见清政府官吏豪强压榨人民,巧取豪夺,王亚樵对腐朽的清廷恨之入骨。每当与合肥、巢县、寿县青年志士在一起谈论国家时政,无不慷慨陈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光绪末年(1908年),他与许习庸等组织兴办了“正气学社”,名义上探讨文山公生平事迹,其实是以反清为宗旨。同盟会吴旸谷、王海卿、柏烈武、常恒芳等常与往还。
    1911年武昌首义,25岁的王亚樵认为正当逢时大事可为,与同乡人张朝阳、李元甫、王传柱、李小乙等一同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密议起义,他们与同盟会柏烈武取得了联系,在合肥李文忠公祀成立了庐州军政分府,由李元甫、王亚樵、王传柱分别担任合肥革命军正副司令,宣布独立,撤销清政府一切官吏。军政府刚一建立就面临着经费缺乏的困难,于是有人提议没收李鸿章家族在合肥的一些主要典当和钱庄来充作军饷。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于是王亚樵命令一部分人去李鸿章府邸责成总管刘东山交出部分典当和钱庄,另一部分人去乡间动员群众,招募军队,建立革命武装。
    不料此时同盟会上海总部并未得知这一情况,又委任了同盟会员孙万乘(字品骖)也来到合肥,与巡防营季光恩、团练史袁斗枢在合肥大书院成立了军政府,孙万乘任司令,宣布独立。两派实力相当,不相上下。此时孙万乘也打算没收李府的财产作为军费来源。李府管家刘东山苦于相逼,告之孙已经将财产交给了王亚樵一派。孙万乘得之王亚樵等已经采取行动后,十分恼怒,认为是地痞流氓趁火打劫,在未曾问明原委的情况下顿时心生杀机。于是他传令设宴邀请王亚樵等人来司令府共商事宜。当晚恰好王亚樵去乡间办事未归,他的几个得力助手李元甫、王传柱、李小乙等前往孙万乘处如约赴宴,刚一进大门就遭到了枪杀。结果王亚樵一派大大受挫,众人分作鸟兽散。王亚樵闻讯后,急忙连夜避往全椒。直到民国建立,清帝退位,王亚樵才乘船由全椒出发,取道芜湖前往南京。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万乘流亡上海,王亚樵的左右手下都主张杀孙以报前仇。而王亚樵却认为都是革命同志,不应该同室操戈,相煎太急。他反而设宴招待了孙万乘,并给他以钱财资助。人们不仅赞扬王亚樵豁然大度,有侠士之风。此乃后话。
    二
    王亚樵避祸南京后,恰逢江亢虎组织社会党。社会党以恋爱自由、教育平等、遗产归公为初步,以“二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与“五非”(非私产、非家族、非宗教、非军国、非祖国主义)为究竟,即个人自治、世界大同为依归。王颇为之吸引,于是加入社会党受命负责主建安徽支部。
    1912年秋王亚樵又回到了安徽。王亚樵回到安徽后,在合肥撮镇夏家祠堂建立了安徽总支部,又召集了合肥的唐幼文、朱瘦梅、洪耀斗、许习庸,全椒的刘大魁,巢县的丁鹤龄,怀宁的蒋非我,芜湖的杨柳堤等,先后在合肥、全椒、巢县。安亲、芜湖等地成立了县支部。由于王亚樵一向善于演说鼓动,富有组织能力,所以各县加入者颇多。止年余,社会党党员就达到了七八万,成为安徽省内颇有影响力的一支政党。赣宁战役后,袁世凯逮捕了联络起义反袁的社会党创建人之一陈翼龙,并将其杀害,同时通电全国查禁“社会党”。北洋军阀皖省总督倪嗣冲按照中央指示,大搜皖省通缉社会党,丁鹤龄被捕遇害,王亚樵率领一些部属1913年秋逃亡上海。
    王亚樵逃亡到上海后,无处容身,他便与何铸九、姚立堂等白天做苦工,夜晚便露宿街头。他为人机敏刚强,嫉恶如仇,贫困不移其志,继续寻求革命。后来结识了在国内倡导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北大教授景梅九,加入安那其主义即无政府主义研究小组,钻研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学说,研究怎样打倒社会上一切强权。后来王亚樵在反动政府统治时代致力于暗杀大军阀、大官僚,不能不说也有无政府主义影响的关系。
第五章  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一)(3)
    1915年王亚樵在同盟会柏文蔚的引荐下在上海环龙路44号晋见了孙中山先生,聆听教诲,深感不打倒军阀、扫除清朝余孽,不可能统一中华、抵御外侮。于是他加入了中华革命党,投身护国讨袁运动。此时南北倒员呼声高涨,王亚樵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呼号,讨袁护法。洪宪帝制被推翻后,北洋军阀各派相继窃国分裂割据,1917年孙中山领导了护法运动,王亚樵南下广州追随先生,并且担任过南北议和时的南方代表。由于陈炯明等军阀叛变革命,南北军阀串通一气狼狈为奸,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不得以远赴日本。王亚樵等遵先生之命,回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19年他在上海响应“五四运动”,发动工人、学生罢工罢课,游行示威。
    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北洋军阀段祺瑞左右北京军政大权,反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力量。王亚樵见到段祺瑞违反民意,义愤填膺,以国民党员身份,上书孙中山先生,建议轰炸北京政府,杀死段祺瑞,再造共和,“实行锄除民贼,以救危亡”,“非组织暗杀团体不可”。当被孙中山先生批驳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