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风流儿女风流事 >

第203章

风流儿女风流事-第203章

小说: 风流儿女风流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祝婀职。 �
关东说:“还没看出来?你大嫂是个既善良又有人情味儿的女人。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常思梦毫不犹豫出手相助,如今她有了伤痛,这个节骨眼儿,你大嫂能说什么?”
汪泉水感叹:“真是和谐相处的楷模!”
关东两手一摊:“和谐有什么不好?再说我也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汪泉水笑道:“我才发现,跟我相比,你更狡猾啊!”
“哈哈哈哈!”两人心照不宣,旋即大笑。。。。。。
哥俩正聊着,石岩将军忽然打来电话,问关东何时成立公司。关东毫不犹豫地说十天左右。。。。。。汪泉水听罢,瞪大眼睛。
关东通话完毕,开始解释:“我知道仓促。我想起大姐家当年盖房子,手里只有一千块钱,可总投入需要一万元。如果攒土打墙,不知道猴年马月,大姐干脆先把房架子支起来,然后再说。结果,亲朋好友不好意思看她没地方住,纷纷把钱送上门,原先不愿意借钱的也慷慨解囊。历史总会重演,咱们如法炮制,也把架子支起来。大家看到咱们雷厉风行、真抓实干,支持的决心就会更大了,对否?”
汪泉水鼓掌:“妙妙妙!”
当然,这么大的事情要跟大家商量,哥俩决定明天开会。
早晨,汪泉水早早起床,让员工把楼前楼后和办公室认真打扫一遍。八点,关东和红叶先到了,还领着常思梦,准备让她列席会议。不一会儿,王和平带着秘书来了。汪泉水的弟弟汪溪水、武奇志和雪花相继赶到。八点半,石岩将军和儿子石景山到了。
石岩将军破例换上戎装,挺着腰板,不失威严。众人起立掌声,热烈欢迎。
石岩将军假意批评关东:“小子,又是你搞的这一套,以后不许再整这形式主义。”
关东点头接受,然后介绍没见过面的。闲谈一会儿,进入正题,关东主持会议。首先,大家鼓掌通过汪泉水任公司总裁。然后,关东介绍下一步打算:媒体宣传方面,他不赞同夸大和炒作。公司刚刚起步,只能完成初级原料的采购,算是给王和平打工,以后还会遇到具体问题,需要探讨,应该脚踏实地,免得落个“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厚积薄发不失为上策。
“对,这点非常重要,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石岩将军立即表示支持。




第229章 成立新公司

关东说:“我一直考虑,我们最终达到什么目的。大家都知道绿色食品有益健康,但能吃得起的究竟有多少人?因此,我们要顾及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产品的价格不能太高,这样,不但普通百姓受益,而且具有竞争力;虽然利润小,但赢得市场份额和百姓口碑,同样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同样为强壮一个国家做出了贡献。”
石岩将军大声喝彩:“好,利国利民,我就是这么想的。小子,你继续说!”
“现在只能算是坐而论道,实际操作起来,这条路肯定漫长,但我们有信心。我的初步理念是不要急功近利。商人大都犯这个毛病,我们不能再犯!”关东环视众人,最后把眼光落在石岩将军身上,“首长,以前我是您的兵,可惜没当好;如今,老天又使我们聚在一起,可谓天赐良机,我会倍加珍惜。我还想当您的兵,而且这次争取当个合格的好兵!您意下如何?”
“小子,这是何意?”石岩将军莫名其妙。
关东回答:“请您当我们的总顾问。您生活阅历丰富,带兵有方,善于把握大方向,还得多多帮助我们这些晚辈,扶上马、送一程。”
“不不不,我老了。”石岩将军连连摆手。
关东说:“首长,您身体这么好,比我都强。您就当成锻炼身体了,领着我们干吧!”
他这一带头,汪泉水、王和平、武奇志、红叶等人积极响应,纷纷请求石岩将军出面主事。
石岩将军见老部下还这么尊敬他,很受感动,便爽口答应:“好,我还收下你们这些兵!”
大家立即鼓掌,一顿“噼里啪啦”,石岩将军更受鼓舞。他兴致大发,吟诵陈毅元帅的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众人随后大笑。石景山说:“爸,用诗不当。大家还都活着呢,就别去泉台了。”
石岩将军赶忙解释:“小子,这我知道。我强调的是‘招旧部’和‘斩阎罗’,表示我的决心。每首诗都有它的魂魄,不要断章取义,知道不?”
石景山只好一笑了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是也!”
“谢谢师长的豪迈!”关东继续说,“您以前是特种兵部队的首长。如今,我们虽然离开了部队,但大家并没有真正脱下军装,没有失去军人的斗志。师长,我准备给您重新组建一支‘特种兵部队’,一支由退伍兵组成的‘商人特种兵部队’,按照军人的方式经商,您看怎么样?”
石岩将军鼓掌叫好:“小子,你总跟我想一块儿去,真是心有灵犀!对了,以后有时间,去把你手下那些犯过错误的兔崽子都找回来。他们都是孝子,好样的。”
将军终于给这帮惹祸的战士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评价,关东激动地起立敬礼:“是!”声音响亮有力。众人鼓掌赞叹,为这种深深的军人情怀所感动。
会议结束,关东和汪泉水赶紧张罗厂房,公司正好离郊区近,可以在附近乡村买个便宜的。汪泉水得知此事,就帮个大忙。原来,她的老家就在南六环外的乡村。村边有家私人小工厂,破产好几年了,厂房闲着没用,主人正在张罗出卖。由于很久没人买,主人急坏了,一再粘贴告示低价出售。关东和汪泉水赶紧去联系。对方要了三百万,汪泉水精于讨价还价,只给一百五十万。对方嫌太少,不答应。关东见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干脆以二百万的价格买了下来。厂房的院子相当大,关东觉得不吃亏。他粗略算一下:要是自己盖厂房,买地买建筑材料,还有人工费用等,一千万根本不够;还要购买机器设备,至少还得二三百万,还不愁死?
关东又有了新的想法:在北京只办这一个工厂,暂时不买机器设备,过几年再说。因为目前处于跟王和平学习阶段,即使买了设备也用不上,加工和包装产品只能由人家的工厂完成。可以把省下的钱投在其它地方,比如在红叶的家乡建一个工厂,那里原料充足,直接加工成品会减少相当大的成本,这样一来,手里这些有限的资本就盘活了。
关东勾画了未来发展蓝图:第一阶段采购原料;第二阶段建厂;第三阶段自己出产品。当然,必须依托王和平这个大企业,逐步实现独立自主。
事业的持续发展,终究要后继有人,关东又想起接班人的问题。他打电话问小明毕业后去哪里工作。小明来年大学毕业,早已考虑就业问题。他立即承诺跟着关叔叔一起创业。常思梦的儿子郝刚也表示大学毕业后跟着关叔叔干。关东跟汪泉水商量好了,以后,战友或朋友家的孩子如果愿意,都可以过来,做为第二梯队。
既然厂房问题解决了,关东决定马上成立公司,地点在这个越层别墅。
这天,秋高气爽。小区内,花香正浓,沁人心脾。密集的蝉鸣和喜鹊叫声交织一起,汇成美妙乐曲。
门前,乳白色的牌子已经挂上,只是用红绸子裹着,没露出真面目。几位礼仪小姐笑容可掬,在一旁做准备。门前停着十几辆轿车。关东、汪泉水、汪溪水、雪花、红叶、王和平、武奇志、常思梦等正在热情接待来宾。武奇志的两位哥哥也来了。当然,少不了记者,有的架设录像器材,有的操弄笔记本电脑,都为采访做准备。
“滴滴——”一辆红色轿车从小区林荫道驶来,离人群十几米站下。石景山下车开门,石岩将军夫妻从里面出来,满面春风。
石岩将军立刻成了众矢之的。他今天再次破例穿上军装,在太阳的照射下,肩上的将星和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掌声中,石岩将军亲自剪彩,牌子露出庐山真面目,上面写着“山风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黑色大字。这是石岩将军的书法,笔锋刚硬有力,入木三分,立刻赢得众人喝彩和掌声。
接着,爆竹声声,响彻云霄。众人喜气洋洋。石岩将军夫妻不断鼓掌。
媒体围上来采访,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女记者问石岩将军:“听说您要组建一支新的‘特种兵部队’,您真是老当益壮!请谈谈现在的感受好吗?”
众镜头立刻调整方向,对着石岩将军的笑脸。
“哈哈哈。。。。。。”石岩将军开怀大笑,“你们说对了,我现在身体棒棒的,精神也好。我就是喜欢沽名钓誉,还想发号施令。。。。。。”
他的豪言壮语立刻找来众人大笑。旁边,几名记者围住汪泉水和身穿迷彩服的关东。一位中年记者彬彬有礼:“关副总,听说您离开军营十八年,一直身穿迷彩服,这是怎样的军人情结?请您谈一下好吗?”
“这没什么,很多战友都在身穿迷彩服。。。。。。”关东谦虚起来,“有关公司将来的发展事宜,还请你们多多报道!下面请我们的总裁汪泉水跟你们谈一下!”
众记者把镜头转向汪泉水。汪泉水面不改色,侃侃而谈。。。。。。




第230章 迷彩人生

过了两天,成立公司事宜告一段落,剩下的事情由汪泉水处理,关东出发了,寻找战友。
“战友啊战友,亲如兄弟。。。。。。”这首《战友之歌》又把关东和战友们连在一起。他恨不得一步冲到那帮小子面前,看看他们过得究竟怎么样。
一路风尘,轿车跑了整整两天,越过千山万水,终于到了那个贫困山区地界。
放眼望去,关东仿佛回到电影里的几十年前:到处秃山碎石,树木稀少,有的长在石缝,歪歪扭扭,与大自然抗争。山脚下,零零星星出现一些豆腐块似的农田,庄稼收割完毕,菜地仍在发绿,算是有点生机。
车子继续前行,山路渐渐崎岖。远处出现几个村庄,哪个是马小平的家乡呢?凭着记忆,关东觉得就在其一。这时,迎面走来一位扛着撅头的老者。关东下车,寒暄几句,问他认不认识马小平。还好,老者熟悉马小平,因为是一个村的,村子就在前面。老者告诉关东,马小平已经当上副乡长,口碑不错。
“我就知道这小子不会忘本,有点儿出息!”上车后,关东兴奋地说。
路况很不好,车子颠簸前进。车轮皱起眉头:“想致富,先修路,村民咋不修一下?”
关东忽然对马小平产生质疑:“副乡长正应该抓这些事情,莫非这小子不务正业?”
车子终于驶进平坦地带,村子到了。两人下车,更是心寒:村庄平淡落后,歪房破瓦到处都是,只有少部分人家是新房。
车轮做个苦脸:“真是的,山里人咋都懒啊!这么大的村子,竟然毫无生气!”
关东四面张望:“是啊!凄凄凉凉的,这还是乡政府呢!普通村子就不用想了。”
不知不觉凑来一位中年妇女和两个儿童,旧衣破裤的,好奇地打量两位陌生人,围着车子转,见到外星人似的。
关东问那位妇女:“大姐,马小平家在哪儿?”
妇女没有正面回答,露出黄牙反问:“你是他的亲戚?他是孤儿,好像。。。。。。”
关东回答:“他是孤儿,没有亲戚,可他有战友啊!”
妇女见关东穿着迷彩服,恍然大悟:“对对对,他当过兵。”
关东说:“大姐,请你上车,领着我们到他家!”
妇女扭捏捂嘴:“嘻嘻嘻。。。。。。大兄弟,那我就坐一回轿车?”
关东笑了笑,请两个孩子也进去。两个儿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