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的德国舰船随时可能遭到仅一海之隔的英国舰队的攻击,许多人因此而感到忧心忡忡。雷德尔和他的幕僚们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德国海军经此一战减员百分之五十。
码头上,一批批德国山地步兵正依次登上运送他们前往纳尔维克的驱逐舰,每艘200人,一共十艘。为这些登陆部队实施外围掩护的三艘战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和“格拉夫·齐柏林”号则在另外一边的码头上装运补给品,它们硕大的舰体和强悍的火力多少能让步兵们感到宽心。
“沙恩霍斯特”号的舰桥上,张海诺居高临下的看着舰员和码头勤务人员往自己的战舰上装运各种物资,他们往冷藏库里装鲜肉,往食品库里装面粉和蔬菜,往油舱里加燃油,往水柜里加淡水。当然,最要紧的是往弹药舱里装炮弹。一辆喘着粗气的蒸汽机车挂着一长列敞篷车箱停在舷侧,车上装满了巨大的十五英寸炮弹。舰上的起重机正摇摇晃晃地把一枚枚重达800公斤的炮弹吊向空中,然后再徐徐降下,穿过一层层甲板,把它们装进水线下深处的弹药舱。
似乎每个人都觉得这些物资越齐备,赢得战斗胜利的把握就越大。然而,张海诺所下达的命令,是比满载标准少装800吨油料、200吨淡水以及三分之一的食品,只有弹药是按照标准量百分之百搭载的。
“这一次出击并不是真正的远航,我们所呆的时间有限,实在有必要的话,我们到时候也可以从补给船上接收油料和物资!我们这次出航最大的敌人除了英国海军,还有暴躁的大海!”
张海诺所指暴躁的大海,并不单单是北海北部和挪威海变化多端的天气,沙恩霍斯特级自设计以来所存在干舷过低、上浪严重的情况经改装之后仍未完全解决,这次“沙恩霍斯特”号又改装了三座主炮塔,包括弹药在内给这艘战舰增加了近1500吨的重量,这在空载航行时反应还不明显,一旦以满载作战状态出航,只要浪涛稍大,那甲板让人觉得随时可能被海水没过似的——德国海军的设计者们实在过于追求速度,又要保证装甲防御和一定的火力,造成这样的结果是难以避免的。
对于燃料、淡水以及食品补给配额的减少,舰长齐里格显然并不担心。“沙恩霍斯特”号的油舱足以搭载6200吨燃油,15节的巡航速度下可以航行9000海里之远,而从德国穿过北海直抵北极圈内的挪威海亦不过1000海里,而如果将舰上的淡水舱和食品库都装满的话,足以供全舰1700名舰员在海上生活3个月之久——这还是指在没有补给船的情况下。事实上,悬挂各国旗帜的德国补给船广泛发布在除远东、中太平洋和北冰洋之外的各个海域,以供德国U艇和水面袭击舰对英法的海上袭击舰实施长期绞杀战之用,而且为了配合这次威悉演习,德国海军还在苏联海域部署了油轮,一旦战事需要,它便可从摩尔曼斯克迅速开往挪威北部海域。
“只希望我们的炮弹足够应付即将到来的战斗,我们将要面对的极有可能是整个英国本土舰队的屁股!将军,我说的对吧!”齐里格这时候显得十分乐观,6门15英寸炮的到来,让他对战斗前景的看法大为改善。
以每门炮70发的备弹,“沙恩霍斯特”号足以应付至少两场大规模海战,但是在硬对硬的碰撞中,一艘战列舰很少能够挨到打完70轮齐射,要么击沉或者赶跑对方,要么自己被击沉或是脱离战斗。
即便如此,张海诺还是风趣的说道:“整个英国本土舰队?上校,你说的情况如果真的出现,海军元帅和陆军总司令都会感谢我们的!那意味着英国海军将无暇对付我们的登陆舰船和部队!”
齐里格对此深表赞同,他看着前方数十米的“格奈森瑙”号,那艘大型战舰此时同样在装运物资补给,它上面依然是炮塔硕大但炮管相对偏细的11英寸主炮。
“只可惜格奈森瑙号不能和我们一起进行这样的改装,要是有12门15英寸炮,我们保管叫英国人尝到我们铁拳的厉害!不过,要是再给我们一个月时间训练炮手就好了!”
“时间是不等人的,如果真等上一个月,英国人或许早知道我们装了15英寸炮,并命令他们的舰长们小心行事了!”张海诺说这话并不完全准确,在这样的战争年代,双方在情报上的战斗虽不见硝烟却异常激烈,沙恩霍斯特换装15英寸炮的消息早通过一个双面间谍传递道了英国,只不过没有确切的证据,英国人压根就不相信而已。同样的,德国情报部门也以为“胡德”号仍在英国本土舰队的作战序列当中,而“伊丽莎白女王”号如一名间谍所说的那样提前完成改装并随时待命出击——事实上,在夏天到来之前这两艘战舰都无法参加战斗。
临近中午,两辆卡车给“沙恩霍斯特”号送来了一支特别的小分队。这是一支刚刚从海军学校毕业的见习军官队伍,那一张张面孔是如此的年轻,大多数都是稚气未脱的。在一声声急促的哨子声中,年轻的见习军官们敏捷的跳下车,看得出来,他们对自己的新身份和新军装感到骄傲,整支队伍也充满了活力。
在军乐队的引导下,这队见习军官以军队特有的精确而整齐的步伐沿着舷梯登上军舰。张海诺和齐里格在后甲板上检阅了他们,带队军官——一个还算壮实的年轻准尉,向两人敬礼并报告了他们这支队伍的来到。
张海诺简短的说道:“先生们,欢迎登上德国海军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你们中的每一位都将随它见证一场伟大的战役!”
依照惯例,舰长齐里格向他们介绍了这艘军舰的大致情况,并对海军司令部选派他们前来这艘战舰实习表示欢迎,同时希望他们在返航后能够将所学到的各种优秀品质带到今后工作的岗位上去。
下午1时许,码头上监督军火装卸的军官对着舰上人员喊道:“最后一枚!”
甲板上一位军官挥动一个手指应声重复道:“最后一枚!”
起重机摇摇晃晃地把最后一枚闪着寒光的十五英寸炮弹送进弹药舱,原来在码头上忙碌着的一群群勤务人员、工人逐渐散去,军乐队一边吹打着,一边朝船厂的大门走去,乐声渐渐消失,只剩下水兵们仍在舰上各自忙碌着。
舰上的补给工作完成之后,张海诺应本特准将之邀登上他的分队旗舰“威廉·海德坎普”号参观。那是一艘服役还不到1年的1936年级舰队驱逐舰,标准排水量2400吨,以5门单管127毫米炮和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为主要武器,辅以3座双联装37毫米防空炮和4座四联装20毫米机关炮,并安装有新式的FMG39型舰载雷达,最高航速36。7节。这级驱逐舰的纸面性能凌驾于英国海军现役的A至I级舰队驱逐舰之上,只在和装备4座双联装120毫米炮的英国部族级舰队驱逐舰正面遭遇时吃些亏,但它们实际上和德国的多数大型战舰一样,缺乏良好的适航性能和抗风浪能力,而且在实力相近时,海战的结果并不是完全由这些数据所决定,一艘1928年建造的英国A级驱逐舰,完全可以用一枚鱼雷打沉一艘1937年建造的德国1936年级驱逐舰。
“威廉·海德坎普”号此时不仅是本特准将的旗舰,同时也是第3山地步兵师迪特尔中将的临时指挥部所在地。前后甲板和船舱里随处可见全副武装的山地步兵们,这些小伙子年龄要比张海诺下午看到的那些见习军官们大,这也说明他们在军队中已经服役了一些年头。
张海诺此前一直对这支以雪绒花为标志的精悍部队感到好奇,今日一见,这支以奥地利人居多从上到下确实散发着一种彪悍而干练之气。山地行军作战对体能要求极高,他们虽不是个个强壮如牛,但极少有让人感觉身形单薄的。他们无一例外的头戴山地帽,曾经的奥地利国花“雪绒花”佩于军帽左侧。至于个人装备,除了常用的登山用具和绳索之外,他们手里的毛瑟K98步枪、MP38冲锋枪以及长柄手榴弹和一般的德国陆军部队并无不同。
出征在即,迪特尔将军的步兵们显得非常平静,在吃过舰上提供的午餐之后,他们或在甲板上透气,或在船舱里找地方打牌、聊天或者单纯的休息。相比之下,本特的水兵们则还在认真的检修舰上的各种设备。德国海军的舰队驱逐舰作战性能尚可,但动力系统却容易出故障,它们在海面航行和战斗过程中常常有管道破裂的情况发生,和德国的坦克兵修理坦克一样,德国驱逐舰上的舰员们也在不断的修理和抢修中练就了比职业技师还专业的修理技能。
这次出航,本特准将麾下的另外9艘驱逐舰中有4艘1936年级、4艘1934A级和1艘1934级,而德国海军能够投入“威悉演习”的驱逐舰总共才有22艘,本特分舰队就占到了近一半,且辖有德国海军目前最先进的6艘1936年级驱逐舰中的5艘(1936A和1936A改进型直到1940年底之后才陆续加入现役,且一共才有14艘)。张海诺这时候想着,难怪历史上纳尔维克海战之后,德国海军要哀叹自己的驱逐舰部队精锐尽失了。
夜幕降临之时,迪特尔的部队已经登船完毕,2艘战列舰、1艘航母、10艘驱逐舰和4艘运载作战装备的辅助船只也已完成补给和检修工作。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第1战斗群作战地域最为遥远,因而最早出发。张海诺于当晚7时30分从旗舰“沙恩霍斯特”号上发出了舰队启航的命令,这支混合舰队随即离开威廉港向挪威海域驶去。
与此同时,在整个北海和挪威附近水域,德国海军部署的52艘潜艇正严密监视着海面上的情况,空军和德国海军航空部队的作战飞机也在各前线机场随时准备为出征舰队提供空中掩护。
得益于德国海军在战争之初通过不懈努力而构筑的“西墙”,英国海军的舰船和潜艇已经极少冒着触雷的风险驶近德国海域。在离开德国领海后,张海诺指挥舰队以18节的航速沿着公海和丹麦领海边缘一路向北行驶。在德国军队高层,入侵丹麦作为“威悉演习”的一部分早日人所皆知,如今政客们仍在为劝降丹麦政府而施展各种手段,而作为第二手准备,德国陆军部队也在德国和丹麦边境完成了集结,随时准备入侵这个毫无战争准备的中立小国。
和指挥袭击舰出航时一样,张海诺严令整个舰队保持灯火管制和无线电静默,只有在发生异常情况或者遇敌才能打破这一静默。在清冷的海风中,17艘舰船排成两列纵队,微弱的星光下,被舰首劈开的白色浪花正迅速向舰队两侧散去,在这些悬挂着德意志海军战旗的舰船驶过后不久,海面便又重新恢复了平静。
这一夜,位于基尔的战斗舰队司令部和柏林的海军司令部仍是灯火通明,参谋军官们通过无线电监听和情报部门的报告密切关注着海上的时局。在作战指挥室的大型沙盘上,第一次行动部队已经出发,再过几个小时,以“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为首的第二战斗群也从德国启航,这一战斗群的目标是挪威北部另一重要港口特隆赫姆,那里距离纳尔维克约220海里。
由于德国情报部门早已掌握了破译法军电报密码的方法,监听法国军队之间的联络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一周之前他们通过这一手段发现法国海军也将派遣战列舰前往挪威水域,因而推测英法不久后将对挪威发动进攻,这给希特勒宣称为保护挪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