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125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125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H欢怀⊥蝗缙淅吹暮Q蠓绫┳员毕蚰仙ü菹扒颍娑圆涣继旌颍笮退娼⒅簧心芴┤淮χ悄切┡潘拷鍪俣值那蓖Р坏貌惶崆俺烦鲈ざㄗ髡胶S蛞远惚芊绫S氪送保兔拦>⌒颓蓖г愀獾谋硐中纬啥员鹊氖牵鹿鶸艇正在波涛汹涌的北海和英伦三岛周围大开杀戒,已经把上百艘各类英国船只送入海底。

1916年,也就是美国参战的前一年,德国海军的U…53潜艇横渡大西洋,停靠在美国东海岸的纽波特港,此举也给美国同行们留下深刻印象。对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弱点深有体会的大西洋舰队司令佛莱彻将军也竭力支持属下的观点,在他看来那些小吨位潜艇完全不值得采购。

1916年8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咨询委员会提出的3年舰艇建造预算。其中涉及潜艇部分的内容包括新建9艘舰队型潜艇和58艘近岸型潜艇,这58艘近岸型潜艇中包括55艘传统型和3艘800吨级改进型。按照潜艇级别的字母排序,这种800吨级潜艇被命名为S级。

就S级潜艇的外观和性能而言,这是一款以德国U艇为范本的仿制品,但它的成功之处在于采用了一系列当时非常先进的设计思路。一战期间,总共有三家造船厂为美国海军建造主力S级潜艇——舰船修造局、电船公司和西蒙思·雷克公司,其中电船和西蒙思·雷克都是私营企业,而这批在美国潜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潜艇中,又以电船公司建造的S18至S47技术性能和质量最优,它们中的一部分于一战末期入役,数经改装后竟然服役到了二战末期,并且在二战之初担当了美国潜艇部队的主力!

在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电船公司的销售经理萨莫尔接待了张海诺一行,大概是因为有三位年轻漂亮女士在场的关系,这个红鼻头的中年人显得格外的彬彬有礼。

会谈一开始,张海诺直截了当的用他那“口音奇特”的英语告诉对方,自己是一家巴西旅游公司的全权顾问,老板是一位富有的巴伊亚州议员,他们此行是准备从美国购买一到两艘潜艇用于开展水下观光业务。

巴西整体经济水平不行,但是这个国家却从来不缺少富人,烟草、林业、矿业经营者还有大农场主许多都是家财万贯的。因此,“红鼻头”非但没有嗤笑这些巴西来的顾客,反而奉若上宾,他让助手拿来一些文字资料和照片,并亲自解说道:

“这是狗鱼号,这是鲨鱼号,它们在美国海军服役时被称为A级,属于霍兰号的改进型,2年前刚刚从美国海军退役,大战期间为保卫美国海岸立下了不少功劳!它水上排水量107吨,水下排水量123吨,全长19。5米,宽3。6米,吃水3。2米,水面航行时使用一台180马力汽油机,水面最高航速8。5节,水下航行时使用一台70马力的电机,最大水下航速7。5节,一次最多可在水下航行4个小时,最大下潜深度46米,标准艇员7人!只要客户有需要,我们可以在两个星期之内将上面的武器拆除并进行全面翻修,保证交付客户的时候和新的一样!”

虽然“红鼻头”并没有介绍,但是张海诺还是能够从照片上看出它在美国海军服役时所装备的武器——一具450毫米的鱼雷发射管,这种潜艇自从1903年开始服役,英国皇家海军当初也从电船公司购买了5艘。以一战潜艇指挥官的眼光来看,它的作战效能实在差得可以,若是打算用它来观光,倒也还凑合。

张海诺、赫森和奥托一致摇摇头,尽管“红鼻头”告诉他们这两艘潜艇打包销售才卖10万美元——当年它们的出厂价可是20万美元!

“乌贼号,它在美国海军服役时被称为B级,比之前我们看到的A级大了将近一半,有两具潜望镜,标准艇员10人,拆掉两具艇首鱼雷管之后,艇首可以改为舒服的休息室,那里至少可以容纳5名乘客!”

红鼻头大概以为这几位客人对潜艇的数据不很感兴趣,所以转而帮他们谋划这样一艘潜艇一次可以载多少观光客。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张海诺他们很容易就从文字资料和照片中找到他们想要的信息——相比于A级,这种B级仍是作战能力非常有限的小型近海潜艇,唯一的优势就是从A级的单轴驱动改为有两台柴油机和两台电动机的双轴驱动,舰龄比A级新4年,但到现在也已经有17个年头了!

“我们需要大一点的,看起来雄伟壮观一点的,就像通常在记录影片里面看到的那样!我们不需要真正的武器,但如果有火炮和鱼雷模型在上面,客人一定会很喜欢的!”张海诺有些费力的用他那蹩脚的英语解释到。

红鼻头随即表示“理解”,他回头给了自己的助手一个手势,不一会儿,那个瘦小的助手就取来另外一叠资料。

“座头鲸级,又称K级,美国海军目前的现役潜艇,水上排水量392吨,水下排水量520吨,水面最高航速14节,水下10。5节,有鱼雷发射管4具,配有两具固定式潜望镜,大战期间曾被派往欧洲战场,质量顶呱呱!如果确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在这种潜艇上安装一门76毫米甲板炮,只是会对水下航速产生些许不利影响!”

“现役潜艇?”张海诺以一种疑惑的目光看着这位美国经理,用退役潜艇改为观光之用很好理解,可是现役潜艇在海军必然有它们的战位,这是他这样的船厂经理说卖就能卖的吗?

“嘿嘿!”红鼻头讪讪的笑了,“不瞒您说,这种潜艇唯一的缺点就是发动机不太可靠,在欧洲时就饱受批评,虽然临时更换了其他公司的柴油机,但一直小毛病不断!眼下正有两艘在本船厂修理,我有位朋友在海军司令部,他透露说海军早就想将这种潜艇处理掉,只是价格有点……”

“价格可以商量,但是您所说的故障……”张海诺很不放心的说道,其实若只是发动机问题,他倒不介意将这种体型适中、服役方才10年时间的潜艇买去。

“别担心,通常只有在远航超过400海里的时候它们的发动机才会发生故障!”红鼻头凑近了低声说道:“只要您出得起价钱,我愿意替您牵这条线!”

“多少?”张海诺镇定自若的看着这个有点猥琐的家伙。

“这个么……”红鼻头笑笑,“我得和我那位海军部的朋友谈谈才知道!”

张海诺知道他所谓的“谈谈”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是以水下观光公司的名义,他确实没有办法买到很先进的潜艇,更不要说被美国海军视为主力的S级和建造中的梭鱼级舰队型潜艇。于是,他同意了红鼻头先和朋友谈谈的要求。

两天之后,红鼻头面带笑容的告诉张海诺,海军部愿意以3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K级的K…1号,但连带条件则是将这艘潜艇交由电船公司拆除武器和进行相应的改装,全部改装费用5万美元,电船公司可以免费派人将潜艇开到巴西去——油料费用另算。

真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K…1在大战期间曾用于反潜作战,它的对手正是让协约国头疼的德国潜艇部队,而如今它却要成为战后德国的第一艘训练潜艇——比1935年德国海军秘密组建潜艇部队提前了11年!

第10章 华尔街教父

尽管美国佬的“座头鲸”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而且价格不菲,对张海诺他们来说却依然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们和电船公司以及美国海军部的谈判很快进入实质性阶段。

会谈的地点始终在电船公司总部的会议室,美国海军派了一位身宽体胖的准将和一位高个子上校作为军方代表参加会谈,他们非常认真的将张海诺所代表的那家巴西水下旅游公司的情况核查了一遍——身份、手续没有任何问题,公司老板有巴西官方背景。

仅仅一周之后,美国海军部就下达了正式文件:同意将现役潜艇K…1提前退役并出售给巴西沃克水下旅游公司作为观光潜艇之用,拆卸武器和改装检修工作交由电船公司全权代理。

由于预计的改装工作需要花费两个星期甚至更多的时间,张海诺一行干脆在格罗顿住了下来。这座海滨小城的风景不错,在静静的峡湾中钓鱼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而他们几个每天轮流到电船公司的造船区去监督K…1的改装工程。

因为张海诺先前就已经提出希望这艘潜艇能够让顾客们体验海战的“逼真效果”,加之私下给了红鼻头不少好处,电船公司方面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艇首的4具鱼雷发射管仅拆除了关键的发射装置,他们甚至还随船附赠了四条演习用的、没有多少实际作战效能的实心鱼雷以供“娱乐”;在潜艇狭窄的前甲板上,他们装上了一门没有炮闩的76毫米23倍径甲板炮——在K级以前美国海军的潜艇是不装甲板炮的,随后的L级、M级、AA级(T级)则一致装备了这种短管炮。

张海诺听红鼻头说电船公司在一战时一口气从海军工程局购进了50门这种火炮,如今仓库里还丢着十几门,但以目前美国海军的战略来看,在下一次战争爆发前恐怕是不会再有成批的潜艇订单了!

这样的改装对于一艘真正用于观光的潜艇来说是足够了,但张海诺手下这群人哪里会全心全意经营所谓的水下旅游公司。根本不需要专家出马,随便几个技术人员就能在短时间内让它恢复至少七成的战斗力!

末了,电船公司还按照买方要求将K…1涂成全黑,因为这更符合“德国U艇在普通人心目中的形象”。对于这一点,红鼻头和美国船工们倒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要论名气,美国海军潜艇部队是无法和德国U艇相媲美的。

改装工程结束之后,因为担心这种毛病不断的潜艇在远航过程中出现问题,电船公司主动提出由他们提供一艘大型驳船将潜艇拖到巴西去,张海诺自然没有意见。在航程确定之后,他向留守造船厂的人员发去电报,让他们将沃克水下旅游公司已经引进一艘退役的美国军用潜艇的消息广泛散布出去,最好让全巴伊亚州都知道萨尔瓦多海域从今往后将会有“黑色U艇”出没,而施奈德造船厂也将应该公司之约建造相应的“潜艇修理船坞”!

K…1之事告一段落,赫森夫妇跟随“威尔赛”号返回巴西,奥托夫妇搭乘电船公司拖曳潜艇的驳船直接从格罗顿启程,张海诺带上安娜回到了纽约。在那里,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有人说,金融市场是精英聚集之地,而纽约的华尔街则是精英们角逐智慧和勇气的场所。小小的华尔街,外观上并不出众,街道两侧那一栋栋不起眼的楼房里,每天都有数量庞大的资金在通过各种方式运作,盈利或是亏本也许就发生在眨眼之间。

9个月之前,张海诺将10万美元投入到一个名为格兰赫的私人基金中,当他再一次来到基金负责人的办公室时,得知自己的投资获得了百分之七十的回报,也就是说当初的10万美元在三个季度内增值了7万!

坐在小办公桌后面的基金负责人,是个刚满30岁的年轻人,他脸形小巧,黑褐色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在如今的华尔街,本杰明·格雷厄姆还只能算是小有名气,但在张海诺原来那个世界的历史上,他可是鼎鼎大名的“华尔街教父”和“证券分析之父”,股神巴菲特等一大群华尔街精英也都是出自他的门下。

张海诺遇上此人,有一半的偶然因素。去年夏天,他和巴尔巴斯联手炒作全美咖啡的股票——这在未来属于违法行为,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