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食遍天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鸥是野鸟,抓住的时候肯定会挣扎,所以必须马上杀死,这样的肉才吃起来才最好。
把海鸥处理干净之后,赵海生抓起一把本地的小米葱,剥去葱皮,洗干净,看着那白嫩嫩的小葱,赵海生不由得抓起一根,“嘎巴”一口咬了下去。
一股辛辣的味道从嘴里散出来,直冲鼻子,才一会,赵海生的额头上就冒出了一层薄薄的小汗珠。
“还是这种葱才够味道。”赵海生抹了一下额头,嘀咕了一句。
看着在这个年头还到处都是的小米葱,他倒是小小地感叹了一下。这种小米葱,在十来年之后基本上消失不见,原因是虽然它的味道极好,但是产量太低,样子不好看,大葱出现之后,慢慢地就没有人种它。
味道好的东西,产量自然就低,但是十几年后的华夏那庞大的人口让人们对食物的要求是吃饱而不是吃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之后的十几二十来年的时间里,那些好吃但是产量不高的作物大多绝种,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左手把葱码齐,右手手起刀落,一阵密集的刀和砧板相撞出的“督督”声之后,小葱从这一头进去,另外一头一股葱花如雨后的雪花一般冒了出来。对于自己的刀功,赵海生还是很得意的,前世他曾经花过一段时间苦练过的刀功在这一世还依然保持着同样的水准。
再拿出一块生姜,拍扁,再切碎,和葱花一起混了盐拌成调料,接着就把调料填到海鸥的肚子里,用线缝好,放水进锅,水开之后把海鸥放进锅里,盖上盖子,煮了起来。
看着熊熊的火光,赵海生不由得一阵恍忽。8o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农村,基本上还没有用上煤气,都还是大灶木柴的时代,虽然麻烦,但是对于一个喜欢煮东西的人来说,这样的火却更能煮出好东西来。
煤气炉可以达到很高的温度,但是却没有办法达到大灶的那种柔和稳定的温度。
广东人吃东西,更多要求的是原汗原味,因此对火候的控制才是整个厨艺的重中之重,“白切”的做法最讲究的就是火候。
鼻子里闻到一股香气之后,赵海生知道这海鸥煮得差不多了,掀开锅盖,用长筷子夹起一个个的海鸥,码在砧板上。
赵海生顾不上海鸥依然滚烫,先是把海鸥肚子里的料挖出来放在一个碗里,这个一会加上豆油就成了最好的调料!然后再拿一个大海碗把整只的海鸥装了起来,就算一个菜了,农村里没有这么多讲究,大碗就是派头了。
“啧啧,又有口福了。”潮磊和小六子推门走了进来,小六子大声地叫道。
“滚!整天来我这里白吃白喝的。”赵海生笑骂道。
“有得吃难道还不吃?”潮磊就象来到自己家一样,把手里拎着的一袋东西递给赵海生,一屁股在灶头边的一张矮橙上坐了下来,笑着说。
“什么东西?”赵海生接过来问。
“肉,腌肉。”小六子说。
“呵,正好可以用来下酒。”赵海生一边打开手里的袋子,一边笑着说。
这个年代能吃上肉的机会还是不多。和其它的地方差不多,一般做腌肉也是在过年的时候,杀只猪或者是买回几刀猪肉,除了过年时吃掉的,剩下的部分就会腌起来,留着以后吃。
北方做的是腊肉,南方做的却叫腌肉。
腌肉的做法也很简单,主要是用盐和酱油做成调料,把生的猪肉泡进去,泡两个小时之后,拿起来晾晒,晾晒到半干,再泡,再晾晒,来回五六次之后,调料的味道就会渗到肉里。
广东南部的小渔村的这种腌肉与湖南的腊肉有根本的区别,是晾晒,而不是烟熏,所以没有烟熏味,而且保存的方式也很特别。一般都会把这些肉挂在灶头上方,利用灶头煮饭时的热力杀菌,再加上腌的时候的浓度极高的调料,就可以保证这些半干的肉一年到头都保持新鲜。
赵海生把肉放在水里泡了一会,然后切片,切一两根蒜仔,放油,一起炒,简单,但是味道却足以让人大吞舌头。
随着蒸腾而起的油烟,那夹杂着蒜仔和腊肉的味道扑鼻而来,让赵海生猛地吸了一口气。
“香!真香!”赵海生心里大叫道。
这年头的东西,都是实打实的,比如说猪肉什么的,后世市里的肉猪和这比起来真的是“猪狗不如”!
这蒜仔,也不是后世的大棚里种出来的东西所能比的。材料好,就算是最简单的煮法也会煮出人间美味!更不用说赵海生的厨艺绝对是顶哌哌的。
“海生,菜弄好了没有?”门外传来一把大嗓门,一听就知道是王铁。
“就等你的鱼呢。”赵海生一边把腊肉从碗里铲出来,一边说。
“哈哈哈!来了来了。”王铁大笑着走了进来,手里拎着的正是一袋鱼。
“海生啊,你的菜煮得越来越好吃了,再过两年,不如去城里找份工作,以你的手艺,肯定有人请啊。”一把虽然年老但是却依然中气十足的声音也随之在王铁身后响起。。
第一卷大海啊,我的故乡!第三章夜酒话未来中 “二爷,这事过两年再说吧,我现在还想呆在这村子里呢。”赵海生接过王铁手里的鱼,笑着说。
上一世,他确实有曾经在世界最好的五星级饭店当主厨的经验。但是这也不过是兴趣罢了,当他厨艺大成的时候,他就没有再在饭店里呆下去,而是把所有的精力主要就放在掘和保护各种食材之上,现在好不容易回到了过去,他怎么可能只是满足当一个厨师?
对于自己的未来要走的路子,他也早有决定,只是一下子也说不清楚,所以就干脆不说了。
“我就觉得我们村子不错,海里有的是鱼,卖把力气打上来,就能吃饱喝足,多省事,哪象城里人,事多,闹心。”王铁毫不在意地说。
“铁叔,现在这海里的鱼是多,总有抓尽的一天,那时候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赵海生倒是不同意王铁的话。
“怎么可能?这祖祖辈辈的我们都生活在这里打渔为生,有上千年了吧,也没有见抓尽这海时的鱼。”王铁不相信大声叫道。
赵海生笑了笑,没有继续就这话题说下去。如果他真的只是这个时代的人,如果有人和他说这样的话,他也一定不会相信!
只不过赵海生并不仅仅是这个时代的人。现在村子里的生活是比较好过,因为海里的鱼在这个时候看起来真还真是怎么抓都抓不完。但是用不了十年,甚至就在几年之后,当深水渔船和拖网出现之后,经过一轮疯狂的捕捞之后,海里的鱼虾迅地减少,村子里的人的生活就越来越难,最后甚至极为贫苦,最后大部分的人都不得不出外打工,剩下的就只有老人和小孩子,“老人村”到处都是。
王铁拿过来的袋子里是两条马鲛鱼,还有一些大明虾。看到这鱼和虾,赵海生感觉到自己嘴里的唾液都开始加分泌起来,马鲛鱼就先不说了,这深水大明虾,可是十几年后的“珍稀动物”!那个时候的虾比这更大,可都是养殖的,天然的虾越来越少,到最后就算是花重金,也很少能吃得到。
赵海生把马鲛鱼洗干净,切成一厘米厚的一段段,放油,煎,看到鱼已经煎成金黄,捏起一把自己动手磨好的细海盐,均匀地撒在鱼的两面,再一煎,一股香味就冒了出来。这年头的鱼是真正的天然鱼,新鲜,越是简单的做法,就越能显出鱼的味道来。
虾的做法就更加简单了,清水煮沸后再把虾放进去,香气一冒出来的时候就马上捞出来,就可以上桌!
虾和蟹,讲究的是火候,刚刚熟的时候是最嫩的,味道也是最好的,如果煮得过了,那怕是一点,肉就变老,就会不脆,这一线之隔味道就会有天地之别。
“来来来,菜都齐了,坐坐坐。”赵海生把所有菜都端到了一张大木桌上,满满地摆了一桌,招呼王铁、马二爷、潮磊和小六子坐了下来。
看到大家都坐了下来,赵海生又拿出五个碗头(大的海碗)和筷子摆开来,马二爷从自己的脚边抱起一个坛子,打开了盖子,一股酒香荡漾开来。
“呵,二爷蒸的好酒啊。”赵海生鼻子抽了一下,笑着说。
马二爷的胡子都要翘了起来,他可是这方圆几个镇的蒸酒大师,家传的手艺,不说前几代的事情,光是他这一代就已经蒸了近五十年。
民间多奇人,民间多美味,这种原始古朴的味道才是天下间至美的味道!
“哈哈哈哈,还是海生你这小子识货!”
马二爷一边大笑着说,一边抬起酒坛子“哗哗”地给大家倒酒。随着酒声升起的阵阵酒香马上就弥漫在空气之中,熏人欲醉。
“这周围几个镇子,谁不知道你家的酒好啊,哪回蒸出来都不够卖,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多蒸一点。”小六子说。
“你懂个啥,这酒怎么能多蒸?多蒸了就没这味了,没这味的酒卖出去,那不是砸我招牌么。”马二爷瞪了小六子一眼说。
“得得得,二爷你都是对的,我错了还不成嘛。”小六子一看马二爷认真起来,马上就举手投降。
赵海生看到这情景,心里不由得大为感慨,这种事情在十来年之后,根本就看不到了,那个时候为的就是钱,只要能赚两钱,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多蒸点酒算得了什么?
“还说个啥啊,快点开吃,我都饿死了。”潮磊大叫道。
赵海生举起了碗头,说:“铁叔,二爷,潮磊,还有小六,来,咱们喝一口。”
“叮。”
五只碗碰到一起。
赵海生喝一口酒,然后抿了一下嘴,这农村的土法酿的米酒真的不比后世他所喝过的那些什么国宴用酒差!
山野之地必有山珍,这种土法酿的酒也如此,醇厚之中带着清爽,而且带着一股粮食特有的清香。
“吃,不要客气啊。”放下酒碗,赵海生直接用手抓起海鸥,双手一扯,分成两半,就往嘴里送去。
海鸥的腥味已经被去掉,剩下的就是一股肉香,因为要用来下酒,所以赵海生故意的料下得足,偏咸一点,一口酒,一口肉,众人吃得是不亦乐乎,还真有点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感觉。
“潮磊,你家做的腌肉真的好吃,我说咱们这一村子,可没有哪一家比得上你家的手艺。”
马二爷挟起一块腊肉放进嘴里,仔细地咬了好一会才满足地吞了下去说。
“这个当然,说起这个我那是敢拍胸脯的。”潮磊大声说。
这个时候的农村,用的都是黄色的灯泡,赵海生也夹起一块腌肉,举了起来,对着灯光,仔细看了起来。
他现那肉肥瘦相夹,瘦的地方色深而紧实,肥的地方却仿若透明、隐见油光流动,放进嘴里一咬,肥肉和瘦肉形成的不同口感相当分明,那“扑滋”一声喷出来的油更是香得让人合不扰嘴。
赵海生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看一个美食节目时一个美食家所说过的一句话:“胆固醇万岁!”
确实,如果没有了胆固醇那这世界上就没有了大部分的美味。当然,现在这个年代人普遍油水都不足,高胆固醇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呢。
“我说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