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穿越为后 >

第11章

穿越为后-第11章

小说: 穿越为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少云满意地微微一笑,亲自给沈洛铭斟上茶水,柔声道:“你这两天辛苦了。”
  “不敢……”沈洛铭受宠若惊,“我家小妹出阁,我这个做哥哥出点力是理所应当的!”
  “再说京城还有哪家商铺敢说他们的珠宝首饰比我们秋水阁的好?!”这话说的是傲了点,却也不算夸张。
  杜少云微微一笑 ,没说什么。
  “那是啊……你也不想想是谁家请来的工匠……”祝少爷翘着脚,鼻孔都快朝天了。
  如今京城最大的事莫过于新帝迎后了。
  如今身为皇商的二少爷,当然不会放过帝后大婚这一商机,在某人的教唆下,沈氏布庄、珠宝店独家供应了皇后娘娘的所有头面衣饰。至于其他诸如聘礼、嫁妆、流水宴席、歌舞乐师等等典礼所需一切用品都由杜大少承办,总之皇帝花的钱一分都没落入外人田……
  本朝的皇帝多数在登基之前就已经娶了皇后,新帝登基之后才大婚的自开国以来也只有一个先例,即当今天子的祖父圣武皇帝。那位传奇的天子一生留下无数特例,其中最有趣的就是以9岁之幼龄娶11岁的皇后这一件。如今的天子虽然已经14岁,但仍属未成年人,娶的皇后也不过十二三岁,正好套用圣武皇帝当年迎后的仪式。
  古来礼仪有曰:天子聘后,自下聘至成婚之期,定例为一年。
  龙氏开国以来,皇室子弟成婚莫不是要占天卜地,选取一个良辰吉日,着礼部官至女方家中下聘,交换双方信物,以示礼成。
  然后就是类似民间的“纳彩”“纳吉”“问期”等等一系列礼仪活动。每一项活动都在本朝国师的严密监控中,选的都是每一季的大吉之日,若是本季度没有吉日,那就必须等到下一季。也合该龙耀暻走运,这一年的黄道吉日颇多,还没等到11月,几项在宫外行的仪式就已经差不多完成了。最后就只剩历代皇后进宫前的必修功课——祭拜地母陵。
  如今,杜少云三人正为后日沈惜若拜祭地母陵之事展开商议。自龙耀暻、韩岫黎和妙音娘子相继离开后,他们三人倒比以前更亲密了几分。杜少云已经俨然是两位大少爷的马首,谈笑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短短五年就已经把京师所有敌对商贾侵吞殆尽。
  如今秋水阁主杜公子的名号已经上达天听,达官贵人莫不以结交杜公子为荣!
  连准皇后拜祭地母陵一事,礼部的人也竞相来请杜少云。
  “皇后拜祭时所穿的礼服,我已经命碧芜去办了,铭铭等会儿就随我去看看。”
  沈洛铭点点头,“云哥办事我一百个放心,不过我倒还真想先瞧瞧那件‘浣烟霞’是长什么样的,呵呵……”
  祝东篱翻了个白眼,道:“你自己画的图纸,还能不清楚?!”
  “画岂能和实物相比?!”沈洛铭大眼一瞪,哼道。
  “说的也是,沈二少的画技素来不能以常理推断,我真同情杜大哥手下的织女们……”祝东篱啧啧叹息,样子十分欠扁……
  “你……”沈洛铭最讨厌别人说他画技不行,每每听祝东篱这么笑他,他就立刻化身炸毛的小猫。
  “东篱,你别老欺负他……”杜大少终于看不下去了,安抚了一下某猫,对祝东篱道:“别忘了回流光阁看看,凤冠上还缺六颗东珠,让手下工匠赶紧着……”
  “知道了……”祝东篱怏怏答应道,其实他也想和小铭一起去看袍子。
  “今儿就这样散了吧。”杜老大一声散会,沈洛铭立马窜到了门口,迫不及待要去看成品。
  “铭铭……慢点,坐我的马车去好了……”
  杜大少摇摇头,笑着命手下把最快的的那辆驷马车准备好,一面纵身去追那只小野猫。

  第 35 章

  “哼!杜大哥偏心啊!!”明明自己把小铭欺负得晕头转向,却不许他稍微捉弄一下他。
  “得了……你也好不到哪去……”凉凉的嗓音在身后响起,碧芜大美人摇摇曳曳走了进来,一袭碧绿束腰锦袍衬得她腰肢纤细,身形修长。青丝高高绾成一束,饰以一支嵌珍珠的银簪,简洁又大方。
  初为新妇的她身上多了两分成熟女子的魅力,比五年前更让人惊艳。
  “真可惜,那个小妹妹要进宫了……”她薄施粉黛的俏脸上微微有些失望。
  “可不是吗……那位挟弟’比小铭还要好看呢……”真是便宜了那小皇帝了……
  “啊切……啊切……”被人又嫉妒又羡慕的某皇帝陛下连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身边的小太监也应景地打了几个寒战。
  十一月的京都已经相当寒冷,这几日天色都是灰蒙蒙的,大概是要下雪的样子。偏皇帝陛下放着好好的寝宫不待,要站在外面风口上受罪,连累他们这些做奴才的也跟着遭罪!
  “离祭祀还有几天?”龙耀暻穿着黑底绣金龙袍,头上只简单别了一支金簪,鼻尖冻得红红的。
  “回陛下,还有两日。”
  “再去请国师过来一趟。”
  “……是。”小内侍缩着肩膀哆哆嗦嗦地去了。
  一阵风过,龙耀暻又打了个喷嚏。
  远处一个戎装打扮的青年见状,微微顿了一下,伸手解下身上的披风,大步朝这边走来。
  龙氏以武开国,以文治国。制度大多沿袭前朝,国师掌管宗庙祭祀,大将军执掌全国兵权(名义上),左右二相统领百官。
  本朝国师韩倾是圣武皇帝时期上任的,已历两代帝君,为人十分低调,但他每一次出关所做的事无不是惊天动地。
  如当年的夺储之争、圣武皇帝的大丧、先帝垂死忽然痊愈,以及最近的新帝登基,反正每当国家重大变故之前韩大国师就会出现。
  有人干脆就称他是灾星!
  眼下这位灾星大人又一次出关,这次倒不是他自己要出来的,原本处理完先帝大丧,他就打算立即返回远在东都的灵觉宫继续静修,想不到刚上位不足半年的小皇帝死活不让他走,非让他算算他未来皇后的命格。
  韩倾立刻明白了他这小主子的心思,装模作样演算了一番,又是皱眉又是叹气,等把龙耀暻忽悠得快坐不住了,才慢吞吞恭喜了一番,说什么未来皇后命格极贵,兴国泽民!
  其实远在八年前,先帝龙徽恒就让他给沈家小姐算过命,他算得那个小姑娘的命中有一生死之劫,若能安然化解,日后定能成为龙氏助力。
  而恰恰在一年多之后,沈家小姐溺水几亡,暗合命数。先帝于是下定决心为儿子定下这门娃娃亲。
  只是,还有一点他没来得及跟先帝说,当年那个孩子的灵魂太过清澈,若久居深宫只怕与寿数有碍……
  但等到“纳吉”之日,看见小皇帝带回来的订婚信物后,韩倾不禁哈哈大笑,直称“天赐良缘”。
  寻常人家的女子会以钗环玉佩作为信物,偏这沈小姐回了一把匕首。
  非金非玉,却暗合身份。
  不愧是大将军的女儿!
  应该不会那么容易夭折……
  地母陵。
  历代新后受封前都必然要来的地方。
  与惜若想象的略有些偏差,这里与其说是个陵墓,倒不如说是座避暑山庄……
  呼出一口白气,她觉得这个时候来这里,显然不是时候。
  进了主殿,所有人都退了出去,并闭上了沉重的大门,除非准皇后要出来,大门任何人都不能开启……
  殿内灯火辉明,恍如白日。
  没有想象中的高大土堆,眼前是一汪十丈见方的深潭,潭水四周以汉白玉砌成半人高的围栏,围栏边竖着数丈高的宽大石碑,上面密密书写者地母陵的来历。
  惜若对此并无兴趣,她此时想的是怎么样能赶快完成任务回家,大冷天被关在冷冰冰的宫殿里,一点都不有趣!!
  从怀中掏出一枚玉牌,上面清晰地写着她的姓名,生辰八字和出身家世。祭拜地母陵的最后一项就是把玉牌放到地母舍利塔上的玉匣中。
  而地母舍利塔就在那水潭正中央的汉白玉大莲花座上。
  ——
  没桥没路的,难道要她游过去?
  惜若绕着潭子走了一圈,终于发现一侧的水面上“漂浮”着几朵金莲,正好连接到舍利塔的台阶之下……
  原来如此……
  她心中骂了一句‘故弄玄虚’,纵身跳上第一朵金莲。
  莲花是纯金打造,花瓣薄如蝉翼,中间的莲蕊仅够一只脚站立。
  惜若不敢大意,快速在水上移动,自从当年溺水醒来以后,她就被禁止靠近水边,而这具身体也对深水有着莫名的恐惧……
  尤其是这种不知深浅的泠泠寒潭。
  不好!!
  真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刚刚走到第九朵莲花时,就觉得脚下一轻,踩中金莲立刻沉没无踪!
  身子猛然向前倾倒,她急中生智,伸手撑住第十朵莲花,脚下用力一蹬,一个单手翻跳上弟十一、十二朵金莲。
  回头看看,心有余悸……
  离对岸还有小半路程,却不知还有多少无根的莲花。
  花了近半个时辰,终于到达舍利塔下,途中又遇到两次险情,因为身体不受控制的僵硬,惜若险些在登陆之前落水。
  舍利塔并不高,目测大概五米左右,呈六边梯形,顶端是一个八卦一样的平台,正中央摆着一只巨大的莲花油缸,里面燃着长明灯。灯周围的平台上摆着十数个玉雕匣子,惜若仔细看来,发现最新放上去的那个盖子上刻着“同昌”二字。
  就是这个了……
  这匣子是出自流光阁之手,惜若三个月前在沈洛铭那里看过草图,想不到做出来的样子还真不错!
  按下匣子的暗扣,匣子发出‘啪’的一声轻响,盖子应声打开。
  这是……
  本应空无一物的匣子中多了一圈环状物。
  “!”惜若脸色一变,飞快拔下头上一支金步摇抛过去,将匣中飞扑过来的东西钉死在平台上。
  “毒蛇?!”
  被钉中七寸的长虫垂死扭动了一刻,终于僵直不动了。
  惜若厌恶地一甩过于宽大的衣袖,将秽物连同金步摇一起扫到深潭中。
  终于出手了,她还以为那些人已经放弃了呢……

  第 36 章

  “皇上,请保重龙体。”高大的青年立在回廊边,抬头对大殿屋顶朗声道。
  龙耀暻摸摸鼻子,从屋顶纵身跳进寝殿,叫来内侍为他更衣。
  “沈卿,你怎么还没有回府?”今日是休沐日,他难得偷个懒,竟然被未来的大舅子抓个正着。
  “臣身负禁庭安危,不敢随便离职。”沈洛城淡淡答道。
  19岁的沈洛城和当年的沈致几乎一模一样,要说真有什么不同之处,便是,沈洛铭更加寡言。自13岁进兵部历练以来,沈洛城大小上过上百次战场,算得上是身经百战,在军中小有声名,所以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叫他“小沈将军”了。新帝一登基就撤了大将军的兵权,却把远在北疆的沈洛城召回京师,做了禁军统领,掌管京畿地区所有五万兵士。
  这一举动莫不是告诉别人,沈家不仅没有失势,反而比以往更受宠了!!
  新皇与沈氏早有婚约,只是碍于先帝新丧,不能即刻完婚,后来国师韩倾亲自主持‘问卜’,直言新皇宜速速完婚以顺天命,可怜了礼部一帮官员,接连筹办了三场大事,若不是有秋水阁帮衬,可真要了他们的老命!
  好不容易定下了吉日,为了‘亲迎’的事年轻的陛下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