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渡秦 >

第112章

渡秦-第112章

小说: 渡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黄绣锦罗帐里,锦秀安静地躺在榻上,听到宫人的传报后,她让陶斐在小厅里等会儿。而后让宫人扶起她,将她的发髻重新理了理,再扶她到一旁的美人榻上。宫人拿出靠垫和薄褥子,让她依靠好。这才让陶斐进来里屋。

    “锦秀姑娘——可好些?头还痛吗?”陶斐的语气明显有些紧张。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锦秀,这会儿也顾不上礼节了,那目光竟看似有些贪婪。

    锦秀也没再戴面纱,虽是一贯性子冷淡的人,但还是被对面炙热的目光灼得红霞满面。她抿抿唇,垂下的眼眸突然抬起,有些羞恼地瞪了陶斐一眼。

    就这么一瞪,陶斐的脸瞬时像块红布,视线也不知该往哪儿放了,最后无奈地停留到自己的脚尖,像是要将地面看出个洞来。

    看到他慌乱的模样,锦秀强忍着笑意抿住薄唇,突然觉着心里豁然开朗,轻松了不少。她每次看到陶斐都觉着很自在轻松,因而觉着就算被指婚给了他也不会很难过……

    “奴婢好多了,谢陶大人关心。”锦秀到底开了金口。

    陶斐如临大赦般,又抬起眼帘,冲着锦秀咧开了嘴角,直道:“那就好,那就好……”说完之后竟然无语了,先前想了整夜的话这会儿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口,憋得额头生生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来,又慌不迭错的拢着袖子去擦……

    这番狼狈的模样,把一旁的宫人都逗得忍俊不禁,纷纷掩袖…… 锦秀觉着有些丢脸,尴尬地掩嘴咳了两声。

    她这一咳不打紧,陶斐紧张地不自觉上前两步,躬身连连追问:“何以会咳嗽?是不是夜里受了风寒?御医可知晓?可来看过?是不是要请御医来?”

    他这一紧张说话反而顺畅了,一连串地发问,紧张的神色,让一旁的宫人大开了眼界。不知道的定然会以为锦秀姑娘刚才是吐血了……

    锦秀越发的难为情了,她慌忙冲着陶斐摆手:“没事,奴婢没有咳嗽,大人不必紧张,奴婢喝口茶水就好……”

    一旁的宫人已经递上了茶盏。

    陶斐仍是忧心忡忡地看着锦秀,这一看竟又看痴了……

    也难怪,这段日子为了不妨碍锦秀和王贲,为了不成为锦秀幸福道路上的绊脚石,他强忍着不要让自己出现在锦秀面前……

    虽然忍住了身体却没法忍住那时时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的思念……

    直到一旁的宫人提醒,说姑娘不能坐久了,要歇息了。

    陶斐恋恋不舍地出了御仁殿,立马被在殿外等候的寺人雎带到大王面前……

    ……………………

    因为辛蔚夫人不是主母,她的后事办得也很简单。

    小素请人在附近的山上看了块风水宝地,三日后就将辛蔚夫人的灵柩葬在了一颗桃树下,希望芳魂可以自此安息……

    而这些仍被刑拘在廷尉府牢房中的沙老爷并不知晓,小素怕沙老爷知道之后会不安心。当然也未通知锦秀了,只有一直关注着小素的王离知道。但沙府一个妾氏死了,对王离来说算不上什么大事,这些日子以来他都在为沙老爷的事奔波。

    虽然现在并没有什么证据可以指控沙老爷和这次行刺事件有关联,但廷尉李斯仍以那两个齐国刺客还未招供为由,扣住沙老爷不放。这让原本成竹在胸的王离有些始料未及。

    为免夜长梦多,无奈之下,他只有请他爹王贲出面了。

    王贲欠着小素的恩情,当然是义不容辞。

    李斯早已是秦王嬴政的宠臣,但他也不想得罪如今在秦国势力和名望最盛的武侯府王家。通武侯王大将军是绝对不能得罪的。当下李斯即对王贲开诚布公地道出了他的苦衷:

    不是他不放人,目前各国的残余势力蠢蠢欲动,行刺之事屡有发生,大王最是忌惮此事。大王对此事的一贯方针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且大王对着商人似乎还有别的关注,所以这事他根本做不了主。最后李斯建议侯爷最好自己去面圣求情。

    王贲这才觉着此事重大了,回到府里三人一商量,觉着不能冒然去求情,他们毕竟对沙老爷的底细并不了解,许是有啥事大王知晓而他们不知。不过倒是可以去打听打听,李斯和寺人雎都是大王的近臣,特别是寺人雎……

    王贲准备宴请小素,借此来为老夫人的举动表达歉意,也好商议一下沙老爷的事,却被小素以府中有丧而且老爷祸事缠身此时无心赴宴而推却了。

    王贲立马回道,确是自己考虑不周。也能理解小素的处境,反倒是王离有些生气。

    他认为这是联络感情的机会,二话不说,在铺子里找到正忙得焦头烂额地小素。

    王离心里焦急,让马车停在铺子对面的街角,冒着雨就进了红映雪。

    红映雪的墙面已经修缮好了,又恢复了往日的华美,摆放胭脂的货柜也都做了雏形,只剩雕刻上漆和做金属网子了。

    小素正背对着大门和伙计在交待什么,大概是听到了伙计的提醒,她回过头。看到王离她立马挂着甜甜地微笑走过去,又从怀里掏出帕子把他脸上和身上的雨滴蘸干。芊芊素手拿着冰凉柔滑的帕子,柔和地碾过王离的额头,王离的脸颊……

    王离的满腔怒火被淡淡的清香渐渐地驱散,这少见的温柔更是让他有些魂不守舍,但一想到这女人总是对别人的事比对他们自己的事还积极一些,他还是努力板起了脸庞,拨开了小素的手,沉声质问道:“你为何不接受爹的邀请?”

    小素佯装错愕:“不是说了理由吗,现在赴宴与理不合吧。”

    “你不用装,我知你为何不去。你是怕祖母吧,可我是独子,家里长辈都在,总不能分家独过吧。你以后还是会进这个府里,总要面对祖母,就不能为我去哄哄她老人家吗?”

    王离此话一出,在场的伙计和工匠都放下手上的活,看着他们……

    这个小祖宗,真是一点也不忌讳啊!小素尴尬之极,外面的雨下得可不小,又不能拉他出去说话,更是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将他引进里屋,只得将脸子一沉,冷冷地提醒道:

    “大人这是在说笑吧,这些日子很感激大人为老爷的事在奔忙,可大人也不该胡言乱语啊!奴家现在很忙,就不送了,改日再去道谢”

    说完小素还蹙着眉咬着唇对他使眼色。

    王离一听到小素赶他走,怒火又腾腾的往上窜,也看不懂小素的意思了:“胡言乱语?”王离冷哼一声“不必了。”当即拂袖而去,对小素失望到极点。

    看到王离的背影消失在雨里,小素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些日子她已经心力交瘁,实在无力再去面见老夫人,可王离就是不能理解……

    ………………………………………………………………………………

第三卷 沧海桑田 第二十章 赐婚

    第二十章 赐婚

    没过几日,锦秀还未完全恢复,秦王嬴政即下旨昭告天下:谨遵先王遗命,封民女锦秀为金阳公主,赏金千两。另赐婚于上士陶斐,择日成婚。

    因为陶斐是嫡子,锦秀成婚后要住在夫家,所以大王并未另赐公主府,但是却为锦秀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有成车的锦缎、用品。漆器礼器、珠宝首饰还有各位夫人送的礼品,另外还赐了不少下人……甚至比前段时间信阳公主的嫁妆还要丰盛。

    当然嬴政对收留金阳公主的武侯府也象征性的赏赐了一番。

    为了以免金阳公主的身世被有心人扭曲,秦王嬴政还先找来名士将公主的身世编成歌谣。

    大概内容是:先王觅得佳人,可惜佳人还未进宫大王即已驾崩,不久佳人诞下九指公主后因为思念成疾而病故。公主从此流落民间,吃尽苦头,后被心善的通武侯收留。此次公主在老天的指引下又救了大王,且凭着先王留下的稀世玉佩与大王相认,并且大王也是天生九个脚趾……于是大王谨遵先王遗诏,认回了公主……

    锦秀糊里糊涂成了公主,又从宫人口里听到了这个歌谣。她三番五次的向经常来探望的寺人雎解释,这个玉佩不是她的,是别人不久前才送给她的,是大王误会了。

    而寺人雎总是笑着摇头,最后才说这些都是真的,只是公主自己不知道而已。那个被唤作辛蔚夫人的女人是公主生母的生前好友,这玉璧正是先王当年赠给尚是腹中胎儿的公主的礼物。这不会有错,公主不要多想了……

    锦秀还是心存疑虑,遂对寺人雎说想见见她宫外的朋友。

    她想问问小素问问辛蔚夫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真如歌里所诵真如寺人雎所言?

    第一次听到有人提及她的生母,这个曾经让她无限忿恨无限思念的称呼,因为从未触到过而觉着陌生。

    她曾经以为自己根本就不是从娘胎里生出来的,但又明知没有这种可能性。若她真是位流落民间的公主,真的如歌谣里说的,生母是病故,而不是狠心地将她抛弃,这样倒是让她欣慰了很多。

    而寺人雎笑着说,这是宫里,外面的人哪能随便进来,没有这样的规矩。等公主成亲到了陶家后再见也不迟。

    锦秀只好作罢,在将军府的大宅子里待了这么多年,她可以想象宫里会有多少规矩。而且她也习惯了服从这些规矩。她已经有些盼望着快些成亲了,就算陶府也会有规矩,但是至少会比在宫里要自由些吧。

    陶家对这门亲事也不再反对了,倒是陶斐接旨后即心事重重的,又要求见新出炉的金阳公主。

    但是行礼前是不能见新妇的。陶斐无奈,只有趁着当值的时候,偷偷溜去了御仁殿。又假装是经过允许的,这才又见到了锦秀。

    见到自己未来的夫君,虽然还是那个陶斐,锦秀却不自觉地垂首敛眉羞红了脸,态度全不似之前的冷傲了。

    见到心爱的女人难得娇羞的模样,陶斐差点忘了冒险前来的目的。

    这次,锦秀没在问他为何而来,而是静静地等着他开口。

    陶斐好不容易敛住心神,支支吾吾地说:“那个,锦秀姑,不是,公主殿下,大王前几日是问在下是不是对姑娘有心。公主也知道在下不会说谎,也不敢欺君,就照直说了。然在下真没想到大王竟然会——竟然会赐婚……”陶斐顿了顿。

    锦秀抬起眉睫,眼神似乎在问‘然后呢?’但说出的话却是“大人还是叫我锦秀吧,叫公主怪不习惯的。”

    “呵呵,其实在下也不习惯。”陶斐笑着抓了抓脑门,瞬时又拢回嘴正色说道“在下也知姑娘的心意,心里其实是不情愿吧。我还是去向大王请求,请大王收回圣恩吧?”

    “收回圣恩?那是大人不情愿?还是府上长辈不同意?”锦秀挑起秀眉,柔声问道。细长晶亮的眼眸看了一眼陶斐后,又用眼帘挡住视线,整个一个乖顺的模样。

    “不是,不是。”陶斐慌忙摆手“姑娘又不是第一天知晓在下的心意,对姑娘的心陶斐这辈子都不会变的,无论姑娘欢不欢喜在下……”瞬时涨红了脸,声音越说越小,最后一句简直就如蚊蚁了。

    “那就是府上的长辈不允了?”锦秀的脸也越来越红,又细声追问道。

    “不是,姑娘现在贵为公主,又是大王赐婚,长辈们自是不会再反对了。”

    “那是为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