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花季雨季 >

第2章

花季雨季-第2章

小说: 花季雨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廴荆厥饕侗搪谭⒘粒芪У男〔菀彩悄勐炭扇恕3糠缜崆岱鞴倘缬ざ男∈置诹成稀�

前面的朝阳红彤彤的。太阳是欣然最喜欢的。太阳总是欣欣然的,每日东升的朝阳、西落的夕阳总有一种无可抵挡的力量。〃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欣然欣赏这句活。

要穿过很大的广场。才能到九中。广场大而空。这个广场是深圳人举办各种书展和义务服务等活动的场所。广场对面,在一片绿幽幽的荔枝园的尽头,有一座高高的铝合金窗的楼房,那就是九中的科技馆。房顶尖尖的,真有〃攀登知识顶峰〃之感。馆内的设备相当先进,就电脑而言,连内地许多大学都可望不可及。

学校大门口有一座花坛。那尊少男少女的塑像高高屹立在喷泉之中。这种深蕴在动态形象之中的朝气,热情、腾跃,叫人为之一振。

寄宿生已经在体育老师〃一二一〃的号令下跑步了。欣然老远就看见他们班的柳清。柳清很胖,跑步对她来说倒真是一种很好的减肥运动。

〃柳清。欣然打了个招呼,仅此而已。可柳清一听见。立即向老师说了些什么并且跑了出来。

〃谢欣然,〃柳清说,〃叫我吗?〃

〃嗯。欣然犹豫了一下,〃我们出板报缺人手,你帮个忙吧,

〃我行吗?〃柳清乐得眼睛只剩下一条缝,〃我去换下衣服,很快就来。〃说完跑了,就像有多光荣的任务等着她,缺她不成似的。

〃体育老师会同意吗?〃欣然追问一句。可柳清已经跑远。也许没听见。欣然摇摇头,完全是老师对学生的姿势。

柳清是个热心肠,不管对谁,都是有求必应,不过有点〃ET',就是〃外星人〃的意思。这是班上女生对她的评价。同学们不大愿意搭理她,和她在一起总觉得不大光彩。刘夏还说她是〃猪八戒的表妹〃,可认真分析她的为人,她的品行,又都挑不出什么。

柳清换好衣服乐颠颠地跑到板报前。她是这样向体育老师请假的:〃学生会宣传部长找我一起处理一点事。〃其实柳清所能干的,也就是帮谢欣然用一根涂满粉笔未的棉线,在光洁的黑板上轻轻一弹,留下一条淡淡的痕迹,不至于把字写斜。再就是递递板擦,可柳清很兴奋,时不时地没话找话。

〃今天气温多少?〃〃吃早餐了吗?〃

欣然一面画画,一面听柳清自言自语:〃听说新老师40多岁,是男的。〃

欣然没理她:〃这字齐不齐?〃

柳清退后几步:〃挺齐的。〃

〃是吗?〃欣然下放心,还是从椅子上下来,看了看,〃不齐。擦了,再写。〃

谢欣然在那光洁的玻璃黑板上画一组人物:爱神丘比特、美神维纳斯……标题是〃请指出他们是谁〃。

〃欣然,你画得好极了,太棒了!〃柳清拍着手称赞。谢欣然的那手好字画全校无人不晓,在小学时她的书法就飘洋过海到日本展览。

欣然得意地笑笑。

〃不过,那个女的怎么不穿衣服?〃

这句话差点没把欣然噎死。这时,同学们陆续进校了。欣然发现他们也只是对画像的生动赞叹不已,至于画像的内容却无人理睬。

〃欣然,〃一个披着长发的女生走来,〃欣然,我有事找你,昨晚给你家里打了几次电话,都不通。〃

她叫唐艳艳,高三的。欣然在学校里知名度很高,几乎没有人不认识她,她也认识许多高年级同学。

〃别急,先猜猜这一组人物是谁?〃

〃哎呀,我们都高三了,一大堆历史大人物的名字都没背,哪有功夫猜你的这些小人!你有初中地理吗?〃

欣然叹口气:〃有,是不是复习要用?〃

〃是的。我的所有的初中课本都放在上海,没带来。你有太好了,借给我。〃

〃行,我帮你找出来。〃

欣然他们家从上海迁到深圳,几乎没带一件家具。所有的家当就是爸爸的十几大箱书,包括欣然的一架子书。尽管许多书是再也用不上的了,但爸爸都没扔,格言是〃懂得爱书才懂得读书〃。

最喜欢的格言

林晓旭经过板报时,对柳清打了个手势,把手指压在嘴唇上。蹑手蹑脚地上前用手蒙住专心写字的谢欣然。欣然吃了一惊,〃呀〃地一声叫了起来。〃谁?谁?晓旭,一定是!〃欣然一边摸一边猜。晓旭笑着松了手。

林晓旭说:〃怎么,又没吃早餐吧.这个板报可让你饿了三个早上。早上下吃东西不利于健康。早餐是很重要的。我给你带了两块蛋糕,你看我对你侍候得多周到!〃

〃真是贤妻良母!〃欣然接过蛋糕,开玩笑道。

〃去你的吧!〃

〃欣然你画得真好!〃晓旭对欣然的人物画像赞不绝口。

〃猜猜他们是谁?〃

〃我只知道这个是维纳斯、丘比特、安琪儿,别的就不知道了。〃晓旭有些抱歉。

连晓旭都不知道。欣然很难过。

〃欣然,你画得真好,很有神韵,怎么画得这么好?〃

〃我认为有风格是作画的关键。有的画家,画画太墨守成规了,画树笔直俊秀,画山高大雄伟,画人美丽妩媚。那只是临摹而下是创作。〃

〃我看书法家比画家好当。临人家的画的叫抄袭,而把人家的字学到手的,却能称为书法家。〃

欣然和晓旭只顾着自己两人讲话,柳清为了不使自己过于尴尬,便凑了一句:〃新老师40多岁……〃

〃是吗?〃欣然和晓旭一块问。

终于有了发言的机会,柳清赶紧把昨天路过办公室时听到的片语只言倒了出来。

〃据说,〃柳清强调这两个字,假如情况有出入,也好开脱自己,〃据说新老师40多岁,从西安一所重点中学调来〃

〃40多岁?我很希望换个年轻点的老师,大家比较谈得来。〃欣然说。

林晓旭说:〃我倒希望是个年长的老师,那样才有经验。最好也有一个和我们一般大的女儿。〃

这时,刘夏匆匆地跑过来:〃谢欣然,'老古董'找你。〃

欣然丢下粉笔头,急忙从刘夏身边擦过去,嘟囔了…·声〃谢谢〃,便向教务处跑去。

在走廊里,她迎面撞上了萧遥和一位学生会干部。欣然猛地收住脚,道了句〃不好意思。〃

〃谢欣然,我们看了你出的板报,维纳斯、安琪儿、丘比特、普罗米修斯等都像得很。你很有灵气!〃萧遥说。

欣然欣慰地笑了。他懂,她画的他全懂,真谢谢他了。他还夸她〃有灵气〃,听见了吗,不是〃漂亮〃〃可爱〃.是有〃灵气!哪个女孩子不喜欢别人的赞扬,特别是含蓄而有哲理的赞美。欣然起初的不快云消雾散了。她放慢脚步朝教导主任办公室走去,刚才的一幕揣在心底反复播放。

教导主任办公室门是半掩着的,平时很少有学生到这儿来,即使到了这儿也放轻步子。这儿十分安静。

〃古主任,您找我?〃

〃谢欣然,有几件事和你谈谈。〃古主任曾教过欣然初中数学,粉笔在黑板上…圈,绝对的圆。他原本是内地一所大学的老师,来深圳只教了中学。近两年才当上教导中任。据统计,这种事还不少。大家都往深圳涌,人才济济。竞争激烈。要想在最短时间里办成调动。最好的办法是去中小学。

〃你们班主任治病去了,萧遥又在准备参加竞赛,所以这些事也就由你负责了。占主任呷了一口茶,〃你要协助搞好新旧班主任的交接工作,班务日记整理一下,考勤表也整理一下,星期一交给新班主任。新老师姓江,在教育界赫赫有名。第四节周会我会向你们简单介绍一下的。

古主任脸颊宽阔。下巴重重叠叠的。开学初。林晓旭曾在一篇作文里这样描述谢顶:中间是个溜冰场,周围是圈铁栏杆。大家都评价这形容精彩,并很快传播开来。于是古主任对他的头顶也敏感起来,一见人,就不由自主地用小拇指持持那几根稀疏的头发,以〃地方支援中央〃。

〃可是,古主任,班务日记和考勤表一直都是由萧遥负责,我不太清楚怎么个情况。何况'十·一'板报评比……〃欣然有些为难。

〃萧遥正热衷于竞赛活动,他没有心思了。〃古主任用带着几分不屑的口吻说。

欣然听古主任这么说便不好再推诿了。萧遥这段时间正在为参加市中学生知识竞赛忙乎着,能做的替他做了,也算帮他一点忙吧。不过古主任的态度真叫人不解。

〃哟,还有。古主任站起来,整理着桌上的文件,〃陈明是怎么个人?

欣然更不解了,古主任为什么突然这么问?她想了一会儿:〃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成绩全年级第一,初三参加省数学竞赛得一等奖和电脑程序设计竞赛二等奖,是保送上九中的〃

〃这些我知道。〃身为教导主任,对这些自然是很了解的。〃我是想知道他思想上怎么样?〃

〃思想上?〃欣然下意识重复一遍。

〃他的为人处世,与同学的关系。〃

〃他不是很愿意与同学交往,挺不好相处的,还有……我对他并不很了解。〃

这是真话,欣然对陈明是不怎么了解,但主要的是,欣然不习惯去评价一个人。

〃一个班长对班上一个典型人物不了解,工作做得很不够的。〃古主任不大满意地看了欣然一眼。

〃副班长。〃欣然小声更正道。

古主任摘下眼镜,不太高兴地又看了欣然一眼:〃你们这次语文试卷的作文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你写的是什么?〃

没等欣然回答,又问:〃你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话怎么看?〃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欣然琢磨着,〃我……我也说不清,好像蛮对的,当然……我说不清。

古主任重新戴上眼镜:〃好吧。你先回去吧!〃

欣然感觉到古主任对她今天的表现很不满意。欣然也不明白平时口齿伶俐的她,今天怎么变得反应迟钝,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讲不了。想起的便全是好处。

晓旭日记

X月X日

陈老师住院去了。人真是奇怪,与你朝夕相处时不觉得有什么,一旦离开,想起的便全是她的好处。

陈老师是个好人,但同学们并不喜欢她。若不是她这一病,大家还是管她叫〃陈老太。现在我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连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是活泼潇洒?是才华横溢?是能说会道?是勤勤恳恳?还是……最好是所有的优点统统集中起来,不,若真那样,恐怕只能敬而远之了。

现在的儿童片真没有动儿.我只能用〃儿童片〃来形容一些包括反映中学生的作品,都是有儿个好学生,几个坏学生。几个从坏变好的学生,这些仿佛就是小说的架子。情节也是俗套得不得了。无非是一个学生犯了错误,许多老师都拿他没办法,来了位慈母型的好老师,接下来就是这位老师一系列的〃感化〃工作,譬如带病上课,在课堂上在嘴里塞药片;冒雨去学生家里补课,扔下自己正发烧着的孩子不管;中午学生没有饭吃,把自己的盒饭让给学生……之后学生大彻大悟,重新做人了。老师用〃慈母的温暖感化了他那颗冰凉的心〃(这都是小说的原话)。这类作品太没意思了。

我不明白先进人物的事迹为什么全是那样:'为了事业〃有家不回,年节不过,父母病危不到床头。孩子出世漠然置之……难道他们没有想到自己还有责任要做个好儿子、好大夫、好父亲吗?这些人虽然值得赞颂,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现在的中学生思想复杂着呢。可不是吃顿饭,补节课就能感化过来的。比如萧遥、陈明、余发、王笑天,这些男孩子可不像书上写的那么单一性;而我、欣然、刘夏。柳清这些女孩子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