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密码-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品的意思是说:佛曰:“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人等四见,你的意思怎么样?以为此人果解我所说的道理吗?”须菩提答曰:“世尊!佛说四见,乃超乎其外而为此说,并非真的存此四见也。执著四见的人,怎么能解如来所说的道理呢?佛您所说的四见,只为凡夫拔去病根而说也。不过借此四见之名而已!若真性中般若之妙理,如太阳当空,洞达无碍,即非我、人、众、寿者之妄见也!”
佛又曰:“须菩提!凡发正等正觉之心者,既悟了无相妙理,自然行无相妙行,如此以为知,则知无所蔽,如此以为见,则见无所障,如此信解,即为妙悟,而不生法相。不生法相,永不退转,斯得真空无相之妙。”
佛又曰:“须菩提!法相本空,即非法相也。空中有相,是名法相也。”这才是真空法相,非妄见者可比。
说到这里后,静修佛陀微微睁开法眼,对全场众佛菩萨及众生说到:“下面我将要讲本经中十分重要的一品,也是最后一品,希望你们认真听着,然后我将再开方便之门,赴银河蓝星为一施主讲法,以拯救濒临黑空和毁灭。阿弥陀佛!”
那法会中的听众听到这里,急忙合掌说到:“静修佛陀慈悲为怀,我等认真听习,学习善巧之法,度宇宙人生于水火之中,阿莫陀佛!”
静修罗汉听到这里,微微笑到:“我佛慈悲广大,有感必应,弥陀陀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然后,再启法口,讲述起了那最重要的一品来。
第二百七十章 佛陀下凡
静修佛陀在蒲团高坐之上,微启法口说到:“这《金刚波若菠萝蜜经》中的最后一品称为‘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其原文是:‘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这一品是前三十一品的总结啊,是精要中的精要,各位当认真听证。
本品的意思是讲:佛曰:‘须菩提!若有人以充满无量无央数的世界七宝,行布施,福固多;若复有善男信女,发广大普济之心,受持此经偈,不但自己见性,又能为人演说,使人见性,则此出世之福,比前福更胜多多矣。当如何为人演说?要不著相,不动心。这个缘故,是因为凡世间,有所作为之法,生灭无常,如同梦境,如同幻缘,如同浮泡,如同虚影,如同朝露,日出即干,如同电光忽过,凡属有为,应作此六者观也。’
佛反复大阐般若之法,说经已毕,阿难记说此经圆满,长老须菩提,与同时在法会听经的诸乞士、女僧、善男、信女及天龙八部,并阿修罗道鬼神等,莫不听经感化,不惊不怖,皆大欢喜,信受其言,奉行其教。”
“阿弥陀佛!静修佛陀阐述本师之金刚波若,造福宇宙,祈福众生,恭请佛陀赴银河求缘行方便法门,我等在此等候佛陀继续讲法。”众听经之人听罢静修这最后一讲后齐声说到。
“呵呵,也就是片刻之功,你等可复述我之所讲,体悟佛之苦心,令自身修行永不退转,我去银河是为一冥魂而去,汝等可看,此魂为巫界大护法李子健之一魂而已,授法之后,子键即可完整归位而成就佛道。万望我走后,你等要不断诵念《金刚波若菠萝蜜经》之文,延缓银河爆裂之时限,以候那子键之一魂破解宇宙之密码,拯救银河亿万万生灵毁于黑空之涂炭。”静修说着已整理好自己的金服而立,其光辉立刻遍及整个法会,并传遍到整个宇宙之中。那和谐祥瑞之气将那开始紧合的银河生生再次拉开了。
“阿弥陀佛!佛陀可慢行,我等将诵持波若菠萝蜜。以拯救亿万生灵于银河。”众法会听众忙起身而立,奉送静修合掌退避。
“阿弥陀佛!”静修说毕,向那兜率天深施一礼道:“弟子当去拯救银河,万望宇宙诸佛一起诵念波若。阿弥陀佛!”静修礼毕,立刻消失不见了,他已化身为一牧童来到了神州河北的杨家营村。
也就在这个时候。那刘静的神识也迷蒙地离开了离子界的第一重凡圣土。此时好像从梦中醒来一样,迷茫中好像又什么都无法记忆而起。只有那佛之金光他难以忘怀,他看着那部已经合在一起的《佛路》,心中的疙瘩是越结越大了。因为,一切都好像与他没有关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形神在揭开密码后将会魂归子键,与自己的原身合为一体了。如果自己稍有偏差将真的对不起自己的原身子键了,将害的子键因缺一魂而难以成佛菩萨。而自己这一魂也将堕入地狱恶道之中,遭受几亿年的大劫而不能复出了。想到这里不由的站了起来,他领悟着刚才神识在佛界谛听静修佛陀对波若菠萝蜜的讲解。
也就在这个时候,陪着自己来到村子感悟的张琳叩响了门,并问到:“刘教授,有一小孩儿要见你,你是否见呢?”
“小孩儿?哦!找我什么事情吗?”刘静虽然有些感觉,但他已忘记这个小孩儿是静修变化而成,是来度化自己的佛陀了,毕竟这些宇宙中的机密刘静是难以记得那样清楚的,不过还是有一种力量告诉他,他必须要见这个小孩儿。
“你见吗?”张琳在外面催促地问到。
“那就让他进来吧!”刘静拍了自己一下有些麻痛的头,说实在的他也想放松一下,既然小孩儿要见自己,那就说明自己一定与这个孩子是有缘分的,拒绝是不对的,于是就让张琳将那孩子领了进来。
那孩子进来后,刘静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因为这个孩子虽然是个牧童打扮,但佛风甚壮,不知从哪里看都有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和尊严。
“你找我?请坐吧!”刘静不知道为什么十分恭敬地说到。
“呵呵,你们谈吧!”张琳看着有些滑稽的刘静笑着说了一句,然后就倒着身子把门关闭后走了出去。说实在的张琳有些奇怪,因为她感觉到这个年轻而英俊的教授近来越来越像一个僧人了,但是,她却感到有些事情越来越不可思议了。因为他听村长说,自从他们来后,存在里所有的怪事都消失了,而且存在的粮食和土特产品也受到了外界的关注,村子里说他们是贵人,是他们带来了福气。
这些说法张琳固然是不相信的,因为她作为新中国发展几百年后的现代人类。她绝对不会相信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因为她只相信世界是物质的,精神只是依附于物质的附庸而已。不过,她自从和刘静一起工作以来,她的思维里开始有些变化了,那就是她开始感到一种奇怪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她说不清楚,甚至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但又确实存在着。
她最大的感觉就是,自从她和刘静来到这个山村以后,该有雨时恰有雨,该有风时恰有风。只要庄稼需要的,无不应时而来,而且总是祥瑞自起,福瑞和来。村民之风也有了极大的转变,夫妻和睦,子孝媳顺,山村里无不欣欣而柔,寺院重建一幢。念经之人邹然。她永远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特别是刘静教授,本来是年轻之人,性生活自是第一大要,可是从未见刘静有任何越轨之目光。真实心静如水,国土庄严。
他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更不知道要在这个山村还要呆多长的时间,她也知道这个地方一些有传说的地方,于是信步来到漫梁上细致查看起来,她不相信这个地方真有什么神仙来过,更不相信有天界的存在,但毕竟有传说的地方总有些神秘的色彩,她也需要精神上的寄托,同时也有一些探究的意思,为此她来到那个土包之上研究起来。
再说那刘静,将那小孩儿让到屋子里后,那小孩儿并不谦让,而是很得体地坐在了炕沿上。用那敏锐的眼睛看着刘静,也是一句话也不说。不过这在佛教中也是有的,那叫以目传法。对于有了一些佛根的人来说,那是最高级的授法了。刘静毕竟是子键的一缕魂魄,那慧根是十分深厚的,对于对面佛陀的授法感应十分强烈,他被佛陀的慈悲之目光一照,他立刻赶到思维清晰起来,充满了智慧。他的思维突然回到了与红嶶在逃出基地在山洞里见到的场景。
可是,他的这种思维并没有进行下去。那小孩儿好像已经知道刘静的心里活动一样,笑了笑说到:“教授不要执着于山洞中所见,今你已经听法会中佛陀波若之法,应自有新的领悟,所谓法中无法,不知你是否可了悟其中深意'3ǔωω。cōm'。”
“你,你,你怎么会知道我今天梦中之事?”刘静闻听到小孩儿洪钟般的声音后惊异地问到。
“呵呵,我无从来之地,自然不知你梦中事,只是笑谈而已。”那小孩儿说话的时候已是盘腿坐在了炕上了。刘静虽然尚未开悟,但到这个时候已经看出来者绝非小孩儿,而是因缘佛陀或者菩萨示现来了。急忙躬身而起。
第二百七十一章 方便之门
刘静站起来后极其恭敬地问到:“您一个无字,让弟子感到无比的惭愧!请大师示下!”
“哈哈哈,看来子键之魂确实非同寻常,我选择是没有错的。阿弥陀佛。既然你已知我身份,我也不隐瞒你了,那好,你有什么疑惑,在下自然为你解答就是。”静修佛陀笑着说到。
“多谢我佛。”刘静此时似乎也清醒了不少,他已经感觉到这就是自己梦中所见的佛陀。
“世人均是佛陀,不必如此客气,天下之生物均是一样的。呵呵呵”静修此时一道金光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啊!伟大的佛陀。刘静再次跪拜了。”说着刘静就要跪了下来。而佛陀自然是不容许的,佛陀一个法术自然就将刘静托了起来。
“啊!伟大的佛陀,我知道您来时为了我愚笨的脑子。如此,弟子实在惭愧的很啊!”刘静恭敬地说到。
“呵呵,刘静,你不要腐酸之气,有什么事情就说给我听,卧佛慈悲,自然是有问必答的!”佛陀只能用世俗的话啦引导者刘静了。
“伟大的佛陀,我还是对《金刚波若波罗蜜经》有些不懂,不知我佛能否为我再开智慧。”刘静说这些话后,已是有了极大的禅进了,静修听后自然是欣慰,点了点头,笑着说到:“我佛慈悲,自然是大开方便之门的。请你认真谛听!”
“是,伟大的佛陀!”刘静立即安静地坐在了佛陀的对面,他知道这是佛界对自己最后的启迪了。
“刘静,你认真谛听,我将以俗语对你说来。此部佛经是我佛如来最重要的一部经文,他告诉你这个世界的真实。经文说的是:在古印度的一次佛经结集中,号称“多闻第一”的大弟子阿难尊者,根据自己耳闻目睹,诵出了释迦牟尼佛的如下一次说法。
本经的教法,是我亲身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
那时,佛住在舍卫国内的祗树给孤独园里,聚集在佛周围的全是一些道高德重的大和尚,总数约一千二百五十人。他们共处一园,不相离舍,组成了一个甚为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