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超级自然书 >

第111章

超级自然书-第111章

小说: 超级自然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失望的发现——另一个霸权主义出现了。”

这个观点,被很多人认同。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频频动作的华国,突然又安静了下来。继续原来韬光养晦的策略。一切又恢复了从前。似乎从来没发生过变化。

趁着一系列国际事件,吸引住了人们的注意力的时候。易文重工,悄然完成了资产转移。

当然,有一部分资源、机械等资产,在宋易的授意下悄然运往大洋深处。

回国的二十四家分公司,合并成一家易文重工。但是依然分成二十四个部分。根据各自特点,安家在全国各地。

或者要交通发达地区,或者要资源丰富地区,或者是人口密集地区……

直到几个月后,一切都成定局。这才有人发现,原来华国这么多的动作,竟然能是为了突破禁运的限制,为“易文重工”的回国,创造条件。

这里面,涉及到的利益交换,都是以“易文重工”的运送为最终目的。

这个公司,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让一个国家,为他保驾护航?

不久后,一次事件让世界知道了答案。

这是一次常规军事演戏。但是,又显得有些不一样。

主角是华国第五大型航母战斗群。

停留位置是在南海。这也是他们一直以来,巡航的地方。目的不言而喻。

全世界的卫星都在看着这次军演。

甲板上的飞机,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但是……

这次的舰载机,怎么是从来没见过的型号?

其实,央视也对这次演戏,进行了全程直播。

对航母战斗群海上实战演习,进行直播,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吸引了很多观众。

密密麻麻的舰载机,让很多人激动地跳了起来。

漆黑的颜色,拉风的造型卖相,一看就知道非同小可。

这是四代机?

不,军事解说员直接告诉大家,这是五代机!

华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装备五代机的国家。

话音刚落,世界哗然。

五代机?怎么可能!

现在美俄的四代机都还刚刚发展成熟,华国的歼十一刚刚研发没有一年,真正意义上的四代机才装备没有多长时间。他们怎么就把五代机拿出来了?

而且,以前华演,全都是用的过时二流装备,真正的秘密武器,秘而不发。现在会这么大方,把五代机拿出来展示?

很快,又有人发现了不对的地方。

怎么甲板上全都是飞机,没有起飞跑道?

而且,全都是一个型号的战斗机。预警机呢?反潜机?直升机?全都去哪里了?

……

疑问即将被解开。

随着演习的开始,密密麻麻的五代所谓歼十二,集体发动。

没有任何预兆,最前排的五架战斗机。嗖地射出。几乎没有拉升,直接平窜出了甲板。

短短两三秒,速度达到最大。随后,如同雄鹰一般,直冲而上,又是短短十几秒钟,达到预定高度。

后排战机,没有停顿,紧跟着一排排窜出,仿佛原地起飞,根本没用到跑道。

二十秒不到,全部近二百架战斗机升空。

这是恐怖的数字,一个是战机数量,一个是起飞时间。在战争时期,代表了绝对的火力和无可比拟生存能力。

随后,解说员开始对飞机进行详细介绍。

歼十二,五代机。飞行速度比最快的四代机3。2倍音速,整整快了一倍。强大的动力系统,让作战半径扩大到了,四代机的五倍,达到八千千米。

战机数量和速度,弥补了航母的空中火力缺陷。没有轰炸机,同样能够提供极其强大的火力。

而不可思议的雷达系统,提供了预警机和反潜直升机的功能。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机,全能的战斗机。

它为五代机,制定了标准。也为为了科技发展,提供了方向。

华国,又一次引领世界科技走向。

有人测算,如果华国把五艘航母,合理分布在大洋中。他们的战斗机群,就能随时飞到世界每个角落,进行精准轰炸。

在解说员的解说过程中,地磁导轨动力的概念,第一次被提了出来。反重力技术也出现在大家面前。

高调的演习,造成了世界政局的动荡。

甚至,有很多国家民众,出现恐慌。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华国此举可能导致的,政局紧张,或者引起军事竞赛。

而其中,美国有了最直接的行动。他们的五个航母战斗群,返回大西洋及太平洋沿岸。护卫在国土两侧。

因为,按照华演得到的技术参数。他们投放一艘大型航母在太平洋,就意味着有二百架战斗机,能够长驱直入,威胁美全境。

不过,造成世界政局和军事动荡,并不是这次演习的目的。

不久后,有钱的中东国家,来个个黑色土财主。

他们带着忐忑,询问。

“sir,你们那…那…那个飞机卖不?”

“卖。”

老黑先生:“什嘛?太不可思议了!”,他本来问着玩的,“真的卖?”

“废话!”

老黑:“那来二十架。”

……

卖军火,是国际贸易里,最来钱的。

美国为什么动不动演戏、发动战争、挑事?有能源的原因,也有推销武器的原因。

至于会不会因此资敌,让对方买了你的武器,反过来对付你。或者让人逆推技术,进行仿制,就不用担心了。

技术的差距,不是看一眼实物,就能弥补。

……

军演,看起来并没能说明,为什么华国要花大代价帮助易文科技。

但是,随后,易文科技集团,再次成立了一个易文海运分公司,让所有人恍然大悟!

原来,最新的飞机技术,就是易文重工带来的!

到现在,很多国家、政客才明白,在不久前的那次政治斡旋中,他们似乎犯了愚蠢的错误。

……

易文海运,提供快速的海上航运业务。包括客运,货运。

国际运输大宗货物,最主要的还是靠海洋。

船舶的行驶速度太慢,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和风险。而载重,很不理想。

这些弱点,对于能够制造出公主号的易文重工来说,并不是问题。

作为材料起家的公司,制造万吨运输船的船体材料,是底端产品。

速度?这是他们的强项。

公司搬迁回国后,宋易立刻买下了几个船坞。加班加点,几个月时间,生产出来了第一批上百艘客运船和十艘大型运输舰。

然后,急赶着开始了广告宣传。推广快速海上客运的概念。

其中,也提到了地磁导轨动力技术,和反重力技术。

这两项,正是海运业务的最重要技术。

到现在,一切都明了了。

华国仿佛凭空出现的歼十二战机,正是易文科技提供的技术支持!

“我们做了什么?”很多人这么问自己。

“我们把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斗机拱手让人!”似乎,不仅仅是战斗机。一个全面发展的公司,他们的技术,怎么可能仅仅制造一个飞机?

悔恨还在继续:“那竟然是易文科技的分公司!可是我们都不知道。该死,该死!”要是早知道,说什么都不能放过。

为了挽回易文重工逃离,所造成的恶性影响,避免其他公司效仿。有人在媒体上公开发言。

“很遗憾,没能留住易文重工。希望,他们能够回来。在这里,我们能够提供最好的条件。”

第148章海上快运

第148章海上快运

舟山港。

“欢迎大家参与易文海运的首航仪式!”

主持人身后,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而现在,大海中间,二十艘能搭乘三百旅客的客运船,整装待发。

船上已经坐满了旅客。没想到第一次就能有六千人申请试航。看来新科技带来的体验,一直被人们所追捧,经久不衰。

因为技术的进步、生产工艺的成熟,现在生产的客运船,最高时速能已经能都达到324节。

按照1节等于1。852公里每小时。324节,也就是六百公里每小时。已经超越大多数客运飞机的飞行速度。

当然,现在的这些客运船,是改进后的产品,不会再出现剧烈加速的情况。服务电脑,也更加人性化。

因为这些新式船舶最重要的技术,一个是利用地球引力,一个是利用地磁场。最终被称为地动式船。

根据介绍,地动式船舶不具风浪,永不沉没。

强大的平衡能力,让船舶即使在疾风骤雨的海面上航行,也能保持相对平稳,让乘客尽可能拥有舒适的体验。

即便是遇到了海上飓风,船体被风浪抛到半空,依然能保持船体不翻。但是,谁出海会不看天气预报呢?

强大的平衡能力,得益于对地球引力和地磁场力的应用。智能判断船体受力情况和倾斜情况,及时调整各方向力的平衡,始终保持船体水平姿态不变。

船载多功能雷达,保证了船只不会触碰暗礁、冰山——海盗。

安全距离之外,雷达能够发现任何威胁。然后,迅速逃离。

在海面上,除了战斗机,和大量超远程精确制导的热武器,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追上它。

这一切,都成了吸引大量乘客进行首航体验的原因。还有——首航客运免费。

在二十艘客运船的外面,是两艘大型豪华游轮。也是客运,但是,这两艘船里面的人,都要缴纳大量费用。他们即将进行一次环球旅行!在这个过程中,游轮将会经过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途经四大洋,遥望南极洲。还要数次上岸,体验世界各地不同风土民情。

凡真正旅者,外出行走,不为旅游的游玩,而为旅行的行走体验。环球旅,虽说会有玩,但是总归要受苦,气候变化,生活条件限制,漂泊海上的孤离感,一切,都需要好好体验,克服!

整个过程下来,人从里到外,都会有脱胎换骨般的升华。感受大不一样。

这三艘游轮,就取名旅者、行者、旅行者。

游轮再外面停泊的,是三艘超大型货运船。

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的集装箱货船,“东方宁波号”,长323米,宽42。8米。最大载重几近十万吨,最大航速25。2节。

如果甲板上放上飞机,俨然就是一艘大型航母。

而这次易文重工生产的,十艘货运船,形体上和东方宁波号差不多。但是在载重和航速上,优势极大。

吃水潜,航速快。最大载重是“东方宁波号”的两倍多,而航速,则能达到四倍以上。

这次三艘首航试行的,地动式货船,一个个堆放的如同小山。十五排二十层的集装箱,让人看得头晕目眩。

货船上运送的,是各大央企对外出口的货物。

如果顺利,货船能够在五天内,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港口。这种速度,还有超大的货运量。能够节省大量成本。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了海上客运的方便快捷,还有安全。

商机就在眼前,大批量的国内外订单,纷纷飘向易文重工。

而易文重工,初期并不接受订单。给海运公司充足时间,进行自己的商业布局。

等到半年后,才开始在自己生产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接受订单。收获无数利润。

至于会不会因此而影响到易文海运的生意,已经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了。

怎么样维持业务,保持竞争力,是海运公司自己的事情。一味靠自己人帮助,就不会有大格局。

就像现在很多国企,比如做物流租赁的。靠着兄弟企业提供的业务,收点租金过活,不去考虑拓展外在业务。

一旦兄弟企业出问题,和他们断绝往来,马上就面临破产倒闭。对自己人依赖太强,不思进取,永远走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