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412章

潇潇雨歇-第412章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皇帝再不召见外臣,外臣就只好回去了。外臣待的时间太久了。”

    唐俭何尝不知道时间拖的太久了,可是,皇帝的意思是,还没准备好,这准备,不问而知,是突袭部队还没到位。他听说,李靖的意思是,突袭的时间最好选在入秋之后,突厥人开春后聚集的部队都散去之时。

    按照这个规划,算上路上一个月的行程,大唐的送亲队伍,最早也得拖到九月底才能从长安出发:“唉,实话对你说吧,皇上,那是舍不得公主远嫁异乡。你在这里也该听说了,我们陛下对河阳公主呀,那是……好的很,在大唐公主中,陛下最爱平阳公主这个姐姐和河阳公主这个妹妹了。”

    执失思力心下嘀咕,这两个爱,怕是意思不同吧。怕是你们的皇帝得不到河阳公主,很不甘心吧。想是这样想,话不能这么说:“大人,你们汉人有句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们皇帝再舍不得,也得让公主嫁人吧。再说了,河阳公主嫁给我们大可汗,那可是公主自己愿意的,可是你们皇帝当着三军将士的面,亲口答应的,咱们的盟约上,可也写清楚的。”

    “我知道,我知道。”唐俭笑嘻嘻地说:“我们大唐,断不会悔婚的,公主殿下又真心喜欢你们可汗,陛下是会成全她的。”

    “呵呵,大人既这么说,是不是在你们皇帝面前,再争取一下?”

    “好好好,老夫一定尽力。”唐俭边笑边问:“老夫听说,裴大人带着你察看了我们为公主准备的嫁妆,不知道使臣还满意吗?”

    执失思力忙道:“满意,满意。外臣已经把看到的一切都向大可汗进行了汇报,大可汗的回函也到了,说是非常高兴。对了,大可汗向你们大唐皇帝献上了一千匹好马,五千头肥羊,已经在路上了。”

    去年颉利可汗率军回到定襄后,也派人给大唐进献了几千匹马和牛羊等,算是用这些东西作为给盟友的一点表示。搬走了半个大唐国库里的好东西,却回送了这么点玩意,李世民肚子里有气不好撒,看着礼单就郁闷,干脆婉拒了回去。这次,借着求亲的名头,再送点东西过来,其实不过是颉利讨好美人的手段而已。

    唐俭听执失思力这么一说,眼珠子转了几转,马上笑道:“颉利可汗真是有心呀,老夫想,公主看到这些东西,一定非常高兴。哈哈,使臣还不知道吧,河阳公主可是很喜欢吃烤羊的,这样吧,等这些肥羊到了长安,老夫请公主出宫玩玩,咱们就办个烤羊大宴如何?说不定,到时候皇上高兴,也能来呢。”

    执失思力哪里想得到这是唐俭为皇帝拖延见他找的活动,听了这些话,还高兴:“好,好。不满老大人说,外臣烤羊的手艺可不错,到时候,外臣亲自为大唐皇帝和河阳公主烤制。”

    “好呀,老夫也跟着沾沾光,品尝一下使臣的好手艺。”

    执失思力高兴,唐俭更高兴,他平生不贪别的,就美食一道,实在是放之不下。唐瑛从草原上回来后,曾经讲述过草原上的一些风俗,唐俭对突厥人的制造本事并不太感兴趣,却对草原美食,特别是烤羊呀,奶酒之类的,是垂涎已久。如果执失思力烤羊的本事真不错的话,哈哈,他可就有口福了。

    “哈哈,一言为定。”执失思力哪里想到唐俭兴奋的神情是为了吃他烤的羊肉呀,还以为唐俭有把握将大唐皇帝请出来参加宴席呢。想到可以在非正式的场合一睹大唐皇帝的风采,他就心痒难忍。

    执失思力一共见到大唐皇帝三次,第一次将他怒斥,吓的他不敢抬头,随后就把他关押起来了;第二次,放他回去,又是一番怒斥,那种天神般的威严,让他趴伏在地,不敢稍有失礼;第三次,说他作为求亲使臣二入长安,大唐皇帝仅仅对他说了两句话,那冰冷的神情,让他以为上座的是俯瞰大地的神祗,虽然对他没有半点温存,却让他从心底产生出无上的敬仰。有时候,他甚至在想,如果,如果他可以终身侍奉在天神面前,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可惜,他是颉利大可汗的隶臣,是大唐皇帝的眼中钉呀

    执失思力渴盼的盛大宴席并没有很快举行,倒是在裴矩的邀请下,作为突厥使臣,参观了长安城里某门阀家的嫁女过程。女方华丽的服饰,豪华的车驾,一车车的嫁妆,随嫁的美貌侍女,男方迎亲队伍的庞大,响彻长安的唢呐锣鼓,男方家宴请的众多贵人,流水般的美食华宴等等,都让执失思力目瞪口呆,而他记忆尤为深刻的,却是大唐那繁琐的礼仪。

    “执失思力,老夫是知道你们突厥人风俗的,也相信你们可汗不会亏待了我们公主。只是,你们有你们的习惯,我们大唐有我们的规矩。河阳公主的性格你也了解,她不贪慕财宝绸缎,却很注重面子。而我们皇上和太上皇,这方面也舍不得委屈她。”

    “嗯嗯,外臣明白,明白。”

    裴矩捋捋胡子,咳嗽一声:“所以嘛,太上皇的意思是,你们可汗,准备的如何,是不是该告诉我们?”

    执失思力这才明白裴矩带着他跑去观礼是大有深意的。仔细想了想,他才回答:“大人的意思,外臣明白了。外臣会立即把所见所闻禀报给大可汗,嗯嗯,大可汗一定会让公主高兴的。”

    裴矩笑笑,赶紧叮嘱一声:“记住了,豪华之类的倒也不用太讲究,但是,你们草原上有头有脸的可汗呀,护叶呀,前来恭贺的人越多,官越大,公主的面子就越大。你也看到了,今天新娘家里的人,就因为有你和我到场,就格外高兴。”

    “是呀,是呀。”想起新娘父亲那张笑成皱纹的老脸,执失思力深有感触,明白裴矩说的不错。只是……执失思力苦笑一声:“大人,您也知道,草原上到了十月末,雪就下来了,各部族都不能跑那么远过来了。这……公主若是这个月还不能成行……”

    裴矩哦了一声:“这点你放心。实话告诉你,皇上之所以没召见你,一来,是觉得给公主的陪嫁还没准备好,他不满意,二来嘛,也是因为不知道颉利可汗是不是真能对公主好。”

    “哦……”执失思力大点头了,终于知道了大唐皇帝的心思,他松了一口气:“大人放心,外臣马上给可汗写信,请可汗那边将所有的准备都告诉你们。我们可汗还说了,他会亲自带人,出城二十里外来迎接公主。”

瓦岗三年 第五百二十八章 准备

    第五百二十八章 准备

    裴矩又捋胡子了。执失思力的这个消息太重要了,如果颉利能出城来迎接唐瑛,那么,唐瑛在城外刺杀了颉利,跑起来就会方便很多。他是不是想个法子,让突厥人把婚礼准备在城外?嘿嘿,貌似以前的突厥人可没有在城里定居的习俗,按照老习俗,这婚礼大帐应该扎在城外吧?

    想好对策,裴矩也不去请示李世民和唐瑛,直接对执失思力说:“你们突厥汗王迎娶可敦的时候,不都是在草原上扎一个豪华的汗帐吗?这次怎么仅仅出城迎接?”

    “这……”执失思力一听,生怕裴矩误会了,赶紧解释:“眼下我们可汗的汗帐是在定襄城里了。”

    “城里呀……”裴矩故意长叹一声:“没意思了。前段时间呀,老夫和公主摆谈你们突厥风俗的时候,曾经对公主提及到你们的迎娶习惯,当时公主对驻扎在草地上的豪华王帐是心有向往呀。她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东西,很好好奇和激动。唉,如果知道你们改了驻扎的方式……啧啧,怕是公主要有小小的失望了。不过呢,这不是啥大事,不是啥大事,哈哈”

    裴矩一脸的轻松,执失思力却听傻了。细细想想,觉得裴矩说的没错,大唐公主看惯了汉人的婚礼派场,自然不会稀罕,她稀罕的应该是他们草原上原汁原味的迎娶风俗才对。嗯,赶紧给可汗报信去。

    等裴矩将自己急中生智的这一段禀报给李世民后,李世民也是一喜,的确,在城外刺杀逃跑起来要容易的多。大大赞扬了裴矩一把后,李世民亲自去找唐瑛,把这些一说,唐瑛也是连连点头,但愿颉利可汗真被这桩婚事冲昏了头,把王帐建在定襄城外去,这样跑起来,的确要方便的多。

    颉利在定襄城里,对大唐的送亲队伍已经是望眼欲穿了,可是,执失思力今天来一份书函,说是大唐在准备公主的嫁妆,明天来一份书函,描述大唐婚嫁的豪华,后天再来一份,汇报大唐皇帝的担心……接到这么多信函,就是不见大唐公主动身,他也焦急呀。这次,再次接到执失思力的信函,一看内容,他唔了一声,仔细思考起来。

    定襄城里,颉利的王庭占据了半条街道,这个并不大的城池中,也就这条街道有些人气。去年从中原撤军回来后,颉利就下定决心要借鉴汉人的做法,把定襄城弄成大唐的长安城,作为他的王庭所在地,并开始逐步改变突厥人以前的风俗习惯,要向汉人学习了。

    其实,突厥族原本的风俗很淳厚,大可汗的可汗令也不多,不过是征税、下军令、分配物质、设立部族可汗和护叶、特勒等行政官职而已,可以说,突厥的政令简单而疏略。颉利对这种散沙似的管理方式很不满,觉得显不出他的能耐,也显不出他大可汗的威风。每每想起中原皇帝的那种威严,他就觉得,自己这个可汗当的太没面子。

    为了改变这些,颉利重用了一个叫赵德言的汉人,让他依照汉人的习惯,为他加强大可汗的权力。赵德言此人原在幽州,是个县城里不得志的小官吏,突厥入侵破城,他惧怕朝廷的处罚,就跟着突厥人到了草原。如此小人,一朝得到颉利的信任,顿时变成恃势欺人的恶奴,运用颉利给他的各项专权,大肆地改变突厥人旧有的风俗习惯,并给颉利设计了一整套仿隋朝的政令,并说什么令不出一人,事无巨细,必须得到颉利的认同,盖上他为颉利设计大大可汗玉玺,下面的人才能施行。

    突然变得繁琐的政令,和一条条苛刻的可汗令,不仅让百姓们大为不满,也让突厥王庭里的那些官员们不满。而颉利并不在乎这些,他享受着大权在握的感觉,又听了义城可敦的建议,用隋人联络上大量的各地胡族人,和他们做生意,而他身边的突厥部族人们,因为不能为他带来更多的财宝金银,而被他逐渐疏远。

    颉利并没有注意到政策上的失误,他一边沉浸在胡人为他带来的大量财富上,一边沉溺在权力欲望中。有了赵德言的进言,加上对中原文明的向往,颉利又在定襄城里大兴土木,大肆挥霍着钱财,感觉钱不够用,就向突厥各部族征收重税,由此上下离心,怨声载道。

    颉利却并不知危险临头,武德九年的冬天,北方草原异常寒冷,大雪连续下了十数天之久,掩埋了很多牧民的帐篷,牲畜也冻死大半。粮食越发紧张,甚至连烧火的木炭,也到了紧缩的地步。连年的征战,连年的饥荒,突厥部族的日子过的那叫一个饥寒交迫。可颉利不管这些,对于那些胆敢不听他的汗令,拒不上缴高额赋税的部族,他采取了征讨手段,而对那些在征讨中打了败仗的部族头领,也严加申斥,甚至鞭打。这更引发了多部落的持续反叛,颉利的亲属精兵也在征讨中消耗甚大,突厥人的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