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第4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辗转反侧了很久,李世民悲哀地发现,他真的做不到不去利用唐瑛了,尤其是唐瑛对大唐、对他的作用很关键的时刻。唐瑛说的对,他对唐瑛的渴求,并不是需要一个满足他欲望的美人,而是唐瑛是一个对他有用的女人,唯一让他略有安慰的是,他对唐瑛也是真心喜爱的,而这种喜爱,是不同于对别的女人的,哪怕是对长孙无垢。但他的悲哀,却正在于此。
其实,对手中的文稿,李世民并没太多的惊讶,唐瑛给的方案,也没超出他的设想。李世民的木然,不过是曾有的渴望完全落空后的惆怅,而当他看完文稿,想起昨晚的计划,抬头想对裴寂说不许两字的时候,却发现裴寂已经离去多时了,而每一个看向他的臣子们,表情都是怪怪的,怪的让他很想发火,却发不出来。
李世民的黑眼圈,积郁烦闷的苦涩表情,加上他那欲言又止的动作和僵直的身体,都让下面的众臣们有些心惊,起先的忐忑,变成了担心和恐惧,每个人都想错了,都以为皇帝本来就郁闷,又被唐瑛写的东西给气住了,今天的时光,恐怕很难熬呀
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皇帝和唐瑛之间闹矛盾,臣子们最好装作不知道,所以,即便每一个人都想知道唐瑛给了皇帝什么东西,却都不敢直接提出来,眼巴巴地看着李世民,等他来为大家解惑。等了半天,李世民还是不说话,脸上的表情也没变,甚至目光都没有焦距,这让大家越发心惊起来。
长孙无忌最终还是忍不住了,出口提醒:“陛下……”
“无忌……”李世民被长孙无忌叫醒,这才有点反应:“这个……你们都看一下吧。”
文稿从各位重臣手中走过,每个人都看的仔细,又都看的很快,同时,他们的想法也各有不同,赞赏的,惊异的,不相信的……众人虽然想法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基本一致,那就是同意。望着众人脸上不同的表情表达出的同一意见,李世民藏在衣袖里的手使劲地掐了掐自己的手心,强迫自己冷静再冷静。
唐瑛给的文案是灭突三策。
上策,以唐瑛为和亲公主,并由她率领一队人马借和亲的方式在喜宴上突然出手,出其不意地直接刺杀颉利及其突厥主要头领。同时,两路大唐精兵突袭草原,配合唐瑛的刺杀行动,消灭突厥主力部队,捣毁突厥王帐,将突厥人的有生力量全部消灭,从而打的突厥人一蹶不振,直接将突厥地域纳入大唐疆域中,使得突厥人再也无法兴风作浪。
中策,派人前往突厥大军中与颉利可汗和谈,许诺将大唐公主下嫁与他。等颉利同意后,唐瑛作为和亲公主前往突厥大军中,寻机刺杀颉利,而后,唐军突击,一举消灭此番进犯之敌,尽可能让突厥人几年之内再无力南下。
下策,与突厥人真和谈,真以唐瑛为和亲公主,嫁与颉利为妻。而后,靠唐瑛的智慧与能力,笼络颉利,排除隋义城公主和那些遗臣在草原上的势力,并逐步夺取和控制突厥王庭的权力,以达到数年内突厥与大唐友好相处的目的,为大唐积蓄压制或者消灭突厥的力量,而争取更多的时间。
等所有人全部看完了稿子,李世民望着被送回到自己案上的文稿,沙哑的声音再次响起:“都说说吧,说实话,朕不想听别的。”
沉默,长时间的沉默。大家心里都清楚皇帝想让他们说什么,但,他们却都不认同皇帝的这种罔顾私情的想法。可是,让他们直接将皇帝的情思给一棍子抽翻,他们又都不敢,也不怎么忍心,特别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
过了很久,陈叔达动了,他慢慢地挺直身躯,望着案几上的文稿,缓缓地道:“皇上,老臣记得,太上皇对老臣谈过北周大义公主和隋义城公主,太上皇感慨地说:这两个女人都在突厥挑拨和中原的关系,都挑拨的很成功。当年,隋帝为了消除大义公主,很是费了一番心血,而朕也想灭了义城,却一直不得其法。”
随着陈叔达的讲述,殿内众臣的脸上都有些动容。那些老臣都想起了每当突厥入侵,朝廷不得不拿出大批的金银珠宝和女人去邀好突厥人时,李渊那愤愤的表情和无奈的叹息;而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却想到了唐瑛替代真正公主下嫁突厥人,能否压制隋义城公主,为大唐争取一切便利的可能性。
陈叔达感慨了一下后,继续道:“臣认为,从才智、能力上来说,河阳公主强过义城许多;若说容貌……那义城毕竟老了,河阳公主正当青春。眼下,河阳公主有心有能力为咱大唐做这件事。至于公主提出的三策,老臣赞同下策,虽然时间上可能要久点,但,公主毕竟更为安全。所以,老臣启禀陛下的是,为大唐,也为成全公主对您的忠诚,您就答应了吧”
陈叔达说完后,直勾勾地看向了地面,话都能说,感受却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他不用看,也知道皇帝的脸色一定很难看。
有人带头,别人就好办了。望着李世民阴的快出水的脸色,萧瑀也出声了:“老臣不同意陈侍中的意见。老臣认为,突厥人是大唐的心腹大患,靠河阳公主一人也不可能驯服这些狼子的野心。长久下去,终究还是大唐之患。”
李世民一听,忙跟着点头,正想回应两句,却听萧瑀继续说道:“老臣认为,公主的中策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快捷的打击手段是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河阳公主能在万人之中取高开道头颅,刺杀一个颉利也应该不在话下。我大唐精兵也可以趁着突厥人群龙无首和毫无防备之时,灭了这股敢于侵犯的无耻之徒。灭了这些突厥主力,剩下的那些突厥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李世民到嘴边的话又吞了回去,闷闷地一气,萧老头,你不懂军事,就别开口。
李世民不开口,有人帮他反驳萧瑀,房玄龄望着萧瑀,淡淡地道:“萧大人说的也在理。只是,突厥人生性凶残,即便河阳公主能全身而退,即便我们消灭了这群入侵之敌,那草原十八部依旧存在,义城老女人照样能在突厥人中选定一个可汗,依旧会和大唐为敌。大人,杀一个颉利,灭一群突厥人,没用的。”
宇文士及哼哼了:“那,房大人的意思是赞同公主的上策了?且不说突厥人的王帐远在千里之外,我们伸手莫及,公主的安危难以想象;就算公主一击得手,她又能同时杀了义城和其他隋的遗老?又能一举把突厥人的大小可汗、叶护、特勒、俟利发、吐屯等等一起杀了?还有,路途遥远,道路复杂,我大军能否定期定时到达突厥汗帐配合公主呢?这一切,未知的东西太多,变数太大,绝不可取。”
多数人听了宇文士及的话,都在点头,对于唐瑛所写的上策,这些人都认为那是下策,太过冒险的举动,而且,不是唐瑛一人冒险,而是一群人,包括了大唐的精兵部队也在冒险。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李世民的三大谋士,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都知道,最行得通的,最有成功把握的,就是突袭突厥王帐的这一策略。只是,他们更为清楚的是,这条计策虽是消灭突厥的上策,但,对于皇帝和唐瑛来说,却是绝对的下策。因为,了解他们至深的三人都清楚,唐瑛这一去,绝不可能再回来了,而这,却恰恰是皇帝痛苦伤心的源头。不过,私人感情也比不上国家大事,更何况,他们的帝王是雄心万丈的帝王,而唐瑛,也是千古难遇的奇女子,两人都不该沉溺在儿女私情上。
瓦岗三年 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之伏兵
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之伏兵
房玄龄支持唐瑛的上策,不敢明说,杜如晦也支持,他敢直接说。因而,听了宇文士及的反驳,他接嘴了:“大人的话,臣不同意。汉有卫青、霍去病能做到,我大唐也有大将和勇士,当然也能做到。河阳公主的上策,更是增加和保障了攻击的成功性。”
“卫青、霍去病杀的是匈奴人,不是突厥人。草原十八部的人数也比匈奴多的多,你怎么能保证我突袭大军能一举成功?你怎么保证河阳公主全身而退?依臣看来,这三条,似乎都不是上策。”裴矩忍了半天,同情和心疼唐瑛的心理占了上风,明知道自己不懂军事,还是表了态度。
话到这里,唐瑛的三条战略在这群人中算是打了平手,赞成反对的人旗鼓相当,眼下,就差一个一锤定音的人了。可,坐主位的人不开口,别人吵也没用。房玄龄此时看了一眼长孙无忌,意思是该你说话了,皇帝的心思你最懂,你来劝劝,这事就能定下了。长孙无忌明白房玄龄的意思,却是轻轻摇了摇头,房玄龄明白了,低头,不再说话。
长孙无忌其实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李世民这些日子在对待唐瑛的问题上,一直采用回避的态度,可长孙无忌却早就敏感地意识到李渊封唐瑛为公主绝非心血来潮,也非什么思念平阳公主,所以,在昨晚,他从自己夫人那里得知了唐瑛和李世民夫妻的部分谈话内容后,就猜想到一些事情。故此,当别人惊诧于唐瑛的这份大胆的战略规划时,他却已经确定了唐瑛最想使用的战略。
此时,别人的看法,房玄龄的暗示,他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却不想跟着瞎搅和,因为在他心里正在思考着如何为皇帝规划出应对之策。唐瑛的策略的确很成功,长孙无忌也清楚,唐瑛和他一样,完全明白皇帝会怎么去想,因为,李世民再怎么爱唐瑛,也从来没有因私废公过,这次,大好机会放在面前,李世民的选择,也会如往常一样:利用唐瑛。所以,他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帮皇帝利用好唐瑛,又能帮皇帝把心事给解决了。
下面的臣子们各有各的想法,除了不说话的长孙无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最好,看着皇帝不出声,他们胆子也大起来,开始反驳别人的想法,特别是一向不大看得起房玄龄等人的萧瑀,更是和封德彝联合起来,欺负杜如晦说话不利索,是专门针对两人冷嘲热讽起来。一时间,大殿里倒也热闹的很。
在这种热闹中,李世民渐渐地按捺不住了。其实,对于手中的文稿,李世民很清楚应该做出那种决定,可,从昨晚到现在,他依旧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原因无他,仅仅是出于感情受挫。
眼见得老臣和心腹们都支持唐瑛的做法,唯一的反对者裴矩也非出自为国之心,李世民心里也是说不出的苦。这个能拿下整个天下,能获得无数人忠诚的年轻皇帝,心里的苦却找不到倾诉的对象,而无法留住一个女人的感情,这种挫败感,也是一个男人拿不起,放不下,更说不出口的。
“够了。”
越想越郁闷,越郁闷越恼火,李世民实在忍不住了,大呵一声,将大殿中的热气变成了冷水,将一帮重臣浇成透心凉,大殿中,立马鸦雀无声了。
“唉……”李世民却没有继续发火,而是挥挥手:“都散了吧,先回去想想怎么破解这次突厥大军。至于唐瑛的战略设想,等以后慢慢讨论。不过,有一条,朕再无能,也不会用女人去求取暂时的屈服,突厥人想与大唐公主和亲,没这个可能。”
陈叔达一听,知道李世民和李渊一样,都无法忍受和亲的屈辱,他嘴皮子动了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