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第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被确⒅迫耍幌虏撸绦汗庋蓿蠓⒅迫恕
李世民缓缓地从怀里摸出唐瑛的另一封书信来,再一次展开仔细地看过,而后一声长叹:“也许,她离开就是为了这个,她大概不想面对父皇和太子责备的目光。帮本王,是她的承诺,但她的心……太善,也太单纯了。这上中下三策中,上和中,本王都做不出来。”
长孙无忌似乎早料到李世民会这么说,苦笑一声:“那,秦王的意思是,还是走下策?继续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李世民点头:“唐瑛给的上策是兵谏。无忌,兵谏岂止是不孝,已经是谋逆了。她倒是一走了之,躲起来了,可本王真要这么做,天下人怎么看我?父皇怎可能容忍?太子和齐王,还有他们的属下和那些藩王怎么可能束手就范?也只有唐瑛才敢这么提,换个人,本王一定杀了他。”
望着李世民紧握的拳头,长孙无忌很想说,兵谏逼皇帝让位,其实是解决问题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办法,趁着李世民在军中和百姓心目中的威信还在,等再过几年,大唐完全安定了,四海升平的年代,谁还仰望军功卓越的秦王呀!可是,兵谏的危险性的确很大,因为兵逼的是皇帝,胜负只在五五之间都不说了,还有天下之口,朝野议论,史册之笔……
“秦王,唐瑛不止一次说过,皇帝才是最关键的,如果咱们还仅仅针对太子,怕是没法过陛下这关。到时候,无论太子做了什么,陛下一味护着,我们又该怎么办?唐瑛此策虽然冒险,但的确是一劳永逸。”
“没到万不得已,兵谏就是一条死路。”李世民捏紧的五指并没有展开,说不动心那是假,可他做不到,真的做不到:“不管怎么说,眼下父皇还愿意将兵权交给本王,就凭这一点,本王就不能做那种叛逆之事。”
“那,中策呢?”长孙无忌沉声问道:“草原十八部无时无刻不在窥视边界,有他们在,秦王带着两万精兵完全可以留在并、幽一带。不回长安就暂时脱离监视,暗中慢慢聚集人马,无论是按唐瑛说的伺机北上一举解决突厥人,还是寻找机会南下长安,都是不错的选择。”
李世民依旧摇头:“齐王就在军中,父皇为什么派他跟来,别人不清楚,你也不清楚?只要他不离开军中,我们怎么行事?一旦陛下下旨让本王即可返回长安,难道本王还要抗旨?”
瓦岗三年 第四百二十二章 三策(下)
第四百二十二章 三策(下)
“只要把齐王弄走,一切还是有可能的。”长孙无忌知道兵谏很难,但,掌控一定的军队游离在长安之外,却是很好的主意,在他看来,唐瑛留下的中策才是真正的上策:“齐王虽跟在军中,但他不耐烦军中的苦楚,只要我们继续做出要四处视察,追击突厥的假象,他一定会回长安的,哪怕是回去告状。”
李世民冷笑一声:“无忌,难道你还不明白本王的处境?唉,只有唐瑛才以为父皇对本王还有父子之情。其实,本王拿下洛阳后,父皇就开始不信任我了。平时疏远本王,一旦有战事爆发,就让本王出征,但却又害怕本王掌了军权后犯上作乱。所以,不仅派人暗中监视,战事一结束,马上就收回军权。我们打退了突厥人却不回去,这不明摆着验证了他的疑心嘛,即便我们真的去追击突厥,也会被说成意欲谋反。”
“可是……到手的军权又交回去,再想拿回来,可就难了。”长孙无忌有些急,在他看来,失去了军权的秦王,就失去了一切。
李世民在营帐里来回走着,他也舍不得放下军权,毕竟有军权在手,他就有一分保障,交出军权,就等于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别人掌握。可是,眼下不交军权的话,即便他的父皇不说话,李建成和裴寂那帮人,可不会放过他了,不知道有多少罪名等着他去背呢。再说,就算抗旨不回,日子长了,大军的吃喝拉撒怎么解决?军心也稳不下来呀,毕竟这些将军和大部分军士的家在长安呢。
“无忌,唐瑛给的这个,就烂在你我肚子里,绝对不能让第三者知道。”走了几圈后,李世民还是下定了决心:“本王就算以后要做什么,也一定是被逼无奈,绝对不会采取主动。”
长孙无忌哀叹一声,还要争取一下:“秦王,臣不瞒你,胡马事件后,臣去找过房玄龄,他对臣说,事已危,可先发制人。”
李世民转身看向长孙无忌:“什么意思?让本王发动宫变?”
长孙无忌用手在脖子上抹了一下:“房玄龄的意思是,先动手,彻底解决。”
李世民腾地打了一个寒颤:“杀……?”
话到嘴边,李世民还是把太子两个字吞了回去。
长孙无忌也不说话,只是看着他点点头。
“不……这事太大,得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虽说天天斗的你死我活了,可真要李世民动手杀了自己的大哥,他在震惊之余,却涌上一股从未有过的情绪,那就是害怕。李建成毕竟是他的亲兄长,在他小时候带着他玩的大哥。他的确是无时无刻不想着将李建成压下去,但直接动手杀李建成的念头,却是从未曾想过的。
“杀一人而得天下,秦王,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父皇不会饶过我的。”李世民脱口而出,他脑海里出现的不是此事成功与否后的状况,而是李渊那双深深凝望他的眼睛。他似乎看到了李渊那双眼睛中透露出的绝望和悲痛,不,这不是他所要的结果。
努力控制住颤抖的手指,李世民强装镇定地叮嘱:“无忌,此事还是不要再说了,还没到那一步,没到那一步,你明白吗?”
长孙无忌猛上前一步:“秦王,是你还不明白,你和太子之间只能留一个,你不动手,他就会动手。唐瑛为什么让你兵谏,那是因为她不想看你们再斗下去,因为再斗下去,一定会死一个。她想快刀斩乱麻,她的兵谏没有流血,只是软禁陛下,囚禁太子,而后,以秦王你的声望,很快就能稳定一切。”
“兵谏,兵谏……”李世民又捏紧了拳头:“长孙无忌,本王说了,不要再提此事。”
“可是……”
长孙无忌还想争取,可李世民却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了。他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吩咐道:“没有可是了,无忌,这事暂时到此为止。你先派出斥候,四面八方,多派几路出去,把找唐瑛回来,不管她去了哪儿,都得找回来,你清楚的,眼下,我们还需要她。”
跟随李世民多年,长孙无忌很了解李世民的秉性,知道他一旦决定下来的事情,就容不得其他人再说三道四。所以,即便心里依旧不甘心,望望李世民坚定的目光,长孙无忌还是知趣地把一肚子话沉了下去。
走出帅帐,望着白茫茫的一片雨幕,长孙无忌长叹几声。秦王呀,你说唐瑛心善,其实,放不下父子之情的正是秦王你呀,你对陛下还抱有期望,连唐瑛都看出来陛下完全放弃你了,你为什么还要痴迷不悟地等下去。在心里哀叹几声,长孙无忌无奈地摇头而去。
唐瑛突然返回长安向皇上报捷的消息在唐营里传开后,别人倒没什么,李元吉却看出端倪了。突厥大军还没撤呢,这仗也没打起来,报捷?报什么捷?望着秦琼貌似镇定却闪烁躲避的眼神,李元吉冲到了李世民的帅帐里,要他说清楚唐瑛到底为什么回长安,派唐瑛回长安,为什么没有知会他?
李世民无奈,也知道这事无法瞒过李元吉,只得告诉他,唐瑛失踪了,已经一天过去了,还没找到人,没办法,只能说唐瑛回长安,要瞒过此事,同时也避免唐瑛在外遇到危险。
“唐瑛不会去刺杀颉利了吧?”李元吉的第一反应与长孙无忌一样,毕竟唐瑛有刺杀高开道成功的过往,由不得他不往这方面想。
李世民摇头叹气:“本王已经派人想办法潜入突厥大军中刺探消息。目前还没消息传回来,所以,这事也难说。”
李元吉不疑有他,倒吸一口冷气:“这女人太狠了吧?她若得手倒罢了,若是出啥事……我们咋给父皇交代?”
李世民做苦笑状:“本王也正在为这个发愁,只能乞求老天保佑,让她平安归来。”
李元吉装模作样地跟着李世民叹了几口气后才告辞,一回到自己的营帐,他马上写了两封信,命亲卫火速送回长安,向李渊和李建成做了汇报。唐瑛的生死他是无所谓的,这个女人能用则用,不能用他也不想去招惹,但他可以利用这件事狠狠打击一下李世民。
突厥军营里,颉利等人自然不明白唐军营地里出了大事,面对李世民似真似假的数次挑战,打与不打已经争论了几天了。按照颉利的想法,怎么都应该去试试唐军的能力,一次攻击也没有就撤军,他面子上下不来。而突利和其他人却都想早早收兵回去,这场雨下的让他们失去了耐心,再说,唐军的统帅可是李世民,战无不胜的李世民带给突厥人的压力的确不小。
讨论了几天后,颉利拗不过大家的反对,只好派突利和他的从叔阿史那思摩去见李世民,即便退兵,也要收取点好处费才行。
阿史那思摩不是第一次见李世民,却是第一次直接和李世民对话,正是这一次的交往,让阿史那思摩做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出入长安多次,并被李渊封为和顺郡王的阿史那思摩,对军功卓越的秦王早就有了好感和仰慕之情,所以,这一次的会谈,让阿史那思摩把仰慕换成了忠诚,并在贞观年间,成为最忠心于李世民的少数民族将领之一。
而与阿史那思摩一样被李世民风采所折服的还有突利可汗。李世民的长笑之声,自信之神情,舍我其谁的气质,都深深地迷倒了突利,从这时起,突利就有一种直觉,颉利绝对不是李世民的对手,他和他的部落,将来的荣华恐怕要靠李世民这个汉人来给予保障。出于这样的想法,突利唐突地向李世民提出结拜兄弟的建议,出乎他的意料,李世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而这次的结盟,为李世民以后解决东突厥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是突利没有想到,却是李世民早就看到的。
武德七年九月初,在与唐军对峙了半个月后,颉利在突利和阿史那思摩等人的劝说下,终于决定撤军。突厥大军撤回草原,随即派来和谈使者,索要了一批金银珠宝后,算是给这场战事做了了解。
突厥撤军了,李世民却又等了半个月才收兵回长安,这半个月,他依旧在找唐瑛。只是,此时的唐瑛却早已经按照自己的计划离开了凉州境内。当然,唐瑛做事一向有自己的主见,她的离开,并非像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想的那样要避开这场兄弟之争,相反,为了寻找解决之道,她要帮李世民再立大功,那就是彻底解决突厥的威胁。她很清楚,虽然她给了李世民选择,但,李世民在没有被逼上绝路之前,恐怕是不会采取那些办法的,所以,她只能去给李世民创造掌握兵权的机会。
既然历史上李靖能解决突厥人,她相信,在她和李靖的共同帮助下,李世民一定能彻底解决突厥人。在这段时间里,即便李渊还是不愿意更换太子,李世民军权在手,也有了主动权,不至于真被逼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