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好,上当了。 李世民的反应非常之快,他使劲一勒战马的缰绳,将马头拽向侧面。 训练有素的飒露紫马上停下了前冲的身形。 腾空的蹄子半空中一变方向,带着李世民侧身飞奔起来。 李世民半伏在马背上。 顺着长堤向前奔跑,将郑军地弓箭抛在身后,丘行恭紧紧地跟在他身后,两人只能依靠战马的速度来摆脱敌人的弓箭。
郑军好不容易见到李世民落入陷阱,岂能放过他,数百骑兵从长堤的前后左右围了上来,而四面八方的弓箭也源源不断地冲李世民他们射了过来。 李世民正在策马奔逃,突然听到飒露紫发出的一声哀鸣,紧接着奔跑的速度也慢慢地缓了下来,他知道,战马受伤了,而且伤的不轻。 李世民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跳下战马,意欲寻路杀出去。
紧跟在李世民身后的丘行恭看到主帅突然跳下了战马,他心知不妙,赶紧拽住缰绳定神一看,见飒露紫地前胸插入了一支长箭,而它地身侧和后面也插上了数支长箭,飒露紫痛苦地甩着马蹄,原地转圈,挣扎着不肯倒下。
丘行恭没有多想,他甚至根本来不及去想什么,跳下战马将缰绳往李世民手里一塞:“秦王上马。 ”同时拽过飒露紫的缰绳,一伸手拽住战马前胸地箭杆往外一拉,箭头带出一道血迹脱离了战马身体,飒露紫痛的长嘶一声,扬起了半个身子,又重重地踏在地上,使劲地喘着粗气。
丘行恭顾不上其他,起手将飒露紫身侧几支有威胁的箭矢拔了出来后,拽着飒露紫向长堤下带,在他前面敢有挡道者,一刀一个,杀的敌人是人仰马翻。 而李世民骑在丘行恭的战马上,跟在丘行恭身边,手中弓箭不停地向四面围过来的敌人射去,一箭一命,射的敌人竟不敢靠前半步。 就这样,一个射远处敌人,一个砍杀身边敌人,在君臣十分默契的配合下,李世民和丘行恭愣是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冲下了长堤,长堤下死命爬坡的骑兵部队汇合了。
李世民遇险的时候,齐王李元吉也遇到了危险。 他本是跟在李世民左右冲向郑军军阵的,冲进去后,他是冲着人多的地方杀,一通猛砸猛杀,只顾杀的痛快,却乱了方向,虽然也到了长堤下,却和李世民不是一个地方。
就在李元吉杀的痛快时,突然,他挥出去的长槊被人架住,紧接着,一股大力将他的长槊掀开,同时,他就看到一柄不亚于他手中长槊的黑色长槊冲他砸了过来。 李元吉反应还是不慢,眼睛里看到敌人的兵器,他手中的长槊已经收回招架了上去。 咣当,槊头与槊头狠狠地碰撞在一起,迸发出颗颗火星。
李元吉感到手上的槊杆传来一股炙热的气流,震的他手臂发麻,他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抬头向对手看去。 红色战袍,黑色盔甲,络腮胡须向外张开,一张凶神恶煞般的脸正在对他冷笑。 不需要对方报上姓名,魏宣武陵一战后,单雄信的这张脸已经被唐军将领记住了。
李元吉看清对手是单雄信后,也想与对方狠狠较量一番的,但他眼睛余光扫视到周围,却是吓了一条。 原来,他的左右正有无数郑军蜂拥而来,而他的前方却出现了一条大堤,挡住了前面的路,他的身后,却只有几十人跟随,也渐渐陷入郑军的分割包围中。
不好,郑军在这里设下了埋伏,这个念头一出现在脑海里,李元吉急忙拉转马头,向谷水方向跑,一旦真被包围起来,他一个人可不是这么多人的对手,更何况,他的跟前还有郑军的第一猛将虎视眈眈。
其实,真在平时两个人较量起来,李元吉长槊使的不比单雄信差,真要一对一地打,两人难说谁输谁赢。 可此时不同,一个一心想的是赶紧冲出包围,逃出去;一个想的是要杀就杀大人物。 单雄信错过了一次杀李世民的机会,眼看着有杀唐军齐王的机会,他绝不会放弃。 就这样,一个前面死命地逃,一个在后面玩命地追,李元吉被追的气喘吁吁,肚子里不停地问候单雄信的家人祖宗。
李世民和邱行恭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郑军包围圈后,定下神来一看,唐军精骑兵被郑军分割包围在长堤之下,都在苦苦地冲杀,其中秦琼、程咬金聚集在一起,尉迟敬德在另一块圈子里,都在拼命向长堤上冲。 李世民知道,这些将士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突围回来了,怕是还在死命地去追自己。
想到这里,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把气憋足了,才扬声大喊:“本王在此,都过来。 ”
邱行恭明白李世民的用意,也急忙在一边高喊:“秦王在此,秦王在此。 ”
此时,看到李世民的唐军都朝这边聚拢过来,一边跑一边喊,秦王,秦王。 洪亮的声音穿透郑军的喊杀声,传到唐军的耳朵里,几乎是出于本能的反应,所有还在长堤下苦苦冲杀的唐军立马变换了方向,向李世民这边冲了过来。
唐军是过来了,郑军也被吸引过来了,顿时,在朝着李世民所在的这个方向,两大军团死死地绞杀在一起,空气中的血腥味道越来越浓。
李世民正在聚拢手下将士,突然发现李元吉死命向这边跑,而就在李元吉身后不到几米的地方,单雄信狠命地追。 李世民倒吸一口冷气,向周围看看,正好看到秦琼已经突到距离他很近的地方了。 李世民马上冲秦琼高喊:“秦叔宝,去助齐王。 ”
秦琼宝顺着李世民大刀指的方向一看,赶紧拽转马头,向李元吉来的方向迎了过去。 秦琼的行动被紧随其后的程咬金看在眼里,他稍微一愣,也马上跟在秦琼身后冲去。 看到两员猛将迎了过去,李世民才算松了一口气。
瓦岗三年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举荐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举荐
那边,单雄信紧紧地追在李元吉身后,眼看就快追上了,却突然听到两声大喊:“单雄信,不要逞强。 ”他抬头一看,得,又是熟人,而且还是两个,老子打一个可以,打两个,没这能耐。 他狠狠地冲李元吉后背“呸”了一声,拉转马头,转身就跑,老子不跟你们打。
秦琼和程咬金一看,你很知趣,我们也不追,放过李元吉,两个人也转身跟在李元吉身后向李世民处杀了过去。 李世民身边很快聚集起上千名骑兵,没有犹豫,李世民带着这些人,就像刚刚从山上冲下来一样,再次冲向郑军,一场短兵相接再次展开。
这一天,双方激战了整整三个时辰,当王世充下令收兵之后,郑军缓缓退入了洛阳城。 唐军虽然如期占领了青城宫,缩小了对洛阳城的包围圈,也击杀了郑军六七千人,但也付出了伤亡四千多人的代价,唐军将领几乎人人带伤,连李世民也未能幸免。
坐在营帐里一边裹伤,一边听李元吉大骂单雄信,李世民的脸上却是轻松的笑,今天这一战,郑军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被唐军的反击给杀的只能撤退进城,这让李世民看到了破城的希望,王世充经过了两次失败,肯定没什么战斗力了,他决定趁胜追击,从明天起,不分昼夜,强攻洛阳城,一定要赶在窦建德南下前拿下洛阳城。
李世民的想法很好,可惜。 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当年李密为什么围困了洛阳一年多都没能打下洛阳,仅仅是个人地能力问题吗?对于这个问题,李世民曾经困惑过,他很快就为当年的困惑找到了答案。
“秦王,郑军的投石车太狠了,我们的人还没能进到弓箭射击距离。 就被砸的人仰马翻,伤亡惨重。 ”
“秦王。 郑军的强弩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射出地根本不是箭,简直是大刀,而且还能连发,往往是咱们的人才躲开第一箭,第二箭,第三箭又到了。 死伤太多了。 ”
“秦王,洛阳城墙太高,我军地云梯准备不足,需要重新制作。 ”
“秦王,洛阳城墙很厚,我军的投石车根本不起作用。 ”
“报,秦王,郑军用水灌了我军的地道。 ”
“报。 秦王,郑军投石车摧毁了我军百架高梯。 ”
“报……秦王,我军伤亡近万,屈将军命小的来问,还攻不攻?”
十天之后,李世民终于狠狠地一拳砸在了案几上:“收兵。 ”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人的眉头也没有展开过。 洛阳城的坚固,郑军的顽强,城中防守械具地强悍都出乎了他们的意料,自围住洛阳后,十天连续不断的进攻,不仅没跨上洛阳城头一步,还伤亡了近两万将士,可无论唐军怎么拼命,就是拿洛阳城的城墙和城门没有丝毫的办法。
“他祖母的,这仗还怎么打?都打了半年了。 一点进展也没有。 ”李元吉骂骂咧咧地走进中军大帐。
在唐军中。 李元吉并不是第一个发牢骚的人,其他将领或多或少地发了不少牢骚了。 本来去年年底以前。 唐军的进展非常顺利,洛阳城周边地大小城池连带郑军的防守阵地都被一一拿下,眼下就剩下洛阳城一座孤城了,可就是这座孤城,却让唐军将士们在损失了近两万人马的情况下,依旧毫无办法攻下。 唐军全军上下都弥漫着一股厌战和失望的情绪。
不仅唐军上下都疲惫地等着李世民下令班师的命令,连远在长安的李渊在得知唐军攻城失利,损失惨重地时候,也派人给李世民送来密函,让他酌情考虑回军的问题,实在不行就先撤,休整一段时间后再打。
撤军就意味着失败,撤军就意味着半年的努力成为泡影。 李世民很清楚这点,一旦唐军撤走,王世充会很快收复洛阳城周围的城池,而窦建德也会借机快速南下,与郑联手侵吞河南地界,或者,窦建德会在唐军是身后捡拾胜利果实,一并吞下王世充,从而快速扩大地盘和势力,这样,唐面临的就不会是两个相对弱的对手,而是一个一点也不亚于李唐的势力。
烦躁地起身在营帐里走来走去,李世民那张阴沉的快要出水的脸把李元吉都吓住了,他赶紧闭上嘴,不敢在出声。 其余将领更是看着李世民不停走动的身躯大气都不敢出。
急促走了好几圈后,李世民停了下来,凶狠地目光在营帐中扫了一圈后,沉声道:“本王只说一次:洛阳未破,誓必不还,军中上下胆敢言班师者,斩!”
面对一群目瞪口呆地下属,李世民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缓缓解释:“河南,除了洛阳城,已经全部掌握在我们手中,只剩下洛阳一座孤城,王世充能坚持多久?当年李密放弃攻取洛阳城而去与宇文化及决战,从而白白失去了进入洛阳城的机会,今天,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再说,我们撤军后,这个胜利果实会落到谁地手里?窦建德。 你们甘心吗?本王不甘心,大唐不甘心,你们也不会甘心!”
一席话说的众人低头不语。 李世民松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一点,才道:“本王知道,你们心疼三军将士,心疼本王,可是,困难一定是暂时的。 当年,我们一起打薛仁杲、打宋金刚的时候,不困难吗?比现在困难的多。 可我们坚持下来了。 本王坚信,这一次,我们一定能坚持下去,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
“誓死跟随秦王。 ”尉迟敬德、秦程咬金、邱行恭、长孙顺德等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