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寂寞-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高,有没有看电视实况转播?”电话那端传来林靖宇的兴奋声音。
“没有,你说的是什么传播?”高扬故做不解地问道。
“嗨,这么大的事情你居然都不知道?!你该不会跟我说你忘了今天是三国擂台赛最后一战的正日子吧?!”林靖宇叫道。
“当然知道啦。这事儿连我家门口看车的老大娘都清楚,我怎么可能会不知道?”高扬反问道。
“你既然知道怎么会没看电视传播,你少忽悠我了。”林靖宇显然是不信高扬说的话。
“哈哈,问题是我的确没有看电视传播,这怎么能算忽悠你?”高扬笑道。
“嗨,装的到挺象!我问你,你现在是不是在家里?”林靖宇问道。
“没有。”高扬答道。
“咦,大星期天的你不呆在家里看电视你乱跑什么?”林靖宇奇怪地问道。
“呵!谁说我乱跑了?我这可是在办正事儿。”高扬笑道。
“少来,什么正事儿比看比赛重要?”对于高扬的解释林靖宇当然不信,都是惜棋如命的老友,彼此的作风哪儿可能不熟悉。
“呵,没错,我就是在看比赛呀。”高扬笑道。
“呃?你不是说没看转播吗?对了,你那边怎么这么吵?”林靖宇不解地问道,同时对话筒里传出的背景音也起了疑心。
“哈哈,老林,实话告诉你吧,我此时此刻正坐在北京解放剧院的演播大厅里,左边坐着的是纪长风,右边坐着的管平,不信你听?”高扬笑着把手机伸向管平。
“哈哈,老林,你要说的消息我们早就知道了,而且比你最少早了有五分钟!”管平对着话筒笑道。
“嘿,好你个老高,怎么到北京去也不和我说一声,早知道我也跟着去了。”听到管平的声音,林靖宇总算是明白了怎么回事儿。
“呵,说实话,我也是昨天晚上九点来钟才决定赶来北京,那个时候就算和你说了,你也赶不上特快直达,所以我一想,与其让你听了心痒痒,还不如干脆别和你说,省得叫你晚上睡不踏实。”高扬笑道。
“嘿!你还真会说话,要真是怕我心里痒痒,你刚才就应该装成正在看转播,现在绕了这么一大圈反过来说你在现场看棋,这不是在故意气我吗?”林靖宇忿忿不平地说道。
“呵呵,这大喜的日子里你生什么气,你心里想什么我还不知道?放心吧,到时候好东西少不了你的。好啦,黄妙龄又回台上了,不和你多说了,等晚上咱们再聊。”看到舞台上有了变化,高扬急忙说了两句便将手机关上。
第四百七十六章 问题征集
“嘭嘭”,布置在剧场大厅四周的扬声器里传出手指轻轻弹动话筒的声音,经常进行大盘公开讲解的黄妙龄对于如果控制现场观众的注意力很有一套。
被扬声器里发出的声音所提醒,群情激昂,谈兴正浓的棋迷们这才意识到棋局虽已结束,但今天的节目并没有全部完成,于是纷纷收声归座,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舞台上的主持人。
“各位棋迷朋友们,两位棋手正在进行复盘研究,我们已经派人去请他们到前台和大家见面,届时,两位棋手会就这盘棋的关键处发表自己的看法。趁离他们到还有一段时间,各位朋友请把你们的问题告诉我,到时候我会代表大家向他们提问。现在请有问题想问的朋友把手举起,我们的工作人员会把话筒送到您的手中。”黄妙龄高声说道。
话音刚落,有如雨后春笋,剧场大厅里齐刷刷地举起了一大片手臂,有一位小朋友生怕自己举得太低别人发现不了,干脆从椅子上站起来欠起脚尖一跳一跳地使劲晃动着胳膊,着真且又认真的样子引起周围人们一阵善意的笑声。
“呵呵,这位小朋友那么积极,第一个问题就交给给他吧。”大棋盘前的黄妙龄见状也是笑了起来,用手点指,示意工作人员把无线话筒递过去。
很快,经过十几个人的传接,话筒很快就到了小孩子的手里。
“嗯……那个……什么……”等话筒传递到他的手中,这个小孩子反而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只是一个劲地挠头,小脸给憋的通红。
“呵呵,小朋友,不要急。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大家不会笑话你的。”黄妙龄笑着安慰道: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孩子在数千人的注视下心情紧张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是谁都能象秀兰邓波儿那样五六岁就能成为好莱坞的超级巨星,能在这样的场合站起来接过话筒,这本身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说呀,别怕,大家都在等着你呢。”坐在小孩子旁边看样子象是他爸爸的男人也小声鼓励道。
“嗯……,我就是想问王叔叔的棋怎么下得那么好?他是不是有什么秘诀?我现在也在学棋,可是总输给班上的同学,王叔叔能不能把他的秘诀教给我。让我以后也能成为象他那样的高手,不用再受小胖三的气。”在众人的鼓励下,小男孩儿终于鼓足勇气大声说道。
“哄”,小男孩儿稚嫩的语音和幼稚的想法让大家开心不已。
“对不起,对不起,小孩子不会说话,请大家见谅。其实他想问的就是王先生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棋手,只不过是一时紧张没把语言组织好。”小男孩的父亲连忙拿过话筒翻译道,还别说,经他这么一解释,小男孩儿提出的问题就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不过,童趣的感觉却也同时变没了。
“呵呵,好的,小朋友,你的问题我记住了,一会一定会代你向王子明提出的。对了。小胖三该不会就是你的同班同学吧?”黄妙龄笑着问道。
“对,他是班长。”小男孩儿老老实实地答道。
“呵,那我在这里先祝你早日战胜他,成为优秀的棋手。好,下面还有哪位棋迷朋友有问题要问?”黄妙龄笑着说道。
有了小男孩儿的开头,剧场里的气氛显得更加轻松。举手要求发言的人也更多了。
“哦,左边中间那位戴眼镜的先生。”黄妙龄左顾右盼,尽量让坐在每个位置的棋迷都有发言的机会。
“我想问的是在这盘棋中,王先生是在什么时候感觉自己赢定了的,谢谢。”这位棋迷显然专业了许多。
“呵,这也是我们很想知道的问题。还有哪位朋友想提问?这次把机会让给后面的朋友吧,那位穿黄色上衣的男士。”黄妙龄笑着在台上指挥着剧场中四名拿着话筒跑前跑后的工作人员。
“我的问题是这盘棋中的三个大型转换是不是王先生早就预料到的,还有,在走出那样强硬招法的时候,他是不是已经算定白棋没有别的办法?”第三位棋迷说道。
“好,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呵,刚才提出问题的都是男士,那位小朋友虽然年纪不大,却也是如假包换的男子汉,都说巾帼不让须眉,今天到现场的女士也有不少,怎么没有人举手呢?来,女士们,把手举起来,不要让别人以为只有男人才懂得下棋!”黄妙龄鼓动道。
被黄妙龄一激,果然不少女棋迷们把手举了起来。
“呵呵,这就对啦。小赵,把话筒交给左边那位穿紫色上衣留长发的女孩儿。”黄妙龄满意地笑道。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在等待对局双方到达台上之前活跃气氛,让大家的热情都保持住。
“噢,我要问的问题是王先生在登上擂台赛之前是否想到过会有现在的局面,连胜五位超一流棋手的从概率上讲不超过三十二分之一,当初他接下这个近于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想法呢?”女孩子们关心的问题果然和男士们不同,对她们来说,精神上的事情似乎要比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
“呵呵!很有意思的问题。记得当初不止一个人问过他同样的问题,但他都是笑而不答,王顾左右而言他,今天比赛已经全部结束,估计这次他应该不会再回避了。”黄妙龄笑着说道。
“哗……”,掌声突然响起,原来是坐在前几排的观众从侧面看到一群人正向前台走来。
“哈,说曹操,曹操就到,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今天擂台赛决战舞台上的两位主角:王子明先生和宫本武雄先生地到来!”见是主角上场,黄妙龄侧身让出位置带头鼓掌。
在如海啸般的热烈掌声中,王子明和宫本武雄两人一先一后出现在众人面前。
第四百七十八章 赛后感想
“王先生,恭喜您取得比赛的胜利。”待两人在大棋盘前站稳,黄妙龄举起话筒笑着说道。
“呵,谢谢。”王子明微笑答道。
“记得第一次见到您还是在三国擂台赛第三场比赛的时候,那个时候您还是做为一个普通观战者在研究室里坐壁上观,虽然发言不是很多,但每次发言所表述出来的见解无一不让人深感佩服,从那时起凭直感我就知道,您绝对不会是一个普通的人,可是再怎么想也没想到,您的实力居然强大到这种程度,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简直都是一个奇迹。相信看到了您在三国擂台赛上一系列的精彩表演,有这种想法的人绝不会是一位两位。这不,刚才还有一位小朋友在问,您是怎么把棋下得这么好的?是不是有什么独门的秘密武器,能不能在这里向广大棋迷朋友们透露一点,让大家也能得到些好处?”黄妙龄是现炒现卖,转手就把刚刚收集到的问题转了过去。
“秘密武器?呵呵,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古往今来,有许多的围棋名家都曾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论述,但向来是各抒已见,各有各的道理。我不知道这位小朋友所说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说是做为业余爱好,那么秘密武器可以说是一大堆。例如学习名家高手的对局,多做死活题,研究使用一些不常用的定式,多和比自己水平高一些的棋手对局等等,诸如此类,可谓数不胜数。假若棋迷朋友们的目标就是如此,那么知道这些就足够了。”王子明笑着答道。
“这些其实大多数的棋迷朋友们也都知道,不过这显然不是他们想要得到的答案。事实上。他们想要知道的是您是如何达到现在这样的高度的,而且,这也是我们这些职业棋手非常想要知道的问题。大家说,对不对?”黄妙龄面向观众问道。
“对!”棋迷们一起大声应和道。
“呵,如果真是这样,那我的答案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了。因为从古至今,无论是谁若想要在某个领域达到相当高度。除了下苦功夫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在这里,聪不聪明等等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承受在修习过程中所要经历的苦与累,天赋可以使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过得轻松一些,但却无法跳过这一环节。已经有太多的实例证明,一个正常智力的人只要接受刻苦训练。那么他的实力达到职业六七段的水平非常正常。只不过知易行难,真正能完成这种训练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说围棋是易学难精。
至于要想达到更高一个层次,除了这些基本的条件之外还远远不够。
如果只是将围棋视为一种熟练工种,那么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造就出许多水平很高的棋手,这些棋手几乎象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地一样,共同的特点就是基本功扎实,计算准确,官子精细,中盘战斗力强,能够在各种比赛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但那却只能称之为匠人,因为在这些棋手的对局当中,人们所见到的仅仅是对局双方对于围棋各项技术掌握熟练程度的较量。换句话说,大家看到的是技,而不是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