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儿-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怀孕!而由于心里交瘁和没有经验,她直到流产以后,才发现这件事!
骑着汗血马四处奔波的纵横,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经期的异动,甚至在奔驰中小腹疼痛,她还以为只是痛经的问题。她非但没有下马及时找人保胎,反而加速行进,只希望继续赶路,能到下一个城镇。以至于最后实在忍受不住,昏倒在马背上,被过路的黄家村村民救下。等她醒来的时候,在她腹中呆了两个月孩子已经没有了。
那段时间,她很痛苦,一直没办法原谅自己,觉得是自己杀死了那未出世的孩子,更觉得不知如何面对胤祯。
她知道,胤祯是那么希望她为他生下一个孩子啊!
痛苦中的纵横将孩子安葬在黄家村,可是墓碑上、排位上却不知道该如何写。这个孩子连名字都没有,且连是“爱子”还是“爱女”都不知道。她不希望这个孩子孤零零的留在黄家村,于是,给胤祯写了信,让他来接他们的宝宝回家,让他把宝宝带回京城重新安葬。
可是……黄家村那位救了她命的黄二嫂告诉她,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人出现来接宝宝……
胤祯一定不原谅她吧?一定恨透了她吧?
她忍不住猜测,不敢去面对他的指责,可是,却又忍不住要回京城见他……
身后有脚步声靠近,纵横立刻偷偷拭了拭眼角,不想让人发现自己的脆弱,回过头,看见了伊恩。
他的脸缩在领子里,可是碧蓝的眼珠却显得格外深沉。
“冷么?”伊恩问,缓步走过来,坐在她的身边。
纵横摇摇头,不想开口。
伊恩侧头,看见她的眼眶微红,像只被遗弃的小狗,忍不住轻笑,伸出手揉了揉她头顶的发。
本来过腰的美丽长发,被火苗烧得面目全非,纵横不得不剪短了它们,此刻,又长长了一些,刚到肩头,可是有些参差不齐,实在不怎么好看。可是,伊恩的眼光却很柔和。伊恩曾说过,他有一位可爱的表妹,跟她的年纪差不多。虽然纵横跟她长得一点都不像,可是,眼睛里却有同样迷人的热情。每次看到她,都会让他想起自己远在英国的家。
这个有些忧郁的、带着艺术家气质的英国青年是队伍里话很少的一位。大家都以为总是跟她打打闹闹的克拉克是她最好的朋友,可是纵横知道,她跟伊恩之间的友谊也并不逊色。
她得感激这些英国朋友,如果不是他们,自己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半年多前,她终于找了鬼正夜的行踪。在被鬼正夜称为“紫儿”的穆圣瞳的帮助下,她得知解除凤凰火的方法就是鬼正夜从不离身的寒渊冰玉,并且帮她偷偷拿到它,连夜赶往雪山派替莫离解除凤凰火之后,误会了穆圣瞳的鬼正夜几乎要杀了他,幸好她赶了回去,才救了他。只不过,她自己却被困在烈火熊熊的巫鬼宫大殿和深不见底的雪山冰崖间进退两难。最后,她不得不选择跳崖,而从英国坐船来到印度,又从缅甸等国一路进藏再进京的、准备与克拉克和伊恩回合的英国商队,在这个时候意外地救下了她。
昏迷重伤的她,心里终于放下了对莫离的包袱,念头只有一个,就是去见胤祯,所以,她才活了下来。可是,越靠近北京,她的心却越来越害怕起来。
莫离说过……哦……或许现在该叫掌门师兄了……
解去了凤凰火的莫离,却没有办法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模样。不过,满头银丝,却给他冷俊迷人的脸更增添了一种如仙人般清朗的味道。雪山派原掌门人、皓天老人一年多前在闭关研究出一套精妙绝伦的凤飞九天剑法后坐化而去,大师傅华南风继任掌门。而在凤凰火的作用下,莫离功力比以前剧增了几十倍,远远超过雪山派所有人,而且在讲究武学和医学两宗合一的雪山派,他的医学造诣在是出类拔萃的,再加上他本身的天赋和执著,莫离无疑更合适的接班人。于是,担任掌门不到一年的华南风毅然决然将长门职位让给了莫离,自己带着三师傅梅丽娘过起了逍遥自在的日子。
担任掌门后的莫离,掌管门派的一切事务,还要教导他徒弟曲思亲,生命的重心再也不是纵横,离开雪山派也不似原来那么简单,离别前,他曾对纵横说:“去找他吧……我不会看错,他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就如我一样,永远不会忘记你,更不会忘记无止境地去爱你,只盼着或许有一天,你愿意回头看看我,会发现,我永远都在你的身后等待着,那时,我不再是你的包袱,而是你最可信任的依靠……
那些未尽的言语,隐藏在清澈美丽的眸里,却不得不看着纵横在他的鼓励下,更坚定了去寻找胤祯的决心,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开了雪山,始终忘了回头,留下一个眼光给他……
插入书签
第71章、期待回归
第71章、期待回归
作者有话要说:
080523 21时 公告
很多mm追问何时恢复更文,所以我在这里公告一下。
之前没公告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候我也吃不准。如果是客观原因,我可以说清楚何时恢复更文。比如我出差,几天回来,之类的。但是这次是我主观上有些卡壳。所以真的很抱歉。看着电脑却写不出来, 想象不出画面的感觉,是很郁闷的。前面就说过47年前都考虑差不多了,47年后还没想过,所以现在都在/炫/书/网/整理一下后面文章的线索,安排47年后的情节。
不过也快/炫/书/网/整理的差不多了,估计没意外的话,下周就会恢复更文了。
基本上他们相遇再在一起之后,这一部分“相恋”就结束了。再接下来的部分,是叫“与君相守”。这一部分我一直很期待写,更希望自己写的东西不让大家失望。那种感觉不再是卿卿我我,而是一种生活中如涓涓细流般的淡定之爱,一种融合了爱情与亲情的东西。这种氛围,个人觉得蛮难营造的。所以……还是要下些工夫来设计情节的。
再加上,我本身对于历史事件并不是太熟悉,情节当中又要迁就这些东西,就更觉得困难了。
所以,请大家宽容我一下,稍作等待吧!抱拳!抱拳!
………………
080526 17时
更文。半章。
胤祯还没意识到纵横回来了。而纵横上街会遇到谁呢?请看下半章。
另,今日起正式恢复更文,请看官们多多支持。
20时 改错字
0527 16时50分
本章更完。
14和纵横就要重逢了。那是什么样的场景呢?记得关注下一章哦!
我更,我更,更上来了瓦?
19时 改错字
三日后,紫禁城内,北书房
“这份折子……是英吉利使团的马格里尼伯爵呈上来了。写得很有些意思。虽然不是引经据典,词藻华丽。然而文字粗浅间,却也表述清晰,条理分明,言词审慎。字迹嘛……虽说不上好,也算工整。看来这写奏折的洋人,很是花了一些工夫的。上头说,如今从英国过海到我大清的商队逐年增加,故而请求派一人常驻京城照管英吉利通商事务。还提出在江宁和天津两地设置船舶货运的码头。对此事,你们怎么看啊?”康熙爷右手里拿着一本奏折说道,眼珠扫过下头站着的各位心腹大臣以及皇子阿哥,表情淡淡然,语气也淡淡然,只是与生俱来的威仪,让人不敢抬头仰视。
众臣子一时间都低着头沉思,无人答话。
康熙爷又道:“张廷玉,你来说。”
被点到名的张廷玉忙道:“回皇上。臣以为……我大清地大物博,尤其丝绸、瓷器、玉石等物,每每为英吉利及法兰西等国商队购买转运到其国土,而在此中获利颇多。因而这些年来航海商贸愈见频繁,长此以往,朝廷如不予以控制,放任其从中取利,则日后,投机者蜂拥而至,造成物价不稳,资源受掠。依臣看,英吉利国提出的要求,不可允准阿!”
太子胤礽站在康熙爷宝座的侧边,侧目打量他的表情,见他只是微微点点头,面色不动,完全看不出是同意,还是反对。只听康熙爷又道:“老八,你说呢?”
八阿哥胤禩忙上前一步,行礼间在心里盘算。
皇阿玛是什么意思?不先问太子,竟来问我?皇阿玛一向喜爱西学,不过,刚才张廷玉说的话,看他的样子,也不像反对……照理说,我应该抓住机会好好表现才对,但……到了这时候,稳中求胜才是良策……
想到这里,他缓缓地开口说道:“启禀皇阿玛,儿臣以为,张大人确乃股肱之臣,所言甚有道理。通商一事,不可允准。皇阿玛常常嘱咐儿臣等,要重农。我大清子民众多,农,必为重中之重。若因商而废农,则得不偿失。不过……英吉利乃小国,取用有限,怜其民生苦难,儿臣想,也不必对其商队加以控制,以显我怏怏大国之风范。”
太子听了眯了眯眼,心中暗骂。
这个老八,果然狡猾。几句话,先是捧了捧张廷玉,然后又把皇阿玛重农的话提了提,以显示自己把皇阿玛的话放在心上。最后,又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风度。实在是……可恨!可恨至极!
他径自咬牙切齿,未料康熙爷把一切看在眼里。
“太子,你说。”康熙爷道。
太子见张廷玉和八阿哥胤禩意见一致,自己也自然不肯提反对意见,忙道:“儿臣……儿臣觉得……英吉利区区弹丸之国,地处荒蛮,未感教化。竟敢向我大清朝廷提出要求,简直是夜郎自大,不知所谓!他们向我大清学习文字、礼节,也就够了。想到我大清来经商,我大国自会照应,何须他们的人来京当差阿?至于……开放码头更是无稽之谈。皇阿玛大可不必理会!”
“皇阿玛,儿臣有话说。”年轻的十四阿哥胤祯站在后头,忍不住出声。
康熙爷看了他一眼,道:“说。”
“儿臣认为,朝廷应如张大人所言,开设专门处理外务的机构才是,以此管理内河及远洋航运,并且对各国商队征收赋税。如此,一来可以充实国库;二来,洋人的航运也可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儿臣见过洋人双桅大船的图纸,确有其精妙之处,我大清也可照样制船,日后……”十四阿哥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太子打断了:“十四弟万不可沉迷与此等机巧之物,玩物而丧志阿!我大清国应有尽有,他们的船能有什么好?再者说,今儿是英吉利,他日难保法兰西、葡萄牙等国不得寸进尺。到那时,洋人肆意横行,我大清威仪何在?何况,只怕贸易经商是假,用那洋人的邪教来荼毒我大清子民才是真!”
十四阿哥刚要再说话,却看见八阿哥递来眼色,警告他不可再说。那一向如春风般的眼中,带着浓浓的不满。想来,自己跟八阿哥没有商量好,就提了不同的意见,也难免他会不快。于是,怏怏的住了口。
康熙爷本与十四阿哥想法类似,可是此刻,想到洋人的传教,也的确有些顾虑,于是道:“好了!不必再议。此事,不允!张廷玉按这个意思拟旨便是。”
“是!臣领旨。”张廷玉道。
康熙爷又道:“这折子……你们可以再瞧瞧。”其中有些话,很有几分道理,而且此事现在虽然已经按下,今后说不准又会是怎么样的情况,故而,康熙爷想让大家看看,以便今后应对。
太子第一个上前接过了那折子,恭顺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