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记事簿 >

第443章

重生记事簿-第443章

小说: 重生记事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打着“自主产权”的标签?没准儿去参加个伙计车展也很不错嘛!至少自己的车型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可忽然间,韩俊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下个月出售!

“下个月”这是一个很明确的时间,海龙汽车此时就有人在欧洲,却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听到。但是首长却知道……难道……想到这里,韩俊便释然了。国家的力量总是个人所无法想象的。比如安排个把人到国外的某些大公司担任要职,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知道,华人在全世界的遍布,可是极为广的。

而能得到这个消息,对于韩俊来说实在太宝贵了!连忙说道:“首长,太感谢了!嘿!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韩俊没口子的称谢。

首长却是摆摆手,说道:“莫要客气了,海龙汽车不错,特别是新车的车型。你要好好做,我们太需要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VCD是其一,我希望海龙汽车能成为另外一个呀。”

虽然这个期望有些高,但是韩俊只能应承下来!

点点头,韩俊说道:“首长,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呵呵,我相信。”

“不过……”这时,韩俊似乎有些为难地说道。

“恩?有什么困难,尽管说。”首长说道。

韩俊心中一乐,他等的就是这句话!遂笑着说道:“首长,您也说了海龙汽车的外形不错,龙又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图腾,你看,要是海龙汽车下线,咱政府能不能……啊……那个……您知道的。”

“你个滑头,做生意做到我的头上来了!”首长现是一怔,旋即明白了韩俊的意思,敢情他是想让他的海龙汽车成为“政府采购”的目标呀!于是说道:“产品才是硬道理,你要是各项指标都很好,我做主也无妨!”

得到了这句话,韩俊满心欢喜地离开了中南海,不过,这次来也决定了他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只能通过电话遥控来指挥海鑫这辆战车了。不过韩俊总是个豁达的人,既然在北京,那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因为,这里的资源实在不少啊!

第一百零二章 打击

跟首长谈完,已经是晚上了。出了小会客室的大门,韩俊微微一笑,心里甚是得意。首长能把大众发动机生产线即将出售的消息告诉他而不是别人,自然不是没有原因的。

韩俊正在做海龙汽车,可是全国生产汽车的企业却并非只有他一家。韩俊知道,是去年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别的暂且不说,仅仅是韩俊给军方的援助,无形之中就给他自己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同时,海鑫集团在灾后重建工作做的相当积极,他的捐款也系数到位,且因为工作做的周密,灾民们反映相当的良好。这又在首长的心里,给海鑫集团加了不少分。

毕竟沽名钓誉和全力投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长精明如斯,怎么看不出韩俊是玩儿了命的投入?即便他后来通过金融市场和美国那边的公司支持,根本看不出什么损耗来,但他做法,却是给国家减轻了极大的负担。

正所谓投桃报李,首长在得到发动机的消息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海鑫集团。如果仅仅给韩俊一点虚名,或许他不会说什么,但这样做恐怕会寒了这种有实力的企业家的心。特别是像韩俊这种,在国外也有着自己的势力,进退自如。又在去年立下大功,于情于理他都要有所表示的。

当然,如果海龙汽车没有这个能力,自然也是不行的。而正巧海鑫集团就是靠着雄厚的经济实力扬名立万的,这种担心也就不存在了。只是,直接购买现成的技术,自然不会是人家目前最先进,是以,在他们谈话的最后,首长稍稍给韩俊透了点底儿。

虽然仅仅是冰山的一角,但是韩俊大体也能猜出首长说准备研究的政策是怎么一回事——国家将斥巨资成立一个研究室,专门从事有关于汽车工业的相关科技。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以及车载电脑等等一些列的研究室。

目前这个计划仅仅停留在口头意向的阶段。如果这些个实验室都成立的话,国家的投资恐怕要过百亿。而首长的意思,是前期兴建的几个研究室,将会落在海龙汽车。

也就是说,这诸多的项目中,将会有一个,或者几个科研实验室落在滨海,国家的力量,将投入其中!这会韩俊来说,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原本出资兴建海龙汽车,跟政府合作。49%的股份着实不少,且政府这边的资金也一直迟迟不到位。韩俊有用的着他们的地方,加上海鑫集团并不缺钱,所以一直都没有太在意。而首长如此安排的话,显然要比滨海政府给他投钱来的更让人心动!

别的不说,单单那几个实验室。如果能给海龙汽车投资一个,甚至要远远超过海龙汽车前期投资的总额!汽车这东西,不仅能带动相关工业,同样可以带动科技的发展。而有了实验室,才能进一步确保海龙汽车的市场竞争力。韩俊也知道,仅仅靠购买现成的技术,是个事倍功半的活计,如今科技发展的如此迅捷,有什么科技可以坚持1年以上不淘汰?

当年IMB还说五台计算机就足够全世界之用;当年盖茨也说,计算机的内存640K足以。可是看看现在,即便是在中国,家用计算机也慢慢呈普及之势,而至于内存,512MB也不稀奇了。

原本对于技术层面,韩俊也想斥资加挖角,打造一个自己特有的技术体系。不过这项工程必然是个投入巨大,牵扯精力巨多的“痛苦”工程。而有了首长的“支援”,这一切就变的不同了。

此时回想起来,当初自己的决定还真是挺正确的。可要说他是无心插柳,却也有些牵强了。

华灯初上,冬夜的天安门广场远没有白天那么热闹。

韩俊静静地站在这里,看着城楼上巨幅的毛主席像,不由地想起了一个笑话。说是北京卧虎藏龙之地,一个太子党邀约一外地富商之子共进晚餐,席间,太子党大肆吹嘘他家在京城的实力,并说只要给钱,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儿。奈何富商之子憨笑说道:“我给你两千万,把天安门城楼上的相片换成俺爹的吧。”

他从首长那里出来的时候,就给苏维康打了电话,想到如果苏维康来接自己,杜承亮他们必然也会跟着一起,要是让他们见到自己从中南海出来,免不了要一轮猜测一番,一旦流传出去,自然就成了风言风语,怕麻烦的韩俊,索性让小张将他送到了天安门广场,等着苏维康他们的到来。

顺便在这个时间里,给陈老通个电话,告诉他自己已经到了北京,因为有些公事要处理,之后就去看看他。老头子早年打仗,如今生活条件日好,身体硬朗的很,听说韩俊要来,自然是十分欢喜的。叮嘱他好好办事儿,他这边不着急。同时希望他在这里多待几日,早就被首长留下了的韩俊,满口答应下来,让老头子极为开心。

要说等人时候,总是觉得时间过的很慢,韩俊就有这种感觉。北京的冬天,远比滨海冷的多。好在老苏没有让韩俊在寒风中等太久。

不多时,一辆暗红色的子弹头商务车就徐徐停在了韩俊的身边,车窗摇下,露出了老苏那张沧桑的笑脸,说道:“老板,上车吧。我们先去吃饭。”

苏维康足足等了韩俊一下午。中午抵达北京,等接到韩俊的电话,北京城已经是晚上了。不过,更着急的,却是杜承亮几个人。一下午的时间,他们总是在问韩俊什么时候回来,苏维康又怎么可能知道,只是他们想问韩俊去哪的时候,苏维康却是告诉他们,不该打听的事情,最好不要打听。殊不知,他这样神神秘秘的,更是让他们猜测纷纷,俱是猜想韩俊一定是进京拜访高官了,要是没有一点儿关系,他海鑫集团能有现在这么大,这么火吗?

他们几个听说韩俊要来,就狠了狠心,租了一辆商务车,这也是他们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车了。一行五六人,直接奔赴天安门广场。

车上,韩俊略一打量这几个人,老苏带了两个助手,他是认识的,杜承亮前不久刚刚见过,而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长发披肩,一个光头几可鉴人,凑在一起相当的具有视觉冲击力。想必就是杜承亮那个圈子里的人了。

在一片“韩总好”中,韩俊冲他们点点头,没等他问起,长发男和光头男就抢着做自我介绍了。跟他们简单的一交流,韩俊知道了长发男名叫徐子阳,一个很有仙气的名字;光头男名叫钱进,一个很现实的名字,韩俊甚至打趣他,为什么不叫钱多呢?

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迅速拉近了几个同龄人的关系,韩俊觉得他们演艺圈的人挺有趣,至少打扮上一个个跟从外星来的似的。而韩俊毫无架子平易近人的性子也让几个青年很欣赏。

本来,老苏作为韩俊的下属,老板要来这里,他都会安排好一起,比如,酒店啦什么的。特别是今天要跟他们谈谈剧本还有签约的事情,自然也马虎不得。奈何杜承亮他们几个人非说老板来了,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尽尽地主之谊,拗不过他们的热情,苏维康也就随他们的意了。

不过,要说在就餐地点的选择上,杜承亮他们几个着实话了一番心思的。

原本,他们觉得等韩俊跟苏维康联系上了,且吃完饭之后,再一起去个环境好点儿的酒吧,便喝边聊,韩俊大体是个什么性格,杜承亮已经跟他的几个朋友说了,都是同龄人,且多多少少有点儿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现在又是上下级,沟通起来要顺畅的多。

不过,既然韩俊来了之后就是忙忙碌碌,此时直接去酒吧显然不合适,再说一般类似的场所,都是晚上8点以后才开始营业的。而这吃饭的地方,他们则在下午的时候商量了许久,怎么说老板来了,他们这些打工的,也要表示表示啊。

在车上,钱进说道:“韩总,您好不容易来一趟北京,无论如何我们也得尽尽这地主之谊,来北京,怎么也得尝尝这全聚德的烤鸭,我在那定了个位子,咱们过去吧。”

之前来过北京的时候,韩俊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此时的他对于吃什么,在哪儿吃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是手下人热情,他也不想驳了他们的面子,遂笑着说道:“我在北京恐怕要待一个月左右,要是天天这样,你们吃的消?”

果然,一听韩俊这话,杜承亮几个人的脸上顿时有些窘,韩俊哈哈一笑,说道:“今天就这样了,下不为例啊。”

几人来到饭店,在韩俊的要求下,没有要包间,他始终觉得,在一个烤鸭店里谈影视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剧本,总有点儿诡异的感觉,苏维康已经给他定了酒店,餐后,不如一起回酒店细细商议。

要说全聚德的烤鸭,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外焦里嫩”,表皮金黄酥脆,内里鲜嫩美味。虽然中国在酒桌上有谈生意的“传统”,但这一次跟杜承亮他们却跟一般的谈生意无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杜承亮他们是跟老板一起吃的工作餐而已。

韩俊不喜在晚餐的时候提起工作有关的事情,杜承亮他们也只好耐着性子陪老板吃饭。顺便介绍一下北京的“风土人情”。饭后,韩俊韩俊提议要带他们回酒店的时候,杜承亮则提出了去三里屯,一来他们预定的那间酒吧环境不错,二来让老板也感受一下的北京的酒吧文化。

“也行,反正有的是时间,去跟你们看看也好。”见他们情绪那么高,韩俊索性答应,签约晚上自然是不行的,他们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