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记事簿-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月18号,东京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中,依然有大批的记者闻风来到了小学馆名下的会馆。不光有报社的记者,就连日本著名的NHK、富士、朝日电台也派来了记者做相关的报道。毕竟一个外国人与本国漫画家合作出品漫画就是一个极其具有吸引力的噱头。
昨天刚刚得到国内消息的韩俊心情大好,面对诸多的记者一直都是带着一脸和煦的笑容,让人一见之下,好感顿生。这样的一个少年,即便去拍电影,也会有不少年轻的女影迷的!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此次,我们从中国请来了《柯南》的脚本作者韩俊先生,在签约结束之后,特此举办记者会,接受记者朋友们的询问,我认为,我们小学馆能与一名来自中国的脚本作者合作是一件非常荣幸,而且,有趣的事情,并且,我相信,凭着我们这次良好的合作,对于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也会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贺昌宏显然早就习惯了与记者们打交道,侃侃而谈风度翩翩,面对那晃的令韩俊有些眼晕的镁光灯一点不适的反应都没有,着实让韩俊佩服。
不断闪烁的镁光灯下,韩俊与相贺昌宏装模作样地在一个早就看过的一份毫无意义的文件上,随意地写下了“韩小俊”三个字,这种假合同,自然要写假名的。遂摆出了握手的POSE,接受着镁光灯的闪烁洗礼。
实际上,韩俊还是小看了小学馆的能量,本来他以为这个记者招待会也就十几个记者坐一起走个过场,但此时,近三百平米一百多个座位的会馆大厅座无虚席,长枪短炮架成几排,着实让韩俊很意外,根本没想到小学馆的这个记者招待会居然如此的隆重。
待相贺昌宏讲完话,合同签完之后,进入了记者自由提问的时间。听着他们叽里咕噜的鸟语,“大灰狼”则坐在韩俊的身边一一为他翻译,只是一开始的主角,并不是韩俊。
“相贺社长,能否透露一下这次签约的费用呢?”一位记者首先提出了问题。
相贺昌宏微微一笑,说道:“这件事情涉及商业机密,请恕无可奉告。”
而“大灰狼”对韩俊说的,却没有这么少:“韩先生,记者都不好对付啊,您看他既然这么说,明天报纸上一定会有‘小学馆重金签约中国脚本作者,版权转让天价费用拒不透露’这样的消息的。”
韩俊对此倒没有什么别的看法,在他看来,世界上所有的记者都是一样的,以挖掘新闻为主要目的,如果记者不挖些吸引眼球的新闻,那么谁还会去看新闻报纸呢?
面对这记者关于版权,漫画未来走势方面的问题,相贺昌宏与松田美助等高层一一作答,气氛祥和友好又不失热烈。
只是渐渐的,只问小学馆的人已经不能满足记者们的好奇,他们不由地把目光投向了韩俊,这个来自中国的少年。
“韩俊先生,您好,我是朝日新闻社的记者,中国的万籁鸣大师一直是备受尊敬的漫画大师,就连日本也有很多他的拥迈,请问您这次创作的这个作品,是否有意向万籁鸣大师学习,从而走向漫画创作的这条路呢?”
“我是看着万籁鸣大师的作品长大的,但您说的向万籁鸣大师学习,却有些夸张了,我写的只是脚本却不是漫画,我觉得无论如何我也是不能跟万籁鸣大师相提并论的。”
对于这样的问题,韩俊回答的倒算轻松,可原以为日本记者都是这样友好的韩俊,很快就发现,事情不是他想想的那么简单……
“请问韩俊先生,侦探小说讲究的是一个合理性,可是您把主角通过神奇的方式变成了一个小孩,会不会太幼稚了呢?”
此言一出,相贺昌宏眉头一皱,霎时间感到,这场记者招待会的味道,有些变了……
第八十五章 韩俊妙语斗记者
众多的记者当中,有一个三十岁出头的文弱男子,与其他的记者不同,他却是一个中国人,名叫孙林,是新华社驻东京的记者,六月初就听到小学馆放出消息,说是他们与一个来自中国的剧本作家签约,与日本的漫画家合作创作一本名叫《名侦探——柯南》漫画,并要召开记者招待会。
原本,对于这样的“娱乐”新闻,他是不会过来的,奈何主角却是一名在日本的中国人,这样一来,使这件事情的性质就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漫画这个产业,在日本极为受重视,是日本一项重要的第三产业,在拉动日本的GDP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小学馆也位列日本最大的三家漫画社之一,说是龙头也不为过,这么重要的一个单位要与来自中国的作家合作,实在让孙林大感兴趣。
接到小学馆的邀请之后,在主编的要求下,孙林没有犹豫,立刻带着一名摄影师奔赴千代区的小学馆名下的会馆,而一见他们口中所说的那位作家居然如此年轻,大感好奇之下心中也止不住的一阵兴奋。“中国少年作家签约日本漫画巨头”这个新闻要是发回国内,岂不是很轰动?
只是在记者招待会一开始,似乎主角并不是那个脸上一直带着和煦微笑的少年,日本的同行几乎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小学馆上。
那样子看起来,似乎刻意让韩俊受到了些许冷落,正当孙林准备提一个问题缓解一下这种情况的时候,朝日新闻社的记者却问到了万籁鸣老先生的问题。
而这个话题,让孙林倍感自豪,实际上,在八九十年代,乃至以前,中国的漫画业并不逊色于日本,只是在中国,叫动画。万籁鸣先生,特伟先生,都是名噪一时的大师级人物,远胜于日本现在当红的手冢治虫。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57年创立之后至今,在国际上获得过大大小小两百多个奖项,为中国动画业树起了一座丰碑。而80年代初,特伟在东京举办的中国水墨动画展,更是轰动一时,前来参观的动画爱好者,把展会围了个水泄不通,向来以科学艺术领先世界的日本公民竟会为中国水墨动画艺术五体投地地朝拜。
日本动画艺术界的领军人物手冢治虫,更是把上海美术电影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所谓良师是因为少年时代看了万籁鸣先生的动画《铁扇公主》而走向了动画艺术创作的道路;而益友是特伟的水墨动画使他受益匪浅……
尽管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的动画业发展相交日本略显迟缓,但没有一个日本记者,会小看了中国的动画。不光是韩俊,就连孙林自己,何尝不是看着万籁鸣先生的《神笔马良》、《大闹天宫》长大的呢。
听着韩俊不卑不亢的回答,孙林暗自点头,这个少年应对得体,虽然能签约日本最大的漫画社之一的小学馆却不骄不躁,看他回答自如的样子,显然不是那种没见过世面的小孩。
自这个问题开始,这个名叫韩俊的少年,渐渐的成为了整个儿记者招待会的主角。关于他的问题,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至于签约本身,记者们更关心的似乎是韩俊这个外国人而不是漫画本身,他们的问题,也是诸如“您看起来是如此的年轻,能透露一下年的年龄吗?”、“您从事脚本创作多久了?”此类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韩俊回答起来自然是十分的自如的。
只是原本让孙林以为这场记者招待会将一直本着友好的势态发展下去的时候,却有记者就漫画提出了质疑……
“韩俊先生,在《少年MAGAZINE》最近两期刊发的漫画《柯南》里您的设定主角变成了一个小孩儿,要知道一部侦探小说最终要的就是合理性,《金田一》就做的非常好,可是您完全摒弃了合理性,让主角通过神奇的方法变成了一个小孩,会不会显得很幼稚呢?”
虽然这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问题,可此言一出,相贺昌宏两条粗眉毛立刻拧成了一团,他敏感的感觉到,这个记者的目的并不纯良。《柯南》仅仅是一本漫画,按照他以往的经验,普通的记者根本不会提很尖锐的问题,更不会拐弯抹角地挖苦作者。
瞥了松田美助一眼,那意思分明在问:“这个记者你都是从哪请来的?”可松田美助却是一脸的无辜,他只是负责版权,邀请记者的事情是新闻课的事情,跟他们版权课有一毛钱关系?不过俩人都不是笨蛋,仅仅一句话便听出他们针对韩俊,针对柯南,很难不让他们想到一个问题——竞争对手。
这个记者的提问,给了相贺昌宏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表面上是说漫画幼稚,可只要不傻都能听出他夹枪带棒地指出韩俊幼稚,想到此节,相贺昌宏认为这记者分明就是竞争对手派来砸场子的。可让他头疼的是,此时到场的记者有一百多人,他也不知道来砸场子的记者究竟还有几人,又偷偷地瞥了一眼韩俊,只见他依然是那副波澜不惊的笑脸,让他只好在心里祈求,这个少年,千万不要一时昏头被记者激怒而胡说八道啊。如果韩俊被他的话激怒而说出什么不合适的话来,该怎么收场呢?
通过“大灰狼”的翻译,韩俊看了一眼那个记者,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您认为小孩儿干不了大事呢?”
那个记者一怔,脱口而出:“可以这么理解。”
韩俊笑了:“中国有句老话,自古英雄出少年,布鲁塞尔的小于廉撒泡尿都能浇灭了那可以让整个儿城市消失的导火索,这算不算大事?”
“好!”听着中野大辉的翻译,相贺昌宏在心里暗自喝了一声彩。仅仅一句话,就轻松化解了这个难题,听到韩俊的回答,那名体温记者,则是若无其事地笑着点点头,坐了回去。
而孙林则一脸微笑地看着韩俊,心道这小子还有点料,虽然韩俊完全可以据理力争,但仅仅用一句话就让那个记者闭嘴,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韩俊的话让其他记者发出了几声会心的笑声,对于他的回答,记者们显然非常的满意。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看来,刚刚那个问题很明显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主角是小孩的故事还少吗?不过记者们敏感的嗅觉告诉了他们,这个问题并非仅仅是一个“问题”这么简单,果然,他们没有失望,在那名记者坐下之后,又有一名记者,接着提出了一个似乎跟柯南毫不相关的问题。
“韩俊先生,您身为一个中国人,为何能想到写出一个完全契合日本背景的故事呢?您是不是特别崇拜日本的文化,又特别向往日本的生活,如果日本当局邀请您加入日本国籍,您会不会考虑呢?”
面对他一连串的问题,韩俊心中哂笑,与相贺昌宏他们以为是有人来砸场子的考虑完全不同,韩俊就认为他们这帮鸟人是来欺负欺负他这个外国人的。刚刚问的那么文明,是想麻痹一下他的思想,到这个时候再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刁难他。
而其他的记者听到这个问题俱是十分的兴奋,如果仅仅是普通的询问和回答,实在太无趣了些,可现在却大大不同了,似乎,这场记者招待会,即将要变成了某场论战,而这,才是让他们兴奋的话题。各个报社的记者,无不是两眼放光,录音设备几乎马力全开也嫌不足,手中的笔,更是没有停歇,准备着明天的稿件。
只不过这个看似友好的提问,实则暗藏杀机,让孙林听了脸色微变,显然这个记者在诱导着韩俊,特别是最后一个关于国籍的问题,实在太敏感,在孙林想来,不管韩俊如何回答,都不见得是一个标准的答案,可如果不回答,被记者问的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