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遂明-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化淳见状,连忙叫道:“李国,不许再前进,皇上……”他话没有说完,一根钢丝鞭穿透了他的脑袋。他双眼暴突,死不瞑目。最终。这位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厂公,就死在说错了一句话上。
大臣们一见到这样,立时便有很多人心中欢畅,恨死曹化淳的大臣实在不少,这些年,崇祯皇帝要杀的大臣都是通过东厂杀的。连带着东厂早就是大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次没人敢再说话了,李开国的步子根本就没有停,许多大臣眼看李开国直往崇祯皇帝而去。很多人心中居然是松了一口气,让李国这个逆贼亲手杀了皇帝也好,反正他们也准备栽到李国的头上。
还有部分人则是眼珠直转,李国既然已经掌控了紫禁城,那就说明改朝换代之机已经到来,自己等人是不是要搏个开国功臣的名头?想到青史上会留下自己是开国功臣这样的语句,很多大臣兴奋的都直发抖。
不管怎么样,大臣们都是一个心思,就是让崇祯皇帝死,就连内阁首辅大臣成基命都是如此。眼看着李开国走到崇祯皇帝面前,抬起手来,王承恩瞪大了惊恐的双眼,他知道自己没有办法阻止李开国杀皇上,猛然大叫道:“要杀就先杀老奴吧,老奴要和皇上一起死。”
说着猛的扑在崇祯皇帝的身上,闭目待死。李开国微微一怔,随即想到了,历史上城破后,王承恩本来能逃,却没有逃走,而是和崇祯皇帝一起渡过最后的时光,然后还一同自缢在煤山之上。
现在这忠心护主之态,想来并非演戏。李开国叹了口气,倒有些羡慕崇祯皇帝,有一个肯陪你一起死的太监,倒也没有白活。自已要是想找一个和王承恩一样忠心不二的,哼……。
看着李开国没有下手,反而停住了,那些大臣登时急了,有急着想做开国功臣的大臣居然跳起身来,去拉王承恩的身体,大叫道:“死太监,快点让开,别阻挡李大人杀皇上。”这话一出,大臣们登时侧目而视,这位仁兄牛啊,把大家的心声都说了出来,不过,你不怕将来铁笔直书,青史斑斑吗?
更有同样无脑大臣眼看有人抢了先,登时大怒,也扑上去猛拉王承恩的身体,大叫道:“皇上,臣把这死太监拉开,您快下手杀了朱由检吧。”
大臣们登时由侧目变成目瞪口呆,这也太无耻了吧,直接便称李国为皇帝,原来的皇帝直呼其名?马屁比我们拍得还快还响,我们还不同意呢。
立时便有更多的大臣叫道:“不劳皇上动手,臣愿意担这个杀旧主的罪名。”当下便有数人抢过番子的兵器,挺兵上前,便要将王承恩和崇祯皇帝一起杀了。
王承恩和小太监及卫军们都傻了,这是怎么了?怎么反而要杀咱们自己的皇上了?很多人的脑子都打了结转不过来,甚至还有人以为是做梦,王承恩此时已经被几个大臣拉开,把他的嘴也捂上了。
看着眼前这百官丑态毕出,李开国哈哈大笑,对昏迷着的崇祯皇帝道:“皇上,你看看,这就是你信赖的大臣,还不醒来。”说着猛然一手拍在崇祯皇帝的胸口上,崇祯皇帝猛然一咳,一口黑血痰被咳出来,崇祯皇帝醒转过来,眼光一扫,立刻便把持刀冲前的大臣、拉住王承恩的大臣,还有叫嚣不停的大臣吓得愣在当场。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只觉得天下之大,竟然如此孤单,他胸中怒火冲入头顶,双眼中居然隐隐有火光大盛,却是肝火上冲而现于眼中,这些大臣居然全都想杀自己。崇祯皇帝大叫道:“你们不是想弑君吗?怎么还不动手?”
大臣们被崇祯皇帝一吓,往日的积威浮上心头,竟然全都跪倒在地,瑟瑟发抖。崇祯皇帝大叫道:“你们以为朕昏倒了。就不知道你们的所作所为?朕全都听到了,朕要杀光你们。”
李开国淡淡一笑,说道:“皇上,臣李国这就告辞回山东去了,那些金银珠宝,还有古玩字画,臣就抵了军饷带走,皇上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崇祯皇帝猛然转过身来,怒目直视李开国,李开国却是淡然处之。眼中杀气一闪,崇祯皇帝登时受不住那杀气,转过目光,他心中又是羞愧又是愤怒,叫道:“李国。你居然敢攻打京城,就不怕朕雷霆之怒吗?”
李开国冷冷一笑。说道:“雷霆之怒?朱由检。我不杀你,不是因为你是朱由检,而是你顶着皇上这个名头,其他的番王不敢称帝,不致于乱了天下。既然你如此说,我便要杀了你。顶了你的皇上的位子,朕到要看看,谁敢违逆朕,朕就杀光他们九族。”
他向来言出必行。本来崇祯皇帝不说这一句话,李开国还准备让崇祯活一段时间,可是崇祯皇帝自己找死,居然敢对自己发火,李开国立刻便改了主意,大不了他辛苦一些派兵横扫天下就是。
崇祯皇帝还来不及害怕,李开国已经上前一步,挥手平平砍出,崇祯皇帝的脖子被他的手掌砍断颈椎震伤脑部,转眼间便已经毙命,没了心跳。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就此死去,很多大臣还不相信眼前看到的,这用峰回路转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本来以为自己等人会死,崇祯皇帝会活。但只是一眨眼,崇祯皇帝只说错了一句话,就形势反转,死得不能再死了。
王承恩一跤坐倒,还没有来得及哭泣,就被一从龙心切的大臣从后一刀穿心,横死当场。
大臣们立刻跪倒在地,大叫道:“请皇上立刻登基,掌控大宝,君临天下。”
李开国冷冷一笑,喝道:“开启宫门,让朕的兵马进宫。”
成基命立刻站起身来,喝道:“还不打开宫门,让皇上的兵进宫?”转过来又大叫道:“大位已定,朝拜新君。”然后连忙跑到最前头带着大臣们三跪九叩,行大礼。李开国站在原地,默然承受大礼。
突然改变计划,对于李开国来说是措手不及,但他心中自有成念,这些**的家伙一个也不能活,只是也不能一概而杀,据他所知,大臣里面也有好的,但眼前的这些都杀了吧,再换一批新的上来,日子就定在五个月之后,五个月时间足够他提拔人手来接替了。
待得三跪九叩完毕,李开国第一句话就把这些大臣们吓傻了。李开国说道:“朕也不瞒你们,你们这些人只有五个月可活,如果你们在这五个月里,尽心尽力的保证朕的人手能接替你们原来的职责,朕就保你们全家平安,只杀你等一人。如果五个月内,尔等敢玩任何一个花样,朕就诛你们全家,鸡犬不留。”
大臣们一怔,全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不应该啊,新主登基,不说大赦天下,稳定朝局,也不应该杀他们这些拥立之臣啊。
成基命颤抖着声音道:“皇上,这是为什么?我等可都是忠心辅佐您的重臣啊。有了我们,皇上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收取天下,又何必要杀我们呢?”
“是啊,皇上,您要三思啊。”
“皇上,臣是忠心耿耿啊。”
“皇上,臣愿把忠心掏出来给您看看……”
大臣们七嘴八舌的诉说着忠心,旁边还躺着崇祯皇帝的尸体,没有一个人看一眼,也没有人为他脸上盖一块布。崇祯皇帝那布满血丝的死鱼眼仿佛还在笑着忠心这两个字是不是改了含义了?
李开国并没有以往的粗鲁行事,不同意?好,杀了你。
他反而耐心的解释:“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活在百姓身上的蛀虫。朕夺取天下,依靠的是百姓,是好的士绅豪商,而非是尔等这些身居高位,与天下坏的士绅豪商有诸多利益纠葛的混蛋。”
“朕如今要掌管天下,就要除弊除旧,改换新朝气象。尔等就算是朕新朝之臣,那些固化在你们身上利益你们能放弃?那么多的银子,滚滚的元宝,你们能舍得?如果朕还用你们,和朱由检的旧朝有何区别?朕有宏愿,要清理天下,扫尽旧弊,你们就是朕的第一批刀下之鬼。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朕一定要在有生之年,为国家,为人民定好框架,不让后世子孙,为外夷所欺。”
大臣们那肯接受这些解释,个个哭喊着让李开国饶命,可是李开国刚才说这些话,已经是破例了,当下挥了挥手,让冲进宫来的虎营士兵将他们全都押下去,待他发布旨意通知天下,然后调山东之兵进驻京师,就开始清理牛鬼蛇神,并要开始第一次大考,这一次考试,不论是否是读书人,也不论其身份高低,只要在一个半月之内,赶到京城,参加一次考试,便有可能直接为官。(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八章清洗京城
当然,李开国所设的这次考试,不会再考那些八股文字和旧词烂调,而是要考实务。这些说的有些远。当虎营士兵知道李开国已经决意登基称帝后,个个都惊呆了,他们是想过以后李开国会称帝,可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京的虎营士兵们欢乐的传递着这个消息,登时满京城都是欢呼声,欢庆李开国称帝。但事情远远不是这么简单,李开国仓促之间决定称帝,一切还没有准备好,现在只能加快进程了。
他立刻派兵进驻紫禁城,同时下令,原有京营、内宫之禁军,还有那些太监、以及锦衣卫等,全都临时关押起来。
这道命令一下,立时就把三万虎营士兵忙个脚朝天,不停的押解各路明军、太监、卫军等到达指定地点圈禁。好在新城坊那边有三个太仓,正好做关人之用。京营和大内禁军并无反抗,全都乖乖的让虎营士兵押解着前往太仓。
倒也不是没有逃走的士兵和将领,但都被虎营骑兵从后追上,一个个枭首士众,吓得这些胆子比兔子大不了多少的明军再也不敢逃了。
不清不知道,一清吓一跳,光是太监,就清出一万多。内宫驻守的太监占过五成,有六千太监驻在大内。加上实际京营卫军人数七万人,就是号称数十万京营的真实人数,一共八万人,全拘押在三座太仓里。可想而知京营可战之明军水份有多大,全都被大臣和将领们吃了空额
同时李开国急令济南调拨二十万护**立刻进京,随急令一同发下的,还有于三个月后举行登基大典和开考第一科的旨意。
崇祯皇帝已死和李开国要称帝的消息一出,天下沸腾。无数的东林党人和明朝的那些死忠全都跳了出来。或是破口大骂,或是放声大哭。五天时间里,便有无数的将领和封疆大吏扬言要进京杀李开国,救出太子,扶保大明。
但七天后,福王朱常洵却在洛阳声称要称帝,说太子已死,崇祯皇帝已经绝后,他身为神宗之子,理应登基为帝。继承大明天下。既然有了带头的,各路蕃王也不要脸面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仅仅隔了三天,潞王朱常淓也宣布要称帝。益王朱慈炲、靖江王朱亨嘉、鲁王朱以海、桂端王朱常瀛……也都要称帝。一时之间,天下竟然要冒出十多个皇帝来。各地明军纷纷拥护本地蕃王。开始指责别的蕃王为伪帝,他们才是正宗的。
但不管怎么样。天下间出了十多个皇帝是不行的。所以蕃王们往来通信个把月。论辈份、论亲疏、论远近、论威胁……,吵得是不可开交。到最后,各路蕃王也觉得吵来吵去没什么好办法,不如大家坐在一起,共同推出一个皇帝来,由坐镇南京的懿安张皇后最后赐封。大家都服他管。
再经过一个月的通信往来,大家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表示要齐集南京会商此事。一转眼时间,两个月就过去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