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大唐王妃 >

第17章

大唐王妃-第17章

小说: 大唐王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人管吗?价钱涨成这样?”听他说话很有学问,上前搭腔。
  “管了!知道这一片米店的靠山是谁吗?官府可惹不起!”书生撇撇嘴,不屑道:“安州赫赫有名的士族,蔡氏!恐怕还有许氏!”
  怪不得,原来背后有士族门阀的支持,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具是高官显爵,不纳租税、徭役,占有大量田地,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不恤民间疾苦,做出这样的事儿。
  回到府里的时候,夜幕刚刚降临,绵绵细雨也停了,书房里亮着一盏灯,推门一瞅,喜出望外,他回来了!正在翻看公廨文书,一走半个多月,连平安信也不捎一封。
  我蹑手蹑脚溜到他身后,猛得将他抱住,歪过头看看脸色,这次没瘦,精神还挺好,依旧是目若朗星,眉宇英华。
  “上哪儿去了?你见过哪个王妃整天向外面疯跑!”他都没看我一眼,随手又翻一页。
  这句话我不乐意了,申辩道:“我哪里是疯跑!我是去替你调查风土人情!顺便看看有没有作奸犯科,徇私枉法的官儿!”
  “调查出了什么?”他转身把我抱在怀里,一脸的笑意。
  “米珠薪桂!”我学着那书生的用词儿。
  “信口开河!还没有到玉珠薪桂的地步!却也是可恶!”他的脸色突然一沉,“谣言四起,粮价飞涨,奸商囤积居奇固然可恶!百姓无知推波助澜,这要是传到长安城父皇耳朵里,我这个大都督岂不是太无能了!坐镇安州,碌碌无为!”
  “你也别生气嘛!”好一顿数落,连带的人全给编排上了,劝道:“你骂奸商我不反对,百姓却是无辜!他们怎么知道这是谣言呀!消息又不畅通,怕没有米粮吃,自然要去抢!不如把领头儿的米商抓起来!”
  “崔司马抓了几个,管什么用!总不能把全安州的米商全抓了吧!” 
  “听说米商有安州士族做靠山,所以才肆无忌惮!”
  他点头称是,“这就是关键!我坐镇安州,许多地方需要高门士族的鼎力相助,不到万不得以,表面上不想弄僵!”
  他说的也有道理呀!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突然灵机一动。
  “我有一个办法!”
  

           

第二十五章 宏张开业

    “他们不是要涨吗?我们降就行了!粮价降下来,谁还会卖贵的!”
  “怎么讲?”他侧目看向我。
  “上个月听权长史向你禀报说正仓、太仓、义仓还有什么仓,去岁皆丰实,不如拿出来以五文一斗的平价卖给百姓们!”
  “胡说!私卖仓粮,有违国法!”
  “那就没办法了!亏你还是大唐皇子,连个粮食都没有!”有粮不能卖,只好抱怨。
  他微然而笑,从身后将我抱住,“怎么没有!除却食邑,还有百顷永业田不曾动过,你想做什么吧?”
  “百顷!”不禁眼前一亮,那就是就是一万亩呀!又没用过,必定丰实,不如……眯着眼睛一笑,“你舍得把永业田的粮食拿出来吗?”
  “到底想说什么?”
  “我要开米店,又没本钱,只好……!”我在细细盘算着自己的主意,这下可有粮了。
  他立马把我推开,“得了吧!哪儿有王妃出去开店的!府里少你吃,少你穿了?”
  “我从高中时候就梦想着开店,自己当老板!这个梦想一直实现不了!你就行行好!让我过过瘾吧!”
  我又不是求个吃穿,从前老给别人打工,总想尝尝自己开店当老板的滋味,就是没本钱,现在傍上这么个大款,当然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行!”他的口气就是没商量。
  “我也是做好事儿呀!在城里开一间米店,价钱还按五文一斗出售,百姓必然来买我们的,他们没了生意,自然也跟着我们的价钱卖!”
  他瞥了我一眼,“想的美!他们如果不降呢?” 
  我振振有词指着窗外,“现在是梅雨季节,他们不跟着降价出售,囤积的粮食就会发霉!”
  他沉思了片刻,喃喃自语着:“似有几分道理!”
  “当然了!他们那点儿奸商心眼儿却逃不过我的法眼!”
  打了四年零工,什么没见过!天下乌鸦一般黑,不管在千年前,还是千年后,囤积居奇,坐收暴利是他们贯用的手段。
  “法眼!” 他呵呵一笑,“让我想想!”
  “不用想了!让我去吧!难道你就眼睁睁看着老百姓们买奸商的高价粮!你还是安州的大都督吗?见老百姓这样受苦受难,你还是大唐的皇子吗?”
  “看你说的!我要是不让你去!就好像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似的!可是……!”他不放心的看着我,“你卖过东西吗?知道一斗、一石是多少?”
  “你可别小看我!什么样的东西我没卖过!衣服、鞋子、袜子,甚至还在学校买过凉席!”
  他哪里知道我受过的苦,从高中起就住在出租屋里,夏天没空调,冬天没暖气,放假的时候到处打零工,平日里吃得几乎全是泡面。
  他略略深思着,随口道:“让我再想想!”
  还要想!想急死我!我扯着他的衣袖,几乎是在哀求,“求求你!我一辈子就这一个愿望!你就让我实现了吧!”
  “我看你就是商贩投胎,当了王妃也没出息!”他在我脑袋上推了一下,“好吧!不过有个条件!”
  “你说!你说!”我催促着,“只要能让我开店当老板,什么条件我都能答应!”
  “米店必须开在我眼皮子底下,我随时随地看着你!”他用余光扫着我。
  我歪脑袋一笑,“怕我跟人私奔?”
  “没个正经!”他推了我一下,移步出了书房。
  大都督府就在永安街的尽头,安州城里最宽大的街道,两旁木楼林立,稀稀拉拉开有几间绢行、杂货行,一间米店都没有。
  选中一间带货仓的大店面,粮食开始陆续往里搬运,请了一名有经验的老贾做掌柜,又用了十几个店伙计,店名暂时取了‘新安’两字。
  宏张开业这一天很热闹,鞭炮一响,店面前围了很多百姓,儿童们在燃烬的鞭炮里乱扔碎屑玩耍。
  几个伙计抬着‘新安’匾额,登着梯子往门庭上方挂,回头一看,偏了不少。
  “往西边移一点!”我高声指挥着他们,同时又用胳膊肘接撞撞李恪,好让他给参谋参谋,“正了吗?”
  “凑合吧!”
  他向匾额瞥了一眼,心思根本没在这儿,今天是我把他硬拉来的,微服简从,没人知道他是谁!
  掌柜老贾拎着刚写好的水牌,踮踮跑了来,寻问道:“夫人,真要摆这个价吗?人家可都是这个数儿!”
  他的手指晃了晃,看意思是两百文。
  “对啊!就摆这价儿!”不摆这个价儿,我开这店开嘛!
  “郎君,您说呢?”他又把目光转向李恪。
  “这里我说了算!”这老贾还没正式上岗就会见风使舵,以为我不当家似的!
  “听她的!”李恪指了指我,转身就走。
  “等等!”还是我手疾眼快,一下把他扯住,“上哪儿?一会我要开张了!”
  “没功夫跟你玩儿!”
  “你就不怕我跟人私奔?”我在他耳边轻笑。
  “你看那边儿!”他指指我的身后,“宋典军在哪儿盯着你呢!我看谁敢来!”
  哼!真派人盯着我,小心眼儿!我扔下他的袖子转身进了店子里,吩咐一声,“放鞭炮!开张!”
  鞭炮响过,老贾立即把‘五文一斗’的水牌摆出去,没过一刻,米店立刻被百姓们围了个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挤成了一锅粥,嚷成了一大片。
  老贾也没了辙,望着人山人海兴叹,“夫人,我就说不行!您看看,这挤的!别说卖了,人也看不过来!一会儿惊动了大都督府,我们是吃不了,兜着走!”
  我上了二楼向下一望,老天呀!整条永安街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就跟赶集似的!这可怎么办呀?十几个人,根本卖不过来,货仓里也没运这么多粮食。
  忽然灵机一动,对老贾说:“你马上去写号牌!今天先写三百,先发给最前的三百人!再把门口儿立的那个高个子给我叫上来!”
  老贾应了一声儿去了,不一会儿,木质楼梯被人踩的‘噔噔’作响,一个大高个子如半截铁塔戳在我面前,大约三十出头,斜挎横刀,紫膛膛的一付面孔,身材魁梧,听说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亲王亲事府的宋哲远典军。
  “王妃!”他连头也不敢抬一下,中规中矩,离我有八丈远。
  “你过来一下!”我冲他招招手。
  “下官不敢!”他不但没过来,反而向后靠。
  一个大男人腻腻歪歪,像是怕我非礼他似的,上前就扯住了他的一只袖子,“你给我过来!”
  

           

第二十六章 来势汹汹

    被我一拉,宋典军当场吓了一激灵,逃也似的躲到凭栏处,一脸惊恐。
  “王妃,请你自重!”
  拉他一下就不自重了?这种男人可真迂腐,我指了指下面的人群,“你同他们大声讲几句?”
  “讲什么?”宋典军满脸迷惑,仍是离我一丈远。
  这人也太笨了,没看到底下这么多人吗?还五品官儿呢!
  “你就对他们讲!‘新安’的粮价永远不会变!但每天只限三百,凭号牌买粮!今天是一号到三百号,明天就是三百到六百号!请他们排队取号牌,不排队者无牌!”
  大唐的百姓大概不懂得排队,乱哄一通!什么事儿也干不成。
  宋典军大概是听懵了,半天没讲一个字儿,盯着下面挤成一团的百姓还非常来气。
  “讲呀!”
  我催促他,实在没那么大嗓门,要不然也轮不到他。这时候又想起了李愔,他那个大嗓门儿一定很合适,只是他远在益州。
  “讲什么?”
  看着他一脸不解的样子,就是想急死我,下面那些人又吵的头疼,“你先让他们安静下来!”
  这件事儿好像难不倒他,从袖子里拿出了什么东西,立即甩上天,‘噼啪’炸成一团,动静之大,振动百里,底下那帮百姓终于安静了下来,纷纷抬头向天仰望。
  “瞎了眼的东西,吵什么吵!没看见大都督府就在前面!找死!”宋典军拉下脸就骂。
  他这一招还挺管用,底下再也没了声音,除了几声孩子的哭。刚想交待他要讲的话,远远看到四队齐刷刷帐内府护军赶过来,足足有五、六百人,吓得老百姓大气也不敢喘一下,那响箭原来就是信号呀!
  “你叫他们过来干什么?”
  “王妃不是想让这帮人安静!现在不是安静了吗?王妃要抓哪个?”宋典军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抓……!”我抓谁呀!被他气得倒仰,“你让他们先回去!百姓见了官兵就害怕,谁还敢听你的话!”
  宋典军拧着眉头,大袖一挥,帐内府的护军终于调头回去了。
  “你对他们说,就说这里的粮价不会变!但每天只限在三百人购买,先到店里排队拿号牌!”折腾了一上午,终于累了,话也说的有气无力。
  宋典军点点头,朝下面大喊,“妇女、孩子都回去!男子立即排成一队!不许嚷,不许吵!否则当场拿下!”
  “还有呢?”这人说话就是找不到重点。
  “听好了!这里的粮价永远不变,由大都督府作保!每日限三百人购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