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

第19章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第19章

小说: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手里走向成功,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育资质。专家们提出的“要教育孩子先教育家长”的观点我特别赞同,一来增加家长对孩子的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二来家长掌握和接受新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切合孩子实际的教育思想,才可能提高教子成功率。具体来讲,我给家长们建议就是:
    一要学习
  家长们要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关注、关心中国甚至世界的教育动态。教育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越是解决了温饱、经济迅猛发展的国家,儿童教育、国民教育越显得格外的重要。我们国家就正处在这样一个经济复苏与上升期,所以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就越发突显出它的重大和深远意义。也许由于我从事的是教育,所以对教育方面的信息反应十分敏感。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国家、社会、媒体、舆论、学校、家庭方方面面对教育、对青少年教育、尤其对青春期教育的极大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后,全社会都在给予积极的响应。电台、电视台关于青少年教育的专题节目比比皆是,报刊、杂志对青少年的动态报道非常及时,孙云晓、卢勤、周歧、王宏甲 等专家们全身心地用出书、讲座等各种方式来点拨和指导家长们学会教育。这一切,作为家长您都注意到了吗?过去一说教育是科学、是学问、是艺术,就被人理解为是指学校教育说的。今天我就更直白地告诉家长:教育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女儿也同样大有学问,也同样有艺术性。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不学习就掌握不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学习您的儿子女儿也许就被您耽误了。
    二要接受
  接受现实,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首先说接受现实。对于家长来说,目前最大的现实就是与孩子们有了“代沟”,理解不了孩子们的所想、所作、所为,不明白到底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自己出了问题。其实在我看来,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讲,并没出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在社会透明度越来越高的信息社会里,孩子们的思维、表现是在追求与社会发展的同步,他们青春期的反应强烈,是因为他们不受传统观念的禁锢,敢于表现。家长们如果扪心自问的话,我们这些“过来人”难道没经历过青春期的困扰吗?虽然“青春期”概念被提出和大量的出现是近十几年的事,可是毕竟是生理和心理变化在这个年龄段的反应,即使没有青春期的说法,它也是个客观存在。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提高素质取得教育孩子的资格(2)
坦白地讲,我在12岁~20岁之间就曾有过青春期的躁动(这本是我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美好的回忆,为了点醒家长们,只好把这羞于启齿的小秘密公布于众)。最初是在上小学六年级时,心里特别喜欢同班某男生。我们俩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好学生,同窗六年,前五年没有什么感觉,不知怎么小学毕业前那一段就开始关注他,想接近他。我们当时上学是“二部制”,就是半天上课,半天家住比较近的四五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到一个同学家里去写作业,我就愿意和他分在一个小组。记得有一次老师为了让我俩分别帮助一些同学,要求我们分别插到两个小组里去,我不高兴了好几天。这不就是青春期心理的变化吗?可是小学毕业后分别考上了不同的中学,时间长了渐渐也就淡忘了,至今已是杳无音信。
  第二段回忆是在17岁到山西插队后,回北京探亲时见到了曾经既是邻居又是小学同学,从小的朋友。他在海军某部队当兵,我们有几年没见了。他小时候个子就高,这时候已经有1米8了,穿一身军装,很英武。这次见面我心中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他约我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礼堂看了朝鲜电影《看不见的战线》。当时的感觉是既兴奋又忐忑,生怕被熟人看见,有一种负罪感,甚至怕他再约我,匆匆“逃离”了北京。以后我们也逐渐失去了联系,但却在我心中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然后就是插队期间。我们是北京女三中的五个女生和十三中的7个男生在一个村子插队,一起吃饭,一块儿干活,朝夕相处。那时候快20岁了,对某些男同学由好感到产生想法,应该也是正常的。但仅仅是想法而已,直到今天,我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家,但我们仍旧是最真挚的朋友,相互间都有着一份牵挂。
  我的故事讲完了。说真的,50多岁的我第一次公开披露我这些人生经历中的小插曲,还确实先鼓了鼓勇气。但是当我写出来后却产生了两种突出的感觉,第一个感觉是美好、甜蜜,这种回忆原来是一种享受,好像突然间意识到“我也从青春期走过”。第二种感觉是青春期的心灵躁动是如此正常,如此平常又如此美妙。我相信我不是“个别”,不是“另类”,现在正在为孩子的青春期而困惑的爸爸妈妈们,我相信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灵深处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青春期保留着一个小小的角落。学学我,把它挖掘出来仔细地品味一下,一定有助于你对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够平心静气地接受今天的孩子们,尤其是当老师既神秘又气愤地告诉您,“您的孩子和某异性同学好”的时候,您能够冷静地,心平气和地面对现实,才不至于人为地扩大和孩子的间距。与孩子感情间距越短,才越有机会走进孩子心中,也就越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接受利于疏导,而拒绝是自设障碍。
  再说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从哲学上来讲,思想、理念属于意识范畴,要源于客观实际。中国封建社会的“父为子纲”,“棒打出孝子”显然不符合今天社会发展的实际了,更新教育观念是为人师、为人父、为人母者的当务之急。传统观念不可全弃,但固守传统也行不通。有许多家长自认为“我已经够民主了”,“我已经很宽松了”,但殊不知,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导,所谓民主、所谓宽松反而成了无原则的溺爱。2004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手、足、情,说的是某大学老师给学生留的暑假作业是回去给父母洗脚。首先我认为这个创意是好的,因为父母们经常在抱怨孩子不懂亲情,不体谅父母,不会关心他人。这不是给孩子们一个纠正自我的机会吗?真去做了的孩子很有感触,可是在演播室现场就有家长不屑地表示:“洗哪门子脚啊?有那时间让他学习,写作业好不好!”我很为这样的家长悲哀,看起来为子女的这种“无私”其实内含着潜在的危险。孝道本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现在却要当作一种新理念来弘扬了。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特别强调“平等”和“欣赏”。“平等”显然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挑战,讲的是孩子与师长在人格上的平等。这种观念是现代的,是进步的,是正确的,是绝对应该提倡的。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家长,那种居高临下地管教孩子的方式确实应该摈弃,但如何理解“平等”二字的内涵却是我们在接受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如果把这种教育理念表面化,形式化了,不见得有好的效果。我就曾亲耳听到学生的议论:“还说和老师平等呢,她们能穿高跟鞋,不让我们穿,他们能换着样穿衣服,我们只能穿校服……”这就是孩子对平等的理解。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低声下气,无原则的迁就,自称已经“丢掉了父母的尊严”,这也叫平等吗?据说有的学校提出“和学生谈话请学生先坐下”、“上课迟到了不用喊报告进教室”,从形式上来讲这些都不能算错,但这样的做法就能真正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吗?我看未必。
  
三、提高素质取得教育孩子的资格(3)
28届雅典奥运会网球金牌得主孙甜甜的妈妈说:“别人家都是父母骑自行车带着孩子,我不这样,甜甜8岁以前我总喜欢骑着自行车,让她在后面撒丫子跑,我问她累不累,她说不累。”这位“狠心”的母亲为培养孙甜甜的奔跑速度打下了最早的基础。你能说这对母女不平等吗?能说妈妈对女儿不尊重吗?
  所以教育上的平等、尊重,需要我们这些育人者用心去体验,懂得它的真谛才能实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欣赏教育”是当今教育专家们在极力宣传和推广的一种教育理念。我不记得哪位专家说过:“中国的家长,食指特别发达,总是用食指指点、指责、指挥着孩子,而西方一些国家的父母,拇指总是特别发达,经常是伸出拇指赞扬孩子。”我真佩服最早发现问题,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实在是太逼真、太形象了。我给许多家长传达这个看法时,家长都非常认可,承认自己即使手的食指没有伸出来,脑子里、意识中的食指也在充分发挥着同样的功能。要说从家长的心态来讲,谁不愿意夸自己的孩子啊?可是有的是“没的夸”,有的是“不敢夸”。据我分析,说“没的夸”的一来不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二来对孩子要求太苛刻;“不敢夸”的是不了解孩子的心态,夸大了批评、指责的作用。

()
  我很赞同欣赏教育,但认为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欣赏孩子的什么,家长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作指导。否则就像卢勤老师举例所说的那样,孩子乘车逃票了,你夸他聪明,或者孩子在外面打架占了便宜了,你夸他真棒,那不就把孩子引入歧途了吗?
  二是抓住欣赏的时机。当然最好的时机应该是从孩子很小时候,让“欣赏”伴随孩子成长,培养自信和上进意识。现在的孩子已经十五六岁了,进入青春期了,开始逆反了,应该怎样再运用“欣赏”的手段呢?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欣赏要讲究艺术。前不久我和15岁男孩张梦龙,还有他妈妈在一起交谈,他妈妈说了一句:“我昨天看了《告诉孩子,你真棒》那本书,写得真好,看了挺受启发的……”还没容她把话说完,张梦龙就一连串的“得,得,得,你俗不俗啊!”你看,这就是从小没有怎么享受过“欣赏”待遇的孩子,他看透了你“欣赏”他的目的,为了表扬而表扬他们是拒绝接受的。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赞美、鼓励必须是由衷的,不做作的,让孩子感觉是“真”的。孩子才会表面不露声色而心中美滋滋的。
  总之,家长要想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就要学习和接受符合时代进步和孩子发展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随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此时刚好看到一则最新消息:中国教育台推出《家长俱乐部》。全文如下:中国教育台近期开播大型教育谈话节目《家长俱乐部》,作为一档促进父母共同进步的谈话节目,也是中国目前惟一一档以沟通家长教子问题,提升家庭教育品质为目标的节目,将在CETV…1周日黄金时段播出,每期节目时长30分钟。(《新京报》)。真希望家长们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一节目。
    三要主动
  这一点我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上给家长们的建议:主动与老师联系,主动与老师沟通。我的理由有三:
  一是家校双方随时、共同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