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小偷日记 >

第43章

小偷日记-第43章

小说: 小偷日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58年,《黑奴》问世。在阿姆斯特丹,他在认真修改《屏风》的同时,酝酿一部7本系列剧《死亡》。10月,《黑奴》在吕代斯剧院成功上演。

1960年,《阳台》最终搬上了法国舞台。

1961~1967

1961年2月,《屏风》在《弩》上发表。此时他已50岁,正处于荣誉的顶峰。他的书被译介到全世界,他的剧本到处上演,风靡一时。他对旧作《苦役犯监狱》进行修改。

1966年4月16日,《屏风》在巴黎著名的奥德翁剧院上演,引起轰动和风波。

1967~1972

1967年12月22日,他开始一次远东的“再生”旅行,小住日本,途径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中国。

1968年5月,巴黎发生学生造反运动,他立刻从摩洛哥赶回法国,支持学生游行,但拒绝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同年8月,他应美国一家杂志社的邀请,到美国参加反对越战的示威游行。

1969年11月,他再次到日本,参加日本铁路员工的游行活动。

他对法国外国移民的生活条件深表关切,与萨特、杜拉斯等作家站在一边,参加外国移民的游行活动。

1970年3月1日至5月2日,他在美国声援“黑豹运动”,在各大学做报告,向新闻媒体发表文章和声明,呼吁释放美国黑人运动领袖。

1970年10月20日,根据一位巴勒斯坦领导人的建议,让·热内访问了设在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原定逗留一星期,结果在那里住了半年。12月初,他秘密会见阿拉法特,获得通行证并允诺为巴勒斯坦人民作证。

1971年经过巴黎时,他联合一批作家写一本关于黑人斗士乔治·杰克逊的书,然后再写关于巴勒斯坦的书。

随后的两年内,他三次来到约旦。但1972年12月,他被当作“煽动者”驱逐出约旦。

1973~1981

由于美国拒绝给让·热内办理入境签证,约旦又禁止他入境,他只好留在法国编撰关于巴勒斯坦和美国黑人的著作,但进展很缓慢,10年后才成书。

1974年,雅克·德里达出版了一部题为《丧钟》的书,系统地评论了让·热内著作,此书得到被批评者的认可。这一年,热内在《人道报》等报刊上发表同情和支持外国移民斗争的文章,再次到摩洛哥、土耳其和希腊等国旅行。

1976~1978年,他又在电影创作上费了不少精力,但半途而废。

1977年,他为德国恐怖主义组织“红军旅”成员写的书作序,并在《世界报》头版发表,引起社会强烈不满,后来他不得不沉默了两年。

1979年他患喉癌住院治疗,身体明显开始虚弱。

1982

从1982年3月起,热内移居摩洛哥。

同年9月,他陪同一位巴勒斯坦女青年重返中东,来到贝鲁特的第二天,正好遇到以色列军队入侵黎巴嫩首都,他们目睹了以军血洗巴勒斯坦营地的暴行。19日,让·热内是进入尸横遍地的夏蒂拉巴勒斯坦营地的第一位欧洲见证人。他感到大为震惊,立刻赶回巴黎,发表了重要的政治性文章:《在夏蒂拉的四小时》。

1983~1986

1983年7月,热内根据他多年写的手记和草稿,不分日夜撰写他的最后一部书《一个恋爱中的俘虏》,因为他知道病情开始恶化。

1983年12月,让·热内荣获法国文学大奖。

1984年7月他再次重返约旦,去看望他熟悉的人和地方。

1985年8月,他对最早的剧本《严加监视》进行修改。

1985年12月,《一个恋爱中的俘虏》脱稿。

1986年4月14日午夜,让·热内逝世,享年76岁,安葬在摩洛哥北部沿海西班牙城市拉腊歇的旧墓地上。

1986年5月,《一个恋爱中的俘虏》由伽利马出版社出版。人们从书中可以读到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的看得见的一生只是精心伪装的一个个圈套。”

《让·热内全集》目录

第一卷让·保尔·萨特序:《戏剧演员和殉道者圣萨特》

第二卷《鲜花圣母》

《死刑犯》

《玫瑰的奇迹》

《爱情之歌》

第三卷《盛大的葬礼》

《絮盖渔夫》

《布雷斯特之争》

第四卷《某某怪词》

《一幅伦勃朗画残片》

《阳台》

《女仆》

《严加监视》

《致罗杰·布兰的信》

《怎样演〈女仆〉》

《怎样演〈阳台〉》

第五卷《走钢丝演员》

《伦勃朗的秘密》

《贾科梅蒂画室》

《黑奴》

《屏风》

《罪童》

第六卷《公开宣布的敌人》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