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策略-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父兄教员无所藉口。这是慈幼运动在今日最应该做而又最容易做的事业。
四 交响乐 不要怕社会报复
前接先生三月二十一日手书,当时匆匆未及即时作答,现闻成都报纸因先生的
女儿辟更女士的事竟攻击先生,我觉得我此时不能不写几句话来劝慰先生。春间辟
更因留学的事来见我,我觉得她少年有志,冒险远来胆识都不愧为名父之女,故很
敬重她。他临行时,我给他几封介绍信,都很带有期望她的意思。后来忽然听见她
和潘力山君结婚之事,我心里着实失望。我所以失望,倒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恋爱关
系,——那另是一个问题,——我最失望的是辟更一腔志气不曾做到分毫,便自己
甘心做一个人的妻子;将来家庭的担负,儿女的牵挂,都可以葬送她的前途。后来
任叔永回国,告诉我她过卜克利见辟更时的情形,果然辟更躬自操作持家,努力作
主妇了。……
先生对于此事,不知感想如何?我怕外间纷纷的议论定已使先生心里不快。先
生二十年来与恶社会宣战,恶社会现在借刀报复,自是意中之事。但此乃我们必不
可免的牺牲,——我们若怕社会的报复,决不来干这种与社会宣战的事了。乡间有
人出来提倡毁寺观庙宇,改为学堂;过了几年,那人得暴病死了,乡下人都拍手称
快,大家造出谣言,说那人是被菩萨捉去地狱里受罪去了!这是很平常的事。我们
不能预料我们的儿女的将来,正如我们不能预料我们的房子不被“天火”烧,我们
的“灵魂”不被菩萨“捉去地狱里受罪”。
况且我们既主张使儿女自由自动,我们便不能妄想一生过老太爷的太平日子。
自由不是容易得来的。自由有时可以发生流弊,但我们决不因为自由有流弊便不主
张自由。“因噎废食”一句套语,此时真用得着了。自由的流弊有时或发现于我们
自己的家里,但我们不可因此便失望,不可因此便对于自由起怀疑的心。我们还要
因此更希望人类能从这种流弊里学得自由的真意义,从此得着更纯粹的自由。
从前英国的高德温(Godwin)主张无政府主义,主张自由恋爱,后来他的女儿
爱了诗人雪莱(Shelley),跟他跑了。社会的守旧党遂借此攻击他老人家,但高
德温的价值并不因此减损。当时那班借刀报复的人,现在谁也不提起了!
我是很敬重先生的奋斗精神的。年来所以不曾通一信寄一字者,正因为我们本
是神交,不必拘泥形迹。此次我因此事第一次寄书给先生,固是我从前不曾预料到
的,但此时我若再不寄此信,我就真对不起先生了。
原题《寄吴又陵先生书》
四 交响乐 没有胃口与信心浅薄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最普遍的死症,医书上还没有名字,我姑且叫他做“没有胃
口”。无论什么好东西,到了我们嘴里,舌头一舔,刚觉有味,才吞下肚去,就要
作呕了。胃口不好,什么美味都只能“浅尝而止”,终不能下咽,所以我们天天皱
起眉头,做出苦样子来,说:没有好东西吃!这个病症,看上去很平常,其实是死
症。
前些年,大家都承认中国需要科学;然而科学还没有进口,早就听见一班妄人
高唱“科学破产”了;不久又听见一班妄人高唱“打倒科学”了。前些年,大家又
都承认中国需要民主宪政;然而宪政还没有人门,国会只召集过一个,早就听见一
班“学者”高唱“议会政治破产”“民主宪政是资本主义的副产物”了。
更奇怪的是今日大家对于教育的不信任。我做小孩子的时候,常听见人说这类
的话:“普鲁士战胜法兰西,不在战场上而在小学校里。”“英国的国旗从日出处
飘到日人处,其原因要在英国学堂的足球场上去寻找。”那时的中国人真迷信教育
的万能!山东有一个乞丐武训,他终身讨饭,积下钱来就去办小学堂;他开了好几
个小学堂,当时全国人都知道“义丐武训”的大名。这个故事,最可以表示那个时
代的人对于教育的狂热。民国初元,范源濂等人极力提倡师范教育,他们的见解虽
然太偏重“普及”而忽略了“提高”的方面,然而他们还是向来迷信教育救国的一
派的代表。民国六年以后,蔡元培等人注意大学教育,他们的弊病恰和前一派相反,
他们用全力去做“提高”的事业,却又忽略了教育“普及”的方面。但无论如何,
范蔡清人都还绝对信仰教育是救国的惟一路子。民八至民九,杜威博士在中国各地
讲演新教育的原理与方法,也很引起了全国人的注意。那时阎锡山在娘子关内也正
在计划山西的普及教育,太原的种种补充小学师资的速成训练班正在极热烈的猛进
时期,当时到太原游览参观的人都不能不深刻的感觉山西的一班领袖对于普及教育
的狂热。
曾几何时,全国人对于教育好像忽然都冷淡了!渐渐的有人厌恶教育了,渐渐
的有人高喊“教育破产”了。
从狂热的迷信教育,变到冷淡的怀疑教育,这里面当然有许多复杂的原因。第
一是教育界自己毁坏他们在国中的信用:自从民八双十节以后北京教育界抬出了
“索薪”的大旗来替代了“造新文化”‘的运动,甚至于不恤教员罢课至一年以上
以求达到索薪的目的,从此以后,我们真不能怪国人瞧不起教育界了。第二是这十
年来教育的政治化,使教育变空虚了;往往学校所认为最不满意的人,可以不读书,
不做学问,而仅仅靠着活动的能力取得禄位与权力;学校本身又因为政治的不安定,
时时发生令人厌恶的风潮。第三,这十几年来(直到最近时期),教育行政的当局
无力管理教育,就使私立中学与大学尽量的营业化;往往失业的大学生与留学生,
不用什么图书仪器的设备,就可以挂起中学或大学的招牌来招收学生;野难学校越
多,教育的信用当然越低落了。第四,这十几年来,所谓高等教育的机关,添设太
快了,国内人才实在不够分配,所以大学地位与程度都降低了,这也是教育招人轻
视的一个原因。第五,粗制滥造的毕业生骤然增多了,而社会上的事业不能有同样
速度的发展,政府机关又不肯充分采用考试任官的方法,于是“粥少僧多”的现象
就成为今日的严重问题,做父兄的,担负了十多年的教育费,眼见子弟拿着文凭寻
不到饭碗,当然要埋怨教育本身的失败了。
这许多原因(当然不限于这些),我们都不否认。但我要指出,这种种原因都
不够证成教育的破产。事实上,我们今日还只是刚开始试办教育,还只是刚起了一
个头,离那现代国家应该有的教育真是去题万里!本来还没有“教育”可说,怎么
谈得到“教育破产”?产还没有置,有什么可破?今日高唱“教育破产”的妄人,
都只是害了我在上文说的“没有胃口”的病症。他们在一个时代也曾跟着别人喊着
要教育,等到刚尝着教育的味儿,他们早就皱起眉头来说教育是吃不得的了!我们
只能学耶稣的话来对这种人说:“啊!你们这班信心浅薄的人啊!”
我要很诚恳的对全国人诉说:今日中国教育的一切毛病,都由于我们对教育太
没有信心,太不注意,太不肯花钱。教育所以“破产”,都因为教育太少了,太不
够了。教育的失败,正因为我们今日还不曾真正有教育。
为什么一个小学毕业的孩子不肯回到田间去帮他X母做工呢?并不是小学教育
毁了他。第一,是因为田间小孩子能读完小学的人数太少了,他觉得他进了一种特
殊阶级,所以不屑种田学手艺了。第二,是因为那班种田做手艺的人也连小学都没
有进过,本来也就不欢迎这个认得几担大字的小学生。第三,他的父兄花钱送他进
学堂,心眼里本来也就指望他做一个特殊阶级,可以夸耀邻里,本来也就最不指望
他做块“回乡豆腐干”重回到田间来。
对于这三个根本原因,一切所谓“生活教育”“职业教育”,都不是有效的救
济。根本的救济在于教育普及,使个个学龄儿童都得受义务的(不用父母花钱的)
小学教育;使人人都感觉那一点点的小学教育并不是某种特殊阶级的表记,不过是
个个“人”必需的东西,——和吃饭睡觉呼吸空气一样的必需的东西。人人都受了
小学教育,小学毕业生自然不会做游民了。
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许多怪现状,也不全是教育本身的毛病,也往往是这个
过渡时期(从没有教育过渡到刚开始有教育的时期)不可避免的现状。因为教育太
稀有,太贵;因为小学教育太不普及,所以中等教育便成了极少数人家子弟的专有
品,大学教育更不用说了。今日大多数升学的青年,不一定都是应该升学的,只因
为他们的父兄有送子弟升学的财力,或者因为他们的父兄存了“将本求利”的心思
勉力借贷供给他们升学的。中学毕业要贴报条向亲戚报喜,大学毕业要在祠堂前竖
旗杆,这都不是今日已绝迹的事。这样稀有的宝贝(今日在初中的人数约占全国人
口一千分之一;在高中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四千分之一;在专科以上学校的人数约
占全国人口一万分之一!)当然要高自位置,不屑回到内地去,宁作都市的失业者
而不肯做农村的尊师了。
今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所以还办不好,基本的原因还在于学生的来源太狭,
在于下层的教育基础太窄太小,(十九年度全国高中普通科毕业生数不满八千人,
而二十年度专科以上学校一年级新生有一万五千多人!)来学的多数是为熬资格而
来,不是为求学问而来。因为要的是资格,所以只要学校肯给文凭便有学生。因为
要的是资格,所以教员越不负责任,越受欢迎,而严格负责的训练管理往往反可以
引起风潮;学问是可以牺牲的,资格和文凭是不可以牺牲的。
欲要救济教育的失败,根本的方法只有用全力扩大那个下层的基础,就是要下
决心在最短年限内做到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国家与社会在今日必须排命扩充初等
义务教育,然后可以用助学金和免费的制度,从那绝大多数的青年学生里,选拔那
些真有求高等知识的天才的人去升学。受教育的人多了,单有文凭上的资格就不够
用了,多数人自然会要求真正的知识与技能了。
这当然是绝大的财政负担,其经费数目的伟大可以骇死今日中央和地方天天叫
穷的财政家。但这不是绝不可能的事。在七八年前,谁敢相信中国政府每年能担负
四万万元的军费?然而这个巨大的军费数目在今日久已是我们看惯毫不惊讶的事实
了!
所以今日最可虑的还不是没有钱,只是我们全国人对于教育没有信心。我们今
日必须坚决的信仰:五千万失学儿童的救济比五千架飞机的功效至少要大五万倍!
四 交响乐 挑起改造社会的重任
今天是五月四日。我们回想去年今日,我们两人都在上海欢迎杜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