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刻拍案惊奇-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崔生拜伏在地,不敢仰视,又不好直说,口里只称:“小婿罪该万死!”
叩头不止。防御倒惊骇起来道:“郎君有何罪过,口出此言?快快说个明白,免
老夫心里疑惑。”崔生道:“是必岳父高抬贵手,恕着小婿,小婿才敢出口。”
防御说道:“有话但说,通家子侄,有何嫌疑?”崔生见他光景是喜欢的,方才
说道:“小婿蒙令爱庆娘不弃,一时间结了私盟,房帷事密,儿女情多,负不义
之名,犯私通之律。诚恐得罪非小,不得已夤夜奔逃,潜匿村墟,经今一载,音
容久阻,书信难传。虽然夫妇情深,敢忘父母恩重?今日谨同令爱到此拜访,伏
望察其深情,饶恕罪责,恩赐偕老之欢,永遂于飞之愿!岳父不失为溺爱,小婿
得完美室家,实出万幸。只求岳父怜悯则个。”防御听罢大惊道:“郎君说的是
甚么话?小女庆娘卧病在床,经今一载。茶饭不进,转动要人扶靠,从不下床一
步。方才的话,在那里说起的?莫不见鬼了?”崔生见他说话,心里暗道:“庆
娘真是有见识!果然怕玷辱门户,只推说病在床上,遮掩着外人了。”便对防御
道:“小婿岂敢说谎?今日庆娘现在船中,岳父叫个人去接了起来,便见明白。”
防御只是冷笑不信,却对一个家僮说:“你可走到崔家郎船上去看看,与同来的
是什么人,却认做我家庆娘子,岂有此理!”
家僮走到船边,向船内一望,舱中悄然不见一人。问着船家,船家正低着头
艄上吃饭。家僮道:“你舱里的人那里去了?”船家道:“有个秀才官人上岸去
了,留个小娘子在舱中,适才看见也上去了。”家僮走来回复家主道:“船中不
见有什么人,问船家说有个小娘子上了岸了,却是不见。”防御见无影响,不觉
怒形于色道:“郎君少年,当诚实些;何乃造次妖妄,诬玷人家闺女,是何道理?”
崔生见他发出话来,也着了急,急忙袖中摸出这只金凤钗来,进上防御道:“此
即令爱庆娘之物,可以表信,岂是脱空说的?”防御接来看了,大惊道:“此乃
吾亡女兴娘殡殓时戴在头上的,钗已殉葬多时了,如何得在你手里?奇怪!奇怪!”
崔生却把去年坟上女轿归来,轿下拾得此钗,后来庆娘因寻钗夜出,遂成其夫妇,
恐怕事败,同逃至旧仆金荣处住了一年,方才又同来的说话,备细述了一遍。防
御惊得呆了,道:“庆娘见在房中床上卧病,郎君不信,可以去看得的。如何说
得如此有枝有叶?又且这钗如何得出世?真是蹊跷的事!”执了崔生的手,要引
他房中去看病人,证辨真假。
却说庆娘果然一向病在床上,下地不得。那日外厢正在疑惑之际,庆娘托地
在床上走将起来,竟望堂前奔出。家人看见奇怪,同防御的嬷嬷一哄的多随了出
来,嚷道:“一向动不得的,如今忽地走将起来。”只见庆娘到得堂前,看见防
御便拜。防御见是庆娘,一发吃惊道:“你几时走起来的?”崔生心里还暗道是
船里走进去的,且听他说甚么。只见庆娘道:“儿乃兴娘也,早离父母,远殡荒
郊。然与崔郎缘分未断。今日到此,别无他意,特为崔郎方便,要把爱妹庆娘续
其婚姻。如肯从儿之言,妹子病体,当即痊愈;若有不肯,儿去,妹也死了。”
合家听说,个个惊骇,看他身体面庞,是庆娘的;声音举止却是兴娘,都晓得亡
魂归来附体说话了。防御正色责他道:“你既已死了,如何又在人世,妄作胡为,
乱惑生人?”庆娘又说着兴娘的话道:“儿死去见了冥司,冥司道儿无罪,不行
拘禁,得属后土夫人帐下,掌传笺奏。儿以世缘未尽,特向夫人给假一年,来与
崔郎了此一段姻缘。妹子向来的病,也是儿假借他精魄,与崔郎相处来。今限满
当去,岂可使崔郎自此孤单,与我家遂同路人?所以特来拜求父母,是必把妹子
许了他,续上前姻。儿在九泉之下,也放得心下了。”防御夫妻见他言词哀切,
便许他道:“吾儿放心!只依着你主张,把庆娘嫁他便了。”兴娘见父母许出,
便喜动颜色,拜谢防御道:“多感父母肯听儿言,儿安心去了。”走到崔生面前,
执了崔生的手,哽哽咽咽哭起来道:“我与你恩爱一年,自此别了。庆娘亲事,
父母已许我了,你好作娇客。与新人欢好时节,不要竟忘了我旧人!”言毕大哭。
崔生见说了来踪去迹,方知一向与他同住的,乃是兴娘之魂。今日听罢叮咛之语,
虽然悲切,明知是小姨身体,又在众人面前,不好十分亲近得。只见兴娘的魂语
分付已罢,大哭数声,庆娘身体蓦然倒了。众人惊惶,前来看时,口中已无气了;
摸他心头,却温温的,急把生姜汤灌下。将有一个时辰,方醒转来,病体已好,
行动如常。问他前事,一毫也不晓得。人丛之中,举眼一看,看见崔生站在里头,
急急遮了脸,望中门奔了进去。崔生如梦初醒,惊疑了半日始定。
防御就拣个黄道吉日,将庆娘与崔生合了婚。花烛之夜,崔生见过庆娘惯的,
且是熟分;庆娘却不十分认得崔生的,老大羞惭。真个是:一个闺中弱质,
与新郎未经半晌交谈;一个旅邸故人,共娇面曾做一年相识。一个只耳畔声音稍
异,面目无差;一个但见眼前光景皆新,心胆尚怯。一个还认蝴蝶梦中寻故友,
一个正在海棠枝上试新红。却说崔生与庆娘定情之夕,只见庆娘含苞未破,元红
尚在,仍是处子之身。崔生悄地问他道:“你令姊借你的身体,陪伴了我一年,
如何你身子还是好好的?”庆娘怫然不悦道:“你自撞见了姊姊鬼魂,做作出来
的,干我甚事?说到我身上来!”崔生道:“若非令姊多情,今日如何能够与你
成亲?此恩不可忘了。”庆娘道:“这个也说得是,万一他不明不白,不来周全
此事,借我的名头,出了我偌多时丑,我如何做得人成?只你心里到底认是我随
你逃走了的,岂不羞死人!今幸得他有灵,完成你我的事,也是他十分情分了。”
次日,崔生感兴娘之情不已,思量荐度他。却是身边无物,只得就将金凤钗
到市上货卖,卖得钞二十锭,尽买香烛楮锭,赍到琼花观中,命道士建蘸三昼夜,
以报恩德。蘸事已毕,崔生梦中见一个女子来到,崔生却不认得。女子道:“妾
乃兴娘也,前日是假妹子之形,故郎君不曾相识。却是妾一点灵性,与郎君相处
一年了。今日郎君与妹子成亲过了。妾所以才把真面目与郎相见。”遂拜谢道:
“蒙郎荐拔,尚有余情。虽隔幽明,实深感佩。小妹庆娘,禀性柔和,郎好看觑
他。妾从此别矣。”崔生不觉惊哭而酲。庆娘枕边见崔生哭醒来,问其缘故,崔
生把兴娘梦中说话,一一对庆娘说。庆娘问道:“你见他如何模样?”崔生把梦
中所见容貌,备细说来。庆娘道:“真是我姊也!”不觉也哭将起来。庆娘再把
一年中相处事情,细细问崔生。崔生逐件和庆娘备说始末根由,果然与兴娘生前
情性,光景无二。两人感叹奇异,亲上加亲,越然过得和睦了。自此兴娘别无影
响。要知只是一个情字为重,不忘崔生,做出许多事体来,心愿既完,便自罢了。
此后,崔生与庆娘年年到他坟上拜扫。后来崔生出仕,讨了前妻封诰,遗命
三人合葬。曾有四句口号,道着这本话文:大姊精灵,小姨身体。到得圆成,无
此无彼。
卷二十三 大姊魂游完宿愿 小姨病起续前缘
诗曰:
生死由来一样情,豆萁燃豆并根生,存亡姊妹能相念,可笑阋墙亲弟兄。
话说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侍御李十一郎,名行修,妻王氏夫人,乃是江西
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王夫人有个幼妹,端妍聪慧,夫人极
爱他,常领他在身边鞠养,连行修也十分爱他,如自家养的一般,一日,行修在
族人处赴婚礼喜筵,就在这家歇宿。晚间忽做一梦,梦见自身再娶夫人,灯下把
新人认看,不是别人,正是王夫人的幼妹。猛然惊觉,心里甚是不快活。巴到天
明,连忙归家。进得门来,只见王夫人清早已起身了,闷坐着将手频频拭泪。行
修问着不答,行修便问家人道:“夫人为何如此?”家人辈齐道:“今早当厨老
奴在厨下自说,五更头做一梦,梦见相公再娶王家小娘子。夫人知道了,恐怕自
身有甚山高水低,所以悲哭了一早起了。”行修听罢,毛骨耸然,惊出一身冷汗,
想道:“如何与我所梦正合?”他两个是恩爱夫妻,心下十分不乐。只得勉强劝
谕夫人道:“此老奴颠颠倒倒,是个愚懵之人,其梦何足凭准!”口里虽如此说,
心下因是两梦不约而同,终久有些疑惑。
只见隔不多日,夫人生出病来,累医不效,两月而亡。行修哭得死而复苏。
书报岳父王公,王公举家悲恸。因不忍断了行修亲谊,回书还答,便有把幼女续
婚之意。行修伤悼正极,不忍说起这事,坚意回绝了岳父,于时有个卫秘书卫随,
最能广识天下奇人,见李行修如此思念夫人,突然对他说道:“侍御怀想亡夫人
如此深重,莫不要见他么?”行修道:“一死永别,如何能勾再见?”秘书道:
“侍御若要见亡夫人,何不去问稠桑王老?”行修道:“王老是何人?”秘书道:
“不必说破,侍御只牢牢记着稠桑王老四字,少不得有相会之处。”行修见说得
作怪,切切记之于心。
过了两三年,王公幼女越长成了,王公思念亡女,要与行修续亲,屡次着人
来说。行修不忍背了亡夫人,只是不从。此后,除授东台御史,奉诏出关,行次
稠桑驿。驿馆中先有敕使住下了,只得讨个官房歇宿,那店名就叫做稠桑店。行
修听得“稠桑”二字,触着便自上心,想道:“莫不甚么王老正在此处?”正要
跟寻间,只听得街上人乱嚷。行修走到店门边一看,只见一伙人团团围住一个老
者,你扯我扯,你问我问,缠得一个头昏眼暗。行修问店主人道:“这些人何故
如此?”主人道:“这个老儿姓王,是个希奇的人,善谈禄命,乡里人敬他如神,
故此见他走过,就缠住他问祸福。”行修想着卫秘书之言,道:“元来果有此人。”
便叫店主人快请他到店相见,店主人见行修是个出差御史,不敢稽延,拨开人丛,
走进去扯住他道:“店中有个李御史李十一郎奉请。”众人见说是官府请,放开
围让他出来,一哄多散了。到店相见,行修见是个老人,不要他行礼,就把想念
亡妻,有卫秘书指引来求他的话,说了一遍,便道:“不知老翁果有奇术,能使
亡魂相见否?”老人道:“十一郎要见亡夫人,就是今夜罢了。”老人前走,叫
行修打发开了左右,引了他一路走入一个土山中。又升一个数丈的高坡,坡侧隐
隐见有个丛林。老人便住在路旁,对行修道:“十一郎可走去林下,高声呼‘妙
子’,必有人应。应了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