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观音菩萨传奇 >

第21章

观音菩萨传奇-第21章

小说: 观音菩萨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U庖焕淳头嘶龌U牵�

持心维正道,割耳警强梁。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少室山大士退李军 洛阳市群生照宝镜

话说少林寺住持和尚因李全遣使招降,一味歪缠不清,十分讨厌便向来使说道:“出家人受十方供养,与世无争,如何肯甘心从他?本当将你杀了,以绝李全之念。现在看在佛祖分上,饶了你性命,割去两耳示警!回去对李全讲,叫他绝了这条心念吧!”于是便将来人两耳割下,撵出山门。

那人一路抱头鼠窜,逃回营中,告之李全。李全不觉大怒,便传令进兵围山。

那时附近的百姓,恐遭兵祸,都扶老携幼地逃避。观世音菩萨见了如此情形,问明一切,暗想:“佛门清静之地,万不能容这班人去滋扰。少林僧众虽擅武功,究竟众寡悬殊,势难相敌,还得待我去帮助一臂哩!”

菩萨此时,本来化作一个行脚僧人模样,赤着双脚,一路往少林寺而来。到得寺里,照例拜了佛祖,参了执事众僧,挂单小住。那时适因灶下缺少一个烧火和尚,执事的使命菩萨去充数。

如此一住两三天,李全攻打山头,十分紧急。合寺僧众虽协力同心地守御,到底众寡悬殊,看看有些支持不得。

菩萨想:“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便抽了一根铁棍在手,冲下山去,大吼一声,挥动宝棍,杀入李全队里,如同风卷残云一般,远远望去,只见棍头起落,马仰人翻。就是李铁枪上前交手,不及三合,一棍打下马去,被乱军践踏而死。李全的妻子,战败下去,仰天长叹道:“四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不思今天却输在一个和尚手里,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就倒枪刺喉而死。主脑既去,一班部众,死伤的死伤了,余众都四散奔逃。

菩萨到此,一耸身跳在嵩山御寨之上,现出大威猛宝相。少林僧众才知是菩萨显化,都罗拜称谢,于是便将此大威猛相塑成全身,另起观音殿供养。这就是阿么提观音,怒目嗔容,手执宝棍,相貌很是可怕;与别处供养的,又是一付面目。

当下菩萨虽然将李军杀散,还恐怕他们变成散股,为害民间,便又化做一个村妇模样,拿着一只锦匣,匣中放着一面青铜宝镜,走到洛阳市上求卖,当时就有一班人去向她问价。

菩萨道:“我这面镜子是一件稀世的宝物,实实地要卖一千两纹银,多一文也不要,少一文就不卖。若然失此机会,往后去就是出十万八万银子也是买不到哩!”

有一个好事的青年插嘴道:“小小的一面铜镜,却要这大价钱,毕竟;疗什么好处?你且说说看来。”

菩萨道,“我这面镜子,好处正多哩!第一便能照见人心的善恶;第二便能照过世的一切,好好歹歹,丝毫不爽。有这两样好处,难道一千两银子还不值吗?”

那少年道:“老奶奶,你休打谎,世间哪有此等宝物?却叫人有些不信,不知你肯让我试照一下吗?”

菩萨道:“这倒也使得,只是借一照,须纳三文青钱。”

少年果真摸了三文青钱给菩萨,菩萨便从匣中取出铜镜,执在手中,向少年道:“来照,来照!但须要聚精会神,不要胡思乱想,才照得真形。”

少年对镜约有一杆烟工夫,果然见镜中现出的一切,都是自己已往的所作所为,临了儿却堕入畜牲道中,投生为一条母狗。他看了不觉心惊意乱,连称奇怪!可是别人从后面看去,仍旧是一面空洞洞的铜镜,一些儿痕迹都没有。

菩萨将镜收了,问道:“照得可满意,三文钱值不值?”

少年额汗涔涔,神色灰败,连称:“好,好,好!值,值,值!”

旁人见了他如此神气,争着向他询问所以然来。少年哪里肯说出真情,白出其丑?只向众人言道:“众位也不必问我,如其有意思,不妨花费三文,也照一照,包管能够满意就是了。”

毕竟好事的人多,一听了少年的话,争着要一试这新鲜把戏,你也出三文,我也出三文,轮流着试照。没有照过的争先恐后,照过的不是哭丧着脸,便是攒眉蹙额,现出失望的颜色,最低限度也得露出十分惊异的神情。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口虽不言,却是彼此心照不宣。

这么一来,瞧热闹的人也着实不少,风声一传开去,真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况呢!菩萨却只向着大众含笑不言,由辰至酉,足足照了三千来人,这三千来个里面,照了忧愁懊丧的,倒要占十分之九,喜悦愉快的不过十分之一。

当下菩萨向众说道:“如此宝物,只卖一千两银子,却终于只有照的人,没有买的人,可见俗眼到底没有识货的人。天已不早,老身却要走了。”

说罢,便将铜镜放在匣子里边,站起身来,弹了弹衣上尘沙,抬起头来时,法相却又换了,在各人眼中,变成种种不同的形状。在恶人眼中看去,那老奶奶顿时变成金神七煞模样,十分凶恶,看了令人胆战心惊:在寻常人眼中看去,或作嗔怒之容,或作忿恨之状,也足令人寒心;只有在善人眼中看去,却是慈眉善目的一位观世音菩萨。

当下有一班人受了惊吓,纷纷逃走,在一阵鸟乱之中,老奶奶已不见了。于是大家知道是菩萨来点化大众,于是各述所见。大概可分为三付面目,一付是慈眉善目的菩萨面,一付是大忿怒面,一付是含嗔面。其中有几个老人提议,好在刚才每人所出的照镜钱仍留在此,就用来在原处建庵塑像供养。这一尊像,也分三面,正面是菩萨面,左厢是大忿怒面,右厢是含嗔面,手持宝镜,俗称为三面观音,其实是游戏三昧观世音啊!

自此之后,那一班有过作恶之人,因为照见来生受苦情形,也都憬然觉悟,改过自新,湔涤罪业。此间民风,因受了这个感化,真是醇良了不少哩!

再说菩萨自洛阳留了一相,脱身而去,一路云游,直到江北地方。只见那边民风强悍刁恶,不知礼义,只贪财物,只要有利可图,为盗为娼都心甘意愿。故奸淫盗杀之风,比了随便什么地方都厉害,连官法也治不胜治。

菩萨要点化他们,便化做了一个肥头大耳的和尚,带了无数金珠宝物,一路行来,入了这班贪得无厌之徒的眼,便生了觊觎之心,结党呼群,将他拦路邀住问道;“何方僧人,大胆到此?出家人又何来这许多宝物?敢莫是抢劫来的?快快献出来,放你过去,要不然休想活得性命。”

菩萨道:“我并没有什么宝物,也不知世间什么叫宝物,只有为善修心,那才是宝物哩!”

众人道;“休得胡说,你身上的金珠翠玉,还算不得宝物吗?快快献上来。”

菩萨道:“你等指这些东西吗?贫僧正嫌它累赘呢?”于是就将一众宝物,取出来放在地上道;“你等只拣喜欢的拿吧!”

大家便一哄而上,七手八脚,争着拣值钱的抢夺,转眼间抢个罄尽,只留下一串婆罗子的数珠,却大家都不要,丢在地上。

菩萨拾在手中,含笑说道:“没中用的东西,倒一齐拿去了,怎么如此一串宝珠,却竟没人问讯?这可见此间百姓,生来没有善根了。”

大家也不去管他,各各夺了东西,想到市肆中去变卖。不料,那些宝物一件件都变作飞灰,随风吹散,连踪影也不留一点。那许多人不觉疑神疑鬼起来。正是:

佛宝人不识,愚蒙疑鬼神。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第三十三回 幻香梨小警贪顽 托梦兆庇护善士

话说那一班人想拿了宝物去变钱化用,不料却都变作灰尘,随风散尽,大家都十分惊异!商议之下,都以为和尚此时当没有去远,大家去找他说话。于是结伴追赶,直追到慈云寺里,果见那和尚在此挂单,于是声势汹汹地向他责问。

菩萨含笑道:“贫僧所有东西,列位都已拿去了,如今只剩得一串数珠,一只钵盂,列位谅来也用不到这东西,故留还贫僧,如今却何故又来寻找贫僧呢?”

众人道;“你那宝物,我们拿去片刻就都变为灰尘,这一定是你这和尚用的法术。故特地寻你来讨取,快快拿出来。”

菩萨道;“原来如此,我早就说过,那些东西并不是宝物,你们却一定要当它们是宝物。现在我的话应了,却又说我作了法,要讨二重,叫我哪里来呢?列位一定要时,依旧是那话儿,一定变不得钱。须知贫富各有天命,若用强力挣来的,一定享受不得。我看列位还是省悟省悟吧!”

大家闻言,哪里肯就此罢休,都说:“这和尚刁滑,非要给他些厉害,决不肯拿出来。”

于是大家四面围攻.菩萨却乘此脱身,用一段香梨木植在地上,由他们扑击。众人打得手酸脚软,只索住手,定睛看时,见是一棵大木植在地皮中,大吃一惊。原来这段香梨木,正是寺中重价买来,预备雕刻佛像的,观世音菩萨因与此木有缘法,故特移来作替身的。众人中有识得字的,见木上隐隐有“多宝观音菩萨”六个字,到此大家才知道那和尚是菩萨的化身,当时倒也深悔鲁莽,纷纷散去。

寺中的和尚就将那段香梨木雇匠雕成多宝观音法像,一身四面十八臂,每手各持一宝,与准提观音像彷佛。这是寺僧因欲符多宝之意,故引准提相雕刻的。其实,当时菩萨并未有此等现示啊!

自慈云寺里雕成了这尊多宝观音供养起来之后,民间因为有那许多人的传说,知道菩萨灵感,都十分相信,香烟甚盛。

在菩萨的原意,要使他们一心向佛,不做越分之事。不料那边的人,的确没有善根,就误会了意旨。起初不过求财求福,倒还罢了,到后来,他们不问什么事都到菩萨面前来占卜祈祷。甚至妓院鸨儿也来烧香,叩求菩萨保佑她们生意兴隆;小偷儿也来烧香许愿,求菩萨保佑他顺风得利,还有那痴男怨女,也暗中请求菩萨替他们作合,野鸳鸯也来求保佑他们白头到老,烧香人中,什么都有。如此一闹,把一位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闹得乌烟瘴气,此间再也留存不得。

本来观世音菩萨虽说是拯拔一切苦厄,又哪里管得这许多歪缠的事呢?况且,菩萨也不能因为受了一炷香烟,就保佑他们去做那不法的勾当呢!只索叹此方业障太重,无法点化,终于迁地为良了。

可巧,那淳多宝观音像手中所持的珠幡宝幢,的确是很有价值的宝物做成的,那一班鸡鸣狗盗的东西,早就生了觊觎之念。中间有一个胡七,是一党的头领,因为屡做巨案,人家防范得严密,失了几次风,潜伏了几时,弄得十分窘急,于是召集了几个同党一商议,决计去偷那多宝观音手中的宝贝:在初,大家还多顾虑,后来胡七自告奋勇,只叫大家在外把风,有什么都有大家的,方才个个无话。

安排停妥,到了晚间,果真由他独个翻入慈云寺里,索性把观音像背负了出来,驮到僻静所在,各自动手,把那法像十八手中所有的宝物完全取下,然后把观音像抛入长江之内,看它随波逐流而去。他们得手之后,自然欢喜万分,将脏物依分了,各自散去。

再说菩萨的真身,明知此事,所以不去施展法力,阻止他们的行动,也委实因为此间不可久居之故。

在他们将法像丢下江心的时候,菩萨早巳渡江到了金陵,觅到一位有缘法的善人。此人姓潘名和,是金陵一个商人,一家粮食行,家道小康,生平笃信佛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