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名门纪事 >

第364章

名门纪事-第364章

小说: 名门纪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结论,之后就会越来越相信,而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根本就不重要了。

    李湛在皇帝眼里只是一把刀,而那些世家大族才是他的对手,他怎么可能相信对手告诉他刀会伤到他自己的话,而主动把刀扔掉呢。

    对于皇帝来说,这些年反反复复的折腾,打压那些朝臣的实力,就为了让自己乾纲独断,而现在对他的权利最大的威胁就是这几个已经成年的儿子。自古以来,皇帝和儿子们之间的关系总是那么微妙,既喜爱又防范。这样矛盾的状态会一直持续到老皇死亡,新皇即位。

    而各大门阀世家屡遭打压,他们现在还在忍耐这个皇帝的原因就是跟皇权直接对抗的代价太大,而他们还有希望通过自己支持的皇子上位而获得利益。

    皇帝现在正值盛年,而皇子们也还小,按照一般的规律,朝堂还要再平静十多年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涵因等不及,那些世家大族也等不及了。

    大隋这艘船早在明帝杨广的时代就已经裂开了缝,因为世宗用尽手段弥合。将这条缝面前弥补了起来。这艘船经过一百多年的行驶,内部早已破败不堪。作为长公主,她曾经尽力去弥合这些缝隙,却被世家大族反噬。而如今,她则要加速将船瓦解。

    皇权和世家大族之间的利益冲突,就是她最好的帮手。

    涵因笑道:“相信我。皇上最近不会有空理你的。”

    过了两天,涵因和李湛亲自去三房探望还在养病李诺。

    李诺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人看起来,除了脸色有些苍白,精神还是很好的。

    李湛和他在书房里谈话,涵因则取找崔如君。

    崔如君一见她便跟她嘀咕:“这两天终于把小叔子的那半产业交割出去了。”

    “你婆婆没说什么吗?”涵因问道。

    “开始很不高兴,骂我不给小叔子过继香火,纯属掉钱眼里了,不过她每次生气都心口疼,也骂不长,现在恐怕也骂累了,也不骂了。”崔如君笑道。

    现在她是家里唯一嫡子的母亲,自然不用再受那些憋屈,太夫人也知道,事情已经这样了,就算骂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反而把跟儿媳的关系搞糟了,故意在祭祀的时候怠慢二老爷,岂不是得不偿失。

    涵因笑道:“你呀,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孝顺,千万不要有一点怨言,大家都长着眼睛,你怎么做的,大家自有公论。我们在这种大家族做媳妇,族人的风评最重要。”

    崔如君笑着点点头:“放心吧,姐姐,我知道的。哦,对了,我哥哥下个月就要过来了。”

    “怨不得你气色这么好呢,原来有娘家人撑腰啊。”涵因笑道。

    崔如君一脸期待:“我二哥从小就最疼我。我现在就一心盼着他过来。”

    而在书房里,李湛和李诺讨论的话题则要严肃的多,因为涵因跟崔如君的关系,两家来往一直很密切,而李湛的亲家是李诺的姑姑,虽然太夫人并不喜欢自己的小姑,但李诺还是很愿意跟现任刺史有这样的亲戚关系。

    “你家的那半家产,长房怕是惦记了很久了,若不是这次你夫人当机立断,怕是那马场的份子也要拿出一半给他们。”李湛笑道。

    李诺本就苍白的脸色越发没了血色:“哼,他们是欺我三房无人。”

    “若是你能坐这个族长,事情就另说了。”李湛笑道。

    “这怎么可能呢,长房素有威望,谁能憾得动他的地位?”李诺连连摇头,这种事他连想都没有想过。

    李湛笑道:“长房失德,只一心为自家牟利,早就不配族长之位了,我看老弟你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四百一十八章 丑闻

    李昇已经被关在房里足足有一个月了,这对于他这么大的男孩子来说,越来越难以忍受。尤其是他听说他的二叔母又被他那个不成器的堂兄辱骂的事情,就更加坐不住了。

    他现在心里像长了草一样,就想出去见她一面。无奈,他被下人看得很紧,根本没有机会。而今天他终于被放了出来。因为这一天是寒食节,每家每户都要开始准备祭祀事宜,他这个长房嫡长子自然是不能缺席的。

    房门打开,丫鬟婆子请他去书房见他父亲。

    李昇虽然被关的烦闷,但也不敢再父亲面前造次,连忙换好了衣衫去书房听训。

    李询是最传统的严父,从来对自己的儿子们不假辞色,因此李昇怕他怕到了骨子里,不过李询也知道这一个月苦了他,并没有说什么,就让他回去了。

    李昇大松一口气。回到房间之后,却发现一张纸条。竟然是他的叔母沛娘传来的字条,说不知道他这段时间怎么样了,很不放心,跟他约定春祭之后,在后面的藏经阁见面。

    每年这个时候,祭祀之后都要举办大型的冷食宴席,席间还有很多活动,非常热闹,藏经阁地处偏僻,是李家藏书的地方,珍藏着一些难得一见的珍本善本。李询平时要用的书都在书房之中,若是有要看的,也是派下人过来取。因希望儿子能够刻苦用功,李询便特意给了李昇一把钥匙。而李昇则配了一把给沛娘,只是沛娘从来不肯跟他在这里相见。

    今天她终于肯了,肯接受自己的真心,李昇心里被巨大的幸福感填满。

    寒食节和清明节在这个时代合并成一个固定的假期,可以休息五天。李湛和涵因上午在家里拜祭过老唐国公还有郑伦夫妇的排位之后,便赶去本家长房,参加李氏宗族的寒食宴。花园里,女孩子们在玩秋千。踢毽子,而在后面的场院,男孩子们则在玩蹴鞠。

    早春的太阳温和而舒适,阳光刚刚好。将的空气烘得暖融融的,涵因看着女孩子们将秋千高高荡起,衣裙和彩带随着风儿飘扬,仿佛仙子一般,笑道:“年轻真好。”

    “你才多大。说话好像七老八十似的。”崔如君笑话着涵因。

    涵因望望天,笑道:“真是觉得自己老了”

    “你呀,是这段时间太累了。也是,你夫君是刺史,又兼兵马使,每天那么多公务,隔三差五还有应酬,也没法陪你,府里全靠你一个人打理,怀了孕也休息不得。这几天好容易放假。让他好好陪陪你。”崔如君笑道。

    涵因握握她的手,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崔如君的安慰,明明崔如君面对的是后半辈子守活寡的命运。自己就快要有第三个孩子了,此时却是她来劝自己,涵因为自己这幅样子很是羞愧,觉得自己简直是太矫情了,身在福中不知福。于是拉住崔如君的手,说道:“你说的没错,咱们都要高高兴兴的过日子。”

    过了一会儿,本家大夫人卢氏带着几个妯娌过来看涵因,几个妇人站在一处闲聊了一会儿。涵因左右看看,笑问道:“怎么没见到二嫂子。上次冬祭她很是照顾我,我还想向她道谢呢。”

    本家四夫人笑道:“她肯定想不到这里会有人想着她。”

    卢氏看了一眼自己的妯娌,对涵因笑道:“今年刚出孝,又到了寒食清明,想必太过伤心,不想出来吧。”

    涵因点了点头。又开始和夫人们聊起衣服首饰的话题。

    正聊着,那边匆匆跑过来一个丫头,慌慌张张的,差点撞到人。

    大夫人登时大怒:“谁是管你的妈妈,平时就是这么教你规矩的?”自从太夫人索氏退居幕后,家里归卢氏掌管之后,她大族主母的气势便愈发显露了出来。平时说话客气有礼,发起怒来也颇有威严。

    那丫鬟赶忙行了个礼,说道:“老爷有急事,请夫人快过去。”

    卢氏见她一边说着话,手还有些发抖,这丫头平时稳重,现在这幅样子,必然是出了什么大事,于是站了起来,对涵因笑道:“总是事情不断。只能怠慢贵客了。”

    涵因看了一眼那个惊魂未定的丫头,笑笑:“嫂嫂何必客气,这么一大摊子事都在等着嫂嫂处置,嫂嫂快去忙吧。”

    卢氏又对几个妯娌笑道:“就劳弟妹们好好陪着贵客了。”

    说罢便跟着丫头走了,待离远了一些那个丫头便在大夫人耳边说了几句话,大夫人差点摔倒在地,好在那丫头手疾眼快扶住了。之后大夫人便匆匆的走了。

    几个人还没说笑一会儿,涵因家和崔如君家的丫鬟便都来请自家的夫人了:“老爷说准备告辞了。”

    涵因和崔如君相互对视一眼,站起身来,对那几个妯娌笑道:“那今天就不多打扰了,这就告辞了。”

    那几个妯娌忙起身相送。

    一路无话,回到府里,涵因便追问李湛:“成了?”

    李湛露出个笑容:“嗯,成了,没想到三房还是有些本事的,在大房这里插了人,李诺这次倒是让我刮目相看。”

    “的确啊,从前还以为三房任人摆布呢,倒没料到他有这一手。”涵因笑道。

    “不过这也多亏你提醒李昇有这么档子事。要不然还要找好久把柄。”李湛这几日已经不再为廖文恺的事情担心了,反正担心也没有用,皇帝要整他,手里有大把的把柄也不差这一个。

    涵因笑呵呵的说道:“也是撞上了,谁知道他们这么大胆子,大白天竟然在园子里相会。不过若是他在长房那里没人,也做不成这事。”

    “之前李诺还说可能做不成,毕竟人手有限,也可能李昇或者那妇人不上钩,我也本就当去看看李询那些珍藏的孤本善本,谁知道还真的撞上了,长房、四房那几位叔公,当时就气得说不出话来,还有一个差点晕过去的。李询的脸一会儿惨白一会儿蜡黄。我都怕他撑不住。当时的场面别提多乱了。”李湛说话的口气虽然是哀叹,不过里面却透着一股子幸灾乐祸,他吃长房的憋太久,这次长房出了这么大的丑。让他亲眼见证,自然难免心中痛快了,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有点过了,清了清喉咙,对涵因一笑:“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够君子?”

    “是。”涵因一脸严肃的对李湛说,随即自己也憋不住了,大笑了起来:“可是我也不是淑女。这事我觉得好痛快!”然后低下头,摸着肚子,笑道:“他们活该,谁让他们欺负你爹的。”

    李湛搂着她,笑道:“可不许这么说,文王之母太任怀孕之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你现在啊可不准说这些。”

    “真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涵因白了他一眼。

    “这又是什么典故?”李湛很是迷惑。

    涵因才想起来。这则典故是宋朝才出现的,于是解释道:“从前有个州官,叫田登,一上任就要求百姓讳他的名字,下属官吏有犯了讳的,就必然鞭笞惩治,所以整个州里,都把灯称为火,那里上元节有放灯的习俗,官府贴出一个告示:‘本周依例放火三日’。结果这事成了笑话,众人都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李湛听罢笑了起来:“竟有这样的事,我看的杂书也不少,却没听说过。你这小脑瓜里面怎么有这么多新鲜玩意。”

    “小时候偷偷看话本,只记个大概。哪里还能想得起出处了。也许记错了也未可知。”涵因笑道,推脱不记得了之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