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为后-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赫舍里默,顺治不喜欢正宫皇后,死后连同葬都不愿意。这对仁宪皇太后来说。真是不能承受之痛。也难怪太皇太后会那么恨董鄂氏,那么多年来一直变着法儿欺压宁太妃。这么想着,又有点同情仁宪太后了。
玄烨看她眼神落寞。还以为她累了。轻声说:“这趟出来,任务已经完成了,明日我们就启程回京了,舟车劳顿,辛苦你了。”
“臣妾不辛苦。这些年来,臣妾一直躲懒。皇额娘入土之后,都没来祭拜过,之前还有诸多顾虑,但今日到了这里,才明白其实这只是做晚辈该做的事情。”赫舍里笑笑,收起了落寞的表情。
谒陵结束,等赫舍里回宫的时候,四月差不多都过完了。倒在软榻上,心里惦记着这一路的折腾,心里祈祷玄烨赶紧把修路大计好好谋划一下。现代不是说,要致富,先修路的嘛!
然而,玄烨现在根本没有这个闲工夫想修路的事儿,蒙古那边传来消息,察哈尔王的几个儿子在得知老大得了察哈尔王的头衔,吞没了老爹的遗产,并且兵权独揽之后,顿时就怒了。
草原上的规矩,大家靠实力说话,老爹在的时候,大家是兄弟,老爹没了,谁能力强,谁就坐拥遗产。
如今,这条不成文的规矩被康熙的一道圣旨给破坏了,这让其他弟弟们非常不甘心。如今他们内部摩擦已经萌芽。安亲王请旨,是不是可以用一些小手段让他们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让他们内斗消耗。
玄烨接到奏折找军机处成员开小会,这一次耿聚忠给了他建议,这条建议只有四个字“尊王攘夷”。这一次,他完全跳过了议政王大臣会议那些老家伙们,自己做了决定。
他的决定是,让安亲王和新任察哈尔王多做接触,多做些口头承诺,必要的时候给些小恩小惠,让反对他的人,进一步认识到他已经成了清廷的自己人,以此挑动他们的怒火。
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绝对不允许安亲王真的和察哈尔王结盟。安亲王现在山高皇帝远,加上议政王内阁大臣会议那帮家伙又一直看他不顺眼。别一不小心敌人变成盟友了,这事情就搞笑了。
察哈尔王是必须灭掉的,甚至这一次,玄烨决定要把林丹汗这一支的血脉彻底抹掉。安亲王已经有过一次站错队的例子,这一次,玄烨并不怎么信任他。
好在皇祖母有先见之明,在安亲王身边安插了一个费扬古啊!玄烨这个时候感叹到,什么事都想得这么周全,留有后手。自己和皇祖母的差距,还差十万八千里。
战争的事情搞定了,玄烨就开始操心经济,国库空虚都好几年了。这次又遇上打仗,再不想办法补充点儿,万一哪儿再来个旱灾或水灾,大清就真的穷得只剩下地皮了。
要充盈国库,无非就一条,开源节流。按照户部上呈的税目明细来看,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还是巨大的问题。
清朝前期,在没有雍正实施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措施以前,一直是按照前明的税收制度上税的。也就是所谓的一条鞭法。
把田赋,人头税,等一系列税收笼统地加在一起,由国家发统一通知,地方官就按照通知精神以上浮百分之一到五的价格向百姓收取。
国库只收规定数目,多出来的百分之一到五,就是所谓的火耗,也就是公务开销费用,有了这比银子,国家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把公务员工资降到最低。也就是说,清朝的官员实际上是奉旨贪污的。
国家给了火耗的下限,却上不封顶。这百分之一到五,到了地方官的脑子里,就成了最低标准是百分之五。
因此就出现了大灾之年,税可免,火耗不免。国家收不到银子,饱了地方官的私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么来的。
玄烨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想着给老百姓减负,地方官却变着法儿给他们加餐。如果按照军机处的说法,给老百姓再加税,那老百姓的负担,就更重得没边了。
但是,火耗银子是地方官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朝廷加不起工资,地方官要是没了火耗,就只能喝稀粥穿补丁了。这样的话,大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肯定就没保证。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玄烨发现。经济问题,比政治还难搞。哎,主要还是国家穷啊!负担不起太高的公务员工资,才导致这种情况。
玄烨叹气,赫舍里这几天却过得尤其满足。虽然儿子一回宫就被送回了慈宁宫。但她知道,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她们之间的羁绊会越来越深。母子关系终究会超越曾祖和玄孙之间的关系。
更让她欣喜的,是她的双胞胎女儿,长开了之后再看,真是越长越像自己了。而且两人长得一模一样,要不是两拨人带着,要不是她们脖子上有为了区别大小而带的金锁片。完全分不清哪个是姐姐,哪个是妹妹。
当初,听见嬷嬷请安的时候,说的是二公主和三公主,她还纠结了一下那个“二”。但是一想到额娘说的,公主在出嫁前都是只有编号没有名字的,她也就只能默认了,没跟玄烨提给女儿起名字的事儿。
眼看着女儿如今一点点长开,赫舍里从她们身上,完整体会到了做母亲的快乐。看着孩子成长,引导她们成长,陪着她们一起成长。这一对姐妹花,让她看到了之前错过的承瑞的成长过程。可以说,她现在是有女万事足的状态。
这天深夜,赫舍里几乎要宣布吹灯拔蜡睡大觉了。外面传来皇上驾到的声音。整了整衣服带着宫人出来接驾,却发现玄烨脸色发青,眼圈泛黑。这一惊非同小可。
谒陵回来后这才几天没见,怎么就弄成了这幅德行?起居录上不是显示他有几天到后,宫去采花了吗?现在看着这么像连着通宵好几天一样?
玄烨的样子吓坏了赫舍里,更是惊得下人们手忙脚乱。珍儿玲儿两个,眼巴巴地望着赫舍里:“娘娘,皇上累成这样,要不要宣太医来看看?”
第二百第二十三章 操不完的心
等到把玄烨安置到床上睡踏实了,赫舍里才有空转身盘问小魏子。然后才知道。玄烨这几天真的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自从有了军机处,玄烨就定了规矩,每个月固定有六次在乾清门的御门听政。分别是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六,二十四和三十。如果皇帝有意在其他时间临殿,则另外附加。
也就是说,理论上,没有特殊情况。玄烨一个月只上五天班。这五天还都只上半天。这样舒服的日子让前世身为骨灰级金领的赫舍里羡慕得两眼冒红心。按道理说,他不会累到这样才对。
但是,根据小魏子的描述,老板自从谒陵回来之后,也不知道中了什么邪,一下子成了工作狂人。不管上不上朝,每天都是五点起床开始工作,如果不到其他宫里,就直接工作到深夜子时。
如果到其他宫里也要等到十点钟以后。皇后娘娘之所以没发现,是因为皇上每次想到来坤宁宫的时候,都会在晚膳前过来,吃完晚膳就又离开了。
赫舍里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这么一想才回过味儿来。的确啊,自打谒陵回来之后,他一次都没有在自己这儿过夜啊!晚饭虽然常吃,但都是吃完就走人的。自己这几天昏头了,心思都在女儿身上,的确没在意他是不是疲劳过度了。
这么一想,她有些歉然地问小魏子:“那你知不知道,皇上究竟为什么事情如此劳心?”“回娘娘的话,奴才虽然日夜在主子身边伺候着,但主子的脾气您是知道的,他做事的时候,几乎是不说话的。奴才又不识字”
赫舍里恍然,玄烨的脾气在自己的面前似乎没怎么变过。但在别人面前,已经从表里如一进化到表里不一了。如果他有意隐瞒,别人倒还真不可能从他的表情上看出什么。
问了半天没结果,小魏子退出去,赫舍里走到床边。本来珍儿和玲儿要去宣太医的。被赫舍里拒绝了,玄烨深夜造访,就是不想被别人知道他现在的状况。而且入宫传太医,势必会惊动慈宁宫,老太太也许还没睡呢?万一惊动了,岂不是无妄之灾。
所以。她只让人端来热水,亲自替他洗了脸之后,就在她边上安睡了。一夜无事。没想到第二天五点钟,玄烨忽然惊醒,一声“来人!”把边上的赫舍里也惊醒了。
迷迷糊糊地看了一眼天色:“皇上,今日不是听政的日子,再多休息个把时辰也不要紧。”“我吵醒你了?不行。今天我点了户部两位尚书的名,要和他们商讨政务的,你再睡会儿吧!”
赫舍里无奈从被子里爬出来,含烟她们一拥而上给她披上外袍,递上毛巾和漱口水。收拾好之后,赫舍里转身帮玄烨穿衣服。某人有点过意不去:“昨晚就想来看看你。没想到却妨碍了你休息。”
“皇上说的这什么话,皇上勤政,乃万民之福。妨碍到臣妾什么?只是皇上。您不能再这样累着了,再难的事情,您也得给足够的时间去解决,不能着急啊!”
玄烨圈住赫舍里的腰,把头搁在她肩上:“我何尝不想慢慢来。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允许我慢慢来啊!你可知道,就咱们去谒陵的四月。黄河沿岸大面积干旱,整整两个月,只下了一场小雨。再下去就是盛夏,如果情况持续,今年就又是大灾了!”
“皇上,天灾不是人为可以阻挡的,您就算着急,也不能”赫舍里刚想劝他,没想到却被他打断了:“行了,我会注意休息的,有什么事,晚膳时候再说!”说着话,玄烨放开赫舍里,大踏步地走了出去。
这一刻,赫舍里有些愣神,这娃怎么突然之间有肩膀了,知道只争朝夕了?从他今天早上没人叫就惊醒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精神压力不是一般的大。这孩子,才几天功夫,居然就学会藏心事了。
但是,看他毅然的背影,以及和她之间日渐增大的身高差。赫舍里的心中渐渐地也有些明白,不管自己多么不愿意承认,他是长大了。
历史书上说,玄烨建立军机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标志。经历了这么多事,他终于从厌恶权利,到渴望权利,最终达到了掌控权利的一步。
玄烨,如今你该明白,什么是天降大任,能者多劳了吧?越是位高权重,操心的事儿就越多,对自己的压榨也就越厉害。
想当年自己一届女流,却坐上了大陆区副总的位置。很多人眼红嫉妒,但更多的人却指着她过日子,她恨不能一天有四十八小时,不停工作。以至于忽略了自己,更忽略了家庭。
叹息了一声收拾好心情,应付新的一天。纳喇氏的肚子渐渐的大了,赫舍里开始紧张,有了马佳氏滑胎的先例,让她不能不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不但让太医每日汇报早晚两次平安脉的情况,更是让敬事房选了四个有经验的嬷嬷日夜看护纳喇氏。
不但如此,隔三差五的,她还要亲自驾临探望,看看纳喇氏的气色神态。以保证不出现马佳氏那样的意外。
对于马佳氏,她也吩咐太医院给她开出专门的方子,用上好的药材和食材给她调理身体。可以说,在对待属下的用心程度上来看,连玄烨都要靠边站。从最早张氏有孕,到现在纳喇氏有孕,赫舍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