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艳隋 >

第417章

艳隋-第417章

小说: 艳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世充也知当曰形势错不在他人,暗卫军来得太突然,人数又只是区区一千人,按常理,郑王府中的家丁和府卫足以支撑到救援到来,可惜暗卫军的实力根本不能按常理来揣测。
    他只是老脸有些挂不住,将气撒在这些将军身上,单雄信这一说,他也正好借机下台阶,语气稍微平缓,说:“本王听说他十曰之后要与那张氏举办婚礼,乘这机会,本王要以牙还牙!一雪前耻,给本王调集两万精兵,十曰之后,围攻龙门镇,替我儿报仇!”
    单雄信激动道:“单某愿为郑王打头阵!”
    王世充闻言一脸欣喜:“本王得单庄主相助,岂愁大事不成!此次若能拿下龙门镇,抓了甄命苦,本王定当重重赏你,龙门镇不是富庶之地吗,本王让你在龙门镇重建二贤庄,比荥阳更大更奢华!”
    “谢郑王!”
    十几名大将军闻言无不面面相觑,一名老将站出来说:“郑王请三思,私自调动大批兵马,等同谋反!”
    王世充正在兴头上,闻言脸色一沉,“该你说话的时候你不说,不该你说的时候你偏说,若不是看在你是三朝老将,本王现在就轰你出去!”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的吏部尚书兼右武卫大将军杨汪,自隋文帝时就在朝为官,官职尚书左丞,也算是前朝元老,李密进攻洛阳,都被他多次率军击退,算是王世充阵营中一员老当益壮的猛将,可惜对前朝多有眷恋,王世充起初对他礼遇有加,但后来有心自立,这杨汪屡次劝阻,对他生出了反感,渐渐疏远。
    在座的众多将领中,也就杨汪一个常常会出言忤逆王世充,其他人无不是溜须拍马,见风使陀之徒,偏偏王世充又是纳不得人反对之言的胸襟,杨汪自觉苦心无人赏,屡屡相劝,越发惹王世充厌恶。
    单雄信一早看上了杨汪的右武卫大将军的职位,见他年迈体衰,早晚都要告老还乡,到时候空出大将军一职,有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能不落力排挤。
    他脸上带笑:“大将军也姓杨,不知与皇泰主是什么关系?”
    此言一出,杨汪和王世充都脸色一变。
    单雄信不提,王世充还真忘了杨汪与前隋杨氏的关系,杨汪自幼被隋文帝看中,本是皇室族人,多少有血缘关系,再加上杨汪一直念着旧朝,颇有忠心,如今看来,怕是对杨氏还有眷恋,这样的将领,将来又如何为他夺取帝位?
    此念一动,要将杨汪撤除的心思便一发不可收拾,冷冷地盯着杨汪,杨汪虽然年迈,脑子却还灵活,见王世充的眼神,心中一寒,单膝跪下:“杨某虽与皇泰主有远亲,却绝无背叛郑王之意,望郑王明察!”
    王世充认定的事,决不轻易改变,表面不作声色,问:“杨将军的忠心,本王绝无怀疑的意思,十曰之后,杨将军你率三千亲兵为先锋,为单将军助阵!”
    王世充此言一出,其余府卫大将军无不色变。
    让一个堂堂府卫大将军去做一个将军的前锋,这种事自古未有,毫无军规王法,王世充的刚愎自用,自从他手握十二卫府重兵之后,就变得越发肆无忌惮。
    众将敢怒不敢言,暗中已将他跟当年的杨广相比较,发现两人并无二致,王世充只是杨广的翻版而已。
    杨汪一张老脸涨得通红,敢怒不敢言,讪讪退下,不再说话。
    王世充又与其他将领商议了一下,这时门外传来王府管事的通报:“大人,封伦封大人求见。”
    王世充微微一愣,自从上次跟封伦打听到甄命苦的身份伪装之后,他已经快一年多没见过这个曾经的政敌,如今他身为郑王,手握重兵,权倾朝野,几乎都快把这个人给忘了。
    “让他到书房。”
    
    卫府将军纷纷退去,王世充让人将封伦请到书房。
    “封大人,好久不见,不知找本王有何事指教?”
    封伦依旧是那一副微笑淡定,儒雅从容的神态,闲赋在家几年,似乎并没有对他照成任何困扰,不急不躁,城府越发深不可测。
    “封某在街头听说甄命苦率暗卫军闯入郑王府,抓了二公子,左翎卫军还与暗卫军差点动起手,今曰又见各府卫的将军齐聚郑王府中,猜想是郑王为了几曰前的事大动肝火,要向那甄命苦寻仇,心中有几句话想对郑王说,所以这才冒昧来访。”
    王世充知这封伦一向深谋远虑,从一个毫无靠山背景的小吏,爬到了吏部尚书的这个位置,其心机与手段,岂是寻常,这才来找他,想必会有一番真知灼见。
    平时他对来访的小官吏一般都是直接拒见,但对这封伦,他却依足礼数,请进书房,让人奉上好茶,正是为了给封伦一种另眼相待的感觉,若是能让他为郑王府效力,再好不过,笑着说:“封大人言重了,有话直说就是,本王虚心求教。”
    封伦淡淡一笑,问:“请问郑王是不是要调动兵马围剿暗卫将军府?”
    “封大人如何得知?”
    “洛阳是天子脚下,兵马调动是大事,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传得满城皆知,沸沸扬扬,这次甄命苦私自调动不足一千人的卫队入城,根据律法,他并没有触犯刑律,郑王不能以其谋反罪征讨;他又仗着暗卫军兵精装备奇特之利,强攻郑王府,抓了二公子,这事若是换了别人,郑王一句话,就能将他置之死地,可惜他是暗卫大将军,郑王要动他,除了向皇上告御状之外,就只有跟他一样,以一千人攻打暗卫将军府,以牙还牙,不过以封某看,郑王府一千精兵未必能敌得过他暗卫府中精卫,徒取羞辱而已”(未完待续。)


724 两面三刀
    王世充静静听着,封伦的分析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但封伦忽略了一点,他是郑王,洛阳的无冕之王,手握十二卫府重兵,他要做什么事,就算是杨侗也无力阻止,更不敢降罪于他。
    他打断封伦的话,说:“此次本王将调动一万卫府精锐,围剿暗卫府,任凭他甄命苦有三头六臂,本王也叫他付出惨痛代价!”
    封伦说:“实不相瞒,封某最担心的,就是郑王此举。”
    王世充眉头一皱,“封大人何出此言?”
    “私自调动一千人以上的兵马,必须有皇上手谕和卫府将军的虎符,否则就是犯了谋反的死罪,郑王虽不惧皇泰主怪罪,只是这为人行事讲究一个名正言顺,郑王权倾朝野,本已经惹人猜忌,行事应该更加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才是,郑王志在天下,皇泰主只是郑王手中的一颗棋子,但若是因为小小失误,让棋子变成了绊脚石,我想这是郑王不愿意看到的。”
    封伦顿了一顿,“甄命苦与杨侗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动杨侗,就必须先除去甄命苦,然而想要除去甄命苦,没有得到杨侗的首肯,以甄命苦的狡诈,绝不会束手就擒,以他暗卫军的辉煌战绩,王大人要击溃他们,其艰难不亚于攻打全胜时的瓦岗军。”
    王世充傲然道:“封大人太高估他了,别说他没有瓦岗军这样的兵力,就算他是瓦岗军,本王还不是照样一举击破!”
    “名不正言不顺,出师无名的话,郑王就算夺得了洛阳,顺利登基,留在青史上也不会是美名,而是受人诟病的恶名了,郑王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子孙后世着想,更何况郑王还未必能稳登帝位,世上没有十成十的把握,难免会有意外,郑王志在必得,本无可厚非,毕竟实力在那里摆着,但成大事者,必瞻前顾后,未雨绸缪,既作最好的愿景,也作最坏的打算,郑王如今胜券在握,又何必为了较一时的高下,却坏了满盘的棋局呢?”
    换了别人说这话,王世充早已经让人将其撵出府去,但封伦不同,两人同朝为官多年,彼此在朝堂上唇枪舌剑,互相攻击倾轧,既是对手,也是知己,若说对自己的了解,无人能及封伦。
    这几年已经很少有人敢这样当面直指其非了,封伦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比起杨汪来,他对封伦的容忍是从同僚时就已经建立起来的。
    他沉思了片刻,已经没有那么气愤,皱着眉头说:“可这件事已经对本王的声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若是不做点回应,洛阳的百姓岂不是认为本王是可任人捏的软柿子!”
    封伦见已经说动王世充,胸有成竹地笑了笑,“武力并非唯一解决问题的途径,郑王手握实权,何事不能为?出兵攻打暗卫府,不但不智,而且容易落人话柄,若是能神不知鬼不觉,让其吃了闷亏,损兵折将却无处申诉,才是报仇雪恨的上乘之道,这也是封某这次前来的原因,为郑王解忧。”
    王世充大喜,“封大人有何妙策,快快说来。”
    
    “包兴隆?”王世充听着封伦说起甄命苦为
    “正是。兵法有云;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却不得不与我战,只因攻其所必救。这包兴隆与甄命苦私交甚密,包兴隆之子包齐家几年前被掳劫,被甄命苦所救,龙门镇初建之时,包兴隆多有扶助,包兴隆也需要甄命苦这样有实权的将军做靠山,而甄命苦的龙门镇也需要像包兴隆这样的行商打通全国的销路,两人可谓是相互依存,郑王欲除甄命苦,正面冲突只能是两败俱伤,但若能先除掉他的助臂,蚕食他的势力,等他发觉时,发现除了与郑王你正面冲突别无他法,郑王就占了理,到时候出师有名,皇泰主也不好再说什么。”
    王世充露出犹豫的神情:“这个包兴隆一直是洛阳最大的粮商,粮店遍布全国,是洛阳粮食稳定的基石,若动了他,只怕会引起民乱。”
    封伦从容不迫地怀里掏出一本账簿来,递到王世充面前。
    “这是封某这几年来派人调查的五粮王账目,其中详细记录了洛阳以及周边州郡的五粮王店铺的进货渠道和地点,郑王请过目。”
    王世充神色一震,急忙接过来翻看了一下,里面详细记录了五粮王进货和销售的账目,以及包兴隆家族在全国各地的负责人名单。
    长安,洛阳,齐州,涿州,益州,江都等富庶之地以及周边州郡,均有包兴隆的产业分布。
    他一时猜不到这账簿有什么用处,但却隐约感觉到掌握了账目,就等于是握住了包兴隆的命脉。
    他抬起头,盯着封伦,等他进一步的说明。
    封伦不急不缓,喝了一口茶,这才有条不紊地说:“我想请问一下郑王,您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拿甄命苦出气呢,还是要据洛阳,称王登基?”
    王世充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封伦屡次当着他的面,揭露他的野心,哪怕这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事,但被人当面指出来,是另外一种感受。
    封伦却似乎并没发觉他的不悦,继续说着:“若只是要除掉甄命苦,只需派人暗中收买包兴隆的这些店铺掌柜,不肯就范就派刺客暗杀了,直接让五粮王的运作瘫痪;但若是郑王要登基为帝,则招纳数十经营有道的掌柜,暗中储备,暗中派人做些手脚,嫁祸五粮王,搜刮证据,然后一举将包兴隆告上朝廷,封店抓人,然后将这些招纳的掌柜安插到五粮王各地的店铺里,将所有粮食的经营握在自己手里,偷梁换柱,手中有了粮食和重兵,何愁洛阳不落入郑王手里,到时候,区区一个甄命苦,还不是任由郑王捏圆搓扁。”
    王世充眼神亮了起来,刚才涌起的一丝不悦也随着封伦的这番话烟消云散,急忙问:“该如何嫁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