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小子能背下家规吃到晚饭,李邺心中就是一阵嫉恨。但本想捣鬼,乘着赵勇不注意给李邺来一下,哪知才抬起头去看赵勇时,一根竹鞭就“啪”的一下抽在了他的脖子上。
竹鞭韧性强,抽在人身上不但声音清脆响亮,而且还极为疼痛,李邺“啊”的大叫了一声,眼泪立刻涌了出来。他卟嗵一声跪了下来:“大叔饶我,大叔饶我!”
赵勇哼了一声,他本是个憨厚的汉子,只是这些日子被赵与莒反复嘱咐,所以装出这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可李邺极为奸滑,虽然年纪不大,心眼却多,目光又准,早看透了他,这一跪下去,赵勇接下来的鞭打就抽不出去了。
“回到自己位置上去。”赵勇将竹鞭举了好一会儿,也没有打下去,他干咳了声,大声喝斥道。
李邺慌慌张张地回到了队列的后头,缩着脖子恨恨地瞪了陈任一眼。这下好了,陈任一个,还有方才的龙十二一个,李邺在孩童中又多了一个敌人。
“我念一句,你们跟着念。”赵勇见这些孩童都静了下来,便按着赵与莒的吩咐喝道。
虽然方才他只抽了李邺一下,可李邺装模作样的求饶却把孩童们都吓住了,因此对他的话不敢不听,他每念一句,下边的孩童们便跟着说一句。反复三遍之后,最初的新鲜感没了,赵勇便有些不耐烦,向诸童问道:“有谁能背了?”
过了好一会儿,也没有谁应声,赵勇骂骂咧咧地唠叨了几句,小翠看不过眼,让他先去喝口水,自己来带孩童们背诵。
显然,和颜悦色的小翠比起赵勇要受欢迎,特别是那些男童,卯足了力量高喊。又是三遍之后,小翠再问谁能背了,两个男童应声道:“我!”
这其中,便有陈任。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五、家规(下)
更新时间:2009…3…4 1:01:28 本章字数:2574
(首先要向赤虎大大致谢,感谢他对这本书的介绍和对我的支持,然后要向新书友旧书友致谢,在这大年三十的下午,祝诸位书友及家人身体健康家和业兴。)
三十五个孩童中,只有两个在六遍之后能背诵的,毕竟,那种过目不忘的天才不是随处可以遇到。
“陈任陈子诚。”赵勇勉强叫得出陈任的名字,陈子诚则是在小翠的提醒下才认出的。陈子诚是个身材矮小瘦弱却有一双极大眼睛的男孩,长得非常平庸,话不太多,看人时总爱歪着头,仿佛是转着什么主意。
这两个最聪明的孩子都姓陈,倒让赵勇心中有些嘀咕,难道说姓陈的就比别人记忆力好些不成。本来依着他的意思,这些孩童既然被赵家买了,成了赵家的僮仆丫环,那自然也应该跟着姓赵才对,但是赵与莒却不同意。如今在这赵家,赵与莒年纪虽幼,却是不折不扣的家主,因此,既是赵与莒不同意他们改名,也只能如此了。
“背给我听听。”赵勇咳了声,他花了几日功夫才背下的东西,这两个孩童才一会儿就能背下来?
陈任与陈子诚先后背了一遍,两个男孩的记忆力都不错,背得虽然有些磕巴,不过基本没有错的。赵勇向小翠做揖道:“这两个就麻烦翠儿妹妹带走吧。”
翠儿抿着嘴笑了笑,招呼陈任和陈子诚跟着自己,在众孩童或羡或妒的目光中离开了这座院子。
几乎就在他们离开院子的同时,孩童们嗅到了扑鼻而来的香味,不仅仅有米饭的香味,更有那油汪汪的红烧肉香味。有些孩童自出生以来,还未曾吃过红烧肉,但嗅到这香味,便知道那是好东西了。
“嗅到没有,今晚吃红烧肉!”赵勇见所有孩童都忍不住向香味传来的方向看过去,颇有些得意地说道:“好生背家规,背过了的便有红烧肉吃,背不过的便在这嗅香吧!”
孩童们都是精神一振,起初赵与莒说背完的才有晚饭吃,他们虽然担心挨饿,却没有现在这种动力。一时间,孩童们都大声背诵起来,三十余人的声间,立刻就将这院子吵得鸡飞狗跳。
就连李邺也全神贯注,再不去胡思乱想——红烧肉的威力,可比方才那一竹鞭强大得多!
赵勇每念三遍便会停下一阵子让孩童们自己背诵,不断有孩童背完全部家规被小翠领走,仅半个时辰,院子里就只剩下两个孩童,这两个留在最后的正是李邺与龙十二,两人相互瞪视,都觉得对方面目可憎,似乎自己到现在也背不出来,是因为对方在视线中的缘故。
“你们两个快些,到时若不成的话,我自己可要去吃饭了。”赵勇不耐烦地吼道,最初他来教这些孩童背家规,还有些扯着虎皮做大旗的威风,可现在新鲜劲早过了,他有的只是不耐烦。如果不是怕误了赵与莒的事情被老爹责骂,他早溜出去耍子。
龙十二心里默念了几句,觉得自己能够背下了,便向赵勇伸手——这是赵与莒让赵勇教他们的规矩之一,要发言便得将手斜斜向上伸直,身体也得绷紧来。这种礼节可是大宋朝前所未有的,要到九百年后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才会由纳粹人施出来。
“你背。”赵勇说道。
龙十二心里默念了几句,觉得自己能够背下了,便向赵勇伸手——这是赵与莒让赵勇教他们的规矩之一,要发言便得将手斜斜向上伸直,身体也得绷紧来。这种礼节可是大宋朝前所未有的,原是罗马帝国礼,九百年后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又将之发扬光大了。
龙十二本身背得就有些艰苦,被他这一闹,心中一慌,便将后半段家规忘了,吭噗了好半天也没有背出来。赵勇极失望地摇了摇头:“不成,不成,你得接着背!”
李邺掩嘴偷笑,龙十二则愤愤地瞪着他,不过龙十二也是个倔脾气,倒没有在赵勇面前指责李邺捣鬼。
“我能背了。”李邺在肚子里反复默诵了两遍之后,觉得自己可以勉强背出来了,立刻嚷嚷道。哪知赵勇只是翻了他一眼,却怎么也不理他,他这才省悟,又伸出右手:“报告,我能背了!”
得到赵勇许可之后,李邺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为了防止龙十二用他那招对付他,他还特意闭上眼,眼不见为净。龙十二无法,只能眼见着他背完走人,然后院子里只剩余他一个了。
这让龙十二心中更慌,时间已经到了,他伸出手请求再背一次,可是慌乱之中仍然是背了一半卡住了。赵勇不耐地说道:“今日别背了,你晚上就饿着吧。”
说完这话,赵勇便快步出了院门,若大一个院子,只剩下龙十二一人,他手足无措地站了会儿,眼泪无声无息地流了出来。
无论他是多倔犟的一孩子,终究只有十岁。
“你便是那唯一一个背不出家规的么?”不知过了多久,龙十二听得有人在身边说话,他抹了泪水看过去,发现赵与莒这位大少爷不知何时又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心中一惊,垂下头不语,等待着接下来的嘲笑与责骂,可出乎他意料,赵与莒没有嘲笑他,而只是淡淡地说道:“我不养无用之人,只是背个家规罢了,若是连这等小事都做不成,我还能把什么事情交付与你?”
“”龙十二沉默着把头垂得更低了。
“大少爷,还是给他吃吧,这孩子挺可怜的。”跟在赵与莒身边的小翠轻声轻语地说道。
赵与莒回头看了看小翠,小翠虽然早就习惯了他出人意料的言行举止,可仍然被他眼中与年龄不相称的凌厉所吓住了。
“今日尚未正式开始,翠儿姐姐你为他说情,我便听你一回,明日起便是再可怜他们,也不要为他们说情了,否则”赵与莒冷淡地说道。
并不是他厌恶小翠的同情心,而是他对这些孩童寄予厚望,百年大计,乃至千年大计,都要从这些孩童身上开始,怎么能让妇人女子的同情心干扰了!更何况,他要做的事情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他不希望开身边人说情的先河!
小翠垂下头去,眼睛里有些泪光,被一个七岁的孩子训斥,即使是这家的丫环,也会觉得羞愧。
“不要不要说情,我自己能背出来!”
龙十二这时突然打破了平静,他声音很低,也很沉。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六、立威(上)
更新时间:2009…3…4 1:01:28 本章字数:2353
(牛年到了,祝大家牛年牛运,家庭幸福美满,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龙十二最终还是吃到了红烧肉,只不过是到了夜幕完全降临之后才吃到的。
依着孩童们的习惯,天色一晚便是睡觉之时,因为此时既没有油灯又没有电,许多人还营养不良缺少维生素,一到天黑便什么都看不见。可在这地方却不成,赵与莒在给孩童们教育上极舍得投入,油脂做的火把点了四个,照得第四进的正屋亮堂堂的。
孩童们都极好奇地看着赵与莒,还有他身后的那一套行头。
那是一块巨大的木板,黑漆刷得发亮,赵与莒手中拿着一块白色的东西,神情有些恍惚。
他仿佛回到了近一千年后,就在他曾经支教的西部某个山沟沟里,用自制的简陋工具,传播现代文明的火种。
黑板倒简单,那粉笔的制做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用石膏、粘土按比例调配好。赵与莒只是知道配方,因此试制花了不少时间,最终制出来的也是他手中这不太规则的东西。
但这就足够了。
“今夜起,每晚你们都将在此学上一个半时辰。”赵与莒定了定神:“每月会有一考,考试不合格者饿一日并笞十下。”
孩童们闻言都是大吃一惊,自古以来,未曾听闻主家在买来丫环僮仆的第一日就让他们读书的。
僮仆家奴在此时地位极低,不唯自身不得参与科举,便是子孙也须改业削籍三代之后,能参与科举(注1),故此,读书对于他们这些已经卖身为奴仆的孩童几无意义可言。
“今日要教你们的是数字。”赵与莒没有给这些孩童太多惊愕的时间,他顿了一下之后,举起了粉笔。
虽然他自制的粉笔远没有后世那么光洁,但他写出的粉笔字却仍然漂亮,这几日他没少练习,为的便是这个小小身躯能如后世一般灵活掌握粉笔。他先是将从零至九这十个汉字写在黑板的上排,又在每一个汉字下标出相应的阿拉伯数字。这种由印度人发明的符号甚为简洁,对于智商不是很高的孩童而言,正适合数学启蒙所用。
“无论是算帐还是丈量田亩,都少不了这些数字。”赵与莒在写时是习惯性地从左往右写,若是饱读诗书的大儒看了定然会不习惯,但这些孩童几乎都不识字,自然没有这个问题。
选择数学作为对这些孩童进行基础教育的第一个内容,赵与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是因为赵与莒认为,数学乃所有学科之始,哲学为所有学科之终,特别是自然学科上没有数学基础,必然寸步难行;其次无论他如何保密,以他一人之力在这个时代里总难免有疏漏之处,教育僮仆算数不会引起那些执掌舆论的士大夫们猜忌,毕竟如他所言,数学可以用来算帐与丈量田亩;其三是因为这些孩童的年纪,正是开始学习基础数学的时候,若是到了小翠或者赵勇那年纪,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已经弱化,想要学好便困难了。
中华古人对数学并非不重视,否则数学也不会成为儒家六艺之一(注2)。甚至在隋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