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农家女 >

第2章

农家女-第2章

小说: 农家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氏道:“你二伯母明天要回你三哥的姥姥家,今天要准备东西,所以让我做饭。没有多大点的事。”

  “回娘家用得了一天的功夫准备东西,她以为她有金山银山啊,娘你也太耳根子软了!”王花儿火大的说道。

  戚氏忙说:“花儿,怎么说话呢,那是你二伯母,是你长辈,可别没大没小的,娘自己也没有觉得什么,你可别又耍性子,到时候你奶奶又要对你发火了。”

  王福儿扯着赵氏的袖子,“娘,二姐说的也对啊,您老是这样,他们说什么你都应下来,到时候什么事都落到你头上了。明天二伯母回娘家,那大伯母肯定不会做饭,到时候还是娘你做饭。

  ”而且二伯母肯定不会把这一天替回来。

  戚氏笑道:“没事儿,不就是一天做饭嘛,娘扛得住。你们就不要多说了,菊儿,给娘烧火去。”

  唉,自己的娘因为没有生儿子,底气不足,所以什么都忍让,这古代的女子,真是好可怜,生不出儿子就是天大的嘴,就是你再勤劳善良也抵不过一个大胖小子。看看自己家的情况不就一清二楚了?想着娘的性子以前肯定不是软弱的,只是有了生不出儿子的把柄,到哪里只能忍气吞声。

  王福儿迫切的想着自己的娘能够生出一个弟弟来,那样自己一家子的处境就能很快的改善。想一想娘今年才二十七八岁,应该还能生孩子。

  王花儿和王福儿把野菜给摘干净了,出来准备去小河边洗的时候,看见奶奶赵氏还在那里骂个不停,说的话无非是谁那么不长眼睛,敢劫老娘的水,让他庄稼都死光光,到时候吃草根。

  正骂的起劲儿,爷爷王有根从外面回来了,见着自己的老婆子还一副泼妇骂街的样子,不由的骂道:“给我闭上你的臭嘴!还嫌不够丢人,屁大点的事也被你弄得黄天老子都知道了,看看街坊邻居都笑话咱。”

  赵氏拍着大腿说道:“谁笑话哩!谁笑话哩!老娘骂自己的,骂的也是那起子黑心肠的,听不惯就别做亏心事!”看王花儿和王福儿正看着她哩,就怒目而视:“还不给老娘干活去!”

  王花儿和王福儿刺溜一下子就跑远了。这个时候,溜得快是王道啊。

  这王家村虽然很穷,但是也有山有水,一条名叫凉水河的小河蜿蜒在村子边上,凡是洗衣洗菜的都会过这凉水河这里。王花儿和王福儿来到这凉水河的石头凳上,就看见和王花儿玩得好的青梅在那里洗衣服。

  王花儿挥挥手,“青梅,你咋这个时候洗衣服哩?吃饭了没?”

  青梅看见王花儿也高兴的很,把上游让给了王花儿和王福儿,“还不是我大嫂,懒婆娘一个,家里的衣服不喜,我娘看不过眼,骂也骂了,最后还是我洗了。”

  青梅的大哥娶了个媳妇,看着长得人模人样的,可就是懒,什么活儿都不干,要是干活,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痒,这王家村的人都知道了。青梅的大哥又是个老实疙瘩,加上媳妇长得好,也不好说她,加上这农村娶媳妇本来就是很困难的,生怕一个不好,把媳妇给气跑了,所以也间接的助涨了青梅大嫂的气焰,弄得青梅的娘都是恨的牙痒痒的。

  可以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王花儿有话和青梅单独说,就让王福儿自己去岸边玩,“福儿,可不兴到河里,小心掉水里起不来了。”王花儿吓唬道。

  “知道哩,二姐。”王福儿看见那不远处有几棵杨柳树,准备摘几个枝条编一个帽子一会儿带,也就是那最简单的柳条帽,圈成一个圈就成的。

  多绿的柳条,摸着也舒服,要是树丛里没有虫子就好了,王福儿踮起脚准备折柳,唉,五岁的小娃娃,个头也太矮了,伸手都够不着。

  “黄毛丫头,你在干啥哩?”本村的一个男娃娃小名叫狗蛋的也来到了这树下,问王福儿。

  你才黄毛,你全家都黄毛!王福儿好讨厌自己一头营养不良的黄发,要是有条件,她也不想这样哩,起码也得用用桂花油保养保养,可是如今连吃都吃不饱哩,怎么可能还有那个精力保养头发?

  不过,王福儿手指着那树上的柳条,眨巴着眼睛,“狗蛋哥,你能帮我折几根吗?我想编帽子。”

  狗蛋被王福儿的大眼睛给闪着了,立刻就爬树,二话不说,就折了许多,王福儿忙说:“够了,够了!”那狗蛋才下来,还大哥大的说道:“以后要是还想折,就告诉狗蛋哥一声,对了,福儿妹妹,明天我们去山上摘野果子吃去,你想不想去?”

  王福儿拿着手里的柳条,不好意思的说道:“狗蛋哥,我去不了哩,我奶奶不让我去。”

  “唉,我就知道,大家都说你奶奶厉害了,我们都不敢去你们家玩。福儿妹妹,你好可怜哩,我明天从山上过来,给你送一些过去吧。那野果子可好吃哩。特别甜!”

  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奶奶厉害啊!看来奶奶的威名全村闻名啊。王福儿觉得这个狗蛋真的是太淳朴了,对他说道:“狗蛋哥,你自己吃吧,我姐在找我哩,我走了。”

  要是这小子送野果子过来,自己一家子几个也吃不了,肯定被奶奶收缴了,白瞎了人家的一片心,还是等有机会,自己去山上采吧。先吃个够再说。

  洗好了野菜,王福儿牵着王花儿的手回去了,那狗蛋还在旁边依依不舍的,最后不知道又发现什么有趣的玩意,就蹦蹦跳跳的走了。

  “二姐,给你戴!”王福儿把编好的柳条帽子递给王花儿,王花儿接过去就戴了上去,“咱福儿就是乖!”

  你这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好不好。王福儿问道:“二姐,你和青梅姐说傻哩?”

  “大人说话,小孩儿别乱问。”王花儿回道。

  还大人哩,二姐,你只比我大三岁好不好?而且要是真的论起来,咱俩谁打谁小还不一定呢,不过,现在王福儿只能认倒霉,谁让自己这个身子只有五岁哩。

  “福儿,你说二姐给周员外家当丫鬟怎么样?”王花儿问道。

  “傻?二姐,咱可不当丫鬟,当丫鬟了,别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二姐,咱不当丫鬟!”王福儿忙说,二姐怎么会突然这么说哩?难道刚才和青梅在一起就说了这个?

  “在家里还不是说打就打,说骂就骂?还不如当丫鬟去了,也能给家里赚几个钱!”

  “二姐,就是你赚了钱,到的了咱爹咱娘手里吗?到时候还不是都在奶奶手里?还有,当丫鬟,要是签了死契,人家是把你打死了,都不会有人追究,二姐,你可别想歪了。”

  就二姐这火爆性子,当丫鬟,真的可能闯祸。

  王花儿说道:“你说的也是,咱们没有分家,得了钱也是在奶奶手里,我才不要这样哩。不过福儿,你咋知道什么死契的?还知道的这样详细?”

  糟了!王福儿忙说道:“我上次经过咱村学堂的时候,秀才公说的哩,我听得真真的,好像是说什么周员外要买丫鬟,有人问秀才公,我觉得好奇就听了一会儿。”

  王花儿是个粗神经的,听了王福儿的话,就没有怀疑,而且王福儿说的合情合理,倒是王福儿暗地里拍了拍胸脯,吓死个人啦!

  ☆、吃不了的中饭

  回去后,赵氏已经停止了骂街,戚氏接过王花儿递过来的野菜,先用热水烫了烫,捞了起来,然后用凉水给过热,沥干水,放了盐,放了醋,然后滴了很少的油,这野菜也算是好了,原来还炒了一盘红薯茎,已经放在了堂屋的桌子上。

  王福儿不这拌野菜送过去的时候,自己的爷爷和奶奶都已经坐上了桌子,爷爷王有根喜欢喝点儿小酒,王福儿问道:“爷爷,要不要福儿给您斟酒?”

  王有根红光满面,“福儿可真是个好孩子,好好好,给爷爷斟酒!”虽然对老三家的只生女儿不生儿子,也是心里有意见,但是看见王福儿这个孙女乖巧,他也是欢喜的。

  不过旁边的赵氏却不这样,“去去去,一个丫头片子,哪有你上桌的份儿?赶紧给我滚出去。”

  王福儿很想说,你也是从丫头片子变成如今的老太婆的,只是如今没有地位,只能忍着。王有根看不惯自己的老婆子,“一天到晚,你嘴不欠就不行啊。吃个饭也不消停!”

  眼看着赵氏又要开始骂街,王福儿赶紧的从堂屋出来了,王花儿问道:“咱爷和奶又开始拌嘴了?”

  王福儿点点头,因为吃了几个桃子肚子还不怎么饿,可是毕竟不是主食啊,这个家平时也就是吃粗粮当主食,像这大米饭就很少很少。如今麦子早已经收起来了,可是白面是根本想都不要想。

  今天中午的饭就是玉米糊糊里面放了一些菜园子里的青菜,看着就清汤寡水的,什么时候能吃上管饱的大米饭啊。喝这东西别的不多,就是上茅房的次数多。

  人还说了,上茅房多了有什么不好?起码这农家肥多了不是?可是这样也容易饿啊。

  这王家村倒是是一天三顿饭,可是顿顿都是稀粥,喝的人都变成稀粥了。就是这玉米粥也还得省着点吃,到了一定的时候,那糠就是主食了,王福儿清楚的记得,以前在现代的时候,去乡下玩得时候,这糠都是给猪吃的,如今哩,咱比猪还不如呢。

  说到猪,王福儿一家子连人都是勉强饿不死,怎么可能有猪?这买猪仔的钱从哪里出?还有连个猪圈都盖不起。他们家最值钱的禽兽就是那五只鸡了,但是这鸡下得蛋是赵氏一个人接手的,平时也要靠这几个蛋卖钱了买油烟的,想要吃,没门哩!

  二伯父一家子终于出了自己的门,直接就去堂屋了,这时戚氏已经把煮好的玉米糊糊送到了堂屋,二伯父家的三哥王三宝和王枝儿已经开始挣着喝粥了,就是那桌子上的菜也被他们夹了好大几筷子,那赵氏只骂了一句,也没有说什么,二伯母更不用说了,一点儿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反正这个家就是得要抢,不然连汤也没有。

  王家老四王铁锁闷闷的坐下吃了饭,都说百姓疼幺儿,赵氏忙着给自己的幺儿盛饭,王铁锁瓮声瓮气的说道:“还有三哥他们还没有到哩。”

  王铜锁也是自己的儿子,赵氏想了想,对王枝儿说道:“把你三叔叫过来,说吃中饭哩。”

  王枝儿满心不高兴,被自己的娘马氏给暗地里揪了一下胳膊,只能是放下了碗筷去喊王铜锁了。

  “娘,还有三嫂和菊儿他们哩。”

  “叫什么叫,不过是丫头片子,一会儿我们吃完了她们再过来!”赵氏说道。

  王家老闺女王荷花不满意了,“娘,我还是丫头片子呢。”王荷花今年十六了,已经到了可以说亲的年纪,只是一是因为王家家底太薄,二是自己的这个娘太厉害,好多人家都不敢上门哩,就怕这赵氏狮子大开口,索要聘礼,大家都是农村人,乡下人,谁手里有多少东西,而且王荷花也不是什么天香国色,不过就是一普通村姑,谁给的了多少啊,所以王荷花的婚事给担搁了下来,到现在都没有媒婆上门。

  本来这乡下,十六岁开始议亲,是正常的,然后在家里呆个一两年出嫁正合适,但是王荷花都十六已经过了,正在十七岁里头,却不见媒人,王荷花急的不行,心里都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