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花问柳 (作者:阿草-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云黔王沐英是三位外姓王中唯一有封地在外间的,他一向领兵镇守在云贵和滇国边境交界的地方,而滇人怕冷,因此每年只有到了天冷时,沐英才会趁着滇人偃旗息鼓,回到应天来,这时候应该正是他在应天休息的期间。
“皇上,臣因为听说您要举行殿试,所以特地过来看看热闹的,不想在殿外又碰见了两位王叔,所以就一起进来了。”
沐英说话时的声音不缓不急,而且吐字清晰,让人听在耳中极是舒服。
“哦?这样说来,你们都是为了这一次的殿试来的?”
皇祖父语气里面的疑惑更甚,同一时刻左右的文物大臣们也有些窃窃私语起来,大概满朝都不大相信这三位王爷的话儿。
不过不管他们三位究竟怀着怎样的“居心”皇祖父想了想后,点头道:“好,你们先坐下,朕这就要开始殿试了。”
三位王爷在太监们搬来的椅子上坐下,眼睛立即朝着站在前排的众人看来,其中常遇春早就已经见过我,目光一落在我的身上,立即就微微的向我点了点头。我这时候也不敢有什么表示,只是眨了眨眼睛,又不再敢四处张望了。
皇祖父在殿上清清嗓子,转头对殿下我们一众举子说道:“难的今日三位王爷也来观看殿试,你们需得好好表现才是。”
微微一顿,又继续先前的话茬儿,问道:“朕听说今年的头甲头名姓朱,名叫十七,你们哪一个是朱十七啊?”
“终于来了”
明明白白的听见皇祖父问起我,我心头突地好像涌起了一股热血,那种激动难抑的感觉让我甚至感觉到自己的腿脚有些发抖自从在那钱塘江上被人推下来,我就一直战战兢兢|奇^_^书…_…网|,平日对着旁人时也不敢太过表露自己,生怕稍不小心就会让人认将出来,也是直到了这个时候才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朱十七,皇上在问你话儿呢!”
大概是我的心情激荡让我迟疑了片刻,一旁的太监大概以为我没见过大场面而怯场了,因此立即对着低声提醒了一句。
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中走出了两步,先是跪下行了个礼,然后才朗声说道:“皇祖父,孙儿就是您的长洛啊!”
大概没有人能对我的话儿立即回过意来,大殿里的所有人听到了我话儿后,都窒了一窒,彷佛时间整个儿停顿了片刻。
“什什么?”
皇祖父也呆了一呆,待到想明白了我的话儿,突然脸色一变,顿时就从龙椅上站起了身来,指着我道:“你你说什么?”
听到皇祖父的问话,他那话语中的激动已经显然易见,我强自忍住心中激荡,又更提高了声音说了一句:“皇祖父,孙儿就是您的长洛啊!”
皇祖父在大殿上走前两步,大概是因为心中的紧张和激动,他已经变得有些结巴的说道:“长洛,长洛?朱朱十七,你你站起来,举起头让朕看一看!”
我缓缓的站起身来,然后又抬起头面向大殿正中的皇祖父,这一刻,我终于又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见了皇祖父的面容皇祖父的确苍老了许多,他脸上、额上的皱纹似乎又多了,和从前最不同的是,那原本健硕非常的身子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显得有些虚弱。这个时候,皇祖父正一脸期待和惊讶的看着我,或是因为终于看清楚了我的容貌,他又流露出欣喜,继而是狂喜的神情。
同一时刻,我看见在皇祖父的身侧,太子朱标也认出了我,他有些惊惧的站起身来,双目直直的看着我,我从他的眼神里感觉到了他心中的恐慌和不知所措,那种超乎想象的恐惧感已经完全的包围住了他。
另一边,大殿内所有的人大概都对我的话儿明白了过来,他们都目瞪口呆的望着我,似乎他们所能看到的天下间最难以置信的事儿已经无过于此了,我甚至好像能够听到他们的心中都在回荡着这样一句话儿:“他怎么会是当今天子的孙儿?他怎么会是当今天子的孙儿”
“长洛啊,我的好孙儿长洛啊!”
皇祖父一认出我来,立即忍不住从大殿上面大步走了下来,将我紧紧搂住,他心中的激动我可以从他身上的不断颤动感受得一清二楚。
听见皇祖父带着哭声的叫唤,我实在也忍耐不住了,热泪从眼眶之中流了下来,哽咽的重复呼唤道:“皇祖父,长洛好想您,长洛好像您和皇祖母啊!”
爷孙俩就这样当着满朝文武和中了会试的一众举子的面抱头恸哭起来,我强烈的感受到了皇祖父对我的疼爱,他大概之前也为我的“死去”感到伤心不已吧?不然这时候又怎么会哭得如此伤心,以至于更像是一名和蔼慈爱的老人,而不像我堂堂大吴的开国天子。
好一会儿,皇祖父大概是终于能够舒缓了心头的激荡,他重新放开我,朝我身上上下打量了几眼,微笑着道:“只要朕的好孙儿没事就好,其他的事儿迟些再说!”
微微一顿,他突然像是醒起了什么,对我问道:“长洛,你就是朱十七?”
“回皇祖父的话儿,朱十七是孙儿的化名!”
我微微一笑,忙答应了一句。
“你就是头甲头名的人?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你怎么竟去考起科举来了?”
听见祖父的问话儿,我忙解说道:“回皇祖父的话儿,孙儿自从跌下了钱塘江后,就被潮水冲到了秦山镇”
言语间,我就简略的把自己落水后的经历说了出来。
皇祖父饶有兴致的听完,沉吟了一阵后,突然问道:“你到了秦山镇为何不直接到那当地的官府去?朕已经让你皇伯下旨余杭的各处官府严加搜寻,不论如何也要找到你的下落!”
“搜索我的下落?”
我心中微微一动,暗自留意了一下仍在大殿上面的朱标,他大概也听见了皇祖父的问话儿,脸色顿时就是一变。我沉吟了一阵,终于开口说道:“皇祖父,其实也是孙儿贪玩,想试一试考科举,这才直到这时才来见您!”
其实这个时候,我也并非不想一下子将朱标害我的事儿说出来,只是我心知皇祖父一向最希望看到的是朱家的子孙能够和睦相处,大概就算我这时候把真相说了出来,皇祖父为了维护我们皇家的脸面,只怕会当众斥责我“误会了”朱标也未可知。况且,我也不得不顾忌朱标这个太子监国在朝中的势力,若是被他来个矢口不认再加上个反咬一口,到时候我就未免会变得进退不得了,因此他害我的这个“私仇”我只能先放在一旁。
皇祖父听完我这一番难圆其说的借口,若有所思的端详了我好一会儿,眼里突然现出我难以明白的慈爱之色,拍了拍我的肩膀,道:“长洛啊,皇祖父知道你受委屈了,你不愧是我的乖孙儿啊,好,好”
===========请大家多支持,今夜冲榜!
正文 第24章 认祖(2)
皇祖父表现让我心中微微一窒,我实在不知道他的话儿中的意思,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猜到了些什么。看着他慢慢行回到龙椅上面,我左右瞧了瞧,只见就在先前我和皇祖父相认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臣工都跪了下来,就连三位外姓的王爷都从椅子上站了起身来,他们这个时候都一个劲儿的盯着我看,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而同时的,我身边的那些举子们,望着我的眼神也顿时变了,似乎是多了一些恭敬。
皇祖父再次让所有人平身,他想了一想后,说道:“虽然朱十七,也就是朱长洛,是朕的孙儿,但是今日他竟然是以头甲头名的考生来参加殿试,那朕也就一样不能偏私,朕让他堂堂正正的和你们所有考生一起进行殿试,分出个高下来。”
说话的时候,他又接着询问起了那头甲的二、三名来。
认回了皇祖父,我并没有继续留神听他对其他那两人的问话儿,反倒是偷偷转眼去打量同在大殿上的李孝儒和李子如,说起来,他们应该是知道了我的身份后,最为震惊的人。从他们父子俩的神色中,我证实了心中的想法,除了李孝儒露出了惊容之外,李子如还多出了几分喜色,大概能有我这个身份尊贵的兄弟,对他来说并不算是一件坏事儿。
我从李家父子的身上收回目光,正要凝神听皇祖父在说些什么,可是突然又看见站在文官一列的宋濂向我望了过来,他的眼光之中似乎是怀着无限的欢喜,见到我留意到他,他立刻微笑着对我点了点头。说起来,这一位恩师一向对我极好,我见状连忙也不失礼数的点头算是回礼了。
好一会儿,皇祖父和那两名举子说完了话儿,又命太监们摆出桌椅,让我和这些举子一起准备答题考试。安排妥当之后,一名看样子该是翰林院的官员走了出来,手拿着一张皇祖父早就已经出好了的试题大声念道:“士先识器而后辞章,这首先一题是问,汝等日后都是我大吴的朝臣,这籍着掌议朝事,宣布纶音的公文当如何区分?请你们都细细的写出来。”
对于这道试题,我着实事清楚得不得了,因此只是略一思索,就立刻下笔写了起来。要知道按照我大吴的官制,掌议朝事,且为天子草拟纶音(皇帝的诏令手谕)是内阁,这内阁所要承办的公文有制、诏、诰、敕、题、奏、表、笺等八种,其中属于“纶音”范畴的曰制、曰诏、曰诰、曰敕。
在大典上面宣示百寮,叫做制辞;碰到紧要的政事,宣告臣民的,则叫做诏;封赐五品以上的官职,以及世爵承袭罔替的,叫做诰命;敕封外藩,或者封六品以下官职,以及世爵有袭次的,叫做敕命;谕告外藩或者外任官员的,叫做敕谕。
我将从前从书里了解到的都统统写了出来,好一会儿这才停下了笔来,把卷子交了上去。我看了看四下的其他举子,大概平日是只读“辞章”而并不“识器”这时候还没有一个能够我写得快,很有些人甚至还满头大汗的下笔如千钧,不论如何也写不出字儿来。
我的卷子通过太监的手传到了皇祖父的手里,他只看了一阵,就已经忍不住开怀大笑了起来,然后又特意把我的卷子让那太监再交到一众文武的手中传阅,大概是想让人看看他的这个孙子是如何的出色。
其实我身为皇孙身份现在是举朝都知道了,而且先前人人都看见我“圣眷”正隆,这时候就算我的卷子不好,只怕那些想要讨喜龙颜的官员也会人人出声激赏了,更何况我自信答得不差,顿时就更是“啧啧啧”的赞叹之声四起,大概别的考生听见,这题也休想再答下去了。
高下立判,真是高下立判,虽然我是不是真的高出同辈许多,我并不敢自夸,但是以我的身份再加上我的实学,这一场殿试真的已经是胜券在握了,怕就怕皇祖父为了“举亲避嫌”而不点我为状元罢了。
好一会儿,其余考生陆续交卷,皇祖父大约看了一下,就又示意那翰林院的官员说出第二道题目来。和第一道截然不同,这第二道题目要考的是作文的能力,所谓“后辞章”大概要考的就是这一样了。
说起写文章,虽然我不见得就真能写得出“只应天上有”的文章,但是我的一手好字,再加上清晰的条理,大概也就中规中矩的不落下风了。两场比较下来,我反而都是最早交卷的,皇祖父无一例外的交给百官传阅,对我的赞叹声在大殿里面真是一时不绝。
第三场开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