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约翰·克利斯朵夫 >

第128章

约翰·克利斯朵夫-第128章

小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极了!)——他一阵头晕,觉得自己要象石块似的向前倒下去了但那不过是一刹
那的事:他紧了紧拳头,挺了挺腿,马上把身体撑住了。
    正在那个时候,正当他的意识从深渊里浮起来的一刹那,他的目光冷不防跟街道对
面一道他很熟识而似乎在呼唤他的目光碰在了一处。他停下来,愣了一愣,心里想在哪
儿见过的。过了一会他才认出这双凄凉而温柔的眼睛,原来就是那个被他在德国无意中
砸了差事,他竭力想向她道歉而没有能找到的法国女教员。她也在喧闹的人群中站住了,
望着他。他忽然看见她想排开众人,走下人行道,向他这边过来。他赶紧迎上前去;可
是无数的车辆拥塞在一起,把他们隔离着;他还看见她在人墙那一边挣扎;他想不顾一
切的冲过去,不料被一骑马撞了一下,在泥泞的柏油路上滑跌了,差点儿给压死;等到
他浑身泥污的爬起来,好容易到了对面阶沿上,她已经不见了。
    他想追着去找她。可是又来了一阵头晕,只得罢了。病已经发作,他明明觉得而不
肯承认,还固执着不肯就回去,反而绕着远路走。但这不过是自讨苦吃:临了他非认输
不可;他手瘫脚软,好容易才回到家里。在楼梯上,他又透不过起来,只能坐在踏级上
歇一歇。进了冰冷的卧室,他还硬撑着不睡,坐在椅子上,浑身浸透了雨水,脑袋重甸
甸的,呼吸急促,昏昏然听着那些跟他一样困惫的音乐。《未完成交响曲》的句子在他
耳边掠过。可怜的舒伯特!他写这个曲子的时候也是孤独的,发着高热,神思恍惚,处
于大梦以前的半麻痹状态:他坐在火边沉思遐想,懒洋洋的音乐在四面飘浮,好比不大
流畅的水;他耽溺在那个境界里,仿佛一个半睡半醒的儿童对着自己编造的故事出神,
翻来覆去的念着其中的一段;然后是睡眠来了死神降临了——而克利斯朵夫也
听见另外一段音乐在耳边飘过,那境界象一个人双手滚热,眼睛紧闭,堆着一副憔悴的
笑容,心里充满着叹息,正在想象那个解脱一切的死;那音乐便是巴赫的《大合唱》中
第一段合唱:亲爱的上帝,我何时死?多舒服!沉浸在这些波折柔缓的,刚健婀娜
的乐句中,象朦胧一片的远钟死,跟大地的和气恬静合而为一!〃然后连自己也
化为尘土”
    克利斯朵夫振作了一下,排斥这些病态的思想,不让那个想把病弱的灵魂吞噬的女
妖的笑影诱惑。他站起身子想在房里走走,可是支持不住。他发冷发热,打着哆嗦,不
得不躺上床去。他觉得这一回情形真是严重了,但他精神决不屈服,决不象一般害了病
就让病魔摆布的人。他竭力挣扎,不愿意害病,尤其是打定主意不愿意死。他还有在家
乡等着他的可怜的妈妈,他还有他的事业要干:他决不让疾病来致他死命。他咬紧着打
战的牙齿,迸足着正在消失的意志;好似一个善于泅水的人和惊涛险浪搏斗。他时时刻
刻往下沉:一片呓语,一堆杂乱的形象,或是故乡的或是巴黎沙龙的回忆;还有节奏与
乐句的纠缠,无穷无尽的在那里打转,象马戏班中的马;还有《善心的撒玛利亚人》突
然放出来的那道金光;黑影里的可怖的面貌;然后是深渊,是黑暗。过了一会,他重新
浮起,撕破那些妖形怪相的云雾,拳头与牙床都在抽搐。他拚命抓着他现在和过去的一
切所爱的人,抓着刚才瞧见的女友的脸影,抓着他疼爱的妈妈,抓着他永远不灭的本体,
觉得那是大海之中的岩石:“死神吞噬不了的〃——可是岩石又被海水湮没了,一个
巨浪把灵魂冲开了。克利斯朵夫重新在昏迷中挣扎,说着荒唐的呓语,他在指挥,在演
奏,一个幻想的乐队:长号,圆号,钹,定音鼓,巴松管,低音提琴他发狂般的乱
拉,乱吹,乱打,做出演奏各种乐器的动作。可怜他郁积着的音乐在胸中翻腾。几星期
以来既不能听,又不能演奏,他象一口受着高压力的气锅,差不多要爆裂了。某些纠缠
不已的乐句象螺旋般钻进他的脑子,刺着耳膜,使他痛得直嚷。高潮过去以后,他倒在
枕上,累得要死,浑身是汗,软瘫着,上气不接下气的快窒息了。他在床前放着水瓶,
常常喝几口。隔壁屋子的声响,顶楼上关门的声音,都把他吓得直跳。他在昏懵中痛恨
那些四周的人物。但他的意志始终在奋斗,它吹起英勇的军号和魔鬼宣战〃即使世界
上都是妖魔,即使它们要吞噬我们,我们也不怕”
    而在他翻滚不已的,火辣辣的,黑暗的海面上,忽然展开一片平静的境界,透出一
些光明,小提琴与其弦琴静静的在那里低吟,小号与圆号庄严肃穆的吹出胜利的曲调,
同时病人心头又奏起一阕不屈不挠的歌,好似抵御狂涛的一堵巨墙,好似约翰?赛巴斯
蒂安?巴赫的圣歌。
    正当他发着高热和幽灵挣扎,胸部快要闷塞而竭力撑拒的时候,他迷迷忽忽的觉得
房门打开了,有个女人拿着一枝蜡烛走进来。他以为又是一个幻象。他想说话而不能,
又晕过去了。每隔一些时候,他神志清醒一些,觉得有人把他的枕头垫高了,脚上添了
一条被,背后又有些热腾腾的东西;或是睁开眼来,看见床跟前坐着一个脸并不完全陌
生的女子。随后他又看到另外一张脸,原来是个医生在替他看病。克利斯朵夫听不清他
们的话,但猜到是说要把他送医院。他想跟他们争,想大声的嚷着说不愿意去,宁可孤
零零的死在这儿;可是他嘴里只发出一些莫名片妙的声音。那女的居然懂得他的意思,
代他拒绝了,回过来安慰他。他竭力想知道她是谁。等到他好容易能迸出一句有头有尾
的话的时候,他就提出这个问句。她回答说她是他顶楼上的邻居,因为听到他哼唧,就
冒昧的进来了,以为他需要什么帮助。她恭恭敬敬的请他不要耗费精神说话。他听从了。
并且刚才费了一点劲已经筋疲力尽,他只能躺着不动,一声不出,可是头脑继续在工作,
拚命要把一些散乱的回忆归在一起。他在哪儿见过她的呢?终于想起来了:不错,
他是在顶楼的走廊里见过的;他是个帮佣的,叫做西杜妮。
    他半阖着眼睛望着她,她可没有发觉。她个子很小,表情严肃,脑门鼓着,望后梳
的头发把苍白的腮帮的上部和太阳穴都露在外边,骨头很显著,短鼻子,淡蓝眼睛,眼
神又温和又固执,厚嘴唇抿得很紧,皮肤带点儿贫血,神气很谦卑,深藏,有点发僵。
她非常热心的照顾着克利斯朵夫,可是不声不响,不表示亲密,从来不忘了她女仆的身
份和阶级的区别。
    等到他病势减轻而能聊天的时候,她的忠厚诚恳使西杜妮说话比较随便了些,但她
始终提防着,有些事(他看得出来)她是不说的。她一方面很谦虚,一方面很高傲。克
利斯朵夫只知道她是布列塔尼人,本乡还有个父亲,她提到的时候说话很小心;可是克
利斯朵夫不难猜到他是个游手好闲的酒鬼,只管寻欢作乐而剥削女儿;她的傲迫使她一
声不出的让他剥削,经常把一部分工资寄给他;她肚里可完全明白。另外她还有个妹子
正在预备受小学教师的检定试验,那是她觉得挺得意的。妹子的教育费差不多全部归她
负担。她做活非常卖力。
    “你现在的位置不坏吗?〃克利斯朵夫问她。
    “是的,可是我想离开。”
    “为什么?是不是不满意主人?”
    “噢!不是的;他们对我很好。”
    “那末是工钱太少了?”
    “也不是的”
    他不大明白,想要了解她,逗她说话。但她讲来讲去不过是她单调的生活,谋生的
艰难,而她也不在乎这些:她不怕工作,那是她的一种需要,几乎是种乐趣。她不说自
己最感压迫的是无聊。他只是猜到。慢慢的,由于深切的同情所引起的直觉,而这直觉
是因为疾病的刺激而变得更敏锐,因为想起亲爱的老母在同样生活中所受的苦难而变得
更深刻的,他居然能看透西杜妮的心事。他仿佛身历其境的看到这种闷人的,不健康的,
反自然的生活,——在布尔乔亚社会中,这是当票人的最普通的生活;——他看到那些
并不凶恶可是漠不关心的主人,有时除了差遣之外几天不跟她们说一句话。她整天坐在
没法喘气的厨房里,一扇天窗也是被柜子挡着,望出去只看见一堵肮脏的白墙。所有的
快乐就是主人们漫不经意的说一声沙司做得不错或是烤肉烤得恰到好处。幽禁的生活,
没有空气,没有前途,没有一点欲念与希望的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最苦闷的时
间是主人们到乡下过假期的时候。他们为了经济关系不带她一块儿去,付了她工钱,可
不给她回家的路费,让她自己有钱自己去。她既没有这个欲望,也没这个能力。于是她
孤零零的呆在差不多空无一人的屋子里,不想出门,甚至也不跟别的仆役搭讪;她瞧不
起她们,因为她们粗俗,不规矩。她不出去玩儿,生性很严肃,俭省,又怕路上碰到坏
人。她在厨房或卧室里坐着:从卧室望出去,除了烟突之外,可以看见一所医院的花园
里一株树的树顶。她不看书,勉强做些活儿,迷迷忽忽的,百无聊赖,烦闷得哭了;她
能无穷无尽的净哭,哭简直是她的一种乐趣。但是她烦恼到极点的时候,连哭都哭不出
来,心象冻了冰一样。随后她竭力振作品来,或是自然而然的又有了生意。她想着妹子,
听着远处的手摇风琴声,胡思乱想,老是计算要多少天做完某件工作,要多少天才能挣
多少钱;她常常算错,便重新再算,终于睡着了。日子过去了。
    除了这种特别消沉的情形,她也有象儿童般爱取笑的快活劲儿。她笑别人,笑自己。
她对于主人们的行为并非见不到,心里也并非不加批判:例如他们因为无所事事而来的
烦恼,太太的郁怒和发愁,所谓优秀阶级的所谓正经事儿,对一幅画,一曲音乐,一本
诗集的兴趣。她只有健全而粗疏的判断力,既不象十足巴黎化的女仆那末充时髦,也不
象内地老妈子那样只崇拜她们不了解的东西;她对于弹琴,谈天,一切文雅的玩艺儿,
不但没用而且可厌的,在自欺其人的生活中占着偌大位置的事,都抱着敬而远之的轻蔑
态度。她不免把自己过的现实生活,和这种奢侈生活的虚幻的苦乐,似乎一切都由烦闷
封造出来的苦乐,暗中比较一番。但她并不因此而愤愤不平。世界就是这么回事。她忍
受一切,恶人,傻子,一律忍受。她说:“本来吗,各种人合起来才成其为世界。”
    克利斯朵夫以为她有宗教信仰作支持;但有一天,她提起那些更有钱更快乐的人的
时候,说:“归根结蒂,所有的人将来都是一样的。”
    “将来?什么时候?〃克利斯朵夫问。〃社会革命以后吗?”
    “革命!嘿!还远得很呢!我才不信那些傻话。反正将来大家都是一样的。”
    “什么时候呢?”
    “当然是死了以后喽!那时不是谁都完了吗?”
    他对着这种心平气和的唯物主义的看法非常诧异,心里想:“要是没有来世,那末
一个人过着象你这种生活而眼看别人比你更幸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