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帝国-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军阵地上,二十门铜炮一字排开,炮兵们有条不紊的操作着,装填实心弹和药包,然后用烧红的铁钳子点火,炮弹呼啸而出,落到空旷的原野上,腾起一阵烟雾,又往前跳了几跳才停下,炮兵们根据弹着点抬高了炮口,再次进行试射,这回炮弹终于落入敌阵,造成了一定的杀伤。
一轮射击之后,由于后坐力影响,大炮变动了位置,炮兵们迅速恢复跑位,进行再装填。
每个跑位前都放着一个木桶,里面盛着醋,四个耳朵里塞着棉花的炮兵站在一旁,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硬木杆子的工具,前头各有不同,一枚炮弹刚刚出膛,他们就猛扑上去,第一个人用手中的器具在醋桶里蘸了蘸,迅速捣入炮膛,将上次射击余下的火药残渣和药包碎片清理干净,顺便降低了炮管的温度,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如果炮膛温度过高的话,会引燃下一步装入的火药,醋比水干的快,能够节约一些时间,多发射一轮炮弹,这还是西凉炮兵总结下的经验。
湿擦过后,第二个士兵又上来用干布将炮膛清理了一遍,然后第三名士兵用药铲将火药装入,这个步骤已经是经过简化的,火药装在棉布袋子里,定量准确,放置方便,反观周军那边,还是用药铲去桶里的火药,定量完全靠感觉,所以每门炮的射程会有差距,很难形成集团火力。
药包装入之后,就是装填炮弹的步骤,第四名士兵将一枚包着鹿皮的球状实心铸铁炮弹塞入炮口,然后用推弹杆将炮弹顶入炮膛深处,炮弹包裹鹿皮是要加强气密性,使火药气体不浪费,射程更远,而使用对集团目标杀伤性一般的实心炮弹也是为了射程的需要。
完成这四个步骤所用的时间极短,元封极其重视炮兵,所用的兵员都是最优秀的,身高力大,手脚麻利,平日里也不用操练队形,只需苦练装弹射击这些步骤便可,他们的动作都是机械性的,不用经过大脑,所以速度极快。
汉军的炮弹从侧翼发射,落到周军步兵队列里,实心炮弹杀伤力有限,但也造成了令人震惊的效果,被砸到的士兵脑浆迸裂,死状极惨,好在二十门大炮对于数千军队组成的队形来说未免少了些,所以周军的行进只是小小的停滞了一下,便继续前进了。
打仗就是这样,刀山火海都得上。
周军的炮兵开始反击,但是他们的素质明显弱于汉军,慌手忙脚,射速缓慢,使用的还是近程的开花弹,虽然在空地上炸出了大团的烟雾和泥土煞是好看,但是却根本打不着对方。
不断轰鸣的炮声和腾起的烟雾,让汉军的新兵们体会到了战争的恐惧,很多人脸色煞白,腿肚子转筋,但是那么多的兄弟就站在周围,前后左后都是自己人,就算一颗炮弹打过来,也未必会砸到自己头上,所以他们还能坚持。
随着距离的接近,周军的炮兵也发挥了威力,他们大炮更多,弥补了射速和精度上的差距,给汉军造成了伤亡,好在汉军的队形比较薄,只有三层,所以伤亡不大。
两军步兵慢慢接近到五十步的距离内,已经可以看清楚对方的眉眼了,战鼓声这才稍停,双方立定,整队,填补炮弹造成的空缺,然后在队官的口令声中,齐刷刷举起火枪,瞄准对面的敌人。
五十大步的距离,互相用火枪指着,这种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尤其是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不少人的手都在打哆嗦,彼此间都能听见牙齿敲击的声音。
“二娃,俺要是壮烈了,你帮我给家里捎个话,俺不是孬种,没给爷娘丢人。”
“中!俺要是死了,你也一样!”
虽然这种话已经说过许多次,但是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多说一次。
其实对面的周军也好不到哪去,他们虽然是从军多年的老行伍,但是玩这种面对面枪毙的打法还是头一遭,这玩意谁能受得了,要不是蓝大帅治军严谨,阵前退缩者杀无赦,估计不少人就得丢下枪掉头逃窜。
两军几乎在同一时刻开枪,顿时升腾起一阵白烟,站在第一排的士兵几乎栽倒了一半,然后第二排的士兵跟上继续射击,队长声嘶力竭的喊着口令,但是声音已经被枪声掩盖,慌乱的士兵们各自为战,有人哆嗦着就是装不进弹药,有人脑子里一片空白,啥也不知道了。
阵地上的硝烟越来越多,几乎遮住了视线,原来还能看清对面人的面孔和旗帜,现在只能看见影影绰绰的人影,士兵们凭着本能机械性的射击着,也不用瞄准,只管将铅弹发射到那浓重的烟雾中去。
周军使用的燧发枪比汉军的火绳枪更加可靠,射速也稍微高一些,但他们队列中的长矛手太多,火力优势被抵消掉了一部分,而汉军的队列较宽,全都是火枪兵,也抵消了一定的劣势。
周军帅旗下,蓝玉镇定自若,喝令旗牌官:“击鼓,冲锋!”
火力对射居然无法打垮对方,这让蓝玉有些小小的失望,但是他还有后手,白刃冲锋,不怕你不垮。
周军的战鼓忽然加快了节奏,大冷的天,鼓手们竟然挥汗如雨,将沉闷而激昂的鼓声传出去很远,周军步兵闻鼓而进,停着长矛和枪刺,发动了白刃冲击。
汉军的新兵蛋子们躲在烟雾后面射击还有信心,但是看到对方气势汹汹的冲过来,一大片明晃晃的枪尖,震撼力实在太大了,精神压力已经到达临界点的士兵们终于崩溃了,丢下沉重的火绳枪转头就跑,这一刻啥也不想了,只顾猛跑,好在平日里训练刻苦,每天少不得二十里的负重长跑,所以跑起来还是蛮快的。
兵败如山倒,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步兵军阵垮了,汉军的炮兵失去了侧翼掩护,也丢下大炮抱头鼠窜,蓝玉举起千里镜,望着全线崩溃的汉军,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忽然一个念头钻进脑海,为什么自始至终,汉军的骑兵都不见踪迹?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五卷 5…48 力挽狂澜斩楚王
蓝玉心中一阵惶恐,赶忙举起千里镜仔细观察溃逃的汉军,见他们丢盔弃甲,队形散乱,不像是诈败,心中有些狐疑,汤和也是宿将了,不可能不留后手的,难道这场战斗就这么轻描淡写的结束了?
“鸣金!”蓝玉毅然下令,左右劝道:“大帅,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为何收兵?”
蓝玉冷眼扫过去,左右被他威势所慑,不敢多言,旗牌官挥动令旗,鼓声戛然而止,几十面铜锣一起敲了起来,闻鼓而进,鸣金而退,周军到底是训练有素的朝廷禁军,立刻收起攻势,向后撤退。
恰在此时,蓝玉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两翼烟尘迭起,雷鸣般的马蹄声响起,汉军的骑兵从两边包抄过来了,骑兵的速度极快,转瞬就把周军前部包了饺子,旷野上杀声一片,烟尘滚滚,蓝玉明白,这支部队怕是完了。
本来蓝玉在火枪兵中混编了大量长矛手就是为了对付骑兵,但长矛手只有在列阵的情况下和火枪兵配合使用才能挡住骑兵的冲击,如今却是进攻队形,六层方阵早就乱了,如何能抵挡汹涌而至的汉军精骑。
散乱队形的步兵在集团骑兵的冲击下就和活靶子是一样的,骑兵速度快,居高临下连砍都不用砍,只需将马刀平伸就能将步兵的头砍下来,这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周军随时会全军覆灭。
眼见战局急转直下,左右诸将面面相觑,这才知道蓝大帅的决断是正确的,蓝玉不慌不忙,令旗牌官再次挥动令旗,周军的骑兵也加入了战团,虽然他们的素质和装备不如汉军,但是数量上占据优势,也能打个平手。
先前逃窜的汉军火枪兵跑到后面,看到自家的大旗和严整的队列,这才定下心神来,元封也不责罚他们,只是令人将散兵收拢,再次组阵,不过这场战斗用不上他们了,暂且站在一边充当预备队。
好一场大战,直杀的天昏地暗,也没能分出胜负来,天色已晚,双方各自鸣金收兵,派出不拿武器的小队伍救治伤员,收拢尸体,基本上这年头打仗死亡率很高,大多数士兵不是当场战死,而是重伤不治而亡,轻伤的也会落下残疾,因为战场医疗系统实在太弱,也没有那么多的外科郎中来救护伤员。
冬日的旷野上,到处是熊熊的篝火,士兵们围坐在火堆旁边吃着饭,谈论着白天的战斗,那些经历过一场战火考验的河南新兵们,仿佛一瞬间成熟了许多,因为从这一刻起,他们就算是老兵了。
忽然有人高喊起来:“汉王到!”所有士兵丢下手中的东西立刻站了起来,远处一群人踏着夜色而来,为首的正是年轻的汉王殿下,殿下风华正茂,器宇轩昂,身后一帮大将众星捧月一般围着他,但是殿下却丝毫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反而平易近人,拉着士兵们的手聊着家常,还和大家一起坐在火堆旁吃着烤红薯,搞得士兵们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这一战双方伤亡差不多,但对汉军来说却是胜的,因为汉军新兵多,老兵少,能打成这个局面已经不错了,蓝玉和汤和都是宿将了,夜袭偷营的事情也懒得去做,一夜安然度过。
朱仙镇大战才刚刚拉开帷幕,次日双方继续开战,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汤和是良将,蓝玉也不是庸才,汉军和周军谁也吃不下谁,而且天气转冷,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飘落,战场上白茫茫一片,道路难行,潮湿阴冷,火器也不堪使用,战斗的烈度比第一天弱了许多。
在天佑二十三年除夕,蓝玉正在大营里视察,在一座医治伤兵的帐篷里,蓝大帅亲自为腿部中了毒箭的伤兵吮毒,搞的将士们为之动容,而蓝玉却只是淡然一笑:“将士们为国拼杀,本帅做这点事情是应该的。”
忽然辕门来报,汉军使者到,蓝玉喝令将使者押进来,结果却是十辆大车,满载了猪羊面粉酒水,另外还有一封汤和亲笔所写的书信,蓝玉看罢哈哈大笑,道:“想要停战三日,好,本帅答应。”
汉军使者正要回去,却被蓝玉喝住:“等等,来而不往非礼也,本帅也有礼物回赠。”当下命令中军赶了十头牛,五百斤大米给汉军送去。
本来也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仇敌,都是多年前相交的老朋友,又正值除夕,即便是交战状态,这点风度还是应该有的,但是蓝玉的这个行为,却被军中的内厂以及锦衣卫人员记了下来……
除夕夜,蓝玉和众将们吃了顿简单的年夜饭,便回到自己的帐篷,依着火盆,拿出汤和的书信再次看了起来,忽然一阵炮响惊动了他,蓝玉急忙抓起宝剑冲出帐篷,喝问道:“哪里**?”
士兵一指远处,正是汉军大营方向,炮声连连,半天边都被映红了,可是周军这边却没有任何炮弹落下,原来是汉军在过年放爆竹。
蓝玉放下心来,冷笑道:“汤和这老匹夫是在向我示意呢,他们有的是火药,哼,来人啊,咱们也放!”
时隔多年之后,参加过朱仙镇大战的将士们回忆起当年,都不禁赞叹,那真是一个热闹的除夕夜啊。
……
新年过后,又有一支周军抵达了河南战场,领军之人地位崇高,远胜蓝玉,乃是皇帝的亲弟弟,封地在武昌的楚王张士信。
张家兄弟四人,诚义德信,老大张九四当了皇帝,九五九六两个兄弟早年就战死了,唯有九七张士信还健在,九七生性憨直鲁莽,所以皇帝也不疑他,封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