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357章

黄巾张狂-第357章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琅琊于吉又是何人?

这位于吉乃是当世的方术大师,精于相人望气,声望甚至还在大师襄楷之流以上,足以与张角齐名。据说,太平道的核心教义,道家经典《太平经》,便是他与张角合力整理修改完成的。

不过,这位道家方士向来不喜介入政治,与人交接也只管谈论道术逸闻,不会涉及朝政。当年张角也曾经试图拉他入伙,共谋天下大事,却被于吉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所以在张角事败以后,于吉并未由此受到牵连,依然逍遥自在的出没于扬州、徐州一带,优哉游哉的当他的“活神仙”。

没有去请教于吉,吕布在思索了两天以后,终于做出了一个结论:

——不管是糜氏还是曹氏,一并娶回家再说!

想他吕布堂堂温候,一生阅女无数,难道还不能同时摆平两个黄花大闺女吗?

想通了这一点,吕布立刻亲自登门拜访彭城曹氏和东海糜氏,表示了他想要一王双后的想法。按照吕布的说法,两位夫人别院而居,大小一般,不分轩轾。而他吕布则会公平对待,轮流在二位夫人院中居住。(未完待续。。)

第26节布尤难断兮

对于吕布这等无礼兼且无耻的想法,曹氏和糜氏一开始都大为光火,想要撤回婚书,与吕布翻脸。但此时多亏了吕布的一位亲信从事许汜,在两家豪强间从容斡旋,最终这位许汜居然成功的让曹、糜两家,都默认了吕布的主意。

许汜本是襄阳名士,早年曾出仕于兖州,为故兖州刺史刘岱的亲信。不过后来刘岱战死,曹操继任兖州刺史,自然提拔了一批自己的亲信,许汜由此被排挤边缘化。由于这个缘故,当年边让被曹操杀害之事一爆发,许汜就积极投身反曹大潮,想要支持陈留太守张邈当上兖州刺史,好再次挤入州中的决策圈。

后来反曹联军失败,许汜并没有跟着张邈投奔刘表,反而跑到徐州,加入吕布的麾下。这算是名士许汜从反曹失败之事中所得到的教训——乱世里,最重要的还是武力。

作为一个粗鄙的武人,吕布麾下还真没有什么名士撑场面。所以,襄阳名士许汜的来投,让吕布感到极为高兴。而许汜对吕布的态度,以投其所好为主,让吕布觉得这人当真不错。由此,许汜便渐渐成为吕布最看重的谋臣之一,与其在兖州曹操手下之时,不可同日而语。

得到了吕布的足够信任,许汜就一心一意的开始为吕布谋划做事了。劝服曹氏和糜氏同时与吕布结亲,便是他给吕布献上的第一份重要功绩。

吕布这等违反礼法的行为,激起了徐州士人们一致的嘲笑,私下里评价吕布果然是沐猴而冠,胡人心性十足。

不过,吕布的武力,正是保证徐州安定所必须的要素。曹豹虽然出生士族。本人读经不成,却天生一副游侠武人的习性。糜竺看似儒雅,心里还是商贾的计较更重。既然三方面对此事都没有反对,徐州士人也只是将其当做暗中的说笑材料,并未大张旗鼓的进行批评,这件事情最后居然就这么有些荒唐的被许汜说和并完成了。

许汜用来劝说曹氏和糜氏的理由。正好对应了两家目前的弱点。

曹豹是个武人性子,只喜欢带兵打仗,对于治理地方和家族却没有太多的手段。因此,在曹宏故去之后,曹氏的经济状况逐渐变得糟糕起来。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曹豹花销的养兵费用太高,家族中常常有入不敷出的感觉。

而糜竺则长于文事,尤其精通商业和走私。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糜氏的家产不但没有因为连年的战乱而缩水。反而悄悄的增值了不少。但是有一点,糜竺不擅长带兵,他的弟弟糜芳在军事上的能力也有限,几次出征贼寇都是凭着家财和兵力硬攻获胜,损失不小。枪杆子不硬的特点,让糜氏在面对曹氏和陈氏等其他大族时,总有些底气不足。

相较于能文能武的东海陈氏家主陈登,曹氏和糜氏都有着自身的短板。反观陈登。他在得到故徐州牧陶谦的征辟以后,凭借自身的杰出才能。果断带领家族,避开了与同在东海的糜氏的无谓竞争,将主要精力放在其他地区,在地域辽阔的广陵一带大力兴建家族的新基业。此后数年,虽然陈氏在东海的势力为糜氏所压制,可光凭陈登在广陵一带扩展的根基。便超过了全盛的糜氏。

此外,陈登不但文治有料,带兵打仗也相当不错。广陵本是盗贼丛生,匪患遍地的地方。想要让广陵得到有效治理,首先便要剪除这些个地方上的毒瘤。陈氏的家兵在扩张广陵基业的时候。可是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的,将广陵的山贼水匪清剿一空。就连江东一带猖獗的宗贼们,在陈登统御的广陵兵面前,也一个个小心翼翼,不敢得罪他们。

所谓允文允武,威灵以隆。凭借这些事迹和功勋,直接让陈登成为徐州豪强当中,说话最有分量的一位。

陈氏的崛起,不可避免的夺去曹氏徐州第一豪强的地位,也将老冤家糜氏给盖过了风头。因此,面对势力日益扩大的陈氏,感受到相当大威胁的曹氏和糜氏,才会不约而同的想要与新任的徐州牧吕布联姻,好借助新州牧的地位和兵力来壮大自己。

此时,两大豪强突然发现,曹氏有兵而糜氏有钱,两者结合,在勇名盖于当世的吕布协调之下,可以达成三赢的情形。

如此效果,最终促成了曹豹嫁女和糜竺嫁妹的同时进行。而吕布也当着曹豹和糜竺的面保证,曹氏与糜氏将得到公平的对待,绝不有所偏颇。就这样,凭借着一场看似荒谬的联姻,徐州的大权落入曹氏和糜氏共享,反而将徐州实力最强的陈氏给排挤出去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吕布也收益不小。特别是许汜大力推荐,又从中牵线搭桥,劝吕布容纳了从兖州投奔过来的鲍信所部以后,吕布的军力得到相当的扩张,让他在徐州的话语权,算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确认。

吕布拥有名义上的权威,实际州权则被曹氏和糜氏暗中瓜分大半,不过在很多事情上,还要考虑陈氏的意见。这便是徐州如今的权力分布情况。

正因为徐州内部的权柄分散,吕布倘若做出了什么不符合各大豪强利益的决断,通常就很难将这个决断落实下去。

而军权作为当今乱世中最被人看重的权力,豪强们当然要将其牢牢的控制在手中。所以,哪怕其余豪强都表示从属于吕布,吕布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郡国兵进行调动。一些过于危险的任务,吕布可别指望能够让那些豪强私兵去执行。

在大敌当前的情形下,鲍信提出后撤的意见,本来是个正常的用兵策略。不过,其中有个大问题。那就是:

——谁来断后?

大家都知道,断后有风险。实力和运气若是差一些,断后的人很可能就会被追兵给一口吞了。

这等危险的事情,无论是曹豹还是糜芳,都不会愿意接受。至于陈登,那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若要退兵,到最后负责断后的,多半就是吕布的直辖部队。

当然,吕布愿意带兵亲自断后的话,估计没有人能够在他手下讨得好来。可是这样的做法,未免将他这个州牧,显得也太不值钱了?

由于以上种种纠结,吕布并未立刻接受鲍信的建议,而是决心先与于禁军打上一仗,挫动了敌人的锐气之后,再缓缓撤退也不迟。到那时,输上了一场的于禁,未必敢大张旗鼓的追击徐州军。

只可惜,吕布不想进行会战的时候,于禁屡屡派人在大营前挑战。等到吕布想要进行会战了,于禁却谨守大营,没有了挑战的意思。吕布郁闷之下,派出部将张辽出战,挑衅北军,却除了几支强弩射出的利箭,毫无收获。

“显然,北贼心怀诡策,知道我军缺粮,想要拖延时日,让我军不战而溃!”

挑战失败回营的张辽,在吕布面前发着牢骚。他与吕布之间的关系,属于那种半师半友,半同僚半部属的样子,有着一定的独立性,并不会太过于惧怕吕布的处罚。

事实上,成廉和鲍信与吕布之间,也是这种半盟友半部属的关系。也就是高顺那个死人脸,才会不折不扣的严格按照吕布的军令去执行。而那也不能说明高顺就一心死忠着吕布。若是换一个上司,高顺依然会如此做,这是高顺的秉性。

正因为这样,吕布的大帐内,向来气氛活跃。各级将校自说自话,公开对吕布发牢骚,顶牛,都是家常便饭。也就是吕布的武功够高,其余诸将都忌惮他几分。要不然,吕布这个主将还真不是什么好干的差事。

“既然挑战不利,我军当及早撤退。若是等到断粮,那可就有大灾祸了!”

鲍信再次抛出了他的观点。在鲍信想来,这次仓促北上莒县,本身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敌强我弱,当然要先固守,挫动敌人的锐气以后,再图谋反击。在敌人士气高涨的时候冲上去硬碰硬,非智将所为。而关键又在于,徐州军的行动速度太慢了,没能趁敌人立足未稳的时候有效的打击敌人,这才会落到目前的被动局面。

归根到底,鲍信还是认为,这是徐州兵不如人,将不如人所导致的。不过,他自然不会傻到将这样的观点,当着吕布诸将的面说出来。那可是很不讨喜的行为。

“君侯,不如让俺先带兵回开阳,驱赶了贼军,恢复粮道?”

说话的人,是曹豹的一个副将。这次吕布出兵,时间极为仓促,曹豹只是让一员副将先带了三千兵跟着吕布北上,自己还在彭城动员兵力,以为吕布的后援。陈登那方也是如此。倒是糜竺派了自己的亲弟弟糜芳亲自出马,算是表现的最为积极。

当然,这也与东海即将直接面对张狂的兵锋有关。

所以,一听到曹豹副将的话,糜芳也赶紧站出来积极的表态:

“此议甚佳,糜芳也愿走一趟,为大兄拔除后患!”(未完待续。。)

第27节大军急急退【上】

糜芳的话虽然说的慷慨激昂,可是吕布对这位小舅子的带兵能力,却不敢信任。就凭糜芳那种剿个匪都剿的拖泥带水,不干不净的能力值,他能对付得了泰山贼首褚飞燕?

那个褚飞燕,可是张角义子张燕的孪生兄弟。张燕能够一举平定幽州,在张狂麾下搏下独镇一方的地位,他的同产孪生兄弟又怎么会是易于之辈?

而且,战场上向来是袭击容易,保卫困难。偏偏褚飞燕利用泰山一带的地形掩护,占有地理优势,想要什么时候动手,便可以什么时候动手。而押运粮草的吕布一方,就得在睡觉的时候,都睁大了眼睛。

这种被动的局面,哪怕吕布亲自出动,都未必能够做到毫无破绽,甭论糜芳这等三流级别的武将。

“文远,你意下如何?”

吕布在退兵与否这种战略问题上,向来是摇摆不定的。他如今最相信的两个在场之人里,鲍信已经发表了见解,此时当然要问一问张辽。

“君侯,以额之见,还是先撤退为好。”

张辽此时年纪不到三十,行事向来大胆,此时却赞同了鲍信的保守观点。

“坚守不退,则我军粮草运输艰难。而且,君侯切莫忘记,北贼如今只是出动一员大将,正主儿尚未南下。若此时迁延不退,到得张狂重兵南下之时,则我军将在失去地利的情形下,与优势敌军交战。那时候,若战事再有不利,就怕我军数万大军,难以逃脱沦丧之祸啊!”

听到张辽的理由,帐中诸将一时间都大为色变。

北边的张狂那厮。可是坐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