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弃妇的极致重生 >

第544章

弃妇的极致重生-第544章

小说: 弃妇的极致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李去病,非但无过,反而有功呀——这些马贼未必是突厥人的密探,但地上的尸体中确确实实有一百多号突厥人,且还有不少曾是贺鲁帐下的兵卒,这可是做不了假的。

在军队里,有时为了邀功,为了凑齐人头数,领兵的将领还要杀几个敌方的百姓充充数呢。

如今倒好了,也不用充数了,这些人本就是突厥兵,李去病写折子的时候,底气不是一般的足呀。

所以,哪怕李去病已经猜到自己被崔幼伯当枪使了,他还不能揭穿,非但不能揭穿,他还要很开心的接受人家的‘善意’。

毕竟崔幼伯将全部的功劳都推到了李去病的头上,而他自己,却像个打酱油的,似乎只是跟着李都护去办了趟差事,辛苦下力的全是李都护。

这个人情,李去病不能不领。

唉,而且吧……李去病悄悄的瞄了满面浅笑的崔幼伯,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忌惮:这小子还不到三十呀,心机就如此之深,心狠手又辣,偏行事还这般大方,功劳什么的,说让人就让人,一点儿都没有不舍、心疼。

这样的人,真心不好惹!

即便不能引为知己,但也决不能得罪。

尤其是这小子还是皇帝的心腹,在新君面前,比他这个名义上的族弟还要有面子。

所以,明知道崔幼伯利用了他,意图借他之手除掉郭继祖,李去病非但不能生气,反而还要配合。

不,不能只是配合,他还要回敬崔幼伯一份大礼。

想着想着,李去病有了主意,他说完那些表明自己很‘英明’的废话后,话锋一转:“……今幸得诸君与将士们的倾力相助,本都护才能顺利剿灭突厥逆贼,且成功拿下这两个通敌叛国的败类,来人呀,把郭、董二人拿下!”

话音未落,郭继祖的脸上一片死灰。

如果说刚才他还有一丝侥幸的话,那么此刻,他彻底绝望了——李去病、崔幼伯这是要把他全家往死路上逼呀。

通敌叛国,这是多大的罪责?

郭继祖死死的咬着腮帮子,力道之大,直接将口腔内壁的嫩肉咬破了,鲜血顺着嘴角流了出来。

此刻,他也不再躺在地上装死人,爬起来,恨恨的盯着崔幼伯——这厮太狠了,不止要他一个人的命,竟是要让他郭家全家去死呀。

明明他只是养了几个马贼,想给自己添些底气罢了,怎么、怎么就通敌了呢?

再说了,他可是贞观旧臣呀,曾跟着先帝东征西讨,之前平定东突厥的时候,他也亲自参加过呀。

对于突厥人,郭继祖是憎恨的,他哪里会与之勾结?

还有,他若真心勾结,也不必等到今日呀,早些年,贺鲁还是瑶池都督的时候,曾经数次拉拢过他,可都被他拒绝了。

没想到,如今,他却被扣上这样的帽子。

偏、偏他说出辩驳的话来,如果李去病等都护府的官员不在的话,他还可以说崔幼伯为了打击自己,串通那些妇孺做伪证,反正他与崔幼伯的恩怨,半个鄯州的人都知道。

可李去病等人在,且亲眼看到了娄大娘子等妇人的表演,哪怕这些人真的做了伪证,郭继祖有口也说不出来。

因为,他若说这是崔幼伯的诡计,那些妇孺也是崔幼伯弄来陷害他的。那么郭继祖就必须解释,崔幼伯是怎么将这些妇孺偷偷藏到土堡的。

是呀,崔幼伯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董远或许是草包,但董达却极靠谱的,有他管理,土堡的安全性还是蛮高的。

要知道,之前都护府数次意图剿灭土堡,却连土堡的具体位置都找不到,更谈不上‘剿匪’了。

足见董达治下的马贼还是有些能耐的。

可、可在如此严密的看守下,崔幼伯怎样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将那些妇孺塞进土堡的地牢里?

郭继祖百思不得其解,且这个问题,估计要被他带进坟墓里去了。

因为,在土堡的时候,李去病和崔幼伯便将他捆绑起来,带回鄯州后,更是直接让他丢进了州府严加看管。

紧接着,李、崔二人各自给圣人写了奏章,分别将此事汇报给朝廷。

为了表明郭某确实该死,崔幼伯还顺便将他两年来查到的郭继祖的不法事,包括人证的证词、物证以及州府账册,统统整理了一遍,一起报给了圣人。

可以说,即便郭继祖的通敌罪名不成立,单看那些不法事的证据,也足以让郭某人死上好几回了。

有了鹞子做信使,没用四五天,圣人的旨意便下来了——郭继祖里通外敌,为祸百姓,意图谋反,斩立决。郭家男丁悉数被判斩刑,女眷没入官奴婢,家产充公!

整件事,朝中无一人为郭继祖说情。

圣旨一下,郭继祖立即被处决,直到死,他都没有机会与崔幼伯单独面谈。

不是他不想,而是崔幼伯不答应。

开毛玩笑呀,崔幼伯又不是吃饱了没事儿干的闲人,死对头要被处死了,他还要特意跑到人家跟前名曰‘探监’、实则炫耀一把。

这是政治,赢了就是赢了,没必要再去装好人。

崔幼伯更不想上演什么‘临死也让你做一回明白鬼’的戏码,更不想把自己怎么设计郭继祖的前因后果统统告诉他。

崔幼伯才不会告诉郭继祖,你丫是败给了几个偷鸡摸狗的市井闲人!

崔幼伯甚至不厚道的想,如果自己真的告诉了郭某,这老匹夫知道了真相,会不会气得吐血而亡?!

而且说心里话,如今郭继祖被他坑了,还不知道怎么坑的,足见其智商有多低,崔幼伯才不想跟笨蛋聊天呢。

有这个闲工夫,崔幼伯更想多做点儿正事,哪怕是跟老婆孩子写写信、聊聊天,也比跟个老对头假惺惺的‘谈心’好呀。

说到老婆孩子,崔幼伯猛然想起,算着时间,武五娘该抵京了,也不知道娘子见了她,会不会不开心。

其实崔幼伯多虑了,武五娘vs萧南,真正不开心的是武五娘。

第一天抵达崔家,武五娘就被萧南接连给了好几个下马威,自己梳妆打扮一番后,想去请安,还被当了回来。

第二天清晨,几乎一夜未睡的武五娘早早就起来了,重新梳妆完毕,换了崭新的衣裙,一切收拾妥当,外头的天色还未亮。

她顶着一头的星星月亮,第一个来到了葳蕤院。

开门的婆子听到叫门声,一边打呵欠一边来开门。

见是武五娘,婆子有些不满的嘟囔:“这也太早了吧,慢说夫人还没起,外头的报晓鼓也没响呀……真是的,大清早扰人清梦……”

后半句的声音极轻,但武五娘还是听到了。

被个婆子当面抱怨,若依着武五娘过去的脾气,定会一笑而过。

但昨夜她想了一夜,针对萧南对她的态度,她决定改变策略,她不再扮演贤惠温柔的大家贵妇,而是要cos一回见识浅薄的得宠小妾。

反正,在崔家,她也只是个妾。

“啪~”

武五娘一想到那个‘妾’字,就忍不住想起当年的事儿,心中的怒气翻涌,这下她都不用假装,几乎是本色出演,抬手就是一巴掌,狠狠的抽在婆子的脸上,“放肆,你是什么东西,竟敢非议主人?难道你不知道荣寿堂的家规?”

昨儿白芷那丫头不是还口口声声的说‘崔家家规规定,奴婢不得私议主家’嘛?今儿她就把这话原封不动的还给萧南。

她倒要看看,萧南会如何应对。

婆子吃了一巴掌,整个人都呆住了,话说她在葳蕤院虽只是个不入等级的粗使婆子,但‘丞相门前七品官’呀,她因在主院当差,且还是负责守门,荣寿堂的仆役们对她都高看几眼,就是铁娘子、玉竹等管事娘子见了她,也会笑着点点头。

想她在葳蕤院当差近十年了,这、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打她的脸呢……

ps:嘿嘿,新年第一更,亲们,今天过得嗨皮吗?某萨在这里恭祝大家,新年快乐,马年吉祥,事事如意,马上顺心~rs

第362章婚书

“……”

婆子捂着脸,满眼羞愤的瞪着武五娘,颤抖着声音,问道:“武、武姨娘,请恕老奴愚笨,老奴何时非议主人了?”

武五娘一扬下巴,冷哼道:“你果然是个愚笨的,自己刚刚说过的话,转眼就能忘。哼,照我看来,似你这般蠢笨的,就是洒扫这样的粗活你也做不来。守门看似简单,却极重要,我真需考虑下,要不要建议夫人,换个伶俐些、年轻些的仆妇来顶替你呢!”

婆子被噎了一下,忍着胸中的火气与羞恼,深深吸了口气,终于让她找回一丝理智,没好气的说:“武姨娘,老奴称不称职,自有铁娘子等管事娘子评定,就不劳武姨娘费心了。还有,老奴再说一遍,不管是方才还是更早之前,老奴从没有非议过夫人和郎君,更没有非议过几位小娘和小郎君!”

这话说得非常不客气,几乎是指着武五娘的鼻子,告诉她说,在崔家你丫只是个侍妾,根本算不上主人。

“啪~~”

武五娘也干脆,听了婆子的话,她也不气,抬手照着婆子的另一边脸又是一巴掌。

武五娘的力道不小,她好歹也曾是京城彪悍女汉纸,马球、投壶、武艺什么的样样精通,再加上年轻,身体的柔韧度和灵活度,绝对比个四五十岁的婆子强许多。

一巴掌过来,直接把婆子的脸打歪到一边。

“……你、你~~”

婆子好容易回过头,嘴角已经渗出血丝,她投向武五娘的目光又恨又惧,有些厚重的嘴唇哆嗦了好久,都没能吐出一句完整的话。

武五娘很光棍,她直接道:“我知道你个刁奴的心思,不过是欺我是郎君的侍妾,算不得正经主人。但我告诉你,我武五娘与其它侍妾不同,我可是郎君亲自写了婚书,正大光明抬进门来的贵妾,在鄯州,我可是为郎君管过刺史府内宅的……我告诉你,半个主人那也是主人,而你,不过是我崔家养的一条老狗罢了。待会儿,倘或夫人知道了这事儿,你说她会罚你,还是罚我?!”

武五娘的态度极为强势,面对这样的她,那婆子竟有几分胆怯。

尤其是听到武五娘那句‘在鄯州,我可是为郎君管过刺史府内宅的’的时候,婆子一双昏黄的老眼中,精光闪烁。

婆子是崔家的家生奴,在葳蕤院当差近十年,她可是没忘了当年崔幼伯是怎样的天真烂漫,对待阿槿等侍妾是怎样的宠溺。

当年若不是娘子出身好,又有彪悍的公主阿娘做后盾,没准儿,这崔家的内院主人早就换人做了呢。

而武五娘与阿槿又有所不同,武五娘是世家女,娘家虽不如夫人娘家厉害,可也不是寒门小户。

这婆子还很喜欢八卦事业,且接触的八卦等级还比较高,她刚听人说,最近圣人颇宠爱两个才人,一个姓王,一个则姓武,据说跟武五娘的娘家是同族咧。

婆子知道,在皇太后的压制下,后宫妃子不得干政,但这并不影响某位得宠的才人或是昭仪给娘家的姐妹撑撑腰、出出气呀。

武才人或许不敢把夫人如何,但对付几个崔家的奴婢,还真是颇容易的事儿。

人家甚至都不用亲自出马,只派个小内侍来,夫人看在武才人的面子上,极有可能把得罪武姨娘的人交出来任由发落呢。

想到这里,婆子不禁后悔,她真是嘴贱,好端端的干嘛抱怨那些,平白得罪了武姨娘,以后还能有她的好果子吃。

而且吧,夫人对武姨娘的态度并不明显,自己这番举动,未必能在夫人那儿讨到什么好处呢。

越想越后悔,婆子的脸色也愈加难看,看向武五娘的目光不再是怨毒,而是有些畏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