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妖孽缘-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总,他叫方天!”
……………………黄林伟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又要死一番脑细胞。方天直到此时才发觉陌生拜访似乎也很有些唐突和冒昧,何况还挂着校友的名义。
“你直接和我们黄总说吧!”,前台捂着话筒把电话交给了方天。
方天把包放在地上,清了清喉咙,尽量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说“黄总,您好,不好意思,打扰您了。我叫方天,是江城大学00级的学生,念的是哲学。04年毕业,现在在西莱公司做防水材料,这个月9月23号我去参加了校友中秋聚会,在通讯录上看到您的联系方式,特意过来拜访您,请多多关照!”
“好的呀,你要稍微等会,我现在正有客户在这边,我忙完了打电话给前台要她叫你!”
挂了电话,方天深陷在大厅的沙发上无聊的等待起来。并看了看手机,时间正好是10:00整。
方天一边闭目养神,一边留神着前台那边的电话。时间在等待中慢慢溜走,等待中的时间总是格外漫长。这种等待参杂的是无奈、焦虑和不安,绝不像大学时代在女生寝室外面等待自己的女朋友一般甘之如饴,充满甜蜜。
前台处的电话铃声不间断地响起,黄林伟的约见却迟迟没有到来。方天在沙发上躺了一会便站了起来,来来回回的把这个大厅踱了个遍。
大厅的时钟已经走向了中午12:00。方天早上吃的两个包子早已经消化的一干二净,饥饿感袭来,等待的焦虑更甚。其实通讯录上有黄林伟的手机号码,方天把手机掏出来好几次,很想打手机问问黄林伟事情忙完了没有。但一想到毕竟是有求于人,如果打电话去询问和提醒,就显得不信任人家了,只好继续强忍住打电话的冲动和随着等待愈演愈烈的饥饿感。
黄林伟这边倒也不是一直在谈客户,连约见一下方天这个小校友的时间也没有。只是几个电话一接,就把这件事情自然忘掉了。本来也没太放在心上,像这种推销材料的业务员每天没有上百,也有几十,多如牛毛,烦不胜烦。如果不是严令前台小姑娘各种推销材料的一律不见,如要拜访,直接打手机约见,毕竟知道自己手机的人不多。身处自己这个位置,平常发的名片都是没有手机号码的,电话也只是公司的总机,分机和直线都没有印在上面。至于印有手机号码等私密信息的名片则散发有限。如果不这样加以层层防范,每天光是接待这些无孔不入的业务员也接待不过来。其实黄林伟对方天倒没有恶感,从电话听来,这个小伙子讲话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不卑不亢,还是挺不错的。还有方天的校友身份估计也不会是编造的,9月份的校友中秋聚会,倒是确又其事,本市校友会组委会的陈耀宇秘书长曾打电话来聊起过,但是被自己推掉了。像这种聚会,去的多是像方天这类寻找机会、拓展业务的年轻人居多。当然也不泛一些寻朗找妾之辈。如果自己再去参加,徒惹麻烦上身。所以被自己以日程安排错不开推掉了。
本来是想给方天几分钟谈一谈的,没想到几个电话一接,就把还在大厅中等待的方天忘了个彻底。这却苦了大厅中的方天,他还在饥饿煎熬中等待,在等待中疯长饥饿。本想出去找个地方吃饭,但担心一走开,电话就来了。当然也可以自己手机留给前台甚至是发短信给黄林伟,但都有些不妥,似乎有意无意之间在提醒自己对别人的不信任。
12:00的时候方天想打黄林伟手机,一想别人可能正在和客户吃饭,宾主尽欢,不宜打扰,只好作罢。
下午1:00的时候想打,一想到别人也许刚吃完,正在喝下午茶,闲聊休憩,气氛融洽,似乎也不宜打扰。
下午2:00的时候想打,人家刚好休息好,正精神焕发,大刀阔斧处理公务,打扰不妥。
下午3:00的时候想打,一想反正自己已经等了这么久,就相信他到底,等他到4:00。到4:00再打,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等到4:00,当然是没有音讯。方天这时才算死心,这时似乎已经饿过了头,也并不觉得很饥饿。于是便拨通黄林伟的号码。
“哪位,请讲!”,黄林伟看到是一个陌生号码,语气中略带了几丝不耐烦。
“黄总,您好!我是方天,江城大学的校友,上午有跟您约过的。不知道您现在忙完了没有?”,方天适时地把饥饿和各种负面情绪压入心底,换上最真诚的语调。
“哦,小方,我刚好谈完,正准备打电话下来,你上来吧,我在38楼。”,这时,黄林伟才把这个大厅中晾了大半天的校友想起来,连忙有请。
方天乘电梯上了38楼。从电话口音里边能听得出来,黄林伟应该是西南人,普通话带有浓重的西南口音。俗语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西南人讲普通话。方天总算亲临其境的体验了一回。
38楼又设了一个前台,这个前台小姐倒是没有阻拦方天,肯定是明白能上到38楼一定是经过了预约和登记的了。在她的指点下,很容易的找到了黄林伟的总裁办公室。敲门进去,外边是一个小一点的会客厅,正中有一个茶几,上面摆有一套茶具,旁边有一个玻璃橱柜,里边放着一些茶叶、茶具,还有一些葡萄酒和酒杯。靠墙还有一套真皮沙发。
过了这个客厅才是黄林伟的办公室,只见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对着一台手提电脑正在敲敲打打。手提电脑旁边摆了3部手机以及一些相关的文件。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八骏马图,镜框的右侧有现任临海市领导的题词,上面书大展宏图四个大字。靠右侧墙立着一排书架,摆满了各种书籍以及各式文件夹。
“黄总,不好意思,冒昧打扰了,我就是小方。”方天率先介绍了自己。递上自己的名片,并把公司的一套资料整齐的放在黄林伟面前。黄林伟随手翻了翻摆在面前的资料。说道
“小方,是吧。听你说,你大学念的是哲学,怎么现在做起建材销售来了?”
黄林伟也没有要方天到他对面的沙发上坐,于是方天就这样站着回话,“毕业时,本来也有机会去大专院校教书,但觉得教书没有什么意思。总觉得年轻人应该出来闯一闯,争取像黄总一样做出成绩,成就一番事业。我觉得做销售是一个很有前途和锻炼人的行业,于是一毕业就一直在做销售了。”
其实关于学哲学怎么选择做销售这个问题,方天已经碰到过好些人问过了,倒也应对自如。
方天正准备进一步介绍一下自己公司的产品以及在天地广场这个项目上的合作事宜。
这时,黄林伟桌上的一个手机响了。
“王区长,你好,你好!”,黄林伟原本严肃的脸立时生动起来,满面笑容,身体也随之微微前倾,似乎正在当面拜会一样。
…………
“哦,10月份就要去瑞士考察,辛苦辛苦,不知道今天晚上有没有时间,在我们刚开业的新天地大酒店给你饯行,你看怎么样?”说到这,黄林伟瞟了一眼方天,方天站在他办公桌前没动。
………………
“对对对,是五星级酒店,以后你们有宴请和会议要多来我这边。”
……………………
黄林伟终于把电话接完,抬头说:“小方,你看,我也是实在很忙,资料你就放在这边,我们现在呢是有一个天地广场项目在做,但我是不管这些具体事情的,还有呢,我们甲方也不管你们防水材料这一块,我建议你去找总包。好了,今天就这样。”黄林伟下了逐客令。
“黄总,还没有请教您的名片呢?”方天依然是不到黄河不死心。
“小方,你反正有我的手机号码,我名片也恰好发完了,就不发你名片了。”
方天从黄林伟办公室出来,轻轻地把门带上。
方天站在公交路牌下,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袭上心头,无数的迷茫和疑问堆积在心头:这就是业务员的效率吗,等了一整天,就是五分钟的谈话,而且是敷衍了事、没有任何结果的谈话。…………
方天上了回家的公交车,也许不能算家吧,那是自己这个异乡人和自己的女朋友吴昕合租的一间房子而已。
坐在公交车上,透过车窗,看着这个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的繁华都市,方天感觉自己根本无法融入其中。车再多,楼再高,一丝一毫、一分一厘都不属于自己,与己何干!
再不复来时的心情,车上女孩的裙再短,肌肤再白皙,方天已没有心情去欣赏。
不过,一天的工作总算是结束了。业务员本就是在困惑、迷茫、挫折、碰壁中前行。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又有谁会天生成功,黄林伟之流也是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的罢。
方天安慰自己的理论倒是一套一套,真不愧是学哲学的。心情才算好过些。
第三章 游子归家
由于春节火车票非常紧张,公司放假的时间又短,只有法定的七天假,方天今年春节没有回家。方天的母亲一直在电话中抱怨,说今年春节方天不在家,她们两个老家伙在家冷冷清清,这个年过的没一点味道,心里空空落落的,并要方天明年春节一定要回家。估计明年春节也回不了家,同样的困境:火车票和时间的制约。时间一晃又快到十一了,方天准备趁十一假期回一趟家,毕竟已经快两年没有回家了。
方天老家位于中南省的一个偏僻山村,他们村的名字叫虾渔村,很奇怪的一个名字,方天一直不明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因为虾渔村的村民都是靠山吃山,虽然也有小溪小河,但靠捞虾打鱼为生的人一个也没有,其实方天也曾经询问过院子里的几个老人,虾渔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他们也解释不出所以然来,只说是故老相传。
方天上初中的时候,能言善道、幽默风趣,最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老师曾经对虾渔村的贫困进行过这样一次描述:我们来天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岩石镇是来天县的贫困镇,森林乡是岩石镇的贫困乡,虾渔村是森林乡的贫困村。
方天对这段经典的描述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并深以为然,虾渔村实在是太穷了。
虾渔村至今公路还没有通,扶贫小组进驻过好几拔,但是要在崇山峻岭间、悬岩峭壁上凿一条公路出来谈何容易,所以把公路通到虾渔村的口号从方天有记忆的时候就开始喊了,但一直是水中月、镜中花,虚幻一场而已。虾渔村周边甚至有谚语“有女莫嫁虾渔村”来形容虾渔村的贫穷,而虾渔村的姑娘则大多远嫁他村、他乡,似乎再也不愿意呆在这个地势险要的山沟沟里了。外边的姑娘不愿意嫁进来,虾渔村的姑娘又打多不愿意呆在虾渔村,自然导致虾渔村的光棍极多;当然,凡事有弊则有利,同时也形成了一句震慑喜吹牛皮之人的谚语,在虾渔村以及虾渔村周边一带,往往当一个人侃大山,吹牛皮正欢时,一句话过去,定能使其偃旗息鼓——“有本事,你把虾渔村的公路通了!”,虾渔村的孩子们也正是在这样谆谆教诲中长大“孩子,努力学习,将来出息了,当官了,就把虾渔村的公路通了。”方天也正是在这样的期望中走出了虾渔村,一直念到江城大学,并在繁华的临海市谋得了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