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

第343章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343章

小说: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会,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也不要太谦虚,惮于展示自己地成绩。我和曾智他们几个虽然捐给基金会绝大部分的钱,也不在乎那个‘伟大博爱’的名声,但如果有更多的人了解并且参与进来,我们不会羞于高调宣传自己,但也要让世人了解我们基金会的原则,这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是要不得的,那位老板一定要让他后悔。让他损失百倍。‘李大善人’的名号,其实也相当地不错!”



陈大会长得了指示,第一次高调宣传基金会的组成以及资金的来源,人们这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李思明早在1983就开始了默默无闻的公益事业,而那时,他手头并非太宽裕。而一系列的慈善案例,也因为有更多的媒体报道,而为人所知。甚至还有无数的人“现身说法”,极高地评价基金会的伟大。这虽然也有宣传地嫌疑,但是正面的意义还是巨大的。



事情到此,就有了顺理成章的结局了,铺天盖地的舆论谴责力量让那位沽名钓誉者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公司地业务完全停顿。谁还敢喝他地保健品?汽车被不速之客给轧破。就是他家里地大门口也被人画上了个大乌龟,质监局上门查封设备。税务局上门来查有没有偷税漏税。总之只能宣布破产。这位老板哀叹:“我好不容易人品爆发,吐血捐了一万块。怎么就捐给了李思明这位超级大富豪?这不是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吗?”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一个人生前无论他是多么的荣耀,拥有多么巨大地财富,其实在他死亡之后,也不会比别人多占一些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即使多一些陪葬品,也只能便宜了盗墓贼,弄不好被人掘了墓,弄得尸横遍野。而如果能在生前将自己地财富捐出,让贫困者掌握生存的技巧,让失学者重新拿起书本,让更多地人因为你而获益,那才是永生!



对于李思明及他的创业伙伴来说,这50亿只不过是一个来会更多。在保证自己事业发展的同时,上市公司每年的分红,他们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慈善事业当中。他们这些行为,让那些即使是对李思明这样的巨富曾经表示不屑的人,也不得不表示钦佩,这也是李思明希望能够以身作则的,从而对这个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这引起了社会对于有钱人的财富进行了讨论,这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能看到有钱人出点血,看着心情也舒坦了不少不是?而那些从来就“一毛不拨”的有钱人,就很郁闷了:



“他李思明当然有资格这么说了,只要有人卖,他即使是去买一艘航空母舰来当游艇,买一百辆二战坦克开几场免费展览会,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我们就不同了,我们是小老板,挣点钱不容易啊!”



3G华夏



知青基金会的每一笔钱的用处,也都一一公示出来,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这样才让更多的有钱人或者普通人,也乐于为这个基金会捐款。当然李思明也不会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得低调。



“我看咱们还是得高调一些,多宣传一下,将来还要有自己的网站,进行公示。最好是那些有钱人相互竞争,建个中国慈善榜,那就最好不过了!”回国后的李思明在某次公开场合说道,“想沽名钓誉,也要在我们限制的范围内高调宣传。”



这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既不能让捐献者太嚣张,也不能让人家太默默无闻。慷慨解囊者,不排除有人会有企图的,知青基金会也满足这些人对于名誉的要求,但严禁捐献者有跟商业活动相联系的行为。



虽然这减少了投机的行为,但是由于知青基金会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她强大的公信力,富豪们也打破头想挤进这个排行榜,因为他们发现排在前几位的总是那些中国最著名最有影响力,也最受尊敬的公司的老板,能与这些人为伍,那才是有面子。而那些排名前二十位的,则因为这个排行榜也赢得了大量的现实利益,因为人们包括外国人也都很愿意跟这些人谈生意谈合作,当然李思明和他的亲密创业伙伴永远排在前六名。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咱们有个好处就是,咱们不缺那几个钱,你想捐,我还不一定愿意收呢!”陈诚对着媒体这样自信地说道,他恐怕是全中国最“嚣张”的慈善事业工作者了。而李思明正满期待地踏上了他的寻根之路。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路向北



金秋十月的下旬,一年当中最绚烂的季节,李思明踏上了通往北国的寻根之路,他已经迫不及待了。除了刚结婚那会儿,这是他第一次对某个地方充满着向往之情,甚至让他自从和妻子计划回黑龙江看看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这次远行。



陈大会长给予了鼎力相助,他不是大兴的知青,是更远的原抚远地区的知青,但是他利用基金会分布全国的组织力量,加上热心的钱大海的摇旗呐喊,一传十,十传百,前大兴的知青们都知道了李思明这次真的要亲身前往了,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外,无数的人打来电话,确认行程。



这事闹大了,李思明本来只是想,也就是曾智、徐大帅、张华、袁侯还有各自的太太们一同前往而已,这下动静闹大了。



“干脆包一趟专列,沿途谁赶的上,就上来一同前往。”钱大海在电话中说,“你们是大财主,也是地头蛇,你们找深圳铁路部门,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这事,是不是太招摇了?”徐大帅问道。



“招摇?不,人多才热闹呢,才更有意义,要不是有你们的号召力,哪能聚这么多人,很久没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了,我很期待啊!”钱大海在电话中哈哈大笑,“再说,这还省了大家的车票钱。以后恐怕就很难再一次让大家都聚这么齐!”



“那好吧!”徐大帅觉得这样也很有道理,他也很想见见许多多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他的知青朋友要比李思明认识地还要多。比如陈诚就是因为徐大帅,李思明才认识并成为朋友的。



于是,在这丰收的季节,一列开往黑龙江的全卧铺专列由深圳始发,一路向北,带着他们的思念与期盼,向着遥远的北方进发。



原大兴的知青多来自长江以北,特别是黄河以北地区,但是这么多年来,求学、就业、从商、工作调动或者投靠亲友。成员们早已经分布全国,人们从全国的各地向着这趟专列的沿途经过的最近地车站集结。就如同他们当年人生的第一次远行一样。只是已经是物是人非,他们都早已经人到中年。有地甚至已经两鬓花白,心情却又一次如青春年少的年代那样充满着激动与豪迈,仿佛又回到年轻时地峥嵘岁月。



人们见面都是很有特色:



“为了革命!你是大兴哪部分的?”



“感谢毛主席!我是57团1营1连的,你是哪部分的?”



“我是一排的张大山,你是机修班的爱钓鱼的‘姜子牙,吧?”



“嗯?我这外号已经很多年没听过了!”



也许要不是这次机会,这些曾是出自同一支生产建设兵团地前知青们,恐怕在人生旅途中无缘再一次相见。有人鬓角的华发已经早生。有人的脸上就是用最高级的化妆品也无法消除岁月的痕迹,他们已经不再年轻,尽管许多人诸如李思明也不到四十岁,但年轻时的音容笑貌都已经成为往事,变得模糊不清,“笑问客从何处来”。只能从老相册里才能寻找到过去地记忆。



那紧紧握在一起的手再也舍不得放下,那模糊的面容只有经过一点提示,才会跟脑海中地记忆吻合在一起。



“老家伙。当年打扑克,你还欠我一包烟没还我呢,这么多年,这利息少说也有一条‘中华,了吧?”



“小东西,我可逮着你了,当年你偷走我的情书,这么有价值的东西,我还没来得及找你算帐呢!说说看,这精神损失怎么算?”



曾经的好朋友、政治竞争对手或者某种敌人,如今都早有人过中年,昔日的青涩与躁动,还有或腼腆或冲动的神情,早已寻找不到。当某人偶尔提及早已经忘记的历史旧闻,才人忆起那段青春热血的岁月和往事。



按照曾经所在的连队,早有人自发地组织登车的前知青们按部就班,这当中有来自上海市政府的官员,有南京大学的教授,有屡见报章的私企老板或国营老总,有著名的学者和社会工作者,也有文笔犀利的时事评论员,还有普通的工人。但在这里,没有阶级之分,没有地位与财富的高低多少,没有虚假的寒暄,只有共同的经历和无穷的回忆。人们相互挖掘着各自的“陈年丑事”来娱乐大众,共同回忆着往日的点点滴滴,昔日的痛苦早已烟消云散,往日年轻时的误会已经相逢一笑中被一笔带过。只是在提到某位曾熟识的人不久前因病辞世的时候,才会陷入一阵沉默与悲伤之中。



男人们带上自己的妻子,女人们带上自己的丈夫,因为那里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无数的相思曾伴随着黑土地的味道飞向恋人的手中;带上自己的孩子,因为那里值得年轻一代们去“忆苦思甜”,是他们的父辈们奋斗过、悲伤过和痛苦过,也是他们燃烧激情的地方。



“李思明在哪节车厢?”沿途有许多人站在月台上,不等专列停稳就高声喊道。



“在9号车厢!”有位看上去眼生的前知青伸出自己的脑袋来,乐呵呵地回答道,“不过他现在没空见你,见他的人正在排队呢!”



李思明早已沉浸在跟老朋友们相逢的喜悦之中,无数的人走上前来,跟他寒暄着,回忆着往日的点点滴滴,甚至有的人李思明已经无法叫出准确的姓名,让他一时有些尴尬。而李思明早年的一些逸事也被人给“捅”了出来。



“有一年夏天,大概是73年时候,天特别热。有一天我和老张几个人去河里洗澡,全都脱了个精光,就图个凉快。这时,李思明主动站了出来,他说要替我们把风,防止有女知青踏入禁区。我们想这也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当时连队里禁止野泳,说是不安全。影响也不好。可是当我们凉快够了,正准备上岸。一看坏了,李思明这小子早就跑的没人影了。顺便把我们地衣服也拿走了。这下可完了,一帮大男人,不能光着屁股往回跑啊,好几里地呢!所以我们只好在河里泡到了半夜月上柳梢,才偷偷摸摸地跑回宿舍,还不敢太早,怕被人撞见。可怜我们还得饿上一夜!”某齐姓知青绘声绘色地回忆道,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当时的难堪,年轻时的尴尬,如今被当作了笑料。



众人哄然大笑,只有李思明干瞪着眼。



“冤枉啊,这事是我做的吗?我抗议!”李思明大声地抗议。他头一次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怀疑。



“这事确实是你做的,连我都知道!”徐丽插说道,“不信。你问你儿子他妈,她也知道!”



“真的吗?”李思明将头转向坐在身旁的杨月,探求道。



杨月正在寻思是站在大伙一边承认事实,还是站在自己丈夫一边表示否认。曾智却说了:



“不对呀,老齐!你确认这是你亲身经历的吗?我听到的却是另外一个版本!”



“我亲身亲历地还能有假?”齐某人对曾智的怀疑,表示严重不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