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晴儿的田园生活 >

第264章

晴儿的田园生活-第264章

小说: 晴儿的田园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晴听了也就不再劝了,能让大毛的算计成空,她也是举双手赞同的。

子晴正想问子喜打算怎么做,陈氏和杨氏、傅氏几个过来,说道:“一眨眼就找不到四弟,我一猜就到这了。”

陈氏说完对子晴说道:“妹妹,娘说明日要去安州城里看外婆,你去不去?”

“去,我也有些日子没见她老人家了。”子晴说道。

“我就猜到了你会这么说,明日我们几个不如上街逛逛,我可是有些日子没去逛了,主要是没人陪着。”陈氏说道。

“得了吧,二嫂,你这肚子,还是在家歇着吧,有什么想买的,跟我们说一声。”杨氏说道。

“可不,二嫂,缺什么说一声,我那要没有,没准娘和姐姐这里还有,逛街,还是免了吧。”傅氏也劝道。

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四个女人,叽叽喳喳的,林康平只得带了子喜进书房,不知商议些什么。

“对了,姐姐,京城你家铺子卖的香皂正经不错,怎么没在安州开一个铺子?我跟我娘说了,我娘还让我给她带一些回来试试,喜欢得不得了。”傅氏问道。

“安州城也卖过,后来,做香皂的师傅去了京城,这边就停了下来,你这一说,我倒是可以考虑再开一个的。”子晴说道。

阿土阿水如今在粤城,粤城人最早接触这些,还认这些,不如,在粤城先开一个,也能挣点零花钱。林康平定的大船,可能要在明年二月份交工,不过,这些日子,阿土阿水他们也没闲着,一直在从内陆倒腾东西过去给约翰,又接了约翰他们的货,雇船运往内陆各大城市,相当于成立了一个贸易公司。

原本林康平也不敢做这么大的,一直筹划了很多年,有一些是以前文家的关系,还有些他自己这几年交结的,加上曾家这两年的地位提升,林康平也想借一把势,把自己的事业扩展一下,子晴自然不能拖他的后腿。

不过这些,连沈氏和曾瑞祥也不知道的,子晴也就那日跟子喜提了几句,傅氏应该还不知道。

第三百六十四章、光阴的故事

陈氏他们走后,林康平和子喜也从书房出来,子晴问道:“你跟小四说了些什么?”

“能有什么?小四问我些西洋人的事情,还有船运的买卖,我都跟他细说了。林康平说道。

“姐,我是感叹,你们成亲也才十年,我姐夫能置下这一份家业,也不容易。还有,看着书睿他们几个,就想起我们小的时候来,这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我都二十一了。”子喜叹道。

子晴一听,自己来这个时空都二十年了,二十年,子晴的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从猪圈里爬出来的小丫头,有了疼爱自己的丈夫,有了一份不算薄的家业,如今有了五个儿女,哥哥弟弟也都成才了,可以说,最初子晴设定的梦想基本都实现了。

子喜走后,子晴自己进了书房,取了一套笔墨纸砚,搬到了自己的内室炕桌上,郑重地在扉页上写下了,《光阴的故事》五个大字,“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日的落阳,贫困无趣的童年年幼的我曾经无知地这么想,风车在四季轮回的风里天天地流转,

亲人们的关爱我在一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每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年少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见面的我们又经历了多少的历程,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子晴在第一页写下了这几句稍作修改的歌词,中间好像还有一段子晴记不清了。子晴正凝神运笔时,林康平走了进来。见子晴一本正经地用笔,林康平还有几分惊讶,问道:“晴儿。你做什么呢?”

子晴放下了笔,说道:“才刚听了小四的话,才忽然想到。我来这里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足以改变了很多,我想起了一首曾经唱过的歌,叫《光阴的故事》,我想把这些年的经历写成小说,书名就用《光阴的故事》。”

“可是,你不是一向厌恶拿笔的么?”

“可不。这几句话,就花了我足足半个时辰,看来,写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预备用十年的时间。慢慢写完,等我们成亲二十年的时候,我再把它拿出来,送给我的儿女们,让他们看看,他们的娘,这一生,都做了些什么?”子晴说道。

林康平接过子晴手里的本子,看了这几句歌词。问道:“这又是你们那里的歌?”

“嗯,我曾经还蛮喜欢的,可惜,大部分记不住了。不过说到唱歌,他还有一首《童年》,改天我教给孩子们唱。我总觉得孩子们能玩的东西太少了,这么小的孩子,成天只念那些之乎者也,都给我儿子念老了。”子晴抱怨道。

“你不是一直有教孩子们玩游戏么?说实在的,我都有些羡慕儿子们,有你这样一个娘亲,才能有这么欢快的幼年时光。”林康平抱着子晴说道。

“对了,小四到底打算怎么让大毛空欢喜一场呀?”子晴忽然想到刚才没问出口的问题。

“还能怎么样?让女方嫁不成,这个应该不难。你就别操心了,还有我呢,横竖坏不了小四的名声。”

这时,书睿几个抱着嫣然进门了,子晴忙把东西收拾好,陪着孩子们说笑。

“娘,小舅舅说,娘教的《读书郎》儿歌,他也学会了,说一听这个,就想起来他小的时候,也和我们这般大的时候,背着娘给他做的书包去学堂的日子。”书彦蹦着说道。

子晴听了摸摸书彦的头,夸道:“我们书彦好厉害,都会教舅舅唱歌了,舅舅还说什么了?”

“娘,小舅舅说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嘱咐我们好好听娘的话,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书睿说道。

“说到这个,娘教你们唱一个‘一寸光阴一寸金,先生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子晴哼哼了几句,也是歌词记不全。

“娘,为什么你唱歌跟别人不一样?我见你哄弟弟妹妹睡觉,唱的跟外婆的不一样。”书睿问道。

“娘也就是瞎哼哼,哪里会正经唱?你见过娘唱的那一首歌,不是只有几句歌词么?再多了,娘可不会。”子晴糊弄道。

“那倒也是。不过,娘已经很厉害了,永松表哥说二舅娘唱的歌,一点都不好学。”书彦说道。

“好了,好了,该吃晚饭了,咱们出去吧。”林康平替子晴解围。

饭后,子喜依言过来,缠着林康平讲西洋人的火枪和其他武器,到底和大风国有什么不一样的,子晴则带着嫣然,和书睿几个也跟着在书房旁听。

“说到这个,咱们的老祖宗发明了火药,可是只会拿来了造焰火,这个武器,咱们还真没有,你这一说,我倒是有点忧虑了,这万一洋人哪天看咱们不顺眼了,或者相中了咱们的国土,真要发生战争,咱们可就吃亏了。”子晴说道。

子晴可没有忘记,清朝的闭关自守带来了什么,以前是隔得太远,有些话不好说,如今子喜既然在户部当值,能提醒的子晴还是想提醒一二。

“姐,你说的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虽然咱们大风朝建立一百多年,一直跟各国友好往来,还没有过大规模的战争。可是,什么事情,还是有备无患的好,不然,到时一个措手不及,咱们只能被动等着挨打。所以,我才会找姐夫来问些西洋人的先进技术都有些什么?”

“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见识过他们的洋枪、手雷,玻璃制品,对了,还有洋布,我听说,他们的棉布比咱们的便宜些,因为他们的织布机比咱们的先进,我接手过约翰手里的一批布,跟咱们的比起来,既经用又便宜。”林康平说道。

“那姐夫有没有考虑从西洋人手里买几台织布机过来看看,看看我们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姐夫这一说,我倒是有些想去国外转一圈,看看,他们究竟比我们强在哪里?”子喜叹道。

“这个,我可做不了主,你姐连我都不让去呢。”林康平说道。

子喜说毕和林康平讨论哪些手工业是可以鼓励农民做的,哪里的瓷器粉质更细腻,釉面更光滑,地域不同,喜欢的茶叶也不同,哪些丝织品更能受到洋人的青睐等等,子晴见自己不大懂这些,便抱了嫣然进屋休息了。

第二天,孩子们进了学堂,子晴陪着子喜他们还有沈氏几个去安州看望何氏,何氏这一年基本都住在了安州,沈建仁的那两个儿子也都把家搬了过来,老大跟沈建仁住,老三在附近置了房子。还有,沈建山的两个儿子也是在安州安家的,时不时地过来看看何氏,何氏如今已是七十八高龄,五世同堂了。

子晴几个到的时候,正碰上沈建仁家的大媳妇王氏买菜回来,见了子晴几个,忙不迭把大家迎进去,放下篮子,一边拉着沈氏的手热情地说道:“姑母来了,快请进。”一边拉着傅氏的手笑道:“四弟妹可真是稀客,只是表嫂家没什么好招待的,来来来,好歹看在你娘的份上,留下来吃顿便饭,也是我们的荣耀了。”

子晴见这话说的有些不伦不类,说实在的,小舅家的三个媳妇,子晴真心不大喜欢的王氏的性格,跟秋玉有些相似,所不同的是王氏比秋玉更会来事会说话,还有就是小舅娘厉害,能压制住她。

这不,见了外面的动静,小舅娘赶忙出来了,听见了王氏的话,说道:“都是我的外甥外甥媳妇,能进舅娘的门,就是舅娘的亲人,孩子们还能嫌弃他舅娘家穷不成?来来,才刚你们外婆还念叨着,想看看你们呢,可巧你们就来了。”

子晴几个进了堂屋,何氏没在堂屋,自己拎了个小火篮,坐在屋子里,王氏的小女儿正陪着老太太说话呢。

子喜远道归来,见了何氏,拉着傅氏要给何氏磕头行礼,王氏在一旁说道:“哎呀,等着我预备蒲团去,仔细身上衣服弄脏了。”

子喜忙道:“没关系的。”

说话间王氏已经把蒲团找来了,笑道:“还是咱阿婆有福气,表弟可是京城的官员,平日里也就跪跪皇帝什么的,阿婆做梦都得笑醒的,有这么出息的外孙。”

子喜行过礼,把礼物拿出来,一顶保暖的狐狸皮帽子和一双鹿皮短靴,还有傅氏亲手缝制的一套衣服,何氏接过礼物,笑道:“这帽子和鞋外婆都喜欢,只是以后不可浪费了,外婆的衣服多的是,你们每年都给外婆做新的,我一个老太婆了,哪里穿得了,你们能来看外婆,外婆呀,就比吃了蜜糖还甜。”

正说着,沈建仁回来了,他如今也不做什么事,烧饼铺子交给三儿子打理,他只是时不时过去看一眼。大儿子在傅家的帮助下,进了官衙仍是做一个库房的衙役,每个儿子一年孝敬他些银两,日子也过得不错。

沈建仁见了沈氏,说道:“春玉家那个大毛,这回可真要走运了。”

第三百六十五章、一场空

子喜听了沈建仁的话,忙问道:“舅舅此话从何说起?”

“你们不知么?他做工的那个铺子就在我家烧饼铺的对门,大毛家也住在附近,我刚从铺子里回来,听说,大毛和陈掌柜的女儿已定了婚期,就在十二月初二,也没几天了,陈家的陪嫁是二十亩的水田,还有一个小院子,你们说,这大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那陈掌柜也是眼瞎了,才会把女儿许配给这种人。”沈建仁说起这个可就有些忿忿不平,他当然还记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