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谍-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葬礼过后,母亲和艾丽用了很长时间整理她们的遗物,大多是些书、衣物,和一些怀旧的小玩意儿。一天,母亲捧着一只木匣坐到我身边。
“这个,我想交给你。”母亲的声音有些沉重,自从我出生,她在家中就坚持用韬文和我对话,即使她自己也是在美国长大,但母亲说,我们不可以忘了这门沉淀了几千年的古老语言。
“这是什么?外婆的东西吗?”我接过来,那是一只原木的匣子,色泽黝郁,暗香浮动,似是一种来自古老东方的香调。
“对。”
我这才抬头仔细看了看母亲的眼睛,那里隐藏着什么,让我不知不觉起了细细的一层鸡皮疙瘩。
我们就这样四目相望,良久,母亲先开口了:“打开看看吧,这是钥匙。”
小巧的一支铜钥,看的出年代颇有些久远,上面精细地镌刻着一种我没有见过的古老图案。我竟有些犹豫,拿眼睛不确定地在母亲的脸和这木匣子间扫过。母亲看出我的迟疑,对我点了点头。
我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小心翼翼拿铜钥在那锁上一转,“咔擦”一声,待我拆掉锁,缓缓推开匣盖
木匣中是一摞厚厚的泛黄的纸,像是信件,我拿起一封,看了看母亲,她对我点了点头。我展开纸,那确实是一封信:
“瑜儿:
昨夜梦到你旧国二十九年春节在台上唱那支曲儿,梦中我还坐在二楼的看台上,伸出手想去触碰你,可伸出手,你却渐行渐远梦中转醒,不觉已泪湿了枕头。
瑜儿,还记得我们常念的那首诗:
亲爱的,但愿我们是浪尖上一双白鸟!
流星尚未陨逝,我们已厌倦了它的闪耀;
天边低悬,晨光里那颗蓝星的幽光
唤醒了你我心中,一缕不死的忧伤。
我心头萦绕着无数岛屿和丹南湖滨,
在那里岁月会遗忘我们,悲哀不再来临;
转瞬就会远离玫瑰、百合和星光的侵蚀,
只要我们是双白鸟,亲爱的,出没在浪花里
”
那是瑾外婆的字迹,刚毅中蕴藏着些许不常示人的柔情和风淡云轻。我没有再看下去,喉头仿佛被什么东西梗着,半响,我抬起头:“这些是外婆们的信件。”
“没错。这些东西,我想一并交给你保管。外婆们生前就希望能够将她们的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
等一切归于平静,我离开布鲁琼斯,回到了学校,外婆们的那个木匣也被我带了回去,木匣里的信,一开始是出于好奇没事翻一翻,可不知怎么回事,渐渐的,那些字句仿佛有一种魔力,吸引我没日没夜地看下去,直到一个月后全部被我看完,竟有了一种落幕后的惆怅,我甚至觉得,在过去的十七个年头,我从来没有与两位外婆那样亲近过。
这太疯狂了!
这只木匣不仅拉近了我与两位外婆的距离,甚至让我觉得,自己与韬国、与那段历史的距离,一下子全都拉近了!要知道,“韬国”对于在这里出生的我来说,只是遥远的东方大地上一个古老的国家,我知道自己长着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我和母亲及外婆们很多时候用韬文对话,我喜欢吃她们做的韬国饭菜,然而,我却从未有过去那里看一看的念头;而历史,则是我最不感兴趣的一门学科,过去了那么久的事情,众说纷纭,我曾执着地认为,这世上的历史书都是片面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那些不知真假的陈年旧事
一个念头就此萌生,偶然的抑或注定的,我要去到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度,那个据说是我们这个黑发黄肤的种族的发源地去看一看,去寻找外婆们年轻时的踪影。
我在电话里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艾丽也坐在母亲身边,用免提键听着我近乎疯狂的奇思异想。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只问了一句:“需要我们陪你去吗?”
“不用,妈妈,谢谢你,我想我自己能应付。”我谢绝了母亲,我想独自占有这段旅途。
十一月份,一切手续办妥,我独自一人踏上了这段让我魂牵梦绕的旅程,我的目的地是一座叫做玄武的古都,飞机将在大都市沪都降落,在那里,我将踏寻瑜外婆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以及白利南路,也就是如今的长宁路,那所叫做圣玛利亚的贵族女校的废墟,之后,我将乘火车从沪都到玄武,去两位外婆相识、相知、相恋、生死相许的地方,去找寻她们的故事。倘若她们在天有灵,定会陪伴我一起重游故地,我想。
在飞机上,我又随意打开一封信,那是瑜外婆柔中寓刚的俊逸行楷:
“旧国二十九年十一月九日,刚刚立冬后的这个礼拜六,在沪都至玄武那段疮痍的铁路上,我独自一人坐在一列‘蓝钢快车’的头等车厢里”
横跨太平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知什么时候我已握着信笺睡着了,睡梦里依稀看见两位外婆,竟像是和我仿佛年纪,远远地,对我微微笑着,她们穿着旧国的旗袍,华髻侧挽,风华绝代。
接下来的两个月便是和表姐一起以沪上名媛的身份通过姑父一步步接触唐生明,从而接触到李干群、丁默屯等一干江伪76号特务以及他们的女眷,按照事先计划,表姐曾嘉黎表现出一心想在政界商界青年才俊中钓个金龟婿的愿望,而她董知瑜便是以摩登女性的姿态与各位大人物周旋,试图在政府中谋个薪职,也不辜负自己这些年所受的教育。
金龟婿难求,文职倒是很快谋到。伪玄武政府刚刚建立不久,当时投汪的高官无碍乎两种人:一种是追随汪兆明的声誉并相信抗晦必亡的,想当年汪兆明也是在刺杀摄政王失败后在狱中慷慨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英雄豪杰,早年跟随孙中山“兴中会”的国民党元老人物中也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蒋经纬当初也是尊其为右的,汪兆明说韬国打不过晦国,要曲线救国,总会有人相信并团结在他身边;另一种则是根本谈不上什么信仰的政坛混混、墙头草,只晓得谋官谋财,混一日是一日。董知瑜跟男人便谈自己曲线救国的理想,痛斥蒋经纬的焦土战给祖国带来的灾难以及赤空党的游而不击,跟女眷们呢,则将女儿家的天真烂漫发挥到极致,把那一腔热血玩化作对船形帽和飒爽军装的憧憬,再加上唐明生在一旁欲擒故纵巧妙周旋,她便在伪玄武政府外交部翻译二科谋得个翻译差事。这个差事刚一谋得,渝陪那边便秘密派人来和董知瑜进行了一次长谈,此时此刻,在“蓝钢快列”这节头等车厢里,董知瑜仔仔细细琢磨着这次长谈的内容。
28982 。
2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