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BL电子书 > 女人三十一场梦 >

第17章

女人三十一场梦-第17章

小说: 女人三十一场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谋杀亲夫?我吗”?李笑非干脆装起了糊涂。
“这房间里还有别人吗”?关伟挑动着眉毛。
“我怎么了?”她看看关伟赤裸的身体,“你光着身子干嘛?额头怎么了”?
“李笑非,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糊涂,你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吗”?关伟继续揉动着额头,生气的问。
“我刚刚在睡觉啊”!李笑非无辜的眨动着眼睛,她看看关伟,“到底怎么回事”?
“我刚刚想…所以我…结果你…然后…我的额头磕到床头柜的角上了”,他拿开手,亮出自己的额头,问李笑非,“磕的厉害吗”?
关伟的额头已经鼓起一个大包,尖尖的,象是生出了一只角,好在没有破皮,只是红肿而已。
“肿了,但没出血,到底怎么搞的”,李笑非站起来,走到关伟身边,伸出手轻轻抚摸一下他受伤的额头,
“嘶……”关伟吃痛的哆嗦了一下,“别问了,反正是你弄得”。
“怎么会是我弄得”?
“咳,别问了,换上衣服,出去吃饭吧”。关伟一边揉着额头,一边拿起摊在床上的衣裤往身上套。
李笑非低下头,看到自己的睡裙凌乱的挂在自己身上。她最讨厌别人在她睡觉的时候吵醒她,关伟居然想趁机偷袭,就算给他一个小小的教训吧。
晚上,两人又一次争吵起来,不为别的,只为了关伟傍晚未完的节目。本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李笑非实在太累了,只想睡觉。她跟关伟打商量,过两天再说,关伟不同意,说男人有男人的生理需求,做妻子的有义务替丈夫纾解。李笑非说难道睡觉不是一种生理需求吗,自己太累了,做丈夫的就不能体谅体谅。一来二去,两人从斗嘴变成扭在了一起,关伟干脆要来霸王硬上功,李笑非则拼命摆脱。最后,气急的李笑非索性扮起死鱼,躺在那儿一动不动,既不反抗,更不合作,随便关伟怎么折腾,自己一心去会周公。关伟没办法,也只好由着她睡,然后气呼呼冲个澡,回到自己床上,盯着苍白的天花板暗自生气。
第二天,关伟顶着青紫的额头跟李笑非踏上了前往蓬莱的路,一路上,关伟气哼哼的不言不语,李笑非对他这种情绪完全受生理欲求操控的表现嗤之以鼻,同时为自己和别别扭扭的关伟结伴同游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感到有些扫兴。虽然没有看到海市蜃楼,但蓬莱阁坐落在拔海而起的赭红色山巅上,与浩茫的碧海相互映衬,仙阁凌空,令人浩叹,也让李笑非觉得不虚此行。可是她的好心情仅仅维持到下午。下午,该看的都看了,该绕的都绕了,两个人即将返回的时候,在步行街逛游的关伟突发奇想,要给家里带些礼物。带礼物李笑非不反对,问题是关伟要带的东西让李笑非难以接受——他要买四套花岗岩的倒蒜臼,石臼虽然不大,但是算上石杵,每套的重量差不多有10斤,四套,就是40斤,行程近千里,中间要倒2次车,这份纪念太“沉重”了。李笑非让关伟选些别的,关伟坚持只有这石臼既漂亮又实用,而且是家乡没有的。李笑非嫌太沉了,关伟振振有词,以前去东北,很多人都喜欢买菜墩子,不是更沉吗,可回家能用上半辈子,这石臼也一样,往后倒蒜的时候都可以用,还能想起这次旅行,这么有纪念意义又实用的东西哪儿还有?就在卖石臼的小摊前,两个人由商量而争执,足足耽搁了半个小时,李笑非到底没宁过关伟。四套石臼,每人背两套。从沉重的包袱背在背上的那一刻开始,李笑非暗自发誓,再也不和关伟外出旅行了,幸亏买的是石臼,如果是石盆,自己岂不是要累死他乡。
第十二章
    一路上,李笑非时时按捺着把石臼丢出车窗的冲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回到了家里。到家的时候还不到中午,李笑非却脸也顾不上洗一把,一头扎到床上,一动也不想动了。关伟也累得够呛,但到底是男人,体力恢复快,所以只躺了一会儿,就兴冲冲的烧水洗澡去了。李笑非一直睡到日落西山,醒来的时候还觉得腰酸背痛腿抽筋,恍恍然不知身在何处,等看清楚映入眼帘的都是熟悉的家居摆设,才明白过来自己原来是睡在自己的床上。索性继续瘫软在床上,心里想着曾经从一本杂志上看到的话:重要的不是去哪里旅行,而是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去。原来旅伴真的很重要,如果自己嫁的是一个虎背熊腰的魁伟男子,就算是买了几个石臼,也用不着自己来背呀,如果关伟是一个通情达理,有商有量的丈夫,也完全可以买别的纪念品哪。想到这里,她不由暗自伤感,想想这一路,不是争吵,就是怄气,这样的新婚旅行算个狗屁呀,还不如一个人出去散心呢。
正想着,关伟推开房门,探头进来,“醒了,快起吧”。
“几点了”?李笑非看着天花板问。
“快点了,快洗洗然后去书店,晚上到我家还是你家吃饭”?关伟走到床边,顺势躺在床上。
“去我家吧,还是没精神,干嘛买石臼,累死我了”。李笑非没好气的踹了关伟一脚。
“快起来吧,如果晚上在你家吃,那就先上我家,回来还没给家里信儿呢”。关伟站起身,拍拍李笑非的腿,走出房间,旋即又探头进来,“我额头明显吗”?
“又青又紫,象只犄角”。李笑非看一眼关伟。
“如果有人问,就说在火车上不小心碰的”。关伟叮嘱道。
李笑非从床上爬起来,打个哈欠,告诉关伟,“随便你怎么说”,然后揉着头发走进浴室。
关伟喜滋滋的带着两套倒蒜石臼去了关家,一套给了关父关母,一套给了关玲,这个10来斤重的沉家伙居然很受关家人欢迎,关玲甚至当场剥蒜试验了一番,连称好用。让李笑非气愤的是,竟然没有人关心一下如此沉重的两“坨”顽石是如何翻山越岭来到关家的。关家人也询问了他们旅行的情况,不过,他们更关心的是关伟额头的青肿,心疼的询问了关伟额头受伤的经过后,关母和关玲忍不住埋怨关伟快30了怎么还象个毛头小子,关伟一个劲笑,说下次自己一定会小心。李笑非也说自己下次会提醒关伟注意,她想起关伟四脚朝天的倒挂在床沿上的样子,想笑,又不敢笑。
从关家回来,两个人又带着一套石臼去了李家的书店。李母看到石臼的反映出乎关伟的意料,倒叫李笑非暗自感慨,妈妈就是妈妈,跟婆婆就是不一样。当关伟献宝般把石臼呈给岳母,以为会从岳母脸上看到关母一样欢喜的笑容时,李母的脸上却是一片惊讶之色。过了好一会儿,李母才吃惊的问李笑非,“大老远的,买这个干什么”?
“妈,这东西倒蒜可好用了,我们买了四套,咱们一家一套”。关伟赶紧说。
“四套”?!李母掂掂手里的石臼,纳闷儿的问他,“这多沉哪,你们怎么弄回来的”?
“一人两套,背回来的”,李笑非接话道,“妈,您就收着吧,这叫千里送石臼,礼重情也重,多不容易啊,差点儿没累死我”。
“也不算太累,寻思着咱们这儿没有这种东西”。关伟责怪的看李笑非一眼,冲岳母笑笑,说。
“给不给我们带东西无所谓,旅游本来就挺累的,再背一堆这个,这不找罪受吗,记得下次可别再买这些不好带的东西了”。李母一边收起石臼,一边认真的嘱咐关伟。李笑非望着自己的母亲笑,李母的脸上一片心疼之色,让李笑非心里觉得暖融融的。
晚上回到家,关伟有些郁闷的问李笑非,李母为什么不喜欢石臼,李笑非告诉他,也许不是不喜欢,而是想到这石臼要靠女儿的肩膀背回来,所以心疼。关伟又问李笑非,只有女儿的肩膀是肉做的,女婿的肩膀是钢铁的吗。李笑非笑着告诉他,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男人就应该是钢筋铁骨,所以才叫“铁汉”,而女人历来都被称为弱质女流,更何况,在母亲的眼里,女儿当然是柔弱的了。说到“铁汉”的时候,李笑非故意朝关伟努努嘴,关伟看看自己,明白李笑非是在调侃自己,只好干笑两声,没再往下说。
至于李笑非家的那套石臼,其实并没有派上过什么用场,虽然很多人都说蒜要倒碎了才够味儿,可是李笑非情愿用刀剁成蒜末儿,她讨厌过于浓重的蒜味儿,更讨厌使用石臼时带给她的并不愉快的回忆。于是,石臼从此被束之高阁,后来干脆被两个人遗忘了。一直到好几年以后,房子卖掉了,搬家的时候,李笑非才意外的在壁橱里发现了这个沉家伙,那时候,她和关伟早已离婚,而且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曾经属于两个人共同拥有的东西,基本上都被李笑非送给了亲戚朋友,包括部分家具和一些毛绒玩具,因为她不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还存有过去的痕迹,更不希望有关伟的痕迹。所以,当李笑非手里掂着这个已经蒙上一层灰尘的石臼时,脑海里除了出现当日自己背着沉重的背包穿梭在几个车站长长的走廊里的画面,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处理它,反正不能带走,摔掉吗?最后,她把石臼送给了帮她搬家的师傅,看着那位师傅如获至宝的样子,李笑非觉得总算不枉自己千辛万苦的背那么远。
随着旅行的结束,李笑非和关伟也结束了他们的假期。休息两天之后,他们都回到了单位。此时李笑非才发现,办公室居然又有一堆工作在等着自己。原来,原本应该在5月份开展的一年一度的档案入档工作,由于某些原因拖到了6月,这一拖不要紧,本来应该前任做的事,又全落在李笑非身上。早在李笑非还在山东的时候,县档案局的已经检查过一次入档情况,一来调整工资时李笑非已经延迟了婚假,二来,李笑非身在千里之外,想找也找不着,所以,单位没有通知李笑非,工作被暂时搁置起来。无奈,李笑非只能在报到销假的同时立即投入工作,又是一项全然陌生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技术性,只是把一个年度的各种文件、资料、表格、票据等等交给档案局,由工作人员把关,把各种档案资料按保留年限不同分为永久卷、长期卷、短期卷,各卷再按不同的分类依次排列、归档。没有技术性,却更加繁琐,档案资料在入档前需要先整理,装订的文件要把订书钉剔除,破损文件要装帖好,然后用专用封面和绞丝线装订好,最后用统一的档案盒装起来,盒的封面加盖单位的印章,封二注明档案内容和序列号,盒脊上注明年限、档案号、日期。每年的档案资料按照年限不同有各自的小流水号,整个局里的档案逐年添加,延续大流水号,小流水号和大流水号逐一对应,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档案建立起来,为了查阅起来方便,又要建立相应的索引目录,索引目录要把档案的各种信息都清晰的反应出来。索引目录也建立好,整个档案资料的归档工作也就完成了。都是细致活儿,而且环环相扣,容不得出现一丁点儿的纰漏,如果一个地方出现错误,又没有及时察觉,往往以后的工作都需要重来,而且,这里面做的最多的是装订和抄写。为了追赶进度,以便按时完成任务,李笑非不得不再次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经常干到一个头两个大也舍不得休息。跟上次调整工资时一样,方子雪再次在抄抄写写上帮了李笑非的大忙,而且,这次帮忙的,不仅有方子雪,还有车前子。
说来也巧,办公室就在新闻部的隔壁,车前子每天都要无数次的路过办公室的门口,这样,以前很少见面的两个人又变得低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