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道教 >

第86章

中国道教-第86章

小说: 中国道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W魇羌撸鸬ぶ苁卤弦樱裣芍笫轮潦蔷∫印V劣诘な橹种址ㄏ螅种忠烀⒉煌夂跎硇囊庖病ā!妒越鹗范缘笔绷餍械闹种中蘖斗ń蟹掷嘧芙幔妆倥悦啪牌贰�
谓其中之〃下三品〃,如〃御女房中,三峰采战〃,〃用胞衣为紫河车,炼小便为秋石〃,以及〃炉火烧爇五金八石(外丹)〃等一千余条,为〃邪道〃;〃中三品〃如〃休粮辟谷〃、〃吞霞采气〃,〃或想身中三气〃等一千余条为〃外道〃;〃上三品〃如存思、吐纳、按摩、闭息行气、屈伸导引、固守丹田、服中黄气等一千余条,为〃旁门〃。称下三品只贪淫嗜利者行之,行中、上之品只能却病,皆非正道。次叙丹法正道渐法、顿法。称渐法有三乘,顿法只一乘。〃渐法三乘〃者,下乘为安乐之道,中乘为养命之道,上乘为延生之道,是为根基浅薄者所设,以利其循序渐进者。至于顿法则为〃最上一乘〃,专为夙有根器者所设,据称,此法〃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静为丹基,无为为丹母,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到〃性命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
就是大功告成之日。
卷三,列《问答语录》《金丹或问》《全真活法》等题。
《问答语录》为与门人谈丹道之记录,详记与弟子程安道、赵定庵之问答。为〃破后人之惑〃,〃将丹书中精要,集成三十六条〃,曰《金丹或问》,对九还、七返、三关、玄关、三宫、玄牝、炉鼎、药物等问题,作出较为明晰的解释。《全真活法》讲保全本真之要。谓〃全真者,全其本真也。全精、全气、全神,谓之全真〃。三全的前提是身定、心清、意诚,〃精气神为三元药物,身心意为三元至要〃。炼精之要在乎身,炼气之要在乎心,炼神之要在乎意。〃炼精化气,所以先保其身;炼气化神,所以先保其心。身定则形固,形固则了命。心定则神全,神全则了性。身心合,性命全,形神妙,谓之丹成也〃。
卷四,以两〃论〃、两〃说〃及歌十二首以阐丹道。其《性命论》谓〃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修炼金丹必须性命双修,才能达到〃命基永固〃,〃性本圆明〃,〃至于混成圆顿,直入无为,性命双全,形神俱妙也〃。《卦象论》谓〃丹书用卦用爻者,盖欲学者法象安炉,依爻进火,易为取则也〃。白玉蟾告诫后人〃不可泥于爻象〃,故云〃上品丹法无卦爻〃。两〃说〃有《死生说》和《动静说》。前者谓〃一切念虑都属阴趣,一切幻缘都属魔境〃,要〃于平常境界觑得破,打得彻,不为物眩,不被缘牵〃,久之,〃念虑绝则阴消,幻缘空则魔灭,积习久久,阴尽阳纯,是谓仙也〃。后者谓天动地静为天道之常,修道之要在于〃效天法地〃,〃一动象天,一静象地,身心俱静,天地合也〃;〃心法天故清,身法地故静〃,〃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歌有《原道歌》《炼虚歌》《破惑歌》等十二首,其《炼虚歌》序谓〃虚者大道之体,天地之始,动静自此出,阴阳由此运,是故虚者天下之大本也〃。歌云:〃为仙为佛与为儒,三教单传一个虚,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虚里做工夫。〃
《破惑歌》破〃三峰采战〃等邪术。
卷五,诗四十九首,卷六,词五十八首,外《隐语》二篇,皆杂论性命及内丹之旨。其中又多合一三教之篇什,如《满江红》一首述〃三教一理〃,前半阕云:〃三教正传,这蹊径元来蓦直。问老子机缄,至虚静极,释氏性从空里悟,仲尼理自诚中入。算始初立教,派分三,其源一。〃又一首〃述三教〃,前两句云:〃教有三门,致极处元来只一。〃《隐语·教外名言》更引三教言论以证异流同源。谓〃三教唯心〃,学佛在乎〃见性〃,学道在乎〃存性〃,学儒在乎〃尽性〃。
由上可见,《中和集》所述的内丹思想核心可以概括为〃中和〃、〃虚静〃四字。认为〃玄关〃就是〃中〃,守中才能致和,致和才能导致身静心虚。持此行之,渐至身心混合,动静相须,乃至心归虚极,身入无为,动静俱忘,精凝气化。故守中是此丹法的第一要着,虚静则是它的灵魂。谓行此功法,不须筑基、炼精、炼气、炼神的渐修,只须从炼神还虚入手,即穷性尽命,一了百了。后世鉴于李道纯这种丹法所具有的特点,称之为内丹之〃中派〃,《中和集》则是研究这种丹法的主要资料。

《灵宝玉鉴》 
《灵宝玉鉴》为宋元间灵宝派斋醮仪法之集成。《正统道藏》收入洞玄部方法类。书无序跋,不著撰人。卷一文中提到萨真人(名守坚)、路真官(名时中)、紫极田真君(名思真)等,皆两宋间道士,故成书当在南宋或以后。虞集《河图仙坛之碑》记元代玄教大宗师吴全节事,有云:〃道家之书,有曰灵宝斋法者,授受既久,浸失宗旨,公(指吴全节
引者注)集诸家所传,手为删定,类为二十四门,总为十卷,题曰《灵宝玉鉴》,以惠后学。〃按此书题名与上记相同,结构亦是分卷分门,与上记相吻合,此书可能即为吴全节(1269~1346)所编撰。唯《正统道藏》所载卷数为四十三,门为二十五,与虞集所记有出入,或为《正统道藏》编纂者对原书结构作了改易。
此书有的一卷为一门,有的几卷为一门。计有:道法释疑门,修斋节次门,灵旛宝盖门,申牒头连门,召役发遣门等。是一部集灵宝斋醮仪范、符箓咒法为一编之书。除卷一《道法释疑门》通论各种斋醮仪法的理论外,其余各卷按门分叙各项斋醮仪法,诸如修斋的程序与仪式,斋坛的建立与布置,幢旛的制作与设置,灯烛的燃放与安置,符箓的篆写与运用,章表的书写与上奏,以及召神遣将、追摄魂灵、沐浴施食、水火炼度、投龙进简等各种斋法。不过上述斋醮仪法,虽源于灵宝,却非直接抄自灵宝派之斋仪书,而是从宋元诸符箓派所传灵宝醮仪法中采摭而来,因而带着明显的宋元斋法以道为体,以法为用,内炼与外法相结合的时代特征。
此书不仅所载斋法繁多,尤重对斋法作理论上之阐述。除第一卷通论斋法理论外,其余各门之首皆冠以专论。其对斋法理论之重视,在现存斋法书中是比较突出的。
一,鬼神信仰和地狱天堂论。谓世人生前行善,〃死则魄降于地,魂升于天〃而为神;生前行恶,〃死则沉沦长夜。其有执而不化者,则未散之气,或依草附木,或为厉为妖〃;并〃随其恶念以有地狱,以拘其魂,使受报对〃。认为这些受苦鬼魂,只有建设斋醮,礼拜神灵,才能获得超度。
二,道为体,法为用,内炼为基说。认为灵宝斋之所以能拔幽拯苦、济生度死,自然要靠法术,但更要靠行法者深厚的内炼工夫。《宿启朝醮门》称:〃宝珠神化,太一含真,五气朝元,三花聚顶,此内景之谓也;飞章列符,行科演道,誊词进表,忏谢礼方,此外景之谓也。故凡外景之设,实本乎内景之妙。〃《神虎追摄门》亦云:〃行灵宝上道,贵在炼气存神,一如元始天尊真身法性,同此慧力,方遂感召。〃因此无论是上章、召将、飞符、破幽、炼度等各个环节,无不依赖行法者的内炼工夫作基础。
三,三教合一思想。这是贯穿全部斋法理论的思想线索。
其生死论曰:〃万化本形气也,形气本神明也,神明本虚无也。
……故气化有物,神化无方,及其死者,形气既散,四大归空,其湛然若存者自若也。〃又说:〃一切有象有形,皆由是气而生成,所谓成象成形者,又各有是气也,亦儒家所谓一物一太极也。〃其善恶、凡圣论曰:〃一切万法,皆从心起,亦从心灭。……原夫人生之初,特一神之寓耳,未尝有此心也。
及其四大假合,神凝为心,心以神寓,则渐离其本矣。心为离本,而念即随起,一念既着,则百为以生,百为既生,则万缘由是萌矣。是以斯念之起,适于善者,则为天仙人伦神祇;适于不善者,则为地狱、饿鬼、畜生。此无他,良由一念之所致也。〃天堂地狱论曰:〃天堂地狱之事,实由善恶一念之所致也。〃〃所谓狱者,皆随死者所积之恶,以有其狱为之报对也,非直截如阳世官府有一定之囹圄也。〃凡此皆表现出融合儒释的特色。
此书对宋元灵宝斋法作了系统整理,特别是对灵宝斋法的理论作了全面阐述,是研究宋元灵宝斋法及其理论的重要资料。

《金丹大要》 
《金丹大要》,元陈致虚撰。成书于文宗至顺二年(1331)至惠宗元统三年(1335)之间。原为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时,前七卷各分为二,加卷九、十而为十六卷;另将第八卷析出单成一书,名《金丹大要图》。
这是一部内丹专著,作者为了抬高内丹(金丹)术的地位,奉老子为内丹始祖,称老子之道即金丹之道。该书卷二《道德经序》中称:道始无名,先天地而位天地,始万物而育万物,张良得之以佐汉,文帝得之以治天下,张陵得之以降魔济民,许旌阳(许逊)得之而善摄生,唯有金丹奥理,世人知者甚少。作者认为,《道德经》中所谓仿佛中有象有物,杳冥中有精有信,以及不贵难得之货等,皆直指金丹大道,显露玄机。至于〃众甫〃、〃神器〃、〃玄牝〃、〃橐籥〃之类,皆为经中所隐八十余金丹术语之异名。〃盖深注意于道,使后之人从是而悟,因悟而入,因入而有焉,即有为者金丹也。〃
作者十分重视精、气、神的作用,且以先天精、气、神为本,后天精、气、神为用。他说,修行人应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所谓精者,是指先天地之精。〃《老子》曰:'窈窈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者',此也。修炼之士先明此精,既若明了,即可仙矣。是号为金液还丹。〃气为生成天地万物之本,在人则有先天、后天之分。〃世人但知养生止于禁欲,殊不知一念若动,气随心散,精逐气亡。为此,道者当心体太虚,内外如一。……养生之士先资其气,资气在于寡欲,欲情不动则精气自相生矣〃。神者通灵玄妙,依形而生。心之本体无思无虑,虚灵变化无穷,即为先天之神。〃大修行人先明此神而敬惮之,若能明了即神仙矣〃。他总结说,修炼金丹不外修炼精、气、神三物,只要善于分辨三物之先天、后天,以先天精、气、神为本,后天精、气、神为用,〃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生丹。何谓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性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只在先天地之一物耳。〃
书中对金丹、药物、鼎器、采取、真土、火候、神化等内炼诀要作了详细阐述。在《金丹妙用章》中说,所谓金丹之〃金〃,非世间金银之金,乃先天之祖气,却生于后天。大修行人于后天已有形质之中,而求先天祖气,以此气炼成纯阳,故名曰丹。〃夫纯阳者乾也,纯阴者坤也,阴中阳者坎也,阳中阴者离也。喻人之身亦如离卦,却向坎心取出阳爻,而实离中之阴,则成乾卦,故曰纯阳。以其坎中心爻属金,故曰金丹〃。在《药物妙用章》中公药物为内、外,谓外药为真一精气,内药为真一之液,〃大凡学道,必先从外药起,然后及内药。……外药者色身上事,内药者法身上事,外药是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