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家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咱已经进入了隆冬,在外面吃饭都结冰,睡在地上会是个什么感觉?等着你体验吧。
马虎山村子不大,各家都是两间房,一铺南炕。我们住的那家屋子更窄小,黑黢黢的阴冷。房东的那个老奶奶睡在炕上还嫌凉,他很可怜我们:“这大‘三九’的,睡在地上还了得,大伙到炕上挤挤吧。”那炕上早已是挤得不能再挤了,我们就睡了一个星期的凉地。虽说地上铺了一层草,第二天早上起来被头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白霜是苦的,我的命全靠那白霜来诠释埃
在去马虎山打渔的半个月之前,我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借给班级买考试卷纸的机会回了一次家。要期中考试了,当地没有白纸,我自告奋勇到离学校20里的商店去买,商店离家2里路。本想吃过午饭就走,刘老师屈指一算硬是拖了我两个小时才放人。一路上,我越是想快点到家越是迈不动脚步,双腿浮肿了,沉沉的无力。好不容易到了商店,险些被关在门外,刘老师计算得太精确了。
到了家,母亲发现我的腿浮肿了,毫无办法,只有长吁短叹。饭都没的吃,哪会有钱买药埃那也不是药能治疗的病,营养缺乏综合症,不仅仅我一个人,都挺着。
按照刘老师的指示精神,第二天早上我必须赶在早自习前返回学校。那个时节,早自习结束太阳才出来不久,我得起大早往学校赶,那可是20里路埃母亲3点钟就起来了,为我做早饭。
她把做好的饭端到我的面前,打了个唉声:“唉,凑合着吃一口吧,暖暖身子好赶路……”话没说完,她哽咽了。
我的这顿早餐,是一个比碗大略一点的一铁盆白菜丝,用锅蒸熟的白菜,没有一粒粮食。白菜里的盐放的很少,母亲担心我路上渴了不敢多放。母亲在掉泪,我忍着,我不忍心掉泪伤害她那脆弱的情感,让她的心雪上加霜。
昨晚到家的时候,我说吃过了,不饿,母亲就给我做了一碗白菜汤解渴。我在想,母亲真实惠,她怎么相信我的话啦?现在我才明白,家里已经没有一粒粮食了……
前思后想,怎么也睡不着,也不想睡下去,就这样在那个冰窖似的生产队度过了一夜。
太阳出来了,那4个同学扛着“冰串”、“搅罗子”到这里来聚齐,然后直奔水库。
在水库,我们和带队的马老师相遇了,他是我们的副班主任马文庆老师。马老师家在二道房,离我后来的家不远,离郭家沤麻坑有20来里路,他是昨天下午就回家的。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学校派他来带队,仅仅是副班主任吗?绝对不是。论年龄,他是学校年岁最长的老师,因为他身上有“污点”,伪满职员嘛,得接受劳动改造。我想是的吧,因为我们也都有这样那样的“污点”。
我们开始打冰眼捞鱼,冰冻三尺谈何容易?何况我早上还没有吃饭。冰眼是打了不少,鱼却一条也没有“上钩”,就凭我们的渔具是拿不到任何鱼的,除非死鱼。
眼看就到中午了,我亚眼看就不行了,两眼的金花乱串,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了。
太阳就要落山了,马老师只好解放了我们,无奈得很,他也在挨时间。我不知道他回去怎么和学校交待,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要自己回学校。
马老师回家了,那几个同学也回家了,只有我离家太远不能回去的,回去也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我想。
他们都走了,我坐在地上喘气,等待眼前的金花散去。当我起来的时候就不敢再坐下去了,生怕起不来,走累了就靠路边的树休息一会在赶路。走了一半的路程,我说什么也走不动了,神经失去了对双腿的指挥功能。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来……
星期六我委托郭福兰捎个口信,让妈妈给我做几个“菜包子”。所谓的“菜包子”,就是喂猪的野干菜掺些少量的玉米面蒸熟就做得了,虽然没有“淀粉”的营养价值高,但可以占据肚子的空间,省得胃壁摩擦造成疼的痛感。
郭福兰是那家窝棚的老户,和我一个村子,这事她会办得到。想到这,我就像卖火柴的女孩看见了希望,本能地朝学校走去。
饿是会饿死人的,何况我已经一天没有吃什么东西了?也许就是那几个“菜包子”的“能量”鼓舞着我吧,我才有了“吃饱”的感觉,才有力气走回了学校。
果然,妈妈的“菜包子”已经放在我的桌上了,我是含着泪吃下的。我懂得,那些“菜包子”合在一起也没有2两玉米面,但那是妈妈从嘴里剩下来的埃
这次“绝食”,是我一生中的生命极限,也是母爱的极限。每每想起来我都觉得好怕,也好幸福。生与死就在那一念之间,就在那一瞬之间,我活过来了,但活着的我,依然在走那条铺满坎坷的路。
3 红里透紫的老师(惊魂时刻)(6)
3红里透紫的老师(惊魂时刻)(6)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就是我们那个时代,教育方针。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则是我们学校的教育者对教育方针最好的理解与实行。因之,劳动成了“教育”的主题与主体;文化课成了附属与附庸;学生成了劳动力,学校成了当地免费的劳务市场。初中三年来,春种秋收,我们无不南征北战,时不时地就毫不犹豫地弃笔从耕。
初二下学期,春天的阳光刚刚融化了寒冬的积雪,我们又像春风一样卷入备耕的热潮中,再次兵发欢喜岭。
与其说“兵发欢喜岭”,倒不如说是欢喜岭点将,点到了我们班的头上。
那次李老师被小韩村的王队长“挤兑”走了,我们班曾落脚欢喜岭。
李老师因那个“粮食政策”,不仅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官心”,上上下下不得劲。现在换了一个作战的环境,他下定决心“从打鼓,另开张”,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以学生们的“大干,苦干加实干”来改变一下自己难堪境地,并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欢喜岭对李老师更是大加赞赏,说我们班是最能干的战斗队,并表示欢迎李老师有机会“旧地重游”。学校领导得到欢喜岭送来的一面鲜红的锦旗,李老师也在领导那红了起来。
然而,旧地重游的不是李老师,而是刘老师,刘兴阁老师。
刘老师怎会甘拜李老师的下风啊?他不仅要保持荣誉和传统,还得有新的突破!这既是他的本意,也是学校的殷切“嘱咐”。
春天刨玉米高粱茬子,我们比当地的农民起得都早,到地里刚能分清茬子是玉米的还是高粱的,地表还有一层夜间冻的冻土呢。干活的地块稍微远一点,我们就不回“家”了,由学生炊事员把饭送到地里,品味着什么叫餐风饮露的滋味。
学生炊事员做好饭,再送到地里,但她们一天的劳动并没有结束,收拾好碗筷后还要去挖一定数量的野菜,当然是多多益善。早春,她们就挖小根菜,剁碎了掺在玉米面里,窝头就大了。这样的窝头没增加多少营养,权且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吧。大地绿了的时候,小根菜不能吃了,又苦又辣难以下咽。这时的田边路旁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老鸹膀子”,猪都不吃的野菜,我们借以充饥,劳动强度大,以此聊以自慰而已。
春天就这样过去了,留给我们的是蜡黄的脸和绿野菜颜色的粪便,还有欢喜岭对我们名声在外的垂涎。于是,秋天我们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又一次卷土重来。
国庆节那天,刘老师向我们发出号召:“咱今天割完这片谷子再收工,回去过国庆节!”老师要献礼,同学就得卖力气,直到月上中天才收镰,真是“割月中秋”啊!
同学们没有怨言,有道是“三春不如一秋忙嘛”,何况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呢?只是在回生产队的路上都盘算着这顿晚餐。我们没有奢求,能吃顿饱饭足矣,过节了嘛。
果然“如愿以偿”:主食三两秫米稀饭依旧,这是粮食政策,不得违反。满满的一碗土豆炖白菜可是破例的,虽说缺油少盐,总算撑鼓了肚皮,打出了饱嗝。
正在我们心满意足的时候,惊喜出现啦。学校派人提前为我们送来了月饼!
“中秋节不是还有三天吗?”不知谁在小声问,其实是在庆幸。来人说:“学校跟商店商量好了,国庆节和中秋节一块过啦。”这话乐得同学直拍手,眼睛一起盯上装月饼的袋子。
糟糕的是,路途远驴车又颠簸,很难有一块完整的月饼了,可能那时的月饼就这个德性。
为了分得均匀,不干活的刘老师开始“操刀割月”,又用秤来称,极尽精心。这时我们已垂涎三尺了,完全忘记刚才的那顿饱饭,肚子是否还有空间。
我们“吃月望月”,痴痴的,呆呆的。尽管月饼破碎,我们还是咀嚼到了艰苦中的香甜,企盼着未来的圆满……
满月的光华四射,有的同学打起了鼾……
到了初三下半年,教育形势有了一些小小的改变,因为我们就要毕业了,学校为了使升学率不至于落后他人太多而尴尬上的考量,取消了某些“应景”的劳务输出。这时,我们的班主任又换成了王秉贤老师。
王老师教我们语文,讲课的语调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他行走坐卧,言谈举止,有那么点文人的风范,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爽”。还没等待我们毕业,他走了,走得很爽。他犯错误了,据说也是“粮食政策”惹的祸。“粮食政策”真猛,猛走了许多老师,人人谈虎色变,皆因猛于虎。
王老师走了,我有点心酸,也很黯然。但对于我,他还是走的好。这里有个小秘密,不可告人的秘密……
初一伊始我还踌躇满怀,但不久社会上就刮起了一股强烈的政治风暴——“打击富裕中农”的运动,我理想膨胀的心开始萎缩,颤抖。
解放前,地主、富农被分了,贫下中农底子薄,富裕中农是解放后最富裕的阶级了。官方说,“富裕中农最具复辟的危险”,有人已经又买地了。他们总想走回头路,尝试不曾有过的富有……
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是以“震动”为特征的。“震动”,形象地说就是地震,让天地来一次重组。“打击富裕中农”的运动过后,使土改后农村的社会成份有了新的变化,许多富裕中农变为富农,成份升了一格,人格下降了一格,成为专政的对象,发生了质的蜕变。更有甚者,标准的中农也连升两级,也加入富农的行列,我的邻居就是其中的一个,叫做“新富农”。他们昨天还扬眉吐气,一夜间就垂头丧气,这不是地震又是什么啊?那时的富裕中农是最危险的阶级,每个人都有这个感受。对此,我整天忧心忡忡,生怕家庭成份升级啊。
“打击富裕中农”运动,社会上习惯叫它“二次定成份”,3年后又推翻了,维持“原判”。但它给社会震动的地震波,也波及到了我。
初二的时候,学校发给每个同学一张登记表。填写的内容,不外乎年龄、性别、籍贯……最让我难以下笔的,是家庭成份、社会关系两项。个人表现一栏由班主任来完成,那就是对你的印象、鉴定,这也是要命的文字,我没有办法左右老师的笔墨,只好听之任之,凭命由天了。
这张登记表对于我来说,假如我如实填写,那就是在“前途死亡”证明上签字画押了,我甘心。所以,我心一横,根本就没有填写,更没有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