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

第7章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第7章

小说: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图恢复没有失控的外表,这是对严重精神压力的正常心理反应,尤其是在关系重大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影响疾病或事故带来的后果,孩子可能会跟更高的神灵讨价还价,承诺自己会“做个好孩子”。

  在咨询过程中,卡罗琳发现了做好孩子跟挽救妈妈生命之间的联系。而且她渐渐明白了,当她对别人不好时,儿时的“魔幻思维”就会立刻引发恐惧,使她担心坏事将因此发生。

  卡罗琳的案例生动地说明了当好人的心理保护作用。在卡罗琳幼小的心里,她用自己永远做好孩子的承诺换来了妈妈的生存。因此,她一直坚信当好人是必要的手段,但最终却弄巧成拙。

  作为一个长期坚持的好人,卡罗琳几乎没有能力建设性地表达消极情感。她知道别人利用了她善良的天性,但她无法保护自己。当她在医生指点下来找我时,取悦症已经让她精疲力竭了,但她还是害怕说“不”,也不敢设定任何界限,因为这样做“不是好人”。

  卡罗琳对当好人的依附连接着一个好结果:她妈妈的生存。但是在其他的案例中,痛苦经历的坏结果更为普遍。父母可能过早去世,一个兄弟姐妹可能因意外事故而永久残疾。父母可能离婚了,孩子们为此非常自责,他们的愿望和努力付诸东流。

  尽管如此,很多取悦者保持了当好人的强迫冲动,即使他们儿时的痛苦经历结局很不幸。有些人能把自己的冲动追溯到这样的想法:当好人会防止更坏的事情发生。或者更可悲的是,有些取悦者把儿时的内疚发扬光大了:假如当初他们“更好”、更乖,那些坏事也许根本不会发生。

  长期、慢性的取悦症患者在忙于讨好别人时,往往意识不到自身的取悦症病毒是在儿时开始发展和扩散的。

  从本质上说,迷信或魔幻的思维是不准确的。相信当好人应该或能够保护你,让你免受拒绝、孤立或其他消极生活经历的伤害,这会给你的情绪和行为强加沉重的负担。一直当好人,这种负担根本不是正常人能够承受的,而且也是不恰当的。

  不总是当好人也没关系。

  当坏事发生在好人身上

  表面上看来“相信当好人”的保护力量是无害的,但是实际上,这种信念是一个认知雷区。

  坚信当好人具有无上的保护力量,这种想法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根本行不通。你可能是世上最好的人,但世上也一定会有人不喜欢你——也许恰恰是因为你太好了。

  事实是,不管你为人多好,都不能保证你免遭他人的拒绝、冒犯、排斥、反对甚至抛弃。一个人可能因为你的种族、民族、性别或性取向而对你有偏见,进而很可能会荒谬、可恶地拒绝你。你的友好不会改变他的态度。或者,如果另一个人嫉妒你,那么她可能会故意反对你,不管你为她做了多少好事。这很不公平,但生活本就如此。

  请再审视一下你有关生活是否公平或者是否应该公平的假定。相信当好人应该能保护你免受他人的伤害,这种信念深深地根植于“生活是公平的”这一基本期望。

  因此,像你这样的好人面对的难题是,当世界不像你想的那样运转时,当别人不管你对他们多好也要伤害你时,你就很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沮丧。你的反应还可能包括愤怒,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你相信如果你对别人好,他们就应该善待你,而现在你的这种期望也破碎了。当然,你为人太好了,不会把怒气发到对你不公平的人身上。相反,你多半会把怒气向内发泄,怪罪自己为人还不够好,或者是出于别的原因而理应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样在你的心里,生活就仍然是公平的。然而,你会为自责付出代价,代价就是沮丧。

  请思考片刻。在公平的世界里,好人身上只会发生好事,因为他们理应过得幸福快乐。如果生活是公平的,坏事就只会发生在坏人身上,因为他们理应受到麻烦和不幸的惩罚。

  可现实的问题是,坏事的确会发生在好人身上,哪怕是像你这样的好人。

  如果你相信生活是公平的,当好人应该能帮你避免坏事,那么你就是在陷害自己,当坏事不可避免地发生在你身上时,你就会受到自责和沮丧的打击。

  在认为当好人应该能保护你免受他人伤害的信念背后,暗藏着某些危险,如诱人的三段论或者错误的逻辑。这种错误推理会得出令人沮丧和内疚的结论:

  如果生活是公平的,人们就会得其所应得。

  一件坏事(比如拒绝、抛弃)发生在了我身上。

  因此,我就应该遭到这种对待。

  或者

  如果我为人很好,那么谁都不会拒绝或伤害我。

  我刚刚遭到了拒绝和伤害。

  因此,我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好,或者我还不够好。

  这种情绪和思想上的螺旋下降会让你陷入消极和混乱中。此外,这种错误的逻辑会促使你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取悦和讨好别人,从而推动取悦症的恶性循环。

  修改你认为生活公平的最初假定,这会让你在纠正错误思维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但是,如果你固执地坚信当好人能保护你,那么当生活让你受到痛苦的打击时,你就很可能会陷入自责、内疚和沮丧。请记住,只要纠正取悦症三角形中的一个边,你就能破坏恶性循环,最终让自己踏上康复之路。

  不要奖励虐待

  你可能还把当好人作为奖牌,以为它能克服别人的冷遇和亏待。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好人其实是最弱的花色。

  向一个正在从情感上伤害你的人示好,这是不恰当的回应。正相反,这只会奖励他对你的虐待。实际上,你对他的好就是容许甚至鼓励他的虐待。

  总是当好人,不计代价地避免冲突或对抗,屈从于挑剔和强势的伙伴或上司的意志,这种倾向很有可能让你陷入不良的人际关系当中,使你的情感受到伤害和蹂躏。

  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即使攻击是单方面的,讨好对方也等同于单方面的心理缴械。在受到攻击时还向对方示好,这等于是放弃防御,会让你非常容易受到伤害。

  荒谬的是,如果你是言语和情感虐待的对象,那么你的示好不仅不能保护你,而且还会让伤害或虐待你的对方更加肆无忌惮。

  这并不是说取悦最先促使别人虐待你。促使他们虐待你的那些原因,深藏在虐待者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中。例如研究表明,受到虐待的儿童长大后会成为虐待者。

  但是,尽管你受到的虐待不是由你引起的,可你的讨好和取悦肯定会纵容虐待者,让他变得更放肆。你可能会以为,你更努力地讨好某个对你不友好的人,这是在遏制和消减对方的虐待。但实际上,你这恰恰是在怂恿他变本加厉。

  你可能满心希望你的好、你的爱和友善最终会占上风,会改变对方对你的态度和行为。然而不幸的是,尽管你好心好意,可这种做法几乎永远不会奏效。相反,你对虐待行为持续的参与和无心的奖励,只会让虐待者更加大胆地侵蚀你的自尊。最终,你甚至会渐渐地相信,不管怎样,别人的刻薄、敌视和侮辱就是你应该得到的对待。

  当然,当你受到不友好和不恭敬的对待时,你必须学会恰当地捍卫自己的权利。然而首先,你必须改变错误的信念,别再相信讨好可以保护你,可以克服侮辱或刻薄的对待。

  讨好与“肥妞儿”

  苏珊是取悦于人的行家。她今年38岁,是3个孩子的母亲。作为家中的独女,她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她在当地的一所学校教五年级,她自己的孩子也在那里就读。她还是家长教师协会的骨干。

  另外,苏珊还为丈夫的小咨询公司记账。有时,她要自己下厨,准备丰盛的晚宴来招待丈夫的客户。苏珊还是一个活跃的志愿者,在一个慈善组织中负责募款委员会的大部分工作。

  苏珊承认,她不记得自己最后一次对别人说“不”是什么时候了。她意识到自己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可能不应该再这么劳碌了。她知道,自己的很多人际关系非常不平衡,她所付出的努力远远大于回报。

  从儿时起,体重就一直是让苏珊头疼的问题。她带着哭腔开玩笑说,她那多余的50磅体重,减掉后又长了回来,反反复复大概有100次了。她理解自己取悦于人的行为模式跟体重问题之间的联系。

  “我一向觉得我必须对别人格外好,尽可能地让别人高兴,不然他们就会因为我太胖而不喜欢我。看起来好像是,从我见到别人那一刻起,我就在努力地说服他们不要嫌弃我。我真的害怕如果我受到了嫌弃,有人就会叫我‘肥妞儿’。”

  “从儿时起,我的情感就时常受到伤害。其他的孩子都取笑我,管我叫‘矮胖子’或‘肥妞儿’之类的。我能做的就是努力让他们因为别的喜欢我。”

  “作为一个小姑娘,我乐意为别的孩子做任何事情,只望他们不会因为我胖而嫌弃我。我真的任由别人利用我。我替他们做家庭作业,帮他们伪造家长给老师的便条,让他们照抄我的答卷——不管谁对我有任何要求,我都会照做。”

  “当我长成少女时,我的情感关系很混乱。我几乎乐意跟任何男孩发生性行为,就是为了避免遭人嫌弃。”

  “不用说,我还是经常遭到嫌弃和拒绝。但是长大以后,我仍然像小时候一样,对每个人都好得很过分。到了现在,我甚至等不及别人要求我做什么了。我会弄清楚他们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们。”

  有很多人跟苏珊一样,因为害怕会遭到嫌弃而饱受取悦症的折磨。他们的外貌或性格有某个方面让他们感到不光彩,会伤害他们的自尊。

  这种意识中的“缺陷”可以是生理上的,比如肥胖、明显的残疾或畸形、丑陋的相貌、枯黄的头发或者矮小的身材,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比如感到自己愚蠢、没知识或者没钱。

  你可能也像苏珊一样,担心别人会因你真实存在或想象中的“缺陷”嫌弃你,于是你觉得自己不得不讨好别人。用心理学的话说,你在把有关自我的消极情感投射到别人身上。你还可能在用讨好进行防御,以补偿你所认为的自己外表或性格上存在的严重缺陷。

  真正的缺陷在于这种策略,而不在于你的外表或性格。这种策略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因为它会不断地侵蚀你的自尊,从而让你进一步陷入取悦症的恶性循环。一方面,即使别人真的认可你,你的自尊仍会受到削弱,因为你会把他们的认可归功于你为他们做的那些事,而不是你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她之所以喜欢我,仅仅是因为我对她好,为她做了很多事)。与此同时,在你的其他取悦习惯的强化之下,你会更加坚信讨好既是有效的保护伞,又能补偿你意识中的“缺陷”。

  另一方面,如果别人嫌弃你,你的错误信念就会得到印证,使你更加坚定地以为你根本就不配别人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自尊伤口会加深。此外,你会觉得,为了避免再受到痛苦的拒绝和嫌弃,你以后必须更加努力地讨好别人。

  解决之道在于你要认识到,你最需要得到你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