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生存手册-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九哥不合情理、莫名其妙的举动,如果是因为三姨娘在作祟……一下就什么都能解释得通了。
“三姨娘究竟是……”她把话说了一半,才吞了回去。
大太太脸上就闪过了一丝恨意,却也有分明的恐惧。
“都是过去的事了!”她轻描淡写地带了过去,双手合十,“这次在观音山特地给她做了七天道场,就算有再大的怨气,也该转世投胎了!”
七娘子连忙整肃脸色,陪着大太太念了几声佛。
心里却想到了八姨娘去世的时候,大老爷吩咐给三姨娘做法事的事。
大太太就又和七娘子商议,“话说回来,连小雪和处暑都不能放心了,也不知道这院子里能放心的人还有几个。”
能进正院服侍的丫鬟,哪个身后没有一大家子人口?
大家都在杨家讨生活,就算能保证丫鬟本人的忠心,谁能知道她背后的那一家人心底在想什么?
七娘子也感慨,“像立春这样,家里没有什么人口,又能干老实的丫鬟,要是多几个就好了。”
大太太也跟着叹了一口气,一时间,真有几分求贤若渴的样子。
“就算有了立春,她一个人也还是不够……”
七娘子不由一喜——听大太太的口气,是不会在立春身上打别的主意了。
像杨家这样体面的人家,儿子屋里的丫鬟,大老爷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就算原本对立春有什么心思,恐怕现在也淡忘了吧。
尽管这事与七娘子没有什么利害牵连,立春这小半年来,更是很少往西偏院走动,但却也着实让人高兴。
深宅大院,能温暖人心的事太少了。
花样的少女,本来就值得拥有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丈夫。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七娘子也没能拿出更好的办法来。
九哥院子里的事,她始终不愿插手太多。
大太太只好把这事先放了放,说起了三娘子的婚事。“……四房是见天在老爷耳边叨咕着,说是要在王家上门前把三娘子的婚事定了。”
原本大太太与大老爷商量好了,等王家上门提亲,便借口推掉这门亲事,等一年半载,风声过了以后,再为三娘子说亲。
现在王家自顾不暇,也没有提亲事的心思,四姨娘想借机把三娘子的婚事定下来,也不能说是个很差的思路。
毕竟三娘子今年也十四岁了,如果真要等王家上门提亲再回绝,这一耽搁,就是两三年。女孩子的青春可等不起。
不过,看大太太的样子,是打算卡一卡三娘子的亲事了。
七娘子噗嗤一笑,打趣大太太,“您也不必着急,四房亏心事做得多了,自有现世报等着,没准改日王家还真就上门了……”她罕见地刻薄了四姨娘一把。
大太太被七娘子逗得哈哈大笑,“从来不知道七娘子有这样一张巧嘴!”
七娘子略带害羞地笑了笑。
要和一个人打好关系,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和她有相同的喜恶。
虽然七娘子并不擅长演戏,但抒发一下对四姨娘的厌恶,对她而言也不是很难的工作。
大太太对七娘子果然又多了几分亲近。
“其实,”她就带了几分沉吟,对七娘子透露,“三月里,天水的桂家托人带了话来,也有意思要和我们结一门亲。”
七娘子眉头一挑。
宝鸡杨、天水桂,桂家也是西北豪门,和杨家往来频密,七娘子对桂家不能说不熟悉。
不过,大太太三月里就收到了信,却是现下才对自己提起……
61、归宁
“桂家也是大族!”她就笑着向大太太提起了自己在西北的见闻,“前些年在西北的时候,虽然还小,但是依稀还记得,有些落魄的族人,也不过就比寻常农家稍好些罢了。”
世家大族,必然是兴旺发达,子孙无数,除了核心的几房之外,旁支偏房也不可能个个都财大气粗。大老爷要不是自己争气考上进士,又娶了秦家的小姐,这一支也早没落了。
大太太就笑着点了点头,“能和我们家说亲事的,也就是桂家的老九房了!”
桂家是武将,和杨家又不一样,进了军队,军功就是自己杀出来的。桂家九房历年来子孙旺盛,多出骁勇之士,已有隐隐跃居大房之上的势头,如今的镇西将军桂明就是老九房出身,年纪才只三十余,就已立下了几件大功,大有把桂家的名头发扬光大的意思。
“皇上这几年恐怕又要在西北生事。”大太太就分析给七娘子听,“以桂将军的勇猛,想要不大放异彩恐怕都难。”
桂家正处于上升期,又是相较文官更安稳的武官,两家同为陕西世家,多年来联络有亲,是很合适的结亲对象。
就是因为太合适了,大太太恐怕未必愿意把三娘子说过去吧。
七娘子就有些惊奇地望着大太太,“按母亲的意思……桂家竟是不可多得的上等人家了?”
大太太就微微一笑,“要说不好,却也是有不好的地方,你没有去过天水,怕是不知道。这些年西域乱得很!商路不通,就很少有人往西北走……虽然是边境重镇,但却十分萧条。”
天水虽然也有塞上江南的称号,但和鱼米之乡苏州比,恐怕就少了几分繁华。
更不要说这些年边境一直不大太平,时不时地就会爆发几场小规模的战争,驻守在天水附近的将领,随时都有出征的可能。
嫁进这样的家庭,就算有权有势,恐怕生活也没有多少趣味吧!
“再说,桂家家风严谨正派,镇西将军虽然这几年渐渐地起来了,但恐怕手里却没有多少银钱。”
大太太的这句话,才揭露了桂家最大的弱点。
又是随时可能披甲出征的武将,家里又没有多少钱,三娘子嫁过去虽然诰命不低,但说起来,生活趣味和初娘子、二娘子比,那是天上地下。
这门亲事要是说起来,也不能说不体面。桂家的几个儿子将来肯定都要上沙场征战四方,有父老护航,只要能在战事里存活下来,四品的指挥佥事,那是稳稳落袋的——李姑爷要做到四品官,还不知道要打熬多少年的资历呢!大老爷就算知道了,恐怕都不好多说什么。三娘子一个庶女能嫁进这样的人家,那是她的造化!
私底下,却是甜苦自知了……大太太也真是费尽了心思,才为三娘子物色了这么一门亲事!
“母亲真是深谋远虑!”七娘子就顺口夸了大太太几句。
就好像大太太分析的那样,这门亲事有利也有弊,对三娘子来说,也算是比较理想了。
毕竟桂家的严谨家风,七娘子在西北时已是亲眼见识过的,这样的家风下出来的子弟,多半都是品行端方,行事得体……
总比嫁给京里的纨绔要好得多吧?
大太太却又略微露出了愁容,“话说回来,桂家这一代竟没有庶子!几个儿子都是嫡出,偏生三娘子只和嫡长子年纪相当,恐怕桂家还看不上三娘子做嫡长媳!”
七娘子不禁吓了一跳。
嫡长媳,那就是将来的当家主母。
老九房的当家主母,也就是桂家的宗妇。就算桂家落魄到了极点,也不会娶进一个庶女来做宗妇的。
“西北可不比咱们江南!”她连忙劝阻大太太,“对嫡庶之分,看得要比我们南边更重些……我看,母亲还是别开这个口,免得坏了两家的交情。”
大太太就露出了一抹笑。“桂家二小子今年也有十二了,要不是不想让三娘子寄在我的名下……”
现在大家都小,两岁的差距看起来还不算什么,可等到结亲后,给三娘子生育嫡子的时间就少了点。
大太太这又给三娘子挖了一个坑。
七娘子却有些不以为然。
镇西将军是从二品的官职,从官衔上,是要比大老爷的从一品低了两阶不错,但相差也没有大到桂家能以嫡子迎娶庶女的程度。
当然,如果是嫡次子迎娶养在太太名下的庶女,那是另外一回事。但仅仅以三娘子的庶女身份,即使大老爷现在权倾江南,嫁给桂家嫡子,也算是高攀了。
不过,她已经否定了桂大爷,现在再否定一个人选,大太太就算也明白里头的道理,却未必会高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庶女顶撞。
“听着倒像是门般配的亲事。”七娘子眉眼弯弯,“不过,小七年纪小、见识浅,这么大的事,也不敢轻易就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大太太果然有了些不耐烦,就皱了皱眉。
她正要说话,七娘子连忙又补了一句,“大姐姐眼看就要到苏州了,母亲若是还觉得有什么不妥,不妨问一问大姐姐,倒比问小七更稳妥!”
大太太以往与七娘子商议的,不过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二娘子的嫁妆给都给出去了,大老爷就算再生气,又能改变什么?
许夫人为了什么四处求神拜佛,也不关杨家的事。
与桂家联姻这么大的事,的确是不能仅凭七娘子的几句话就定下来。
大太太也想通了里头的道理,一时心平气和,对七娘子,倒是又多了几分好感。
从来养在太太身边的庶女,再没有不争宠的。
七娘子与初娘子就没有见过面,自然谈不上什么姐妹之情。
又都是走锦囊袋、智多星的路子。
难得七娘子还能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的稚嫩,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初娘子。
她看着七娘子的眼神,又多了几丝温情。
“最近这段时间,银钱还凑手吧?”就关心起了七娘子的起居。
“平时也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七娘子也很给大太太的面子,露出了欣喜的神情,“钱匣子满得都要合不拢了。”
大太太心情大好,“这才是正院姑娘的体面。”
又吩咐七娘子,“过几天八娘子就要进家学了,她身子骨弱,你五姐又是个粗心的,少不得你多留心些,别让她在家学里出了什么事,我也不好见你二婶。”
家学虽然名义上是大房、二房合办,但其实一直是大房的儿女就学,八娘子如果出了什么意外,大房当然难辞其咎。
七娘子心中就是一动:大太太对二太太的态度,不知不觉间,已经完全和缓下来了。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出口探问。
大太太三月底就收到了桂家的信。
却要进了五月,才和她商议。
恐怕心底对她还是有所疑虑。
暂时依然要忍。
七娘子就笑着应了下来,又起身告退,“大姐姐要归宁,母亲这里想必是事多的,小七不打扰母亲了。”
大太太也微微笑着,目送她出了东稍间,又转过堂屋窗下,进了通向西偏院的夹道。
她的容色又渐渐深沉了下来。
王妈妈进了屋子,低声回报大太太,“几个小丫鬟家里都查过了。”
大太太神色一动,“怎么样?家里都还清白吧。”
王妈妈低低地应了一声,“都是太太从娘家带来的陪嫁出身,和这府里的下人,没有什么来往。”
大太太的陪嫁家人也有十多房,这么多年下来,在府里也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大太太就漫不经心地点了点头。
王妈妈想到了自家二小子谈起立春时的神色,心下就是一紧。
咬了咬牙,壮着胆子低声开口,“不过,到底年纪都小,还是离不得经事的大丫环调教!”
大太太就叹了口气,“那就把立春给了九哥吧!横竖,也服侍他小半年了。再换上一拨,也着实有些不大好看。”
王妈妈不由得大喜。
却又纳闷了起来。
“不是说把她抽调回主屋……”当通房来培养?
“小七是个得体的孩子。”大太太却忽然说起了七娘子,“倒是没有往九哥身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