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盛唐传说 >

第3章

盛唐传说-第3章

小说: 盛唐传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洞府。天山脚下碧草如茵,树木如盖,洁白的羊羔如白云般在草丛里若隐若现,胡女身着彩衣盘马放牧,嘹亮的胡语牧歌如百灵般婉转,远处乳白色的雾气如丝萦绕,真如人间仙境一般,但在雪线之上则白雪皑皑,冰雪千里。气候苦寒,天山其实是座大雪山,实难为生活居住的上佳之地。但天山派历代祖师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苦修。与这三个孩子来说,身负血海深仇,自然不把身边安逸与否放在心上,当日在客栈见证了李九那出神入化的剑术后,无不心向往之。都暗下决心要把天山派武功学到手,早日得报灭门大仇。首座们还有事情与掌门师兄商量,三人便有各洞府的大弟子带回去。
  一路上,明心洞大弟子李九、天雷殿大弟子杜欣、灵枢阁大弟子红莫愁走在前面,虽然山路崎岖,上面又有厚厚冰雪覆盖,他们健步如飞,远远望去竟似不沾地般的漂移,山间溯风呼啸,夹带着漫天雪花,扑向众人。那些强劲的雪花冰粒打在李九和红莫愁身上,居然像被吸去力量般,无力地顺着衣服滑落,那杜欣有意卖弄,运起罡气护住身体,雪花飘进身体一尺之内,立即便被罡气震得粉碎,远远地弹出去。还不时讲起笑话惹得红莫愁娇笑不已。全然不管身后马北方三人步履蹒跚,滑倒跌摔。马北方自幼练过武,虽未下过苦功,但有总胜无,摔过几次后,便找出窍门,不再滑倒。黄珊打小在山间野地奔跑嬉闹,山路走的习惯,反而最是稳当。只是苦了李重远,他毫无根基,又从未在冰雪上行路,一步一滑,好几次摔倒在地,鼻青脸肿,溯风呼啸,夹带着漫天雪花,劈头盖脸打得生疼。狼狈不堪。
  走了半个多时辰,到了岔路口,便是分别的时候了,黄珊哭着抱着马北方和李重远,不忍放手,马北方此时虽不再把顺风镖局遇害一事迁怒李重远,但此事毕竟是因他而起,终是心意难平,只是抱拳做了个揖。转身就走。明心洞在天山主峰西南三十里方向,李九领着李重远顺着山间蜿蜒小路前行。路上,李九道:“师弟,自走上这条山路起,你的功夫就开始练了。”李重远奇道:“走路也能练功?如何练法?”“所谓武功,无论拳脚功夫还是刀枪棍棒,无不与人的日常举动息息相关,走路也是功夫,练家子常说:“打得好不如行的妙”,若是能把走路的功夫练得拳脚沾不上身,那便是天下一等一的本事了。这功夫虽门派众多,功法各异,但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对敌搏斗,若目的不明确,只练那些高来高去的功夫,看着煞是好看,临敌之时全无用处,练来何用?”李九正色道。
  “那杜欣师兄的功夫很厉害吗?刚才身子不动就能把雪花逼出去”。
  “杜师兄自然很厉害,不过,厉害却不是这方面,杜师兄那手功夫叫混元功,练久了意念一动,身体自然生出罡气,诸邪不侵,不过,罡气要想达到伤人的境界至少要到第六重功力才行,杜师兄的功夫不过刚刚达到五重,也只能挡挡雪花了,真要动手,怕是他也不敢妄自托大呢。”
  “那……”
  “好了,我先教你本门的呼吸法门,练好了你就到了混元功第一重了,等到了第三重你也能逼开雪花这类轻飘飘的东西。你听好了,舌头抵住上腭,左脚先迈步,脚尖不要离地,要贴着地面滑过去,右手贴着肋,上行到心窝,向前探出,头像右转,吸气,对,就这样,好,右脚脚尖贴着地向前滑过去,经过左腿的时候,两腿要摩擦,左手贴着肋,上行到心窝,向前探出,头像左转,呼气,对。就这样。”
  李重远依言在山路上练功,这套混元功法乃是天山派入门的功夫,是一切内功心法的基础。其余各种妙到巅峰的功法就是由此演变而来。若能将混元功练到极致,各种天山派绝学便能触类旁通。混元功第一重至五重相对比较容易突破,但第六重至第八重极难突破,很多天山派高手把剑法、拳法打熬地炉火纯青,但内力终其一生徘徊于六、七重无寸进之功,因为缺乏深厚的内力,尽管武技出众却也始终无法成为绝顶高手。自然也有另外一种人,那就是偏重于内功的锻造,忽略武技的练习,最后空有一身惊世骇俗的内力,却因为短于技击,犹如无舵之船,也难以在武道上登峰造极。
  混元功练到第八重,往第九重突破却是极其容易,却也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有走火入魔之虞,所以,有时候,在未能断绝外界干扰、做到内心空灵的情况下,还要克制**,不能轻易突破。比如紫无浊的混元功已经超越的第八重,但因心念未绝,不敢贸然突破,只能压制在第八重。天山派功法最是讲究培元筑基,若是培元筑基做好了,以后动用内力,所御使的是后天元气,后天元气可以通过呼吸吐纳来补充,源源不绝,若是培元筑基的功夫不到,盲目学习高深的功法,一旦催动内力,消耗便是先天元气,这先天元气乃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用一分便少一分,等先天元气耗尽了,便是有通天彻地的神通也要命归无常。所以,在培元筑基这一节马虎不得,天山派弟子只有先过了培元筑基才会教授下一步功夫。
  漫漫山路,李重远就这样一步一步练到明心洞,等到了地方,天已经到了亥时,不过雪地反光,所以天色并不黑。说是明心洞其实并不是洞,而是一处数十间房舍的大宅院,因为时间已经不早,所以李九并未安排李重远拜见师兄弟,而是直接领到一处房间住下。这间房舍虽然不大,却是干净整洁,除了一张**、一个椅子、一张几案别无他物,李九从别处抱过被子来交给他,也就匆匆告辞了。
  李重远躺在**上,浑身累的酸痛无比,头脑却无比清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好容易才迷迷糊糊合上眼睛,却又梦见死去的爹娘,忽而又是血肉模糊的阿福阿贵。等醒转的时候,泪水已然打湿了枕巾。
  

第四章 初见紫岚


 翌日清晨,李九早早的过来,替李重远引见诸位师兄,明心洞一脉可谓人丁稀薄,只有六位弟子,除了大师兄李九外,就是二师兄陈兴,三师兄乌戈、四师兄王猛、五师兄赵亚和六师姐紫岚,令李重远奇怪的是三师兄乌戈居然是个金发碧眼的胡人,而六师姐紫岚却是师父紫无浊的女儿。
  大师兄李九告诉他,天山附近各族混居,有胡人仰慕中原绝学,投身天山派也是常事。至于六师姐紫岚,乃是因为师父虽是道士,但天山派的道士只是接受道家的思想,并不受道家戒律约束,所以不忌荤腥嫁娶,师父有女儿也属伦理之内。李重远看看诸人,不免奇怪的问道:“师兄,师娘呢?怎么不见师娘在这里。”
  李九脸色一变,立即严肃的说:“以后在天山谁也不能提师娘的事,我们没有师娘。”明心洞一脉比较松散自由,师父教完功法秘诀后,便由个人独自修炼,至于什么时候修炼、进度如何,师父是不过问的,每半年有一次考评,考评过后,师父会根据考评的结果决定是教授新的功法还是继续练习原有的功法。由于李重远刚入门,教授功夫的任务就落在大师兄的身上。
  而李重远的训练是背冰块。
  明心洞吃用的水都是从峰下十里处一处碧水潭背来的,因为山路陡峭,水容易泼洒,所以每次都是把水灌进皮囊里冻成冰块再背上山来。每天要背上十趟。而且在路上还要用混元功练着走。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背冰块虽看起来是苦役,但于练功大有好处,冰块透骨冰寒且沉重无比,混元功稍一发动,便会激发本能,吸纳天地真气,护住身体经脉,不让寒气入侵。且人体特点是外部压力越大,内息运转就越快,功力增长自然就越快。经脉长期在内息的冲撞下,原本极难打通的任督二脉,往往练习混元功三五年后,一次不经意的发功就能一蹴而就,将任督二脉通源自如。中原武人往往讹传天山派有激发功力的灵丹妙药,其实哪里有什么灵丹妙药,只不过是比旁人更加吃苦而已。就连那些洞府的首座们有时候也会亲自背冰以巩固功力,期待有新的突破。
  李重远身子虽然文弱,性子却是极坚韧。问清路径,拎起皮囊就下山。
  一路上所吃苦头自不必说,等十趟水背完,已经天黑。在食堂匆匆吃过剩饭,累的倒头便睡。
  如是坚持了半年,体质日益强健,原先每次只能背一小块冰,要背到半夜才能背完十趟,累的要死,如今则是背着三百斤重巨大冰块,也能在山路上一相运行混元功一相奔走如飞,只要两个时辰便能背完十趟,背完后也不再倒头便睡,而是四处闲逛。偶尔也会想,不知道马北方和黄珊在做什么?大概也在背冰吧,其实,他想的没错,他们的确在背冰。只不过,马北方资质优良,成绩已然远远超越他,甚至就连黄珊虽背冰的重量不及他,但奔行的速度已经超过他。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考评的日子,其实,平日里大家都在各自练功,偌大雪峰很少碰面,今天难得聚齐,师父紫无浊,环视了一眼大家。招手叫过李重远。
  紫无浊待他站定,这才平竖掌当胸平推过来,这一掌来势极慢,纵使没学过武功也能避开。
  李重远并没有学过招式,可是知道这是师父试探他的武功却也不敢躲在一边去,只能依样推掌抵住,两掌刚一接触,刹那间,一股大力排山倒海从手心奔腾而来,李重远只觉得五腑六脏都被挤压挪位,心中烦恶欲呕。倒退数步后勉强站稳,吸口气,混元功立时发动反击过去,但这股力量撞上紫无浊的掌力犹如螳臂挡车一般。就在被压的眼前发黑的时候,那股大力突然消失了。李重远劲力落空,一个踉跄坐在地上。面黄如纸,不住的喘粗气。
  师兄们则一脸关切的望着他。
  紫无浊淡淡说了句“不算上佳,但第一重功夫已经过了,根基已经筑好,李九,明天你可以教他第二重功夫了。行了,老七,你退下吧,师兄们演练武功,你火候不到,多看无益。”李重远赶紧爬起来,做个揖退下。第二天一大早,李九便过来找他,李九脸上有块青紫,想必昨日考评的时候,吃了一番苦头,李九不说,李重远当然视而不见。
  混元功第二重功法远比第一重复杂,第一重实则用外力逼迫、以呼吸引导内息自行运转,这第二重功法却是要以意念引导内息行走经脉,自第二重至第九重练功的方法越来越复杂,不仅行走的经脉区别甚大,就连练功的时辰也有讲究。好处是自第二重混元功开始,就可以兼练别的武功了,因为后天元气已经稳固,练功不会伤到先天元气。
  所以,大师兄李九在传授完第二重功法后,又教了他一套风雷掌。这套风雷掌看似简单,只有十二式,但每一式按天干地支分为母拳和子拳,依次排列对应后可衍生为六十式,变化多端。所以又称“天干地支风雷掌”。习练越是日久领悟便是越深。这风雷掌又有三重境界:刚风雷、柔风雷、化风雷。
  初练此功时,出招之际渐闻风雷呼啸之声,直至如金戈破空,是为刚风雷。后破空之声渐渐杳不可闻,继而无声但快疾如鬼魅,是为柔风雷,练至化境,则风雷之声可有可无,随心而欲,出招之际遇弱则刚、逢刚则柔。刚柔变化神鬼莫测,练到这般境界即为化风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