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绣-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淑苓一看,果然大势已去,等到末尾的时候她输了五子。
薛愫道:“你们谁去明晖堂那边打听一下风声?”
喜娇立马自告奋勇道:“我去!”说着便小跑着去了。
淑苓讪讪的将黑白两色的棋子都收回了钵里,一脸的沉默。
那次在白水庵,薛愫向秦老夫人道出了淑苓生病的缘由。好像她老人家回来后并未问过淑苓关于那件事的缘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因为天气寒冷,加上淑苓身子一直未痊愈,也免了淑苓每早过去陪着礼佛。只让她闲暇之余抄写一些经书。
如果这一世还是没什么改变的话,那么淑苓的婚期会定在明年的四月,可惜二月里成太夫人的突然去世,婚期就被延期了。也就是说短期内,淑苓还不会离开曾家。薛愫知道这一点,倒还算平静,于是和淑苓说些平常爱讲的玩笑话,想办法让淑苓高兴。
淑苓却始终淡淡的。母亲那边在议论她的婚事,她作为当事人,是没有资格在一边的旁听她们讨论。如何安排,她都会坦然接受,即便要让她嫁的是那么一个不堪的人,她也没有什么怨言。
“等我走后,抱月轩还不会给我留着呢。别的倒也罢了,唯独池子里的那几尾鱼,我又不可能带走。要是没人看护这边,还得请薛妹妹帮我喂养它们。”
薛愫道:“不是什么难事,交给我吧。另外我想这里姑母会给姐姐留着,回来住个三五日也是好的。”
淑苓道:“我在这里长了十五年,一草一木也都有感情。虽然去得不远,可哪有时常回来住的道理。不过是在梦里想想它们吧。”淑苓的目光便看向了院子里的那些早已经枯败了的芭蕉。
听着淑苓的话,薛愫有些出神,心想这一世她的归处又在哪呢?古家断是不会再去了,淑苓虽然福分并不厚,但总好过她。至少姑父、姑母都在,不像她孤女一个,说到底未来不是在她的手中。可是她也觉得不甘心,除了被人安排一辈子,难道就不能自己走出一条路子吗?这个想法好像又出格了一些。
姐妹俩各怀心事,却都是同样的惴惴不安。
后来喜娇跑来说:“恭喜小姐,日子已经定下来了,选在明年的四月初八。太太的命令,让小姐过去给侯夫人磕头呢。”
和上一世没有变化,一切都只是重复而已。薛愫暗想着。只见淑苓缓缓的站了起来,几乎有些站不稳,好在薛愫跟前及时了扶住了她,轻声的在淑苓耳边说道:“苓姐姐别怕,我陪你一道过去。”
流苏见她家小姐脸色不大好,忙让喜娇开了脂粉匣,拉着淑苓坐在妆台前,重新替她上了胭脂。又选了一支累丝凤簪给她簪上,想到外面风大,命小丫鬟取了一领银红色绣折枝梅花的斗篷来替淑苓披上。
薛愫亲昵的挽着了淑苓的手,后面跟着些丫鬟婆子,浩浩荡荡的出了抱月轩,往明晖堂而去。
(求收藏!)
第六十五章 走动
更新时间2015…1…23 18:46:20 字数:2128
淑苓的亲事就这样最终定下来了,如今又有了日子。曾家的每个人都像是吃了颗定心丸。
余下的事就是关于嫁妆和要宴请的人,都得细细的谋划起来。虽然说来还有半年的时间,但日子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淑苓已是待嫁之身,当务之急,当然是调理好身子为第一位,其次就是跟着鹄大奶奶学一些当家庶务,学习以后怎么做主持中馈的宗妇。
府里的事立马就变得多了起来,打造器皿,制备嫁妆。还有针线上欠着许多,薛太太忙不过来,急急的打点了出来。淑苓身子弱不敢让她太劳累,只好将那些不大要紧的分派给房里的丫鬟,细致的活就派了些给薛愫。也算是人尽其才。
冬天里白昼短,夜深长。薛愫每晚总要在灯下忙到二更过后才收拾睡觉。
让薛愫帮忙,薛太太起初还有些过意不去:“论理你是客人,也不好意思让你辛劳。只是眼下还欠着好些,我也没办法了。白天我还能做几针,到了晚上就看不清东西。风一吹那眼泪就跟着淌。你姐姐又是个不牢靠的。”
薛愫抿嘴笑道:“姑母说这话就太见外了,反正闲着没事,能帮上忙我已经很高兴。毕竟多亏了姑母我和弟弟才有了地方栖身。”
薛太太道:“你帮我弄好了,回头再好好的谢你。”
其实薛愫看重的不是这些,弟弟能在曾家的族学里念书,这就是莫大的荣幸了。只要弟弟能上进,以后出人头地的,她也欣慰。
姑侄俩正商议着床围子该怎么绣,璎珞进来说:“太太,华姨奶奶和古家太太来了。”
薛太太回头和薛愫说:“走吧,我们上前面去。”
薛愫不想见卓氏,一心想要远着,将炕桌的针线等物收拾好,让闻莺拿着,起身笑道:“不了,姑母分派的事我还得赶着去做。就不陪姑母招呼客人了。”
薛太太点点头。薛愫领着闻莺便从后门出去了。
这里华姨娘和卓氏坐定,华姨娘悄声在卓氏耳边低语道:“表姐莫怕,就当是寻常亲戚来走动。我们这位太太极好说话的。我教给你的那些可都记住呢?”
卓氏小门小户里的,虽然有这么个表妹在曾家,可走动也只限于华姨娘。如今华姨娘说动她没事的时候多在太太房里,大奶奶房里多走动。时不时的露个脸。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原本没怎么见过大世面,所以说话做事未免有些畏首畏尾。
华姨娘和卓氏听得那销金软帘响动,知道薛太太要出来了。都忙不迭的起身。卓氏更是显得有些拘谨,目光落在了凿花的水磨青砖地板上。
薛太太扶了璎珞走了出来,坐了寻常的位置。华姨娘忙屈膝行了礼。卓氏也道了个万福。
卓氏含笑说道:“亲友送了一篓柿饼来,特意送了些过来孝敬太太。”
薛太太忙说:“古家太太太客气了。”
华姨娘在旁边说道:“我这个表姐面子浅,不大愿意走动。我说我们太太最是随和的一个人,又是服热心肠。如今宜哥儿又在这边上学。蒙曾家的眷顾,很应该多走动一下。”
薛太太点头道:“可不是。你们家宜哥儿是哪一年的?”
不等卓氏开口,华姨娘道:“比这边的二爷长一岁。”
薛太太点头道:“倒也不小了。好好的管教着,等到他博处个功名来,也给古家太太挣个诰命。”
这话听得顺耳,卓氏眼睛笑得犹如两弯月牙:“也不知这辈子还有没有这个命。他父亲还在的时候到约束得紧。如今他父亲一走,我身边就这么一个可以依靠的,未免有些宠溺,所以他以后有什么地方不对的话,还请太太帮我管教管教。”
薛太太颔首答应着。不过她哪里有那个心思呢,自家的子女都还管不过来。
在薛太太跟前坐了一盏茶的功夫,鹄大奶奶进来请示事项。华姨娘拉了卓氏就出来了。
华姨娘嗔怪道:“表姐怎么倒跟前就不会说话了,什么叫让太太帮忙管教。这边的事太太还挪不开身,又哪里顾得上古家的人。”
卓氏道:“也不怕妹子笑话,我现在还紧张呢。”
“你紧张什么,就当是亲戚间走动。”华姨娘说得极容易。可是卓氏心里却翻腾着,曾家是棵好大树,值得依靠。他们古家要说和曾家有那么一点关联就是眼下这个表妹了,曾家家大业大,哪里瞧得上他们。
“你也别觉得不好意思,有空尽管来走动,多套写近乎。讨好了太太,以后总少不了的好处。宜哥儿的将来都在这里呢。”
卓氏道:“妹子说得很是。”
两人一路走一路说,就到了敷春堂的院墙外。华姨娘心里一动,扭头和卓氏道:“表姐,我们去瞧瞧薛二小姐。”
卓氏道:“也好,上次替我描了花样子我还没当面谢她。”
说着便进了院门。
彼时薛愫正伏案上稿,听见丫鬟来报:“华姨奶奶和古家太太来了。”
薛愫一愣,心想本来要躲着不见她们,怎么找上门来了。到了跟前又不好不见,只好硬着头皮出去。
就见华姨娘和卓氏走了来,华姨娘笑道:“我们来瞧瞧薛二小姐。二小姐可好?”
薛愫含笑答道:“姨娘挂念,还好。”目光就落在了身后的卓氏身上。
只见卓氏梳着光滑的圆髻,戴了支青玉簪。围着茶褐色的眉勒。石青的梭布立领夹袄,葱兰色的马面裙。这条裙子她还有些印象,当年在古家的时候见她穿了好多次。
大家落了座,薛愫招呼丫鬟上茶。华姨娘却说:“不用麻烦了。我们才从太太屋里用了茶过来,正好路过了这边的院墙。想着薛二小姐在家,所以特来看看。”
薛愫却道:“我们是晚辈,劳烦两位了。”
卓氏瞅着薛愫看,笑赞道:“小姐上次替我描了的那个样子,真真是帮了大忙了。还得当面来感谢小姐。”
薛愫对跟前这个人觉得膈应,脸上虽然端着笑,强撑着应酬,心下却不是滋味。
(求收藏!)
第六十六章 要钱
更新时间2015…1…24 18:48:24 字数:2131
华姨娘和卓氏在跟前坐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回去了。
没话找话说,后来都没了话头,华姨娘知道太太派了薛愫差事,不好再叨扰下去,便和卓氏告辞。
薛愫巴不得她们早走,华姨娘也就罢了,上一世也没有多少的来往。在府里见着了也难得有什么话,不过说来到底是曾家人。而这位卓氏,却共同生活了一年多,婆媳之间的那点事自然也就摆在了薛愫面前。
上一世的薛愫软弱可欺,以为丈夫可以依靠,哪知丈夫却是个娘宝,什么事都听他娘的主见,卓氏跟前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当然比什么宝贝都心疼。两口子拌了嘴,卓氏从来不去计较是不是儿子不好,只会逮住薛愫出气,就连那个没有生下来的孩子,也是薛愫的责任。
往事一幕幕,使得薛愫对这个**太太心里充满了厌憎。
想起以前的事,薛愫再也无法静下心来描花样。觉得出去转转。
她在院里兜兜转转了一回,却听得上面的屋子里有人在哭。薛愫有些疑惑,莫非他们那里又闹出了什么事吗?这样想着便决定去瞧瞧。
薛愫信步来到北面屋子,只见翠珠跪在廊下。薛愫有些纳闷,翠珠可是范氏的头等丫鬟,怎么连她也责罚呢?翠珠见了薛愫,一双可怜巴巴的眼睛望着她,似有让帮忙求情之意。
薛愫又不好拉她起来,便进了屋。范氏却不在正厅房里,而在左面的屋子里清点东西,见薛愫来了,连忙将炕上的东西匆匆给收了起来。好像是不能让薛愫瞧着。
薛愫倒没怎么在意,开口便说:“伯娘在忙呢?”
范氏讪讪的笑道:“没什么,清理一下旧东西而已。我还以为你在姑太太的屋里,怎么回来呢?”
薛愫道:“姑母有事要忙,不好一直在跟前打扰,就回来了。姐姐呢,又去了大嫂那边吗?”
范氏道:“可不是。快年下了,事也多,你大嫂一早就叫丫鬟过去给她帮忙了。”
薛愫想,薛忆现在还在鹄大奶奶跟前当差。今年年下又特别的忙,正是缺人手的时候。
范氏想叫翠珠过来给薛愫倒茶,才记起翠珠正被她罚跪。只好让翠羽过来倒了。
薛愫不准备坐多久的,开口就问:“翠珠犯了什么错?”
范氏见薛愫问,